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65章

    谢岩不客套,“那是,我比你伶俐。”

    也就张铁好脾气,听见这话还笑呵呵的。

    陆林留谢岩在家吃顿晚饭,谢岩答应了。

    铺子里没地方多住一个男人,陆林说罢便要去收拾晚饭。

    谢岩要去隔壁酒铺坐坐,见见丁老板,先过去串串门。

    丁老板和从前一样,家中无事,就在铺子里待着。他刚才听前头伙计说了谢岩进店的事,也不知谢岩今天会不会到他这儿来,人是坐不住了,院子里也待不住,开了后门,在小巷子里踱步。

    谢岩开门出来,正好跟他面对面。

    谢岩笑眯眯拱手,“丁老板!我正要去找你!”

    他把手上的一包东西塞过去,说:“这是我跟我夫郎给你准备的,有些是我的书,给小侄儿看。有些是给你和嫂子的,我夫郎特地嘱咐我买的,是一对碗筷,你们放在铺子和酒坊里,每天吃饭的时候拿起碗,就跟同桌吃饭一样,有个伴儿了!”

    这话像是陆杨说的,丁老板接了,领谢岩到酒铺里坐坐。

    他跟谢岩打过交道,人也是圆滑性子,见谢岩和从前一样,便尽力放松,跟他聊家常,说说近况。

    人跟人之间相遇相交,都需要缘分。同是姓丁,都喊“丁老板”,县城的丁老板能跟陆杨做朋友,府城的丁老板只是认得,有生意往来,私交差了些。

    谢岩说了些府城和省城的事,以他的眼光来看,府城和省城除了大小不同,其他地方都挺相似。

    他喝了些酒,对省城的一种“琼浆”很喜欢。据说是老字号酿造的,不知用的什么法子,酒味很醇厚,一点不涩口,后劲儿缓,当时只觉着好喝,起身才知酒劲足。

    丁老板生意就在县城,没往外头做,这些年没离开过县城,只是听说过琼浆的名头,还没品尝过。

    谢岩吊他胃口,“你下回给我夫郎写信,我就给你买两坛子喝喝。”

    丁老板哈哈大笑,不知不觉就没了紧张感,聊起天来忘了时辰,等陆林过来喊谢岩吃饭,他俩才依依惜别。

    饭菜收拾方便,铺子里都有,省了买菜的功夫。

    陆林料理了五菜一汤,这时刚有冬笋送来,他来不及炖汤,拿来炒肉了。再是萝卜、白菜、茄子,都上一盘家常菜,做了杂菌汤。

    谢岩在府城也是吃这个,下饭很好。

    席间,陆林说了下铺子里的变动。

    银杏和石榴还没说亲。这件事给陆杨写过信,他们家里人拎不清,想要未来哥婿也到铺子里上工,陆杨给了解决法子。要给人在庄子上安排个活计。

    陆林压着了,就算要安排,也该是明年办,今年要严厉些,不然他们以为闹了就有好处,以后没法管教了。

    到年底,银杏和石榴家里又开始给他们寻摸亲事了。

    陆林说:“现在县西四个村子,就黎寨最风光了,一车车的运货出去,落在人眼里,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们想往黎寨说亲,我从酒哥儿那里听来了些黎寨的事,那里挣钱的地方多,他们要是嫁去黎寨,铺子里就少了两个人干活。”

    谢岩对这间铺面有感情,不希望它受到影响,问陆林打算怎么做。

    陆林有想法,这次不拉拔族亲了,就在县里请个小伙计。

    “县里近,来回都方便。比亲戚好管。”

    谢岩听出意思了。他们去府城以后,肯定很多人拿“又不是你的铺面”来说陆林多管闲事。

    亲戚不好管教,陆林脸嫩,是晚辈。也不好常叫他爹爹帮忙说事,闹得亲族不合。

    谢岩看陆林这么久没怀上孩子,也有压力太大的缘故。

    他点头答应了,吃了几口饭,他去盛一碗锅巴粥,再次坐回餐桌边,把粥碗放着,等着晾凉,回想了很多陆杨跟他说过的事,组织了下语言,找了些话跟陆林说。

    “这间铺面交到你手里,我们是信得过你,既然相信你,自然是你做什么决定都可以。铺面的盈利支出,我们都有数,开门做生意,也不能说去年是好的,今年也要好,我跟净之都不是这种不讲理的人。族亲那里,我这次回乡,他们就不敢造次了。旁的事,你让哥夫担起来,前后都有人,哪用你天天守着铺子?你也出去串串门啊。”

