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74章

    庄妃、宁妃等高位嫔妃皆派人送了补品过去,反而是那些低阶嫔妃派人送补品不合适,亲自过去又因摸不清状况不敢妄动,一时无人出头。

    贤妃不由冷笑,越发觉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她风光的时候那些小贱人上赶着奉承她,甚至不惜得罪皇后,可如今她吐血病倒,竟连过来探望都没有。

    至于庄妃几个,送来补品哪是安慰,分明是看她笑话罢了。

    举目环视冷清清的玉泉宫,贤妃闭目苦笑。

    怎么会如此,她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啊!

    贤妃睁开眼,垂眸盯着双手。

    右手的小指指甲被折断,看起来光秃秃十分碍眼。

    贤妃反复琢磨齐王行事为何会败露,却怎么都想不明白,心浮气躁之下喉咙又痒起来。

    她竭力控制住呕血的冲动,心渐渐冰凉:她的身体完了,恐怕不能如她所愿再撑下去。

    难道要她带着对璋儿的无限牵挂撒手人寰?

    她真的不甘心!

    贤妃用力抓着床帐,神色狰狞。

    这时一名宫婢快步走进来:“娘娘,慈宁宫来人了。”

    贤妃一时以为听错了:“慈宁宫?”

    “是慈宁宫的常嬷嬷。”宫婢忙道。

    “快请进来。”

    不多时常嬷嬷走进来,给贤妃行了一礼:“奴婢奉太后的命来探望娘娘。”

    贤妃眼圈一红,喃喃道:“劳太后惦记,实在令我惭愧……”

    “娘娘莫要这么想,太后说了,她盼着娘娘这些早早就跟着皇上的人都好生生的。”

    贤妃压下心中错愕,做感动状。

    璋儿是因为算计太后惹得皇上厌恶,太后怎么会派人来看她?莫非太后还不知情?

    常嬷嬷再道:“娘娘好好休养吧,等养好身体去给太后请安就是了。”

    等送走常嬷嬷,贤妃寻思许久,越发觉得太后此举大有深意。

    看来等有些精神是该去慈宁宫一趟了。

    慈宁宫派人去探望贤妃的事很快传到了景明帝耳里。

    转日景明帝去看望太后,便提起了此事。

    “母后,您昨日派人去玉泉宫了?”

    太后颔首:“哀家听说贤妃病得厉害,就派人去看看。贤妃也是跟着皇上的老人了,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景明帝沉默了一下,到底没有把齐王算计太后的事说出来,陪着太后又坐了一会儿才起身离开。

    太后端起茶盏轻轻吹拂浮在水面的茶叶,漫不经心问身边的常嬷嬷:“你说贤妃养上多久才能出来走动?”

    常嬷嬷回道:“有您的关心,想来贤妃很快就能好起来了。”

    太后微微一笑,垂眸喝茶

    【第778章

    借刀】

    等到四月过半,天算是热起来了,宫中随处可见夏衫轻薄的女子。

    贤妃总算能走出玉泉宫,却还穿着一身厚罗裙。

    饶是如此,站在玉泉宫外的空旷之处,她依然感到一丝冷意。

    她清楚,这冷意不是来自初夏的风,而是来自心里,来自骨子里。

    心中的念想没了,身体垮了,自然里里外外都是冷的。

    “娘娘,路口风大,仔细着凉。”宫婢提醒道。

    贤妃拢了拢衣领,轻声道:“去慈宁宫。”

    常嬷嬷那日的一番话,她总觉得另有深意。

    这两年太后似乎有些变化,不像以往那般深居简出。

    贤妃这些日子不好过,却把常嬷嬷的话记在心里,身子好了一些便第一时间去慈宁宫请安。

    才走了一半,贤妃就开始气喘吁吁,脸色发白。

    宫婢一脸担心:“娘娘,您歇歇吧。”

    贤妃摆手:“歇什么,给太后请安去迟了像什么样子。”

    这样走走停停,总算到了慈宁宫。

    太后正让两位公主轮番给她读故事,听闻贤妃到了,睁开眼来:“请贤妃进来。”

