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233
周黎明想了想,道:“好,我们下午一起去。”
朱良玉道:“那我先回去准备了。
”
周黎明道:“好。
”并起身把朱良玉送出了办公室。
周黎明与朱良玉刚想动身去省城,省政府办公厅给周黎明打来了电话,让周黎明下午三点与市教育局局长巩弘毅一起到省政府办公大楼六楼大会议参加全省教育督导工作会议。
早在半个月前,巩弘毅就向周黎明做过汇报,省政府督导室对各地市的教育督导工作已经开始。
今天的督导和往年不一样,往年督导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省政府督导室下来的时候都是象征性地到市直属学校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就行了,但今年省政府督导室一改过去做法,将要从各地市选择两个县区作为重点检查对象,被抽查的那两个县区的检查的成绩就作为衡量整个省的教育督导成绩,并且把教育督导成绩纳入政府工作范畴,评定政府工作。
之前,省里已经先后开了五次会议布置迎查工作,不过那五次会议都是各地市教育局局长或者分管局长及督导室主任参加的,而这次会议要求的是各地市政府一把手和各地市教育局局长亲自参加,可见省政府对这次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视。
鉴于如此,周黎明只好取消和朱良玉一起去省城拜访高建国和郭泓志的计划,然后让孟宪良给巩弘毅打电话,通知巩弘毅与自己一起去省政府参加会议。
孟宪良挂断巩弘毅的电话后告诉周黎明:“周市长,巩局长现在正在省教育局开会,他说他在省局开完会之后直接去省政府等你。
”
周黎明说:“那好,你给小赵打电话,让他在门厅里等我,我现在就出发。
”
于是,孟宪良就给赵虎打电话,让赵虎在门厅里等周黎明。
周黎明从楼上下来的时候,赵虎已经把车停在了门厅里,见周黎明下来之后,急忙从驾驶室里走出来,帮周黎明打开车门,等周黎明坐好后才重新回到驾驶室,发动引擎,启动了车子,驶出政府大门,向省城赶去。
车子驶入通往省城的高速公路后,赵虎并没有怎么加速,依然把车开得不紧不慢的,以每小时八十公里的速度向省城省进发,并随手打开车载VCD,放了首周黎明平时最喜欢听的曲子。
这是周黎明的习惯,坐进车里后喜欢听轻音乐,借以放松工作上的压力,调节紧张的心里。
也许是太累的缘故,也许心里还在想着张道华的事,听着听着,周黎明闭上了眼睛,开始闭目养神。
赵虎急忙把音乐的声音调小了,以免打扰了周黎明。
他知道,周市长这阶段太累了,自从得知张道华出事以来,周市长就没有静下来心过。
再说了,就是不发生张道华这档子事,周市长也从来没有静下来心过。
周市长的心里时刻装着工作,装着滨海市的未来,装着滨海市的百年发展大计,装着滨海市九百万老百姓,几乎每天都在滨海市各县区之间及各大局科委奔波。
为此,他被周黎明这种高尚的人格和敬业精神所深深打动。
从部队转业到滨海市市政府做小车司机,他已经给五位领导开过车了,可以说,先前的四位领导都无法与周黎明比。
当然,在他看来,有很多事情对周黎明来说也完全没必要这么认真。
就像今天的会议,他认为周黎明去与不去都可以。
但是,省里的通知却冠冕堂皇,一年一度的省政府教育督导是省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各县区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不折不扣地学习省省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做好这次迎查工作。
为了扎实有效地完成这项工作,为了表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为了在向省委汇报成绩的时候抹上浓笔重彩的一笔,省政府举行专门会议对迎查事宜进行动员和部署,要求各地市行政一把手和教育局一把手必须参加云云。
赵虎认为这是纯粹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何必动用市长和局长的宝贵时间?
