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明明上一刻还是那么严肃认真,成熟稳重,谢知筠刚要感动落泪,他就非要作怪,一句话把她的眼泪逼回去。谢知筠伸手在卫戟胳膊上拧了一下,道:“你自己去笑,你这人真是。”
卫戟笑了笑,重新拿起筷子用饭。
两个人安静吃了会儿饭,谢知筠就突然想起什么,道:“小公爷,你们何时启程?”
一般战事是不能同外人言的,但卫戟还是道:“大约过了清明。”
谢知筠点点头,便说:“那好,等到清明时,家中也要祭拜先祖,等这边祭拜完,你陪我去一趟琅嬛,见一见我母亲。”
肃国公府清明的祭拜是由谢知筠操持的。
崔季身体好了许多,随着春暖花开,也如常人无异,但她交过来的府中事务也从来不提,就一直让谢知筠操持。
这大概也是肃国公的意思。
思及此,谢知筠才道:“父亲倒是不太喜欢拜祭这一套。”
卫戟点头:“逢年过节,除非是正旦这样的大节,一般府中就只是一家人吃顿饭,给下人多发些礼钱便是,阿爹常年在军中,行军打仗谁管过不过节的,久而久之便也不太有兴致了。”
他倒是来了谈兴。
“正旦大节,府中是要好好过的,祭拜祖先,酬答天下都要有,介时七州州牧都要来邺州拜见父亲,算是朝廷里的年末考校。”
若是有人做的不好,那便换人来做。
谢知筠点点头,道:“过年那会儿确实很忙碌。”
崔季就是因为过年的事忙病了的。
邺州没有州牧,卫苍的实际官职就是邺州牧,不过八州人从来不叫他州牧,只唤他国公。
邺州府衙的差事由府丞,书记令,刑名令,民典令一并代管,卫戟等三兄弟也偶尔会去州牧府当差。
为了表示同卫家的亲密无间,这些州牧往往会拖家带口,家家都要入肃国公府吃席见礼,谢知筠现在回想起那几日的宴席都觉得头疼。
谁家先来,谁家后到,谁家临时住州牧府,谁家偶尔住别庄,都很有讲究。
只有卫英的丈夫沈郁一般是孤身前来,他凭借妹夫的身份,也能住在肃国公府,一般会从初二陪到初六再走。
卫戟看谢知筠面色有异,蹙眉凝思,忍不住低声笑笑。
“你笑什么?”谢知筠瞥了他一眼。
卫戟就道:“是不是为明年发愁呢?”
谢知筠叹了口气:“今年全赖母亲操持,明年若是我来操办,不知要成什么样子。”
卫戟发现谢知筠有许多优点,最让人心动的一点,便是她很有担当。
一件事交到她手中,她会全神贯注,用尽所有的力量去做到最好。
如今才三月末,她就开始想明年的事了。
明明最不喜欢旁人严苛认真,又刚刚说过父亲的管教太森严,可她却还是一丝不苟,自己其实也是个严肃认真的人。
这样的认真,让人心软。
卫戟道:“我不说,你自己也有办法。”
办法自然是有的,如今她就直接用崔季管家时的那一套旧制度,把去年的账本翻出来,对照一下,原来如何安排的,大概还能怎么安排。
唯一需要调换的就是住处。
一年有一年的过法,今年这位州牧跟肃国公府关系更好,那就他来住州牧府,明年关系淡了,就换个地方住。
谢知筠自己已经有了章程,抬头就看到卫戟正满面笑容看着她,那眼眸里的笑意好似在发光。
带着戏谑的,又带着赞美的。
谢知筠面上微烫,她轻轻掐了一下卫戟的胳膊,低声念叨:“瞎看什么,吃你的饭。”
每日的晚膳对于两个人来说,逐渐变成了最期待的相会。
他们可以在饭桌上诉说一天的故事,讲一讲父母兄弟,说一说年少时的往事。
往往还没说多久,一顿饭就吃完了。
谢知行回去品读斋之后,卫戟很识趣,自觉搬回了厢房。
不过他脸皮厚,也知道谢知筠嘴硬心软,所以会寻着她心情好的时候,硬跟着进正房。
人都进去了,也不可能再被打出来。
厚颜无耻说的就是他。
今日亦是如此。
他擦着头发步履自然进入正房的时候,就连谢知筠都没反应过来,直到他在身边落座,谢知筠才抬眸瞥他一眼。
谢知筠习惯燃香入睡,此刻她又在点千鸟香。
“还是喜欢这个味道,”卫戟嗅了嗅香气,“很适合你。”
谢知筠道:“原来小公爷不点香?”
