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腊月初六,盛京开始下雪。</p>到了初八,骆家安排马车时,出行已经有点困难。</p>
可腊八是大节,老夫人必定要去法华寺烧香的。</p>
骆宁陪同。</p>
侯夫人白氏、白慈容以及骆宁的两位婶母、庶妹堂妹等人,皆要随行。</p>
有人低声抱怨:“路上难走,山路也不易行。”</p>
“好冷。”</p>
不过,法华寺的山脚下,一直有小沙弥与附近村落的施主,不停扫雪。</p>
山路有点湿滑,倒也能行。</p>
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比骆宁想象中的人更多。</p>
首座讲经的大殿,位置也是要预定的,不过此事两月前就敲定了,老夫人有位置。</p>
老夫人进去后,不少人与她寒暄。</p>
慧能首座瞧见了她手里的佛珠,念了声佛:“骆老夫人好造化。”</p>
其他人纷纷看过来。</p>
贵妇们都认识:当年第一高僧玄妙和尚亲手雕刻的紫檀木佛珠,佩戴了七十年;他一百二十岁圆寂,前一日将其送给崔氏六小姐。</p>
崔氏六小姐次年封太子妃,再顺利封为皇后,为皇族诞下四位皇子、一位公主,帝后琴瑟和鸣,贵不可言。</p>
如今,崔氏乃当朝太后。</p>
命妇们进宫请安,见太后手腕总不离这串佛珠。</p>
今时却戴在骆家老夫人手里,难怪首座都要来见礼。</p>
一瞬间,大殿内人人起身,与骆老夫人寒暄。</p>
包括最鼎盛门阀崔家的夫人。</p>
礼佛结束,崔夫人还盛情邀请:“骆老夫人,您若没有订素斋,一同用膳吧。”</p>
骆老夫人牢记孙女的话,切不可与任何人走得太近,免得“烈火烹油”。</p>
既然得了太后娘娘的佛珠,往后还怕不荣耀吗?</p>
要节制、谨慎。</p>
老夫人摇摇头:“天不好,儿媳孙女都在门口候着,得回去了。夫人美意,愧领了。”</p>
崔夫人不好勉强。</p>
下山时,老夫人忍不住得意,说起方才的事。</p>
骆宁的母亲白氏忍不住说:“娘,您怎么不同崔夫人用膳?”</p>
白慈容也屏住了呼吸。</p>
老夫人看一眼旁边穿着灰鼠皮斗篷的骆宁,摇摇头:“先回去吧。”</p>
听话,但有点遗憾。</p>
老夫人没有遗憾太久,京里就闹开了。</p>
住在城里,只感觉今年这一连四日的雪太大,却不知道村落房屋倒塌多少、牲畜与人压死冻死多少。</p>
朝廷要赈灾,忙得不可开交。</p>
也如前世,御史台一位机灵的御史,知晓国库不丰,把矛头对准了法华寺与望族,拿着法华寺的腊八节佛礼做文章。</p>
骂法华寺、骂订素斋的门第,逼得他们拿钱出来赈灾。</p>
消息极广,市井坊间都有耳闻。</p>
骆家自然也听说。</p>
晚夕,儿孙到老夫人出用饭,骆宁的父亲说起此事:“娘,您当时没吃素斋吧?”</p>
“没有。”老夫人说,“原本阿容订了的。幸好阿宁有远见,叫我只拿佛珠、不吃素斋。要不然,今天挨骂的就有你了。”</p>
又道,“咱们这爵位,是阿宁受伤后皇帝恩赐的,本就不牢固,没有实打实的功勋。说不定陛下一生气,就褫夺了去。”</p>
饭桌上一时安静得可怕。</p>
骆宁的母亲,脸色惨白,几乎要动怒;父亲微微动唇,想说点什么,又不好反驳。</p>
其他人,看看骆宁,再看看白慈容。</p>
白慈容吓得不轻,立马跪下:“都是我的错,我差点酿成大祸了!”</p>
她眼泪簌簌。</p>
哭起来好看极了,梨花带雨。眼泪似断线的珠子,却不挤眉弄眼的,美得凄凉,惹人怜惜。</p>
“快起来,怎么怪你?”骆宁的大哥立马说了话。</p>
大嫂去搀扶她:“不是退了吗?一点事也没有,怎么哭了?”</p>
白慈容依旧眼泪不止:“我是后怕。”</p>
母亲:“你这个傻孩子。”</p>
众人七嘴八舌安慰她。</p>
也有人沉默看戏,没出声。</p>
骆宁的母亲心都要碎了,搂着白慈容,不停安抚她。</p>
祖母慢悠悠开了腔:“快坐吧,别哭。没说你有错,你是一片孝心,只是运气差了点。”</p>
又对骆宁的父亲说,“阿宁是兴旺之女,运气极佳。她一回来,就替咱们免了一灾。”</p>
父亲颔首:“此话不错。”</p>
骆宁的父亲,是个武将。然而,并不是每个武将都赤诚鲁莽。相反,父亲这个人,圆滑自私、冷漠寡情。</p>
他在驻地时,与骆宁一年见不了几次,并无什么感情;回京任职,整日忙应酬、差事,与内宅女儿也见不着面。</p>
所以,他是无所谓的。</p>
直到这一刻。</p>
“夫人,文绮院三日内收拾出来。阿宁回京已经快十日了,还在娘这里住,不像话!”父亲说。</p>
饭桌上的每个人,都意识到风向变了。</p>
被侯夫人精心呵护的表小姐,到底只是亲戚。</p>
骆家的嫡小姐回来了。</p>
十天,不哭不闹不抢。温柔、安静,礼数周到等着。</p>
一家之主发了话,她的院子回来了。</p>
兵不血刃。</p>
骆宁知道大家都在看她。</p>
她微微笑着,对父亲说:“多谢爹爹。女儿倒是愿意陪伴祖母,只是怕打扰祖母。能回去住,自然最好了。”</p>
从头到尾,她都没有松口,说可以不要文绮院、去住蕙馥院。</p>
文绮院是她的。</p>
“娘,大伯母为何不喜欢大姐姐?”回去路上,堂妹骆宛问自己的母亲。</p>
二夫人说:“打小就不喜欢她。”</p>
“为何?是亲生女儿。”</p>
“生她的时候大出血,差点死了。救回来后,手脚半年才能动弹。从那之后,她就看不惯阿宁。”二夫人道。</p>
骆宛叹口气:“大姐姐有些可怜。大伯不关心内宅,大伯母把侄女看得比亲生女儿亲。”</p>
二夫人心中也纳闷。</p>
不过,大夫人白氏的确是一直讨厌骆宁。</p>
二夫人还见过她打骆宁。</p>
那时候,骆宁不过五岁,什么也不懂,大夫人用鞋底抽打她的嘴。</p>
此事老夫人不知道。</p>
二夫人是妯娌,依仗长房生活,也不敢做声。</p>
后来大夫人对外说,骆宁是自己在炕沿上磕肿了嘴。</p>
“阿宁变了很多。以前性格急,又承不住。如今长大了,稳重内敛,涵养功夫了得。”二夫人说。</p>
这不,才回来,白慈容就被她衬托得有点落魄。</p>
白慈容还需要把文绮院还回来。</p>
“娘,大伯母想把侄女当侯府嫡女养,她好大野心。还好大姐姐厉害。咱们家的好处,凭什么给姓白的占了去?”骆宛又说。</p>
二夫人捂住女儿的嘴:“你消停,别叫人听了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