第374章
庄妃、宁妃等高位嫔妃皆派人送了补品过去,反而是那些低阶嫔妃派人送补品不合适,亲自过去又因摸不清状况不敢妄动,一时无人出头。贤妃不由冷笑,越发觉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她风光的时候那些小贱人上赶着奉承她,甚至不惜得罪皇后,可如今她吐血病倒,竟连过来探望都没有。
至于庄妃几个,送来补品哪是安慰,分明是看她笑话罢了。
举目环视冷清清的玉泉宫,贤妃闭目苦笑。
怎么会如此,她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啊!
贤妃睁开眼,垂眸盯着双手。
右手的小指指甲被折断,看起来光秃秃十分碍眼。
贤妃反复琢磨齐王行事为何会败露,却怎么都想不明白,心浮气躁之下喉咙又痒起来。
她竭力控制住呕血的冲动,心渐渐冰凉:她的身体完了,恐怕不能如她所愿再撑下去。
难道要她带着对璋儿的无限牵挂撒手人寰?
她真的不甘心!
贤妃用力抓着床帐,神色狰狞。
这时一名宫婢快步走进来:“娘娘,慈宁宫来人了。”
贤妃一时以为听错了:“慈宁宫?”
“是慈宁宫的常嬷嬷。”宫婢忙道。
“快请进来。”
不多时常嬷嬷走进来,给贤妃行了一礼:“奴婢奉太后的命来探望娘娘。”
贤妃眼圈一红,喃喃道:“劳太后惦记,实在令我惭愧……”
“娘娘莫要这么想,太后说了,她盼着娘娘这些早早就跟着皇上的人都好生生的。”
贤妃压下心中错愕,做感动状。
璋儿是因为算计太后惹得皇上厌恶,太后怎么会派人来看她?莫非太后还不知情?
常嬷嬷再道:“娘娘好好休养吧,等养好身体去给太后请安就是了。”
等送走常嬷嬷,贤妃寻思许久,越发觉得太后此举大有深意。
看来等有些精神是该去慈宁宫一趟了。
慈宁宫派人去探望贤妃的事很快传到了景明帝耳里。
转日景明帝去看望太后,便提起了此事。
“母后,您昨日派人去玉泉宫了?”
太后颔首:“哀家听说贤妃病得厉害,就派人去看看。贤妃也是跟着皇上的老人了,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景明帝沉默了一下,到底没有把齐王算计太后的事说出来,陪着太后又坐了一会儿才起身离开。
太后端起茶盏轻轻吹拂浮在水面的茶叶,漫不经心问身边的常嬷嬷:“你说贤妃养上多久才能出来走动?”
常嬷嬷回道:“有您的关心,想来贤妃很快就能好起来了。”
太后微微一笑,垂眸喝茶
【第778章
借刀】
等到四月过半,天算是热起来了,宫中随处可见夏衫轻薄的女子。
贤妃总算能走出玉泉宫,却还穿着一身厚罗裙。
饶是如此,站在玉泉宫外的空旷之处,她依然感到一丝冷意。
她清楚,这冷意不是来自初夏的风,而是来自心里,来自骨子里。
心中的念想没了,身体垮了,自然里里外外都是冷的。
“娘娘,路口风大,仔细着凉。”宫婢提醒道。
贤妃拢了拢衣领,轻声道:“去慈宁宫。”
常嬷嬷那日的一番话,她总觉得另有深意。
这两年太后似乎有些变化,不像以往那般深居简出。
贤妃这些日子不好过,却把常嬷嬷的话记在心里,身子好了一些便第一时间去慈宁宫请安。
才走了一半,贤妃就开始气喘吁吁,脸色发白。
宫婢一脸担心:“娘娘,您歇歇吧。”
贤妃摆手:“歇什么,给太后请安去迟了像什么样子。”
这样走走停停,总算到了慈宁宫。
太后正让两位公主轮番给她读故事,听闻贤妃到了,睁开眼来:“请贤妃进来。”
不多时,贤妃走进来,恭恭敬敬给太后请安。
“给贤妃赐座。”
一名宫婢搬来小杌子,放在贤妃身边。
贤妃坐下来。
太后笑道:“你且稍等,福清就快讲完了。”
少女清脆动听的声音再次响起,贤妃默默听着,发觉这是个全然陌生的故事。
“皇祖母,读完了。”福清公主把最后一页念完,意犹未尽。
显然这个故事让福清公主很喜欢。
一旁十四公主照旧安安静静,没有什么存在感。
太后示意宫婢把话本子收起来,一脸慈爱道:“你们两个先回去吧。”
福清公主与十四公主向太后与贤妃行过礼,一同离去。
太后笑着先开了口:“现在的话本子越来越有趣了,据说是宫外一家叫六出花斋的书斋出的,那次常嬷嬷出宫上香给哀家带回几本解闷,不知你可听说过?”