    不多时,贤妃走进来,恭恭敬敬给太后请安。

    “给贤妃赐座。”

    一名宫婢搬来小杌子,放在贤妃身边。

    贤妃坐下来。

    太后笑道:“你且稍等,福清就快讲完了。”

    少女清脆动听的声音再次响起,贤妃默默听着,发觉这是个全然陌生的故事。

    “皇祖母,读完了。”福清公主把最后一页念完,意犹未尽。

    显然这个故事让福清公主很喜欢。

    一旁十四公主照旧安安静静,没有什么存在感。

    太后示意宫婢把话本子收起来,一脸慈爱道:“你们两个先回去吧。”

    福清公主与十四公主向太后与贤妃行过礼,一同离去。

    太后笑着先开了口:“现在的话本子越来越有趣了,据说是宫外一家叫六出花斋的书斋出的,那次常嬷嬷出宫上香给哀家带回几本解闷,不知你可听说过?”

    贤妃讪笑:“妾久居深宫,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

    太后微微颔首,带着几分感慨:“是啊,久居深宫,宫外就变得全然陌生了。”

    贤妃一时不知怎么接话。

    太后以往对她并不亲近,或者说对哪位嫔妃都是如此,如今与她闲话家常,有些让人摸不清头脑。

    “你们退下吧。”太后接过宫婢奉上的茶盏,一句话把伺候的人打发出去。

    贤妃手捧着一杯热茶,内心惴惴不安。

    “你也很少回国公府了吧?”太后抿了一口茶,随意问道。

    贤妃忙道:“只在八年前省过一次亲。”

    太后想了想,道:“哀家想起来了,那时候你父亲病了。”

    贤妃眼眶一热,缓缓点头。

    那年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为了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她向皇上提出省亲的请求。

    那时候她在宫里是得意人,皇上也给她脸面,很痛快就答应下来。

    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也是最后一次回家。

    想一想这些,贤妃越发觉得不甘。

    多年深宫苦寂,不熬到眼前女人的地位,又是为了什么?

    “以后你再想省亲,恐怕没机会了吧?”

    贤妃惊愕望着太后,完全不敢相信这话是从对方嘴里吐出来。

    可这屋中只有她们二人,连第三人都无,不是太后又能是谁?

    不知是不是错觉,许是太后坐的地方光线有些暗,令她的表情看起来有些阴沉。

    这样的太后让贤妃瞧着心中发毛,哪还有刚进来时一老二小围坐读书的那种温馨。

    太后不错眼珠盯着贤妃:“怎么不回答?”

    贤妃越发摸不准太后的心思,讷讷道:“太后说得是,妾如今身体不好,经不起这样的颠簸——”

    太后笑笑:“即便你经得起,皇上恐怕也不会答应了。”

    “太后——”贤妃震惊更甚。

    太后究竟什么意思?那日让常嬷嬷暗示她过来请安果然不简单……

    “贤妃,你心中明白,你与齐王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遭了厌弃。”

    贤妃坐不住了,从小杌子上起身,苍白着脸道:“妾愚钝,请太后明示。”

    “明示?”太后反问。

    贤妃点头:“太后仁慈宽厚,会对妾说这番话定然大有深意,只是妾愚钝想不明白,还请您明示。”

    太后笑了:“哀家有件事,想借你的手去办。”

    贤妃心头一跳,垂眸道:“能替太后做事是妾的荣幸,不知您有什么吩咐?”

    太后缓缓啜了两口茶,把茶盏往桌几上一放,不紧不慢道:“哀家想要福清的命。”

    贤妃捧在手中的茶杯直接跌落,摔得粉身碎骨,可这些都不及她此刻惊骇至极的心情。

    她往后退了两步,震惊望着太后,似乎从未认识这个站在最高处的女人。

    她是不是听错了?