    陆林眼圈都红了,他说:“我怕你们在府城缺银子。”

    谢岩真是不知说什么好。出来见过的人越多,他心中感触越多。

    他看着陆杨说话办事,听着陆杨教他为人处事,自己也一点点的摸索着来。有时候他会觉得累,也替陆杨累。

    可当这些情感都有反馈的时候,他的心满满当当,说不清情绪,全是满足。

    这天,他在铺子里待到很晚,跟他们聊了很多,除了陆杨的想法,也有他的想法。

    不论他们走到多远的地方,三水县都是他们的根。

    人生有聚有散,他们总会归乡回家。

    不用因一时离别太过惦念,也不用因托付了事情,就把肩头都扛满。他们先是兄弟家人,再才是一起做事业的人。

    既然事业在后,他们应当多多保重。

    谢岩听陆林和张铁多次提及陈酒,觉着他们应该跟陈酒往来较多,想着王猛这两年要攒钱,还能做个一两年的邻居,便说:“你们天天在店里,到处都是人,这日子怎么过得下去?我给你们租个小房子,你们到外头住,跟王猛他们夫夫俩当邻居。”

    陆林和张铁有攒钱,他们吃喝住都在铺子里,都没花钱,全攒下了了,这时只说不要。

    他们还说今年铺子里有人员变动,他们要留下,明年再说。

    谢岩要回乌家了,赶在宵禁前,要跑快点。

    他把粥喝了,摆手定下,“算我孝敬你们的,这事定了。有房子也不妨碍你们来店里,变不变的,不影响。”

    他说完就往外走,天色晚了,陆林和张铁不好继续留他,夫夫俩站在路口,看谢岩跑过一个弯儿,看不见人影了,还在外头站着,久久没动。

    陆林脸上有泪水,张铁给他擦了又擦。风把他的脸吹得干燥,再擦就疼。

    张铁牵他回铺子,带他回房。银杏和石榴望着他们,见陆林哭了,问了一句,又不敢追着多问,互相看一眼,把心事都藏下。

    回房后,张铁安慰陆林,说:“我就说杨哥儿没忘记你,是把你当哥哥的,你总怕把铺子搞砸了,让他失望。他看你这样,也会心疼的。”

    陆林说:“没想到一年的缘分,有这么深感情。”

    张铁坐他旁边,嘴巴笨,憋一句:“你有感情,他也有感情。”

    陆林却听得笑,心上松了一截。

    去外头租房子的事,他们早前考虑过,后来总放心不下铺面,今天谢岩要把事情定下,夫夫俩商量着,不如他们主动去租了,就不让谢岩花钱了。

    张铁都听他的,还说:“我趁早去找丁老板问问,看他能不能介绍个小伙计来上工,我们早做准备。银杏和石榴大了,留不住了。”

    陆林长舒一口气,“行。”

    陆杨怎么教他,他就怎么教银杏和石榴。

    手把手教出来,有了感情。以后要分开,他心里很是不舍。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越往前走,越是深刻。

    同一天,谢岩跟乌平之在书房写文章,也在纸上写下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乌平之说:“我们也会散。”

    谢岩跟他咬文嚼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跑再远,总要去京城。我也是。”

    乌平之轻笑道:“进士是一道大坎儿,我不知能不能跨过去。”

    谢岩疑惑问他:“你不是说你会去试试吗?”

    乌平之点头,脸上还是挂着笑,他说:“尽人事,听天命。”

    听起来像泄气话,他的状态又不像泄气。

    “神神叨叨的,你还是刻苦学习吧。”谢岩说。

    乌平之展开一副字。他写着一句诗。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谢岩放下笔,给他鼓掌。

    “你现在都藏这么好了?我看你淡淡的,像一朵莲花,马上就能去菩萨座下当童子了,原来你都是装的!”

    乌平之勾唇扬笑:“还没披上官皮,我怎能心甘情愿说认命?”

