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9章

    ??136

    ?

    番外终

    ◎全文完结。◎

    王璋百日宴以后,

    杨茂谋反案潜逃在外的三十余孽在徐州露了行藏,被徐州刺史擒获押往洛阳。

    三日后,王端上表请辞太子位,

    王寂安抚其惶恐,并赏赐了太子傅杨宪。

    德阳殿内,

    御案旁摆放着一张婴儿摇床,王寂一手握着毛笔在竹简上刷刷地圈注书写,一手扶在摇床上轻轻地晃动。

    王璋不时吐出一个口水泡泡,

    眼尾略微上翘,

    黑葡萄似的眼眸盯着那只大手,偶尔呼呼两声,仿佛在催促天子好好“驾车”。

    殿外传来李宣的通报,

    “陛下,

    三殿下来了。”

    王寂并不抬眸,

    只是点了点头,而乖乖趴着的小王璋却努力地昂起头来,

    柔软的黑发微卷,

    泛着金,像一头毛茸茸的小狮子。

    王翊上前先去看小王璋,

    拿着摇床旁边的银铃逗他,

    小王璋两只小手团在一起,

    支撑起肉乎乎的身子,

    屁股在粉红色的衾被内一拱一拱地,两只小脚顽皮地探了出来,

    一只小脚踩在另一只莲藕似的小腿上,

    不停地翘起落下。

    纵使看过百十回,

    王寂都看不厌小儿这副肖似管维的模样,

    旁人不知,管维在心情愉悦的时候也常有这种小动作。

    小王璋见到亲兄高兴极了,笑得口水都流出来了,连对音音都没什么好脸色的王翊却对小王璋极其耐心,还将衾被拉上来盖住小小的背。

    王寂:“大郎上表辞太子位了,你怎么看?”

    王翊将衾被拉好后,又将银铃系回摇车,再三扯动绳子看有没有绑结实,侧首望向父皇。

    王璋见兄长转头,他也跟着转,两双眼睛都看了过来,不知为何,王寂忽然感受到了几分前所未有的压力。

    语气含着不屑,“他辞不辞都不要紧,藩王我也做得。”

    御极十二年,还从未有人敢在他面前用此种口吻说话,纵使不是初次,王寂还是抑制不住怒气。

    “你如何做藩王?我看你不是想做藩王,是想做反王。”

    王翊见父皇生气,似极有趣儿,眉眼弯弯,善良无害,“父皇若不是举旗造反,哪有王氏的天下?”

    王寂粗喘了口气,“我那时反,正值天下民不聊生,庶民苦不堪言,如今太平年月,你反?安有民心?”

    “这就不劳老爹您操心了,管好你的太子就是。”似是不服,王翊又多了一句嘴,“没几家位传二世不出乱子的,秦皇传扶苏,汉皇传刘盈,他王端又不是什么天纵奇才,勉强维持都算他祖坟冒青烟了。”

    王寂怒道:“他的祖坟也是你的祖坟。”

    王翊“嗤”一声,不说话了,免得真将父皇气死,王端名正言顺太子登位,他才不做此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蠢事。

    “他日,若有人向你告发王端谋反,你怎么做?”

    “父皇,你不绕弯子了?”王翊扶着王璋的小手在他的胖脸上刮了一下,王璋歪头疑惑,学着兄长的动作冲着父皇又刮了一下。

    王翊大笑出声,赞道:“璋儿真是我最贴心的阿弟。”

    王寂将王璋从粉色小被里面抱出来,哭笑不得,“你傻啊,被人当枪使都不知道。”

    又轻斥王翊,“我看你,做弟弟不恭顺,做哥哥也不友爱,叫我如何放心?”

    王翊墨眉轻扬,“若是有人告发,当然是都杀了。”

    王寂心中一寒,幽深的黑眸望了过来,父子二人对视,李宣在殿外都感受到火花直冒,似要动手的模样。

    他轻轻地咳嗽一声,小声道:“午膳时辰要到了,要不奴婢先去娘娘那里说一声?”

