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4章

    听到这事,谢知筠原本不想进去,可守门的小丫鬟已经瞧见她了,张嘴就喊了一声:“少夫人。”

    谢知筠只好进了荣景堂,被赵嬷嬷带着去了雅室。

    母女三个都在,卫宁淑正一脸为难陪着崔季坐着,而卫宁安正叉腰站在边上,一脸的委屈。

    崔季最近本来就有些劳累,又同女儿生气,这会儿脸色就不太好看,正在揉心口。

    卫宁淑吓坏了,一边帮她拍心口,一边去看卫宁安。

    “安安,少说几句吧,母亲够累的了。”

    卫宁安噘了噘嘴,刚要说什么,余光瞥见谢知筠到了,她便背过身去不吭声了。

    崔季没想到谢知筠今日过来,但见了她来,崔季心里总归好受不少。

    她对谢知筠招了招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

    “来陪我说说话,这个冤孽看到她我就心口难受。”

    崔季叹了口气:“家里上上下下,哪一个都懂事乖巧,从来就没有让我操过心,怎么这个小不点就是不懂事。”

    谢知筠忙让丫鬟上了参茶,让崔季润润口,也制止了她的话。

    “母亲,有什么事慢慢说,安妹妹年纪还小,性格又活泼,说话直白了些。”

    “这不也是很好,毕竟少年单纯,总比市侩要来的好。”

    崔季喝了口参茶,终于缓过劲儿来,抬头见卫宁安站在那噘嘴不吭声,就冷哼一声:“你问问她都做什么了?”

    谢知筠就看向卫宁淑。

    卫宁淑见母亲没有大碍,立即松了口气,她见长嫂满脸关切,便看向卫宁安。

    “宁安,你自己说。”

    卫宁安被她们看着,也有些委屈了。

    “我不是要自己玩乐,只因为前几日母亲太辛苦,晚上回来就总是心口疼,我想让母亲舒坦一些,就去了一趟归隐寺,替母亲求了一盒安神香。”

    “我也是想让母亲睡得好一些。”

    她越说越委屈,忍不住哭了起来:“母亲就总是觉得姐姐好,觉得兄长好,觉得嫂嫂好,这个家里唯独我不好。”

    “我知道我不好,可母亲也不能总说我。”

    “这一次我明明是为了母亲。”

    谢知筠心底叹气,一下子便知道是为什么了。

    “可是安安,你没有同家里禀报,私自带着丫鬟小厮就出了门,那几日府上忙得不行,家里只有我在,当我发现你不见了,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吗?”

    这话是卫宁淑说的。

    那几日刚好是崔季领着谢知筠出门谈生意的时候,家里确实只有卫宁淑在,卫宁安哪怕同卫宁淑说上一句也行,可卫宁淑都不知道她出了门。

    那日也是赶巧,崔季和谢知筠提早回来,卫宁淑心里担心,自然同崔季说了。

    这下崔季也着急了。

    不过好在刚要派人寻找她的时候卫宁安回来了,否则府里又要乱成一团。

    那一日崔季惦记棉花的事,就没跟她多说话,只让她在自己卧房里禁足,哪里都不许去。

    今日是卫宁安觉得委屈,央求着卫宁淑领着她来做说客,想要让母亲放她出来。

    结果母女两个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

    卫宁安也有些理亏,可她天真惯了,从来不觉得世道艰难,也从来没见过苦难,所以她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我只是想给母亲一个惊喜,也想给长姐一个惊喜,长姐最近也累瘦了,我还给你请了兮和香。”

    卫宁淑皱起眉头,她不知道要如何开口。

    谢知筠替他们母女开口了:“安妹妹,上一次我就同你说过了,如今形势紧张,家里的下人出门采买都要报备,你作为府上的小姐,出门是必须要同家里的长辈说的。”

    谢知筠语气很平静:“我们知道你是好心,可事情不是这么办的,若你真的出事,家里上哪里去寻你?”

    98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很喜欢

    如今卫宁安已经熟悉了谢知筠的脾性,她说话办事都很公允,从来都是就事论事,没有任何私心。

    所以现在开口的是谢知筠,卫宁安也没有太过生气,她依旧觉得委屈。

    “我只是去一趟归隐寺,哪里会有危险?”

    谢知筠沉了沉脸,私心觉得卫宁安确实太过天真,可这份天真却也难得。

    这毕竟是那么多将士浴血奋战换来的,孩童们保有天真,其实才是盛世太平景。

    可这盛世还远没有到来,如今的邺州更是风雨飘摇。

    谢知筠叹了口气:“你为何觉得去归隐寺没有危险?从家里去归隐寺那么长时间,要一路从紫鸣河大街穿行而过,从咱们府上到城门口,一共要两刻。”

    “前几日,庄子上刚出事,我们府上也有奸细,”谢知筠看向卫宁安,“当时那几个奸细若是没抓到,那现在整个庄子就要烧了,你觉得会死多少人?”