“偶尔点,”卫戟想了想,见她凝眉静气,专注认真,还是开了口,“偶尔睡不着觉的时候,就会点。”
谢知筠有些惊讶:“小公爷也会睡不着?”
卫戟笑了一声:“我为何不会失眠?”
“你看着没心没肺的样子,”谢知筠扫他一眼,“居然会有事让你辗转反侧。”
卫戟品了品“辗转反侧”四字,夸她:“夫人就是文采斐然。”
谢知筠:“……”
反正屋里就他们两个,谢知筠也懒得端着世家千金的架子,她嗤笑一声,道:“这就文采斐然了。”
卫戟煞有介事点点头,见谢知筠合上博山炉的盖子,这才开口。
“第一次失眠是十五岁时,那是我第一次上战场,也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死人。”
谢知筠安静了下来,在袅袅的千鸟香中聆听他的回忆。
卫戟征战八年,杀过无数人,也有无数人想杀他。
他见过的刀山血海比她见过的人还多,时至今日,似乎已经天下承平,但卫戟身上的血腥和敏锐却一直没有消散。
每个人都明白,太平还未到来。
卫戟没有看向谢知筠,他把目光落到远方的梅花净瓶上。
婀娜的红梅在白瓷净瓶里蜿蜒绽放,没有香,没有叶,更没有热闹的缤纷花瓣,却依旧让人喜欢。
“小时候跟随父亲四处征战,我也曾杀过人,但那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不在战场上。”
“战场上真是另一个人间。”
卫戟叹了口气:“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的生活有多好。”
98第八十六章
小两口
卫戟十五岁,已经长得更卫苍一样高了,同孱弱的二弟和斯文的三弟相比,他天生就适合做军人。
卫苍从小带着他,把他当成狼崽子那样养,他不在家的时候,这一大家的人就交给年少的卫戟。
他是被逼着少年老成的。
但他从来不怨恨父亲,这是他的职责,是他作为卫戟这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卫苍跟谢渊是不同的,卫苍对待每个孩子都是亲和的,他自己也是个活泼性子,即便是军人出身,打了一辈子仗,可谁又规定军人一定要严肃庄严?
他会问卫戟的意见,他愿意了此事便可行,不愿意就算了。
法子多的是,没必要逼迫孩子。
所以这一切都是卫戟自己自愿的。
卫戟同谢知筠说这些的时候,是很平静的。
“我不觉得上战场有什么不好,那年月人人都上战场,不拼命厮杀,那就没有今天。”
“但我还是低估了战场的残酷。”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尸体和残肢,看到满地的血河,有那么多人挥着刀来杀我,我只能拼命回击,一个,两个,直到所有的敌人都倒下,我才真正安全。”
卫戟道:“我失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机警。”
“我总担心有人要杀我,不把敌人都消灭,觉都睡不着。”
谢知筠点点头,她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酸酸涩涩的,总归有些难以抑制的心疼。
卫戟的目光一直在那瓶红梅上,在夜晚暖融融的烛光里,他的眉眼却是那么锋利而坚定。
谢知筠动了动手指,她轻轻抚摸着衣袖上的刺绣花纹,在上面摸索出并蒂莲的图样。
“因为你是你,所有才有今日,你是北越百姓的大英雄。”
卫戟的视线忽然从那瓶红梅上收回来,他定定看向谢知筠:“那你呢?”
“什么?”谢知筠的手顿住了。
卫戟看着她,眼眸是前所未有的深邃。
“你觉得,我是什么?”
谢知筠突然不敢看他的眼睛了。
她猛地低下头,手上又忍不住来回摸着,她忽然有些心烦意乱的。
本来说着过去的事,说的好好的,怎么就扯到她身上来?
