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孙坚有高览拦着,想入门而不得,子远勿忧,公则随我去见太后和陛下吧!”“诺!”
两人同时点头,心思却各不相同。
郭图甚是得意。
他对于袁绍的心思把握很透彻。
袁绍因为是庶出,昔日被袁隗看轻,所以十分渴望他人的认可。凡是向着他喜欢的,再吹他一通马屁,基本上就听话了。
许攸摇头一叹:“主公,不用我言,只怕这洛阳你呆不长啊!”
却说洛阳城外,高览领军驻在城下,而孙坚的兵马更在他之外。
高览提兵镇城门,力挡孙坚之路。
因是天子脚下,孙坚也没敢擅动刀兵。
直到这一日,从庐江来了一位翩翩少年。
“公瑾!”
两年过去,十六岁的孙策人高马大,身如熊虎。
见少年来到,欣喜而至:“公瑾,你怎么来了?”
“得知洛阳之事,特从扬州赶来。”
来人风度翩翩,衣带冠巾,唇红齿白,长得英俊无比。
虽脸色稚嫩,眸中却有睿智之光。
孙策一把搭住了少年的肩膀,苦苦叹道:“袁绍入城多日,以朝廷之名,勒令我父不准入城。”
“此袁绍诡计,请带我见孙将军。”周瑜道。
“好!”孙策点头。
大帐之中,孙坚正在看着兵书,听闻孙策带了个少年来,不由得皱起眉头。
“那少年名为周瑜,在扬州极有盛名,年轻一辈,无人可敌之。”帐下程普略有耳闻。
“哦?”孙坚略惊:“莫非是庐江周家之人?”
“晚辈周瑜,见过孙将军!”
周瑜走了进来,拱手作揖,自报山门:“家父周异,为当朝廷尉;瑜自幼在庐江,随伯父周忠,冠军侯周野,正是家兄。”
孙坚闻言大惊:“原来是英雄门庭,请!”
对方虽然年少,但凭借老哥是周野这层关系,就让他不得不重视了。
“多谢孙将军。”周瑜答谢已毕,便道:“孙将军,先帝才崩,朝廷动荡,正需您入城扶政,为何屯兵于外而不入?”
“高览阻挡,又是天子脚下,如何敢动刀兵?”孙坚摇头叹道。
周瑜一笑起身,道:“孙将军为何来此?”
“自是奉了陛下圣旨。”
“既有圣旨,如何惧他人?”周瑜摇头,道:“可否借圣旨一观?”
“公瑾公子请。”
周瑜摊开圣旨,阅后便道:“圣旨上言,让孙将军入宫面圣,谁人阻拦,谁便是抗旨。”
“孙将军依圣旨而行,莫说是洛阳城下,就是皇宫之内,亦可拔刀也!”
孙坚恍然,拍案道:“非你之言,险误了大事!”
“德谋传令全军,即刻发兵,径取高览!”
“是!”
孙策大喜,勾着周瑜的肩膀道:“幸亏你来,我在这煎熬多日,就等开战呢!”
“父亲也是糊涂,因一小小高览,在此停留多日。”
周瑜摇头,道:“高览拦路只是原因之一。”
周瑜说的这番话很重要,但周瑜这个人也很重要!
他的出现,代表着周家站台孙坚。
而孙坚在朝内没有多少力量,如果有人站台,自然有了动手的魄力。
洛阳城下,高览目视孙坚怒喝:“孙坚,我奉主命镇守洛阳,你兴兵而来,欲谋反耶!?”
孙坚手持古锭刀,指着高览道:“孙坚奉圣旨入宫面圣,你怎敢阻拦?速将兵马让开,否则便是抗旨!”
孙策则大叫:“袁绍以兵围洛阳,是为镇国,还是为了叛国?”
高览闻言大怒:“乳臭未干,焉敢胡言乱语?”
“乳臭未干,一个打你两个!”孙策一拍马,挺枪而出:“你敢与我战吗!?”
“我还会怕你一个孩子不成!?”
高览怒笑,亦挺枪杀来。
双枪并举,战到十回合,高览暗暗心惊:只知孙坚了得,他这儿子怎比他还凶猛!
孙坚旗一挥,大军即刻往前逼去,高喝着让高览人马退下。
双方剑拔弩张,但大规模的拼杀并未就此展开。
而在靠近城门位置,一个大汉在酒馆盘亘多日,此刻一拍巴掌:“终于动手了,咱都要等的不耐烦了!”
言罢,提了手中刀,直奔城门而去。
“你是谁啊!”
袁绍入城之后,便接管了城门。
手下牙将伸手拦住许褚。
许褚从腰间取出一块令牌:“奉公主之命,开城门,接应客人。”
牙将一手打去:“我不认得什么公主,滚!”
许褚大怒,反手一刀就劈了下去。
鲜血喷在城墙之上。
诸军土大惊,纷纷举枪指着许褚。
许褚举着令牌大喝:“吾乃先帝亲封虎侯,奉公主之命来开城门,谁人敢拦!”
“公主不得干政!”有人大声回应。
“未曾干政,公主让咱过来,是接小叔周瑜,周瑜身带太尉周忠家令,前来商酌公主与冠军侯婚事。”
“此乃先帝恩赐天婚,凭尔等也敢阻拦!?”
荀彧早有交代,许褚背完之后,抄刀乱砍,一把将城门拉开!
却说高览和孙策战到二三十回合,已然气力不支,欲挥兵而攻,背后忽一声喊。
“城门开了!”
高览惊而回头。
孙策一枪砸来,将其震落马下!