    卫宁安的脸刷的白了。

    谢知筠看了看崔季,然后继续道:“宁安,不是不让你出门,但你得带够人,并且让家里人知道你去了哪里,是否安全,这样也不行吗?”

    这话倒是说得真情实意,卫宁安一下子就红了脸,她低下了头去,终于还是低头了。

    “我错了,母亲我错了。”

    崔季这才舒了口气。

    她看着卫宁安:“安安,现在邺州城是很乱的,你少出门,好不好?”

    卫宁安性格活泼,最喜欢出门游玩,以前崔季也都让着她了,可最近的邺州多了定西王,崔季到底不放心。

    卫宁安抿了抿嘴唇,低头不应声,不答应也不拒绝。

    崔季拿小女儿没办法,卫宁安的脾气其实跟卫苍最像,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崔季现在看她就堵心,便道:“好了,你跟你阿姐回去吧,禁足就免了,但是罚抄要都写完,去吧。”

    卫宁安立即就高兴了。

    她就还是小孩子脾气,给个甜枣就高兴,这会儿就乐颠颠蹦了起来,扑进崔季怀里,在她脸上亲了一下。

    “母亲,你最好了,安安最喜欢你了。”

    高兴的时候,她嘴最甜。

    崔季提醒她谢谢嫂嫂,卫宁安也笑着谢过谢知筠,然后就说一不二地拉扯着卫宁淑走了。

    卫宁淑满脸无奈,还是跟她一起离开了荣景堂。

    等他们两人走了,谢知筠才道:“母亲,宁安还小呢,等长大一些就好了。”

    崔季摇了摇头,不想再说那孽障,只看向她:“可是有什么事?”

    “母亲,我算了算,早稻差不离七月底八月初就收割了,等到九十月份就要耕种晚稻,这期间有一个月的农闲,我们不如趁着这个时候,提前在邺州城里征集手脚麻利的娘子,看他们是否能做军服。”

    每年军服都是老大难的事。

    十几万人的军服不是说做就能做的,往年八州都要一起来做,今年的布料是他们自己的,最后的军服如何出,就要看怎么做了。

    这么多人的一支军队,比纪氏那样的大商行要难的多。

    军备武器,吃喝拉撒,样样都要操心。

    邺州的百姓越来越多,不乏心灵手巧的女子,若是把军服分发给各家,不仅能让有空闲的人家多一份收入,也能尽快收上军服。

    不过这样一来,就需要有人集中分发检查和收集了。

    这不是个容易做的活,还需要慢慢筹谋,看是否可行。

    谢知筠同崔季一直商量到傍晚时分,才回到了春华庭。

    卫戟今日回来得有些晚,晚膳都备好了,他才进门。

    谢知筠正在院子里算账,见他回来,就道:“先去更衣,一会儿就在院子里摆饭。”

    卫戟点点头,脚步飞快进了卧房,过了片刻之后,他才缓步而出。

    “夫人?”他小声唤她。

    谢知筠正专心算账,没听到他的声音,等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头上多了个沉甸甸的东西。

    “这是什么?”谢知筠眨了眨眼睛,伸手想要摸一下。

    卫戟温热的大手却握住了她的手心。

    “夫人猜猜?”

    谢知筠眨了眨眼睛,忽然笑了:“给我买的礼物?是簪子?”

    卫戟轻轻嗯了一声,然后才说:“一早就定了的,觉得那把匕首做礼物有点太硬朗,怎么也得换个温柔婉约的东西。”

    温柔婉约跟卫戟是真的搭不上边。

    谢知筠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来猜猜看,是海棠花的簪子?”

    这院子里的八棱海棠树谢知筠很喜欢,说过好多次,还拿花瓣做过干花,卫戟倒是心思细腻,慢慢摸索出她的喜好。

    卫戟忽然不吭声了。

    谢知筠小声更明亮了:“我猜对了?小公爷,猜对了有什么奖励?”

