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热门推荐 第223章

    绝对的“中”。

    因此,静的对立面题气动,动的对立面是心静,人无时天无刻不在动,所以要想真静,必须是动中求静。

    动的时候,应该心静,这才叫修炼。

    8.如何修《静》我们要了解,在相对的“世界”里,任何时候都是有黑必有白,不过是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

    所以我们在中国所说的大道的特点之一是它讲三,而不是二,不是合二为一,也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含三归一。

    《道德经》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经典中也说“独阴不生,独阳不长”;所谓三,就是除了阴和阳之外,还有含阴含阳。

    其实,根本没有纯粹的阴、纯粹的阳,总是相互包含的,所以是含三归一。

    “一”是什么?一就是产生阴、产生阳的那个本体。

    宇宙万有,一切生命,无不从本体的功能中生化而来。

    也就是说,相对的世界是从绝对的法界而来,佛家叫“业风吹动法界觉性海,故成世界”,道家叫“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显然,二元对立统一的世界,无法含摄没有对立也没有统一的法界,而法界却可以含摄对立统一的世界。

    世间哲学立足于相对的世界,只讲二,不讲三,这样就永远落在形而下,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我们修道,要从义理上首先了解形而上的基本意思,不能完全用世间哲学或科学去看待它。

    否则,健康长寿没有问题,但再往上走理解就不够了,佛家叫“见地不明”。

    所以必须是三,“含三归一”,这一点是西方哲学所不能理解的。

    修道就叫返先天,返本还原。

    此话怎讲呢?根据所谓“自然规律”,人总是生、住、成、坏的,总是由幼年到中年,到老年,以至于衰亡,这是必然的,有生必有灭。

    但是,中国的文化却认为我们还有一种本领,可以返本还原,可以夺天地之造化、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