    但他这段时间的“瞎忙活”是必要的,他在努力克制欲望,要修一修心。

    谢岩看他文章有进步,认为这个方式可行,不拦着他。

    只说:“你记着日子,别把自己也骗了。”

    乌平之叨叨念着“吾日三省吾身”。谢岩拿起纸,看一看今日的杂记,写得稀烂。

    他换了个法子,改成信件,改成写给陆杨的信件,文字就灵动活泼了,同样的事情,这一篇就很有感染力。

    他仔细对比,发现是“情绪词”的缘故。

    正经写文章,他会选用些文绉绉的词句。太规矩,就没劲。

    谢岩坐这儿,继续往后写信,换了好几种写法,今天没尝试出来。

    他另起一张纸,在纸上画一只趴在书桌上晕倒的小人,从他趴伏的位置开始,堆叠的纸张散乱放置,上头有些细小的点点和波纹线。他选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圈,标上箭头,在空地写下一行字:净之亲启,想你的话说不完,已经累晕了。

    次日,谢岩拜访完恩师们,县学和私塾都去了,县城之行便结束。又次日,他出发去乡下,乌家父子俩也收拾行李,往省城去还愿。

    回村这天,张铁跟他一起,王猛过来作陪,怕谢家族亲过来发疯伤人。

    正好碰面,谢岩跟王猛说了要租房子的事,让他帮忙留意着。张铁不如陆林会办事,这便主动揽过来,说他们自己会租。

    王猛肯定是听谢岩的,他拍拍张铁的肩膀,说:“你别管,他有钱,他夫郎会挣钱,你们小俩口就该花他们的!”

    谢岩夸王猛机灵懂事又贴心。

    王猛:“……”

    他夸儿子就这样的。

    谢岩给他爹迁坟时,请人看风水、算了日子,回来祭拜就不讲究了。

    他先到庄子上,庄上佃户看见他就跪了一地。有些陆家屯的人在这里干活,见佃户们跪了,也跟着跪一地,这里就好一阵拉扯。

    从县里来庄子上,会经过上溪村。

    这一阵拉扯完,等谢岩到他爹坟前时,上溪村那里来了很多人。都是他以前的亲族、邻居。

    他们远远站着,远远望着,每张脸上都有一对皱起的眉毛,眉毛之下,是憔悴又后悔的双眼。

    谢岩全当看不见。他拿了铁锹,清一清附近的杂草。

    坟前没什么杂草,都被收拾过。看看地面的痕迹,明显不是这两天临时收拾的。这一处坟地,被人照料得很好。

    他把枯叶铲走,圈出一块地,过不久,大伯一家过来了,把香烛纸钱都拿来了。

    谢岩也有准备,两份都用上,还嘀嘀咕咕说了来历。

    这次祭拜,他的话多了些。

    他说了很多他们在府城的事。家人在一起,他读书有滋味,娘都变得开朗了,每天都有事干,也有人说话,会做生意了,也会吆喝着叫卖。

    他夫郎在府城也干了些事情,书斋这阵子才正式抬上日程,但商号的生意很大,年底能挣大钱。现在还怀上孩子,家里要添丁了。

    最后才说到他自己。他考上了举人,拜了师父。

    他没去打听他师父是什么人,以前是什么官,想要尽量平和一些,不想有太多利益牵扯,失了本心。

    就算是这样,他也知道他即将有个好前程了。

    谢岩给他爹烧了几张卷子,上面是他乡试的答卷。

    他说:“很多事娘都在牌位前给你说过,我再说多了,你可能不爱听。我不喜欢在牌位前跟你说话,那么高大的人,变成一个小小木牌,看着别扭。

    “最近提起你的次数多了,我以前不知珍惜,觉得你对我好严厉好刻薄,不是好爹。现在我长大了,知道你的好了。我看着娘,也常感痛心,总想着要是你没生病就好了。

    “现在我勉强能撑起门户了,也要有孩子了,我得空就会想想要怎么教导他。我都在学,又怎能教人?我就常回忆你是怎么教我的。可能我的孩子会跟我一样,在长大之前,不会理解为人父的苦心,但我会去做的。我会培养他成才。”

    后续就是一些没有含义的碎碎念,一些碎叨叨的话。把纸钱烧完,他说:“明年我还要回来的,到时一家人都回来,你不要惦记我们。”

