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判断能力
第三百五十七章判断能力“对。”另一个商家说,“而且系统虽然去中心化,但设计者的意志还是在里面的。我们都在按照预设的规则行动。”
两个女孩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
“这个系统看似去除了人为控制。”暖暖说,“但实际上,控制被转移到了代码层面。”
“而代码,是由顾天璟设计的。”小雨说。
她们立刻要求见顾天璟。这一次,顾天璟似乎早就等着她们。
“发现问题了?”他问。
“你说要建立去中心化的系统,但实际上你只是把控制方式改变了。”暖暖说。
“从人的控制变成了系统的控制。”小雨补充。
顾天璟笑了:“但这不是更好吗?系统是公平的,不会有人情偏私。”
“系统是由人设计的。”暖暖说,“它体现的还是设计者的意志。”
“所以呢?”顾天璟反问,“你们有更好的方案吗?”
两个女孩沉默了。确实,完全的去中心化似乎是个理想,但现实中如何实现?
“也许......”小雨突然说,“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中心,而在于如何平衡。”
“我们可以保留系统的框架。”暖暖说,“但增加社区自治的机制,让参与者能够共同决定系统的发展方向。”
“有意思。”顾天璟说,“说说看具体怎么做?”
两个女孩开始阐述她们的想法: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治理结构,让系统的规则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同时,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手中。
“这不是去中心化。”顾天璟说,“这是分布式治理。”
“对。”暖暖说,“因为完全的去中心化可能会导致混乱,而过度集中的控制又会带来腐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顾天璟沉默良久,突然说:“你们终于明白了。”
“这正是我想看到的。”顾天璟说,“你们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而是找到了一条新路。”
就在这时,第七个子公司的消息传来。他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收购教育资源。
“又是一个新计划开始了。”林悦说。
第七个子公司的教育计划比想象中更加庞大。他们不只是在收购学校,更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教育网络。
“看这个。”李峰调出最新的资料,“他们收购的不是普通学校,而是那些有特色教育项目的机构。”
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在尝试新型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商业教育方面。
“他想要重新定义教育。”暖暖说。
“不只是重新定义。”小雨补充,“是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就在这时,他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文件。这是顾天璟早年写的一篇教育论文,标题是《未来商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论文中写道:“传统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标准化。它试图用同一个模具来塑造所有人,这扼杀了创新和个性。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设计培养方案。”
“这倒是说得有道理。”林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