身体好像舒服了点,如果下午没有恶化,今天八更补偿
第166章
荀攸献言,袁绍截何后(2-8)
孙策欲一枪刺死,被周瑜拦住:“不可杀,拦住即可!”
袁绍还在城内,高览只是暂领兵马。
要是杀了高览,激怒全军,那城外便是一场恶战,到时候更不好收拾了。
此刻,许褚亦马到跟前,道:“文若有言,公瑾和文台将军速来冠军侯府!”
孙坚思索一阵,点头道:“我入洛阳,吾儿领军镇守在外,以防不备。”
“好!”孙策点头。
他们人马有限,必须提防袁绍。
如果孙坚在当中遇害,孙策便能即刻兴兵报仇。
孙策将营盘往前推,和高览分两旁而扎,也占了城门。
孙坚则领了护卫人马入内。
却说袁绍用郭图之言,先逼何后和刘辨两人罢周野军权。
刘辨畏惧不已,不敢开口,却因母亲在背后,故驳回了袁绍之言。
袁绍脸色阴沉,面带杀气:“臣护洛阳有功,愿求大将军之职!”
何后心头怒火滔天。
大将军原是何进之位,论官职还在周野之上,怎可轻予?
但又怕将袁绍彻底激怒,迫不得已答应了他,以此暂做安慰。
袁绍得了大将军之位大喜,拉着郭图的手出门:“郭奉孝昔日之言不假,我得公则,胜他十倍!”
这可是大将军啊。
自已叔父昔日为太傅,与大将军分庭抗礼。
而自已才过去多久?就走到了这一步,让袁绍甚为满意。
郭图含笑点头。
恰在此时,许攸匆匆而来:“主公,大事不好。”
“孙坚开战,城内许褚策应,孙坚已入城了!”
“什么!?”袁绍惊怒,道:“他好大的胆,天子脚下,也敢动刀兵?当以此为借口,即刻擒拿!”
“主公不可。”许攸连忙阻拦,道:“孙坚之子孙策屯兵在外,若拿了孙坚,其势必杀入城来,那时平添争端,怕是要便宜了其他人。”
“依我之见,当安抚拉拢孙坚,使之退兵。”
“谁可为使?”袁绍又问。
“黄门侍郎荀攸素有才名,因您赐恩于土族,他也得了些好处,可召之来问。”许攸道。
“子远。”郭图皱眉,道:“荀攸之叔乃是荀彧,此人怎可信得过?”
“荀家亦是世家,究其根本,和冠军侯有不可缓和之冲突。”许攸一笑,道:“两人虽是土族,却可各为其主。若主公得荀攸,如虎添翼!”
袁绍颔首,道:“我也早听其大名!”
郭图眉头深皱。
他和许攸都是颍川人,这人有多了得,他可是心知肚明。
“若他在主公身边,日后岂有我的份?”
袁绍新上任大将军,孙坚又入城来,为此,袁绍夜摆宴席,大邀百官。
荀攸亦在其中。
“大将军,这周野不可不除啊!”王允于侧间对袁绍道。
“只是苦于无法。”袁绍摇头。
“陛下年幼,且性格偏弱,他不答应,是因为太后不允。”
“来日朝议,大将军阻拦太后,先逼她下诏;同时,我等亦在朝堂上向陛下开口,他见群臣相逼,太后又不在,必然答应!”
“等到圣旨一下,冠军侯之威胁,便不存在了。”
袁绍闻言大喜:“此计甚妙!”
宴后,他和许攸、郭图一同,将荀攸留了下来。
这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长相不凡,颇为安静。
(注:荀攸虽然是荀彧的侄子,但是年纪比荀彧大很多。)
“早闻公达贤名,今日得见,绍之幸也!”
“折煞荀攸!”
荀攸慌忙作揖。
而后,袁绍直入主题:“绍已掌朝廷,可远有冠军侯、董卓之患,近有孙坚之忧,公达认为绍当如何处?”
荀攸对答:“以君为君,以臣为臣,何惧之有?”
袁绍眉头猛地一皱:“公达此言何意?”
“冠军侯者,国之功臣,先帝托孤重臣,岂能害之?”
“董卓虎狼之徒,朝廷已下旨令其退而不退,野心昭然若揭。”
“明公今在朝廷,当奉圣上之命,外迎冠军侯,内挡董卓。”
“如此一来,明公便是国之功臣,这大将军之位亦坐的稳稳当当,天下谁人敢有半句多言?”
“与冠军侯为敌,非有智之道,亦非大义之道,实是自取灾祸啊!”
荀攸长叹道。
他的意思简单概括,就是要袁绍干人事!
别没事跟冠军侯过不去,对付董卓才是正事。
袁绍一听差点炸了!
这事他怎么可能答应?
他跟周野早有矛盾,再说了冠军侯回来,必对自已造成威胁。
这朝廷到时候是自已说了算,还是周野说了算?
很大概率,是自已带着土族,再次和周野对抗!
哪有现在一手握住太后,一手握住皇上来的爽?
他沉沉一摆手,道:“既公达认为董卓为大害,当为我早思计策,以对董卓。”
虽然看法不一样,但袁绍还是想留下荀攸的。
荀攸点头,道:“对付董卓,责无旁贷。”
拱手退下。
许攸进言:“主公,荀攸之言未必不可用。”
“子远!”袁绍沉喝一声,道:“你说此话,叫我失望了!”
“主公息怒。”郭图赶紧站出来说好话,道:“主公不需担心,明日用王允之计,取了圣旨再说吧。”
“也好。”袁绍点头,叹道:“荀攸确实是个人才,可惜其心难得啊。看来还要费些时日,才能让他为我所用。”
郭图眼中,冷色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