贤妃讪笑:“妾久居深宫,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
太后微微颔首,带着几分感慨:“是啊,久居深宫,宫外就变得全然陌生了。”
贤妃一时不知怎么接话。
太后以往对她并不亲近,或者说对哪位嫔妃都是如此,如今与她闲话家常,有些让人摸不清头脑。
“你们退下吧。”太后接过宫婢奉上的茶盏,一句话把伺候的人打发出去。
贤妃手捧着一杯热茶,内心惴惴不安。
“你也很少回国公府了吧?”太后抿了一口茶,随意问道。
贤妃忙道:“只在八年前省过一次亲。”
太后想了想,道:“哀家想起来了,那时候你父亲病了。”
贤妃眼眶一热,缓缓点头。
那年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为了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她向皇上提出省亲的请求。
那时候她在宫里是得意人,皇上也给她脸面,很痛快就答应下来。
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也是最后一次回家。
想一想这些,贤妃越发觉得不甘。
多年深宫苦寂,不熬到眼前女人的地位,又是为了什么?
“以后你再想省亲,恐怕没机会了吧?”
贤妃惊愕望着太后,完全不敢相信这话是从对方嘴里吐出来。
可这屋中只有她们二人,连第三人都无,不是太后又能是谁?
不知是不是错觉,许是太后坐的地方光线有些暗,令她的表情看起来有些阴沉。
这样的太后让贤妃瞧着心中发毛,哪还有刚进来时一老二小围坐读书的那种温馨。
太后不错眼珠盯着贤妃:“怎么不回答?”
贤妃越发摸不准太后的心思,讷讷道:“太后说得是,妾如今身体不好,经不起这样的颠簸——”
太后笑笑:“即便你经得起,皇上恐怕也不会答应了。”
“太后——”贤妃震惊更甚。
太后究竟什么意思?那日让常嬷嬷暗示她过来请安果然不简单……
“贤妃,你心中明白,你与齐王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遭了厌弃。”
贤妃坐不住了,从小杌子上起身,苍白着脸道:“妾愚钝,请太后明示。”
“明示?”太后反问。
贤妃点头:“太后仁慈宽厚,会对妾说这番话定然大有深意,只是妾愚钝想不明白,还请您明示。”
太后笑了:“哀家有件事,想借你的手去办。”
贤妃心头一跳,垂眸道:“能替太后做事是妾的荣幸,不知您有什么吩咐?”
太后缓缓啜了两口茶,把茶盏往桌几上一放,不紧不慢道:“哀家想要福清的命。”
贤妃捧在手中的茶杯直接跌落,摔得粉身碎骨,可这些都不及她此刻惊骇至极的心情。
她往后退了两步,震惊望着太后,似乎从未认识这个站在最高处的女人。
她是不是听错了?