    “你啊,”卫戟笑着叹了口气,伸手在她耳垂上捏了一下,“你总是这么聪明。”

    谢知筠拍了一下他的手,道:“让我看看小公爷亲自替我挑选的簪子。”

    卫戟这才松开手,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谢知筠不去看卫戟的表情,她伸出手,很轻很慢地摸索着,然后就摸到了发髻上那一朵含苞待放的海棠花。

    在海棠花边上,还有两片叶子,做的圆润光滑,一看就是老手艺。

    谢知筠一个用力,就把那簪子摘了下来,放在手上端详。

    这是一支非常简单的白玉海棠花簪,那朵带着叶子的海棠花雕刻的惟妙惟肖,花瓣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

    这样的手艺,没个十天半个月做不出来,一看就是一早就订下的,今日才拿到手。

    谢知筠摸索着那朵海棠花,唇瓣不由勾起一抹浅笑。

    她的睫毛半垂着,遮住了她眼眸里的星光,却让她整个人显得更温柔。

    卫戟看着温柔的侧脸,忍不住握住了她的手。

    他的手又大又暖,只要微微一用力,就能包裹住谢知筠的手。

    卫戟倾身上前,在她耳边说:“夫人,这礼物可满意?”

    谢知筠笑了。

    倒是很满意的。

    可她却含笑不语,似乎在犹豫要给什么评价。

    卫戟正要再说什么,唇上却忽然一软,熟悉的唇瓣猝不及防落到了他的嘴唇上。

    “我很喜欢。”

    98第一百七十三章

    缓和

    夫妻之间,不必多说谢。

    因为礼物,谢知筠很满意,很高兴,也因为礼物,当夜卫戟也很满意,很高兴。

    一夜叫了两次水,不用问,问就是天太热,睡不着。

    总之结果就是第二日卫戟神采奕奕去西郊大营,谢知筠等到很晚才起身。

    今日弟弟弟媳们要从临砚回来,谢知筠得去迎接一番,给他们接风洗尘。

    这几日在临砚,肯定累得够呛。

    谢知筠腰酸得很,却还是得挣扎着起身,一边穿衣裳一边问:“卫戟瞧着没事?”

    她这是心情不好,故意叫卫戟的名字。

    牧云捂嘴一笑:“小姐,姑爷怎么可能有事。”

    谢知筠:“……”

    谢知筠捶了一下床,还是叹了口气:“唉,还是起来吧,今天还有的忙。”

    等她草草用过早膳,小厨房果然送来了今日的宴席单子。

    今日中午他们就到,卫戟在西郊大营回不来,卫苍是会回来用午膳的,一家人吃顿饭,也热闹热闹。

    谢知筠把单子反反复复看了两遍,改了两道菜,然后道:“走吧,去荣景堂。”

    她到荣景堂的时候崔季刚换好衣裳,见她来了,忙问:“他们到哪里了?”

    谢知筠道:“听说已经进城门了,第一批棉花已经交给纪氏,后面几批由三弟负责押送。”

    崔季点点头,又喊了一声,让赵嬷嬷去催一催,不一会儿的功夫,卫宁淑、卫宁安以及陆夫人都到了。

    陆夫人只管家里的少部分庶务,也就是经营之类的事,所有关于军队和政务的事她都不过问。

    谢知筠嫁进来这么久,同她也只在家宴上见过几面,其余场合她皆不会到场。

    她是个相当聪明也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子。

    今日因为有卫荣的差事,所以她才会来,其实就是看看儿子如何,多余的事都同她无关。

    人都到齐了,便一起去了前庭,不过一刻之后,门口就传来纪秀秀的小声。

    她总是很活泼,说话办事都很爽快,即便偶尔说话不中听,左耳朵进,右耳多出,倒也不妨碍什么。

    “终于到家了,可累死我了。”纪秀秀笑着说。

    卫荣小声提醒她:“母亲可在前庭。”

    纪秀秀:“……”

    于是谢知筠就听到纪秀秀骂他一句:“你怎么不早说。”

    老三两口子打打闹闹的,离家数日的四人就已经到了家门口。

    崔季和陆夫人嘴上不说,心里其实都惦记儿子,听到马蹄声,崔季就站起了身。

    陆夫人忙跟着起来,过去搀扶住她,陪着她往外走。

    卫宁安眼睛一转,问谢知筠:“长嫂,我们呢?”

    谢知筠笑了:“我们过一刻再出去。”

    “哦!”卫宁安拉长语调应了一声,倒是把卫宁淑都笑了。

    正好机会难得,谢知筠便道:“大妹,我前之前同母亲商议,想试试咱们自己组织邺州城的娘子们做军服,你是否愿意同我一起操持此事?”

    卫宁淑脸上忽然一红。

    最近大抵跟几位嫂嫂经常在一起,他们三个又是完全不同的性子,以至于卫宁淑的性格都开朗不少,没有以前那么沉默压抑了。

    家里的一些小事,谢知筠都是陆陆续续交给她做,事实证明,她也做得很好。

    事情做得越多,卫宁淑也越有底气,性子自然也就越发开朗起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