    今晚谢岩在庄子上住。宅院早修好了,前几天苗青带孩子们过来收拾过。

    他们看谢岩才祭拜完亲爹,没上赶着过去说喜庆吉利话,给他备好了热水饭菜,就先回了陆家屯。

    庄子的事,谢岩不会料理,只跟人简单聊聊,出门看了看磨坊,也看看畜棚、养猪场。

    晚上他嘴馋,取了今年新收的麦子,磨了些面粉出来,蒸了馒头吃。新粮很香,大晚上的,他带着馒头,炒两盘小菜,又去祭拜了他爹一回。

    “想不到吧?我都会做饭了。你没口福,娘都吃腻了。”

    夜里寒凉,有风在吹,树杈和草影晃动着,此处还有一座孤坟。胆小的人会吓到惊叫,谢岩却当作他爹的回应,在这里吃完了一顿饭才走。

    他一觉睡到天光大亮,回陆家屯的时候,艳阳高照。

    陆家屯里里外外都出来看举人老爷,谢岩对他们没多少亲近,摆着脸色,故作疏远。要震慑人,就不能跟人太亲热。

    他跟大伯一家亲热就够了,表示他记得族亲,没忘记他们。

    岳父家的小破房子少了人气,一年的时间,就有了破败感。收拾得干净,抵不住风霜。

    墙外贴着“杨柳兄弟一家人”也被雨水冲刷得不成样子。

    谢岩伸手摸了摸,回屋里看了看。

    这间房子,他做主处理了。看哪家族亲家里为难,可以分给他们住。

    以后两爹回来,让人挪一挪窝。有人气养着,房子的寿命长一些。

    今天在大伯家做客,跟他们聊许多家常。

    庄子的存在,让他们一家有了稳当的收入。物质条件好了,家中争端便少了,是谢岩记忆中的和睦样子。

    苗青前几天去县里,特地买了些糕点,今天一并拿出来招待谢岩。

    他们不像陆林,谢岩说话再家常,语气再真诚,他们都带着敬意。这份关系不一样了。

    谢岩感到无趣,留了一顿午饭,下午在村里走走看看,见时辰还早,他也不留了,往黎寨去。

    黎寨日子红火,他的到来,把这气氛抬高。

    来得巧,天都要黑了。寨主让人架了篝火,晚上热闹一场。

    谢岩认得一些黎寨人,像大强、王猛、二骏、三苗等人,他都认得。还相处过不短的时日。

    有大强和王猛牵头,这几人放开了说话,附近的寨民觉着亲切,过来沾沾举人老爷的文气,见他和善好说话,又来了许多小娃娃要找他讲故事。

    谢岩会很多故事,都是他平常讲给陆杨听的。那些书上的道理,那些像天书一样的句子,被他说出来,简单易懂,哄了一群小娃娃的欢心,他们见人就说:“举人老爷比老童生厉害,老童生学问不好,讲不明白!”

    老童生自知差距,并不恼,还让小娃娃们去多沾点文气,以后也当个比他厉害的人。

    “至少能讲明白故事!”

    谢岩坐在火堆旁边,身边除了寨主,都是熟人。

    寨主的孙子黎飞也在,他认得谢岩,这次回府城,他还要跟着的。

    他说:“我爷爷让我去府城上学,读几年书。平常跟着大峰哥还有杨哥哥好好学本事。”

    这孩子要寄养在黎峰家里。这一代的人会远走,闯出一条路。下一代的人沾光,学有所成,要回来故乡。

    谢岩说:“学问的事可以来找我,到时离得近,我也教教你。”

    黎飞激动得很,回头看向他爷爷。寨主那张沧桑雕刻的脸庞上,笑容柔和,眼神欣慰。

    家中子弟,能养出一个好的,就有了传承。

    谢岩在黎寨留了两天,看了两处晒场,见过药材炮制,看过干菌处理,还上山逛了一圈。

    大强和王猛带他去挖冬笋,还找了一根有水的竹子,劈开给他取竹汁喝。冰冰凉凉的,滋味很清甜。

    冬笋要找,他们有技巧,教谢岩辨认。

    谢岩拿着铁锹,一起去挖。这里的冬笋挖了一些去卖,留下了很多深深浅浅的坑洞与沟壑。

    谢岩再参与挖一阵,见地上盘根错节,一条根能长出好远,不由惊叹。

    他想着:“什么叫扎根。”

    大强说:“表面直,背地乱,就像王猛这小子,表面憨厚,心黑得很。”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