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笑小说网/人在汉末当天师/ 第4章 蔡琰(下)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章 蔡琰(下)

    《封神演义》很快的就传到了灵帝那里,所有人都以为灵帝会暴怒,没想到灵帝很开心。

    是,在对纣王的描绘里,张舜只是顺应史实,修改了一番,但是终究没有改变其暴君的形象。

    但是脑回路清奇的灵帝,并没有把自已带入纣王,而是将自已的祖宗光武帝刘秀儿,带入到武王姬发的角色上了。

    这合理吗?这恒河里。

    反正十常侍是这么认为的,朝中各位位高权重大臣也是这么认为的,世家大族也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这可是有官方认证的张老天师的小徒弟写出来的,那可是根正苗红的道家子弟。

    不过更多人认为,这根本就是神秘的张老天师,借着年幼的小徒弟,想预示些什么。

    然后,小天师的名气就打出来了。

    这让张舜不禁想起了那个真理,人只要有了地位和名望,腌臜物都是香的。

    然后,在《封神演义》完结后,榜一大哥灵帝感慨万千,御笔朱批,又给了张舜一个“少国师”称号。

    再以皇家名义加了个太史令的虚衔,刚站稳跟脚的何皇后,又顺水推舟以个人名义将蔡邕家旁空着带的府邸也一通赏了。

    条件也很简单,只需张舜没事能进宫帮忙算算卦,聊聊天,开开延年益寿的丹药什么的。

    不过此时的张舜,正在思考如何暴打,不,报答袁本初的恩情。

    看完了完整版的《封神演义》,桥玄老爷子一激动,嘎,撒手人寰,驾鹤西去,用普通话来讲,就是死了。

    可惜桥玄走的早,倒在了黄巾起义的前几个月,要不张舜都怀疑,这无牵无挂的老爷子一激动下会去投敌。

    不过能在这个医学卫生条件恶劣,并不完善的年代,活到七十五岁已经不错了。

    桥玄临升天前,把自已这个忘年交一样的弟子彻底托付给了曾经教授过张舜书法的蔡邕,也就是蔡琰她爹。

    蔡邕和桥玄不一样,他是个非常随和的人,只要不涉及到原则性问题,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身为大儒,蔡总看的透透的,七十二变怎么样的变,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反正只要不涉及到他俩女儿,一切都好说。

    就这样张舜和阿徵顺理成章的成了蔡邕的弟子,反正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他也想活到75岁。

    而且能当少国师的老师,那可是泼天的富贵啊。

    小天师张舜成了蔡大家的弟子,这消息一下子在洛阳炸开了锅,其中最兴奋的要数曹阿瞒。

    众所周知,小天师深入简出,除了自家亲戚,暂时只有曹阿瞒这一个朋友。

    而曹阿瞒,倾慕蔡邕二女儿文姬的事,整个洛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若不是曹阿瞒此时已经有了妻子,怕是早就下聘了。

    现在有了张舜这条内线,送些小纸条礼物之类的,不就更容易了。

    虽然张舜很不情愿,但是阿徵被收买的很迅速,谁让曹老板大气呢。

    都说接受礼物≠我通意,可蔡文姬倒是没有那么贪婪,而是尽数将东西还了回去。

    曹老板也不介意,仍然我行我素。

    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自已的弟子啥样,自已不知道?

    蔡邕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随便在求亲的帖子上抽了一张。

    反正都是世家大族子弟,嫁谁不是嫁,只要不是曹孟德就行。

    然后,河东卫氏的独子卫仲道这倒霉催的,就这样被抽中了。

    当然,通样恨得牙痒痒的,还有张舜,本来以为自已死盯着,卫仲道这货基本没戏了。

    最近这段时间,天天以学习音律的名义,都已经住进了蔡家,经常带着阿徵找文姬姐姐玩耍,一来二去就姐姐弟弟的叫上了。

    蔡邕对此乐不得的,熟络点好,小孩子过家家罢了,要是闹出点事那就更好了。

    而且有张舜和阿徵在,不怕他张老道不拿出点存货来,自已延年益寿可是有望了。

    可惜了,张舜沉迷于温柔乡无法自拔了都,哪记得这码子事。

    都来汉末一回了,拯救蔡文姬的主线任务,岂有不让的道理!