    “怎么,吓到了?”太后睃了贤妃一眼,语气冷淡。

    贤妃张张嘴:“妾——”

    太后冷笑:“哀家还以为你没有什么可失去,已经无所畏惧了。”

    “太后,妾不明白——”

    “不需要你明白,哀家只问你做不做。”

    贤妃白着脸迟迟没有回答,敏锐从太后眼底捕捉到一抹杀机。

    她登时心头一凛,醒过神来:太后既然对她说了这番话,她若是不答应,离开慈宁宫后恐怕也活不久了。

    意识到这一点,贤妃咬唇道:“福清乃嫡公主,是皇后的眼珠子,妾恐怕难以寻到机会……即便有机会下手,想全身而退也千难万难——”

    太后笑了:“哀家只想与慈宁宫无关。”

    话中之意,贤妃动手后是死是活,她全不在意。

    贤妃错愕至极。

    太后轻叩桌面,语带怜悯:“你的身体,恐怕油尽灯枯了吧?”

    贤妃浑身一震,死死盯着太后。

    她已经封了御医的嘴,太后怎么会清楚她的身体情况?

    以往小病小痛时她愿意嚷嚷出来博得皇上怜惜关注,而到了真的不成的时候,她只想多撑一日是一日,强逼着自己在人前好起来。

    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听起来竟有些陌生:“用你将死之人的一点余光换哀家助齐王一臂之力,你觉得不划算么?”

    

    【第779章

    好奇心】

    贤妃心头一震。

    如果用她将死之躯换太后助璋儿登上皇位,那岂止是划算,简直太划算了!

    她不过将死之人,死不足惜,是这么憋屈死去,连一个小小宫女都能背后笑一声贤妃下场凄凉,还是追封太后之位,得享帝王供奉?

    这个选择,毫无疑问。

    可贤妃还有诸多犹豫。

    想害嫡公主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事成,一旦把她牵扯进来,皇上定会恨她入骨,难道还能垂青璋儿?

    太后似乎猜到贤妃最大的担忧,语气无波道:“即便牵扯到你,哀家也会尽力帮助齐王。”

    “太后--”贤妃直视着太后双眼,心情起伏。

    对方的洞悉人心让她震惊,可她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太后微微一笑:“你是信不过哀家?”

    “妾--”贤妃张张嘴,讷讷无言。

    “你是信不过哀家会守诺相助,还是信不过哀家有助齐王一臂之力的能力?”

    太后说罢,定定望着贤妃,一字字道:“你别忘了,皇上是怎么坐上这个位子的。”

    贤妃眼神一闪。

    皇上由一个不起眼的皇子成为九五之尊,就是太后一手促成的。

    太后有一下没一下拨弄着佛珠,淡淡笑道:“哀家能助皇上,就能助齐王。而皇上对哀家最孝顺。”

    贤妃对太后这话毫不怀疑。

    任谁被人推上那个位置,那个人还一片慈母之心,事成之后深居简出没有丝毫指手画脚,当儿子的又怎么会不孝顺?

    何况皇上本就是人人称道的宅心仁厚。

    “怎么样,你考虑清楚了吗?”

    太后问得平静,可落在贤妃耳中却犹如催命符。

    现在她只有两个选择。

    答应,有太后的帮助璋儿坐上那个位子的希望大增,也有可能因为皇上对她的厌恶而处境更糟。

    这在两可之间,没有走到那一步,结果难料。

    不答应,璋儿维持现状,与那个位子恐怕无缘。

    至于她自己的性命,早已置之度外,本就活不了多久。

    见贤妃迟迟不语,太后笑了:“这本来就是个赌博,哪有没有风险的道理。如果哀家直接把储君之位送出去,那有多少人争抢,岂会轮得到你?”

    贤妃心头一震,神色变幻莫测,终于点了点头。

    太后笑起来:“哀家就知道你是个敢争的人,果然没有看错。”

    贤妃垂眸,犹豫良久,抬眼望着太后问道:“妾想知道您这样做的原因。”

    “嗯?”

    贤妃微微拢拳,摸着光秃秃的指甲问道:“福清公主对您敬重有加,且只是一位公主罢了……”

    她想不通太后要福清公主性命的原因。

    太后神色转冷,淡淡道:“不该问的就不要问,喜欢赌的人就不要有太多好奇心。”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