    一家子几乎日日一起用膳,还用着李宣去说,只是这一打岔,两人都冷静下来,不约而同地冷哼一声。

    王寂抱着王璋,在殿内找些新奇的物什哄他,指着这个,指着那个,恨不得摘星捞月。

    “父皇,您让我做太子,将来杀还是赦在我一念之间,我是不会许下承诺定要放王端一条生路。您要是不放心,大可不封我做太子,我早说过,藩王也做得。”见王寂又要发怒,王翊笑道:“我此时哄你说将来厚待王端,将他高高捧起,待您山陵崩那日,我翻脸不认人,您也不能从皇陵里面爬出来踹我下皇位啊。”

    自打管维应了他回宫做皇后,两人又是名正言顺的大好夫妻,前些年王寂日渐苍老的心仿佛枯木逢春觉得还可活上五百年,如今被爱子左一个山陵崩,右一个皇陵爬不出,觉得晦气得很。

    父子都探知到对方的想法,实在没必要继续掰扯下去。

    此时朝廷正在丈量田亩土地,王寂将八岁的王翊支到洛阳周边体察民情,抱着贴心贴肉的王璋回到后殿跟管维用膳。

    三个月后,王翊体察完毕,王寂允了再三上表,一封比一封言辞恳切的太子辞位,改封为宁王。

    在封王翊为太子之前,风风火火赶回来的王翊一掌按在王寂将要用印的诏书上,稍显稚嫩的脸却满是严肃,“父皇,儿臣有一要紧的事儿,还请父皇允准。”

    王寂笑了,还从未见过王翊低头,他想:只要不是让我立马退位让贤,除此之外,定会应他所求。

    “父皇,儿臣想改个名字,我早就想好了,竑之一字,取其广博强壮之意。”

    王寂后悔了,这方大印有点盖不下去了。

    时光如梭,转眼间,宁王到了娶妇之龄,王寂召王端来德阳殿。

    “你母亲传话过来,说你想娶姜家女,这婚事,你应了?”

    王端眸露迟疑,三年前,他辞去太子位,虽然表面都赞他谦让有礼,实则都明白不过是失势之人。

    他的婚事为洛阳高门避之不及,母亲望着他垂泪道,不如娶她娘家的女儿,纵使不合他心意,也不用受女家的挑剔。

    可姜家推出来跟他议亲的女子是个迎风流泪的病秧子,他怕母亲知道后更为伤心,只能佯作不知。

    “一年前,我听说你跟伴读去城外游春,碰上了陈其的女儿,叫什么来着…”

    王端小声道:“陈昭。”

    “哦,陈昭,早年给音音做过伴读,跟你也有几面之缘。”王寂立在架子后面,将摊开的书简收拢,正准备放回御案上,王端亦步亦趋地跟着接过,帮父皇跑腿儿。

    王寂无声地笑了一下,在娶妇这件事儿上,向来一板一眼的长子也知道耍滑头了。

    望着王端清瘦的背影,王寂眸露怜惜,只是待他转身过来后,脸上又恢复了漠然,“姜家女不适合你,这个陈昭,我看不错,有股韧性。你我父子缘浅,为父愿你夫妻缘深,琴瑟和鸣。我会跟陈其提亲,让陈昭做你的宁王妃。”他顿了顿,仿佛想再叮嘱两句,最终只说了,“你去吧。”

    王端满脸是泪地跪了下去,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哽咽道:“儿子谢父亲成全。”

    王寂背对着他,淡淡地“嗯”了一声,直到王端退出殿内,都一直没有转头。

    王端大婚后,这些年身体不太好的姜合光被封为“王太后”,离开冷清的南宫与宁王夫妇去了定城的封地,而王竣成年后,留在洛阳开府。

    两年后,三十六岁的姜合光病逝于定城,王端扶灵归洛阳,死后哀荣,葬于邙山。

    王寂带着王竣去姜合光陵寝前祭拜,细雨霏霏,打湿了衣裳。

    一年以后,王寂颁布了一封震惊天下的诏书,有魏一朝,后宫废位者,不入皇陵,不迁宗庙,不受追谥,后继之君若有违逆者,天下共伐。

    将来未必对得住,一语成谶。

    ***

    白衣行宫的星云湖上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书院的少年和行宫中的郎卫交错组队,每年至少组出五只不同的队伍。

    五艘龙舟绕着湖心岛你追我赶,有一处水道极窄,龙舟穿过时,舟尾甚至快要拍上陆岸,而舟头离触岛礁只有一线之隔,险之又险地从狭窄的水道快速穿过,技术不够纯熟或是对水道不熟悉的掌舵手,常常将整船打翻下水。

    这处狭窄的水道上方成了星云湖最佳观赛所在,管维、音音还有她的伴读们,都站在横跨陆岛两端的桥上观看龙舟大赛。

    领头的龙舟上是白卬,五年大赛,他掌舵的龙舟拿了三回头名,这回不出意外,又是白卬拔得头筹。

    “就没人能治得了白卬吗?”音音撅着嘴,她刚与顾清的嫡长子顾玄定亲,两年后才会出嫁,还是一副小孩心性。

    管维遗憾地摇了摇头,对聂云娘笑道:“若是你下场,能比否?”