从知道他的第一日起,谢知筠就认为他是大英雄,至今也不变。
即便三年前经历过那次的事,但她从来都没改变过自己的认知。
她以为这不需要问。
但那句肯定的话就盘桓在口中,就是无法说出来。
“你告诉我。”卫戟又问了一句。
谢知筠忽然抬起头,她眼神有意,似乎沉浸在博山炉的袅袅香烟中,末了才开口。
“是的,在我心里,你也是大英雄。”
她顿了顿,补充道:“你同父亲都是英雄。”
卫戟勾了勾唇,露出一个心满意足的笑容。
卫戟伸出手,跟着方几,握住了谢知筠的手。
“你再搓下去,那朵花都要开线了。”
谢知筠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她被卫戟牵起身,鬼使神差地跟着他来到床榻边。
次日清晨,谢知筠扶着腰坐起身,看到身边卫戟果然跑了,忍不住咬牙切齿。
“这蛮子,一点都不知道收敛。”
外面传来朝雨和牧云的笑声,谢知筠脸上热气腾腾,咬牙道:“你们这两个丫头,只会笑话我。”
外面笑声却不停。
片刻之后,朝雨才道:“奴婢们是替小姐高兴呢。”
那日过了没多久,就到了清明。
清明要祭祖,但卫苍这个人显然不是很信鬼神,所以对祭祖的事就不是很上心。
要不是崔季每年催着他好好操办,他可能还要去西郊大营看一看战事筹备。
自从定府在邺州,每年肃国公府的上下老小都只在清明时回太兴。
一家子一般天不亮时就出发,等到太兴时已经是赤日高悬,阳光灿灿。
今年的清明是个大晴天,天穹湛蓝,万里无云,有着夏日热力的阳光照在每个人身上,晒得人有些困乏。
一家人先去祖坟祭祖,等到祭拜都结束,才回了位于太兴的老宅。
太兴的老宅是前几年重修的,最早时的旧宅就是破窝棚,根本没办法住人。
谢知筠下了马车,仰头才看到坐落在桐花巷中的卫氏老宅。
与霸气恢弘的肃国公府不同,太兴老宅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整个宅院一共三进,只有肃国公府的五成大小,一共不过那几处屋舍。
老宅这边早就不住人,只留了些养老的老仆在此处看家护院,顺便去祖坟看护打扫。
每年他们都会在老宅用一顿午膳。
谢知筠仰头看着这处宅院,正在惊讶于它的朴素,边上的郑娘子就上了前来:“少夫人,午膳都备好了,另外按照您的吩咐,给仆人们也准备了一桌,让他们祭祖回来晚上吃。”
谢知筠点点头,道:“屋里可薰过?”
久不住人的屋子,会有一股潮湿的霉味,即便打扫得再干净也于事无补。
郑娘子点头:“都按您吩咐做了,少夫人放心。”
谢知筠看着搀扶崔季进入正堂的卫苍,低声道:“吩咐厨房煮些理气散,今日出来得急,我看母亲和大妹都有些气闷,三弟妇也瞧着有些晕车。”
她倒是仔细,方方面面都叮嘱清楚,然后又对赶过来禀报的吴娘子说:“一会赶紧去准备热水,先洗手净面再用午膳。”
她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卫戟就乖巧跟在她身边,期间一言不发。
走在前面的卫苍偷偷回头看了一眼,转过头就跟崔季嘀咕。
“老大媳妇我选的好吧,”卫苍颇为得意,“你看才几日,就这般得心应手,如今你可放心了?”
崔季忍了忍,还是没忍住白他一眼。
“那是念念人好,乖巧又懂事,”这般说着,她也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伯谦就是比你强。”
“你看,他们小两口保准好。”
98第八十七章
此生此世不离不弃
因是清明祭祖,今日的午膳是素斋。
府中的厨子手艺一般,谢知筠便也没叫带来,只从太兴万宝楼请了个老师傅,简单制备了一桌席面。
这顿饭吃得卫苍赞不绝口。
“要说素面,还是万宝楼的好吃,都是清汤寡水的,却就是有滋有味。”
确实,万宝楼的素面是一绝。
弹滑有嚼劲的面条裹着清甜的蔬菜汤汁,一口下去满口生香,麦香混合着菜香,那是食物原本的美好。
这素面众人都爱吃,谢知筠便笑道:“若是父亲觉得好吃,回头就让厨娘问一问老师傅,学个简单方子回去家里做。”
卫苍道:“好啊,记得给老师傅拜师礼。”
谢知筠抿嘴笑了笑。
虞晗昭一直面无表情吃面,期间一言不发,纪秀秀一边听一边转眼睛,适才跟着补上一句。
“父亲,长嫂准备的这芝麻锅盔也有好吃,儿媳速来就爱吃这一口,回去便从家里调来一位白案师傅可好?”
看来纪秀秀对府中的厨子也略有微词。
不过府中人都是要严格看管的,不能随意录用,故而纪秀秀也就只让自己带来的奶娘教导厨娘,这才让厨房有些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