教育督导工作固然重要,但教育督导是教育部门专管的,和政府有什么牵连?充其量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全权负责就行了,最多外加一个政府督导室主任就行了,反正政府督导室主任平时闲的皮痒痒,给他找点事做也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
实在不行的话还有分管市长,何必兴师动众找市长,想想市长的一天多忙,哪来的闲暇时间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说的再难听些,这样的一个会议有周市长的秘书孟宪良代劳就行了,如果实在抽不出人手,他赵虎也可以代劳的。
大概是因为在领导身边待时间长的缘故,赵虎对各种会议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认为今天这种会议不外乎省长作个动员,各地市的行政一把手和教育局局长表个态,回去后各地市市长区长在各自的权利范围内再作个动员,县区长们再表个态,以此类推,如此而已。
其实那些讲话稿都是秘书写的,领导只是例行公事,照本宣科照着念一遍就了事了,这种会议不像给上级搞汇报,需要层层把关,严格审核,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因为那是关系领导的前途命运,事关重大的,像今天这种会议无外乎是为了落实一种精神,如果没有行动,那是工作不积极,如果行动了效果不好,那就是客观原因了。
总之,赵虎认为这种会议纯粹是搞形式,甚至说是劳民伤财,不仅败坏党风党纪,浪费了领导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消耗了一批财政报销汽油,影响坏了一批年轻干部,比如今天的会议,会议结束后还要去国际大酒店会餐一顿,这就等于丧失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想到这里,赵虎感慨万千,这些问题作为一个司机的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做领导的就看不见呢?难道这一切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赵虎心里不平静,周黎明的心里比他还不平静。
靠在车的后背上,微闭着眼睛,看似睡着了,但是他根本没有入睡,脑子里始终在想着滨海市最近发生的事情,滨海最近发生的事都太蹊跷了。
听着车轮沙沙沙的声音,他心里如同狂风掠过的海面一样掀起了层层巨浪,波涛汹涌,无法平静。
这几天,所有的问题发生的太突然了,甚至说是瞬息万变,让他防不胜防,连一点准备都没有了。
先是一夜之间由常务副市长升任代理市长,紧接着在市委书记王高原找到他,恳请他亲自去香港请孟氏集团来滨海投资,对铝电集团进行资产重组。
在王高原的授意和恳请下,他和朱良玉他们一起赶赴香港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感化了香港孟氏集团总裁孟正勋老先生,孟老先生委托自己的亲孙女孟雪亲自来滨海考察,只要王高原同意,他们与香港孟氏集团的合作意向书立马可以签订。
但就在孟雪来到西山省之后,王高原变卦了,王高原出尔反尔,单方面终止了与香港孟氏集团的合作意向,要在铝电集团那块地上搞什么工业园。
王高原想搞工业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为自己谋私利,是打着搞工业园的幌子准备把铝电集团那块地出卖给开发商搞房地产,是想在离开滨海之前再捞上一把。
俗话说,要想富,动干部,要想发,上项目,干部是不能动了,半个月前,全市的干部大动了一批,一次性光正科级就动了七十人,副科级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说,现在只有上项目,尤其是上工业园这样的大项目。
这些都是周黎明最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他不愿意看到又能怎样呢?
毕竟王高原是市委书记,是滨海市的主宰,是滨海市实际的一把手。
他周黎明不过是政府一把手,再说了,他的头上还有一个“代”字,就因为这个“代”字,他受到了制约,决定他必须对王高原言听计从。
否者的话,他的下步工作就再也开展不下去,他头上的“代”字也很难去掉。
在官场上历练这么多年,他深知在官场的黑暗,他深知要想在官场上混,要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就必须遵循着一定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就像《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提到的护身符,有了这张护身符,你就会在官场上左右逢源,前程似锦,前途一片光明,没有这条护身符,你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在不经意间变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跌入十八层地狱。
这些潜规则其中的一条就是遵循一把手的意愿,始终以一把手的意志为转移。
从古到今,官场上始终是一把手说了算,都是一把手大权独揽,说一不二,十足的土皇帝,比军阀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