    聂云娘:“臣失了锐气,怕是比不过白卬了。”

    管维正欲开口规劝,不可沉溺往事,只见那远远跟在后头的一艘龙舟以一股神挡杀神仙挡诛仙的气势破水而出,纵使旁人不让,他就要从人家舟船上碾过去的凶悍气势,让管维不禁皱起了眉头。

    定睛一看,这来搅局的杀神不是王寂是谁,年过半百,跟一群毛头小子争得不可开交,这锐气也忒足了些。

    王寂拔得头筹,高高兴兴地将皇后拿出来的赏赐之物又给抢夺了回来。

    管维瞅着手上的一对白玉龙凤簪,只得认命地给他头上插上,还得在周遭众人不可言说的笑意中,让王寂给自己戴上,不觉得好气又好笑,她都怕与他传出天家抠门的名声。

    管维生下王璋后不久,常居于白衣行宫,王寂只得洛阳行宫两头奔忙,他来之前,两人月余不曾相见。

    “维维,太子与宛儿定亲后,越发稳重,明年我会让太子监国,召你兄长坐镇洛阳。这些年,我一直遗憾着你出游时行过的那些路而我从未到过,我想要你陪着我重走一回,我们一起去登高泰山,去赏西湖,去饮金沙泉,这一回,没有限期,你想何时归,都随你心意。”

    管维盈盈一笑,脸颊呈现浅浅的梨涡,眸色温柔,道:“好。”

    王寂快活地将她抱起来转了好几圈,朗声大笑:“我们一起去。”

    “好。”

    作者有话说:

    终于写完了,四十几万字,我也给自己撒一次花吧。如果觉得我写得还不错的话,请全订宝宝帮我打个好看的星星鼓励我,如果觉得我写得不好或者一般,请无视我的请求,尽量不要打低分给我,哪怕没有额度了,可以不用打,谢谢大家啦。(这点居然忘记写了,补上。)

    我从来没有写过这么长的故事,以前最多杂志投稿几千最长不过几万字。作为一个头回写中长篇的新作者,我有很多不足,中途失去信心甚至差点想要放弃。

    这个故事从开头到结尾,离不开各位读者宝宝的支持,虽然很遗憾过程不那么完美,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来来去去,但是你们的支持,我一直铭记于心,比如我差点放弃时投给我营养液支持的亲,还有不声不响给我投深水鱼雷的亲,我第一次知道深水鱼雷有多少时,心都颤,毕竟这要看多少篇文啊,我当时的念头就是:我一定不能坑!后来有些读者宝宝为了鼓励我投越来越多,还有肯花时间写长评的读者,虽然有时候大家意见不同经常争执,但是总体对我这个文的把握属于良好互动,只是我是个情绪化的人,有时候有点绷不住,真的很对不起大家了。同样记得那些不论评论区争执的硝烟味多么浓烈,都坚持撒花的天使宝宝,感谢你们的撒花也抚平了我情绪上的激动,让我可以冷静下来想下面该怎么写。

    你们的鼓励和理解让我在面临一次又一次情绪不稳的时候仍然可以坚定地写下去。总之,就是,万分感谢大家。也小声的自豪一句:我没有坑。虽然这是一个作者的责任,但是真的不容易啊,擦汗。

    关于男主感情,其实就是那句“将来未必对得住”,王寂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狠辣冷酷的人,但是最终的推向就是这个结果。他在封后前后,没有深思过怎么处置姜合光的问题,但是他心里其实模模糊糊的有个印象就是他将来一定会对不住姜合光,所以他会对她很宽容。读者宝宝说,为什么不让管维当嫡母皇后,姜合光当贵妃,历史上无子的皇后多的是,但是历史上的有子妃子都是妾室出身,姜合光不是,她是明媒正娶,天然具有翻盘的名分,她只要翻盘,没有管维站得住的地方。姜合光当贵妃的后遗症就是她会受追封,历史上有很多后继之君给祖宗的女人加追谥塞进去,哪怕姜合光就是被废,如果管维一脉凋零,她所出的那一脉为了自己的名正言顺,都会让姜合光当“皇后”,可以各种巧立名目,反正祖宗不会说话,然后姜合光永远会挡在王寂和管维中间,读者宝宝看文也懂,如果死后还是三人行,管维都不会受这份香火,她都不会附在王氏宗庙里面,估计真的就是个空壳了,这是男主的理解,所以他不会再跟姜合光有一丝一毫的牵扯,生前宽待,死后哀荣,但是仅限于此,哪怕就是姜那一脉入主洛阳,也因为有王寂的诏书,没有办法翻这个案,除非想坐不稳天下。这就是男主的感情观点。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