“怎么,吓到了?”太后睃了贤妃一眼,语气冷淡。
贤妃张张嘴:“妾——”
太后冷笑:“哀家还以为你没有什么可失去,已经无所畏惧了。”
“太后,妾不明白——”
“不需要你明白,哀家只问你做不做。”
贤妃白着脸迟迟没有回答,敏锐从太后眼底捕捉到一抹杀机。
她登时心头一凛,醒过神来:太后既然对她说了这番话,她若是不答应,离开慈宁宫后恐怕也活不久了。
意识到这一点,贤妃咬唇道:“福清乃嫡公主,是皇后的眼珠子,妾恐怕难以寻到机会……即便有机会下手,想全身而退也千难万难——”
太后笑了:“哀家只想与慈宁宫无关。”
话中之意,贤妃动手后是死是活,她全不在意。
贤妃错愕至极。
太后轻叩桌面,语带怜悯:“你的身体,恐怕油尽灯枯了吧?”
贤妃浑身一震,死死盯着太后。
她已经封了御医的嘴,太后怎么会清楚她的身体情况?
以往小病小痛时她愿意嚷嚷出来博得皇上怜惜关注,而到了真的不成的时候,她只想多撑一日是一日,强逼着自己在人前好起来。
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听起来竟有些陌生:“用你将死之人的一点余光换哀家助齐王一臂之力,你觉得不划算么?”
【第779章
好奇心】
贤妃心头一震。
如果用她将死之躯换太后助璋儿登上皇位,那岂止是划算,简直太划算了!
她不过将死之人,死不足惜,是这么憋屈死去,连一个小小宫女都能背后笑一声贤妃下场凄凉,还是追封太后之位,得享帝王供奉?
这个选择,毫无疑问。
可贤妃还有诸多犹豫。
想害嫡公主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事成,一旦把她牵扯进来,皇上定会恨她入骨,难道还能垂青璋儿?
太后似乎猜到贤妃最大的担忧,语气无波道:“即便牵扯到你,哀家也会尽力帮助齐王。”
“太后--”贤妃直视着太后双眼,心情起伏。
对方的洞悉人心让她震惊,可她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太后微微一笑:“你是信不过哀家?”
“妾--”贤妃张张嘴,讷讷无言。
“你是信不过哀家会守诺相助,还是信不过哀家有助齐王一臂之力的能力?”
太后说罢,定定望着贤妃,一字字道:“你别忘了,皇上是怎么坐上这个位子的。”
贤妃眼神一闪。
皇上由一个不起眼的皇子成为九五之尊,就是太后一手促成的。
太后有一下没一下拨弄着佛珠,淡淡笑道:“哀家能助皇上,就能助齐王。而皇上对哀家最孝顺。”
贤妃对太后这话毫不怀疑。
任谁被人推上那个位置,那个人还一片慈母之心,事成之后深居简出没有丝毫指手画脚,当儿子的又怎么会不孝顺?
何况皇上本就是人人称道的宅心仁厚。
“怎么样,你考虑清楚了吗?”
太后问得平静,可落在贤妃耳中却犹如催命符。
现在她只有两个选择。
答应,有太后的帮助璋儿坐上那个位子的希望大增,也有可能因为皇上对她的厌恶而处境更糟。
这在两可之间,没有走到那一步,结果难料。
不答应,璋儿维持现状,与那个位子恐怕无缘。
至于她自己的性命,早已置之度外,本就活不了多久。
见贤妃迟迟不语,太后笑了:“这本来就是个赌博,哪有没有风险的道理。如果哀家直接把储君之位送出去,那有多少人争抢,岂会轮得到你?”
贤妃心头一震,神色变幻莫测,终于点了点头。
太后笑起来:“哀家就知道你是个敢争的人,果然没有看错。”
贤妃垂眸,犹豫良久,抬眼望着太后问道:“妾想知道您这样做的原因。”
“嗯?”
贤妃微微拢拳,摸着光秃秃的指甲问道:“福清公主对您敬重有加,且只是一位公主罢了……”
她想不通太后要福清公主性命的原因。
太后神色转冷,淡淡道:“不该问的就不要问,喜欢赌的人就不要有太多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