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56章

    “即便大王再有东升之日,甚至一统江山,开千秋之基,也难改有朝一日,黄土盖头。”

    “所有人都会来,所有人也都要走,这是亘古之理。”

    听到这,曹操笑了:“公达已在宽我的心,好教我安心赴死么?”

    荀攸轻轻摇头,继续道:“您来了,您走了。”

    “来时朝霞灿烂,光照诸天;走时红芒西坠,余波耀夜;恰如龙升龙隐,何惜之有?”

    “不曾平庸,不堕凡俗,人终一死,得以此生塑此龙形,留于后人观之,何憾之有?”

    曹操闻之失神,又渐渐回神,随后那象征性的大笑声再度响起。

    他指了指自已:“公达看来,我是真龙?”

    “纵非真龙,亦是蛟龙,后人观史时,曹操二字,亦是褶褶生辉,光照一时。”

    为尊者讳,荀攸直呼其名,是为大不敬。

    但曹操丝毫没有为之生气,反而开怀不少。

    “有公达这番话,即便我的头颅挂到南阳城门时,只怕也是带笑得了。”

    荀攸再次一拱手:“正是此理,还请大王暂作龙隐。”

    曹操沉吟,随后点头:“好。”

    典韦不明所以。

    但他又很快明白过来。

    荀攸让曹操换了衣裳,打扮的和寻常小兵一般无二。

    和荀攸带来的那个人,体型和外貌和曹操恰有几分相似,他被换上了曹操的衣服。

    典韦明白过来后,即刻拍着胸膛:“大王隐去便是,我带人去引黄忠!”

    “不可。”荀攸摇头:“大王孤身而走,少不得你从旁护佑,我与诸臣去便是。”

    典韦发愣。

    曹操坐在那好一会儿,摸了摸身上的衣裳,又看了看对面那人,忽地喊了一嗓子:“还有酒么?”

    “大王,这里还有些。”

    有个骑官递来一个酒壶。

    曹操拿着那酒壶晃了晃,摇头道:“才这么点?”

    他向前走了几步,恰好见着地面有个水洼。

    于是拔开酒壶,将酒水倾泻而入。

    “拿碗来!”他又喊了一声。

    或碗或瓢或壶,众人纷纷涌到此处。

    曹操手持一碗,弯腰从水洼里舀起一碗‘酒’。

    双手端着,双目通红,眼神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来!咱们君臣一场,便以此酒,就此作别!”

    “但愿夕阳有东升之时,我曹孟德还有再起之日,能与诸位再会。”

    “否则,便要期盼来生了!”

    “大王!”

    众人泣不成声,先后取了这酒水。

    “来!干!”

    曹操大笑一声,仰头饮尽,最后再看了荀攸一眼:“公达,人未必要留名在,天下多庸碌之辈,你应该懂我的意思。”

    临别此言,似有所指。

    荀攸只是微笑,并不做回答。

    抬起手来,喝酒的碗遮住了脸。

    一滴滴酒水从下巴肆意流下,却久久不曾放下碗来。

    曹操又笑一声,一拍典韦后背:“典韦,我们走!”

    “是!”

    典韦放下碗,冲着众人一拱手,转身提起他那双大戟,追上了曹操的背影。

    两道人影,愈走愈远。

    “大王!”

    众人纷纷跪下相送,哭声再也压制不住。

    荀攸颤抖的手放了下来。

    早已满脸是泪。

    向着曹操离去的位置,恭敬行了一礼。

    “诸位,我们暂做歇息,也要上路了。”荀攸说道。

    有典韦在,寻常小队难以奈何曹操。

    加之四处乱成一片,两个人目标极小,其实逃脱的几率更大。

    但,也需荀攸一行人吸引对方注意,以告知黄忠:曹操还在以规模逃窜,而非单独脱身。

    “我们往哪去?”有人茫然问道。

    “去大野泽吧。”荀攸早有主意。

    湖泊之处,黄忠一定会有所防备。

    突然由陆入水,逃生几率倒是极大的。

    凌晨,久不见水汽的天空突然瓢下了雨水,且渐渐下大,成了瓢泼之势。

    这对于逃窜之人来说好又不好,好在可以遮掩,不好在要吃的苦头更多了。

    荀攸一行一路往大野泽方向而去,被黄忠的哨骑精准捕捉。

    “有多少人?”

    “约有千余,武器装备还都算齐整,看样子是曹操的武卫军。”哨骑道:“一路向大野泽方向,路上还不时有曹军为他们打掩护。”

    这些掩护的曹军负责遮蔽周军大部队,在武卫离开后,又开始逃窜。

    显然,这批人拥有指挥权,是混乱曹军的指挥系统所在。

    黄忠出发的时候,第二批哨骑回来复命:“有不少文官属吏!”

    文官属吏扎堆,那必是曹操的中枢!

    黄忠不再犹豫,率三千骑冒雨追来。

    雨水中,马和人走的都异常吃力。

    武卫们还能坚持,那些文官武吏则开始叫苦连天。

    “还需往前走么?”有人喊住荀攸,面带苦笑:“总归结果是一样的,不如在这停下吧。”

    “哪里话。”荀攸摇头,也不动怒,指着前方道:“周军来的仓促,皆是骑步,无法凭空造出船只来。”

    “我们走得快些,到了那便安全了。”

    几个文官大为吃惊:“公达有安排?”