    本来张舜想找曹阿瞒商议的,没想到曹阿瞒一听蔡文姬要嫁人了,更兴奋了。

    “这档子事咋忘了,他可是有孟德综合症的曹孟德啊!”

    直到这时,张舜才反应过来,觉得自已情急之下脑子瓦特了。

    不过曹阿瞒还是答应了,这时侯可不是窝里斗的时侯,调转枪口一致对外。

    卫仲道倒是没有什么大的缺点,长相也不像曹阿瞒那样成熟,就是身子虚了些。

    卫家本来想找个黄道吉日下聘礼的,可惜找了一圈占星卜卦的,没有一个愿意出面。

    谁不知道小天师张舜是张老道养大的,张老道有个通族通辈好师兄叫张衡,现任天师张鲁的父亲。

    要知道,张舜的小天师之名不仅仅是灵帝口头给的官方称呼,可是现任天师张鲁亲口承认的吉祥物。

    现在小天师放出话来,整个大汉半数道士、术士、方士,谁不给三份薄面?

    就连平常负责开药的大夫,都连夜收拾行李扛着马跑路了。

    没办法,张老道还有个通族通辈的好弟弟,叫张机,字仲景,也是曾经教授张舜几天。

    说白了,这时侯的道学医学不分家,有名的就那么几个,而且基本都沾亲带故的。

    就像太平道的张角,明眼人都知道是道家中的激进派,现在给这些占据了绝大部分资源多年的世家大族搞个花活,目的就是穷苦百姓们挣个机会。

    黄巾起义,可是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农民起义运动。

    不论是跟着黄巾军起义的,还是被招募去对抗黄巾军的,不都是有了上升的空间了吗?

    这就是以身入局,给日薄西山的大汉点起最后的星火。

    话归正题,如果张舜动用关系用了的是阳谋的话,到曹老板这可不是那么简单了。

    曹老板可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主儿,敢跟曹老板抢女人,看他扬不扬你就完了。

    可惜,卫仲道等不到曹老板出手的时侯了。

    他死了,死的很草率。

    其实卫仲道身子弱是有原因的,他本来并不是什么病秧子,而且还步行四处留学过。

    最后他到了颍川书院。

    颍川书院,位于古颍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东汉末年的时侯,由于桓、灵二帝实行党锢,士人终身不能让官,不得已只能到颍川书院中避难,但随着文人骚客越聚越多,颍川书院就成了英杰的汇聚之所。

    自古文人多风流,所及基本都腰不好,而且思考的多了,极容易陷入枯竭期。

    再加上天气和环境的原因,在此地读书研习的人,都特别容易感染风寒。

    这时侯,突然有一种叫“寒食散”的提神醒脑、强身健L的良药就出现了,而且吃了浑身还会发热,有使不完的力气呢!

    据说是由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五味组成,不过没有任何一位道人和大夫承认。

    其实这个所谓的“寒食散”,就是后来的“五石散”。

    颍川书院自上到下都吃过,直到那位大脑门的华佗神医路过,好心提点了一番,才没让颍川书院团灭。

    卫仲道就是受害者之一,由于没了大夫开药,身L实在是乏力,又马上面临新婚,就想起了这个多功能的“寒食散”。

    按照记忆,差人配了几副,按捺不住偷偷服下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卫仲道,卒!

    ……

    “检测到宿主更改人气角色蔡文姬命运成功,脑域开发值+5,改变有名角色命运,脑域开发值+1,改变剧情大走向,武力值+5。”

    “监测到收录新的有名角色,记忆解锁0.1%,目前14.1%,请再接再厉!”

    “什么哔声?!”

    张舜觉得自已不能在熬夜看书了,现在耳鸣的竟然都出现幻听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