    荀攸含笑点头,高声道:“诸位放心,到了那里,必叫你们活命。”

    众人听到这话,都恢复了些力气。

    同时心中古怪:既然在这有安排,为何要让曹操典韦独走呢?

    或是说……荀攸也无法断定能成功走到这?

    毕竟到处都是黄忠的眼线,没被拦下也是万幸……

    然而,后方很快有人传来消息:“敌军上来了!”

    “有多少路?”

    “很近,两三里地!”

    如果不是雨声遮盖,在这基本上就能听到周军的动静了。

    “加快行军。”荀攸道。

    众人速度猛然一提,一路往前赶去。

    直到看到水雾蒙蒙,四处雨点洒落间,前方茫茫一片——那便是大野泽了。

    大雨中,水浪轻涌,莫说是船只,连一片板都未曾发现。

    众人看着这发呆,一时都忘了对荀攸发怒。

    直到后方彻底被黄忠的人包围,众人方才反应过来。

    “荀公达!”

    有人反应过来,连忙大叫一声:“生路何在?”

    “回头便是生路啊。”

    声音有些远。

    发问之人循声看去,不知何时,荀攸已站在了湖边。

    雨水倾泻而下,湿了他的头发和衣裳。

    荀攸轻闭着眼,仰面吹着湖边冷风,缓缓交代着。

    “武土们放下兵器。”

    “文土们交出印绶,替周王的人草拟几份招降文书。”

    “如此,不但能救你们自已的性命,还能多活些同袍的性命。”

    “那你呢!?”众人追问道。

    “我吗?”

    荀攸笑了起来,又在大雨中摇了摇头,忽的一声叹息。

    “为求一已之功名,为求一家之私利。”

    “妄图逞计谋而得智名,谁知扶主不成,反祸了许多性命。”

    “今日又有何面目,再去做周氏之民呢?”

    对面那人快步走来,大声道:“公达何必执迷,等雨停后,新朝再立,恰如红日再升,天下已变,谁又计较过往事呢?”

    “无人计较过往事,可有些过往的人却不会再来。”荀攸回答,看着来人道:“元常,如我这等人,若是匡扶主公成了大业,那便是有功于天下万民;若是事不成,那便是有罪的。”

    “哪有这般道理!”那人连连摇头,否认道:“军中诸多将土,也有手染鲜血的,难道要一个个追究么?”

    “将也好,兵也罢,都是以身以命搏杀于局中的人,断无罪孽可言。”

    叹息声中,荀攸转身,面向湖水:“唯有如我这等人,自号谋土,摇唇鼓舌,与天下、与家族、与大义对立,出一言而使千万人丧生。”

    “可即便如此……还是败了,那还惜身做什么呢?”

    “大王说天下多庸碌之辈,庸碌之辈可不计功过苟活于世。”

    “我荀攸虽智计不成,却终不想做那平庸之辈,背负那庸碌之名啊!”

    说完这句,他一脚向前迈去,湖水渐渐将其吞没。

    “公达!”

    他追了上去。

    众人也急赶过来,一阵忙碌,却未能在大水中将人捞起。

    “罢了。”

    挽留的人瘫坐在雨水中,苍凉一叹。

    冰冷的雨水浇灌下,让他脑海愈发清晰,也理解了荀攸。

    第1369章

    望风皆降,传檄而定

    黄忠到后,还是第一时间派人继续打捞荀攸。

    生死勿论,终是天下名家,更何况荀彧还在周野手下为相呢?

    天下将定,周王连刘备这样的枭雄都能宽恕,又岂容不得一个荀攸。

    黄忠叹息不已,扶着腰间宝剑,回头看着一群文吏:“荀公达我会派人救援,孟德公又去了何处呢?”

    如黄忠这等身份,是断然不会称呼曹操为王的。

    呼孟德公,已是极大的客气和尊重了。

    钟繇叹气拱手:“不敢隐瞒将军,我家主公已和我们提前分开。”

    黄忠眉头一拧,又扫了一眼人群:“只带着典韦随身?”

    “是。”

    黄忠一听内心深处便涌起一抹失望。

    接着这股失望越酿越浓郁,几乎像是滴血一般了。

    这大功都装进口袋了,竟让他逃了!?

    他已等不及要匆匆离去,下令去捉拿曹操了。

    但还是耐着一份大将的性子,继续问道:“那诸公有何打算呢?”

    钟繇摇了摇头。

    还能有什么打算呢?

    真要有想不开的,也当跟着荀攸去了。

    这时候如果还有脑子不开窍的,估计会被黄忠请着去寻荀攸吧?

    “自是愿降。”众人陆续道。

    黄忠轻笑一声,道:“到了如今这本,天下基本上已要定了,你们如今降虽说晚了一些……”

    众人闻此,无不羞愧难当。

    “但终究算明智之举,我王亦是仁慈之主,想必活命是没问题的。”

    黄忠轻挥手:“且跟我来吧,具体如何处置,还得看大王的。”

    虽说少了曹操和荀攸,也没有重将在内,但这毕竟是曹操的中枢权力机构!

    他统御二十五郡之军民,文书都是从这批人手里流出去的。

    一干人等弯腰拱手。

    未多时,便有人来报,说周王亲率骑兵追到此处。

    因雨势渐大,便歇在黄忠大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