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当孙子
在这里,人与自然已完全融合。走在松柏竹林间,木桥竹阁上,脚底发出嘭嘭的楼板声,回荡着童年岁月记忆,抬头望去,无限美景尽收眼底。
酒店最慑人心魄的魅力表现在它所营造的那种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的民族特色和古典宫廷艺术的气韵。
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大理石和花岗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最令人叫绝的是在几个餐厅和会客室里镶嵌着若干块尺半见方的拉力克艺术玻璃饰品。
有花鸟屏风,有飞鸽展翅,有鱼翔浅底,有大型木刻,有牦牛皮烙的唐卡,还有第十一班禅大师的亲笔题字,置身其中,恍若置身民族大观园。
客房装修也独具个性,有的房间青砖碧瓦,书卷飘香,有的房间温柔,体贴,倍受女孩子的青睐,有的房间色彩鲜明,有的房间古朴,曲雅,如住在古城园林中,依山而眠,伴水而居,枕明月清风睡去,环境清幽,格调高雅。
周黎明他们刚走进食府,就有两位上身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颈上佩戴竹篾制成的头箍和银项圈、手上佩戴银项,长相端庄秀丽的佤族小姑娘迎上前来。
而且,一个佤族小姑娘的手中还端着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木盘子,盘子中盛满了杯子,每个杯子中都溢满了清冽香醇的水酒。
尤其让周黎明费解的是,两个小姑娘走到他们的身边后,本来空手的那个小姑娘笑意盎然地从盘子中端起一只杯子,放在嘴边轻轻抿了一小口,然后双手捧着,一脸虔诚地送到周黎明的手边。
佤族小姑娘的举动让周黎明为之一愣,颇感费解。
站在周黎明身边的孟雪莞尔一笑,向周黎明解释道:“大哥,抓紧把酒喝了,这是佤族人的待客之道,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
”
听完孟雪的介绍后,周黎明才知道佤族待客敬酒习俗多样,其中一条就是敬客人酒,而且在敬酒时主人首先自饮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种戒意,然后依次递给客人饮。
敬给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尽力喝干,以表示心地坦诚,否则被认为对主人不敬。
于是,豁然开朗,接过小姑娘手中的杯子,一饮而尽,一股清馨的感觉自口中荡开,并马上溢满全身。
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谢谢。
”
佤族小姑娘听后很高兴,分别用佤族方言和普通话说了句“不客气。
”
接下来,小姑娘端着盘子,依次走到朱良玉、陈振江、李福军、孟雪、孟怀军和王绍友身边,依次敬了每人一杯酒。
不经意间,周黎明被这里的所具有的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和两位热情好客的佤族小姑娘的待客之道所陶醉,感觉非常满意,认为在这里设宴款待孟雪他们不失是最佳处所。
但是,他还是转身问了下站在身边的孟雪,征求孟雪的意见道:“妹妹,我们今天就在这里吃饭,怎样?”
孟雪也被这里的氛围和两位小姑娘的待客之道所感染,一脸愉悦,道:“环境清幽安静,民风古雅淳朴,小姑娘热情好客,好地方。
”
见孟雪对这地方也很满意,周黎明转脸冲佤族小姑娘道:“两位小妹妹,麻烦你们帮我们安排个一间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房间。
”
原先敬周黎明他们酒的佤族小姑娘向周黎明介绍道:“我们小店经营理念就是让客人领略民族小吃之精华,享受异域情趣,我们这里一共五十六间客房,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套房都有,不知道这位先生喜欢想领略那个民族的风味小吃?”
周黎明看了眼孟雪,道:“妹妹喜欢哪个民族的小吃?”
孟雪笑着说:“两位佤族妹妹接待的我们,当然是佤族的风味小吃了。
”
于是,在两位佤族小姑娘的引领下,他们来到代表佤族文化发源地的“司岗里”。
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
不过,这里的“司岗里”不是山洞。
不过,为了彰显佤族文化氛围,客房里的装饰以展示佤族民族文化为主,所有的器具全部是佤族人用的竹制和木制品,在客房的正墙上,还悬挂着一副木制拓印的“沧源崖画”。
孟雪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闺中密友就是佤族人,所以,她对佤族文化了解甚详,落座后,忍不住向众人详细讲解了有关佤族文化。
孟雪指着拓印的沧源崖画告诉大家:“佤族的沧源崖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市糯良山、班考大山与拱弄山之间的勐董河流域的河谷地带。
是我国发现较早的古代崖壁画艺术遗存之一。
1962年以来,已先后在沧源市中北部的勐来、丁来等地发现了11个崖画点。
这些崖画大都画于离地面数米高的一片片垂直的崖壁上。
沧源崖画的内容主要有人物像、动物像、村落图、狩猎图、祭祀图、舞蹈图等。
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内容,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原始生活的百态图,古朴、形象、生动。
反映了佤族先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沧源崖画采用平涂法,手法简练,生动传神。
人体多用三角形表示,面部不画五官,但四肢却画的姿态多变,动感强烈。
通过双臂和双足的种种不同姿态,可以看出人物的活动内容。
动物也是如此,虽然五官不清,但通过角、尾、足和耳部的特征,也可以辨认出其种属。
沧源崖画图像多呈赭色。
作画的颜料可能是用赤铁矿、虫胶和动物血调制而成的。
根据专家们的初步研究分析,这些崖画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地佤族群众一直把它当作神物加以崇拜……”
孟雪正在向众人介绍沧源崖画的时候,两个佤族小姑娘又推门走了进来,给他们端来了佤族人都喜爱喝的“苦茶”。
于是,孟雪又把话题引到了佤族人最爱喝的“苦茶”上,指着“苦茶”向众人介绍道:“‘苦茶’是佤族人最爱喝的,苦茶在加工的时候熬得很浓,几乎成了茶膏,喝到嘴里很苦,但喝后有清凉之感。
对于处在气候炎热地区的佤族,具有神奇的解渴作用。
”
周黎明端起“苦茶”品尝了一下,果然,和孟雪说的一样,刚入口的时候苦不堪言,但喝后时间不长,就有一股清凉之感自心扉处中蔓延,并很快蔓延全身,周身舒畅无比。
接下来,孟雪又向众人介绍了佤族的一些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礼仪风俗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说话间,两个佤族小姑娘给他们端来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佤族小吃:茶花稀饭、火烧蛇肉、青豌豆炒蚂蚁蛋、油煎柴虫等风味小吃和佤族人经过特殊加工酿制的“泡水酒”。
伴随着木鼓声和佤族民歌小调的响起,主陪位置的周黎明做起了致酒令。
吸取在车上的教训,周黎明敬第一杯酒的时候变成了感情酒,他热情洋溢地说:“妹妹、孟先生、王助理,这第一杯酒是感情酒,我们虽然远隔千里,但我们之间的感情和友情从来没有因为时光和空间而变得疏远,可以说,我们之间的感情和友情犹如窖存的美酒,越存越醇。
当然了,在座的各位有故交,也有新知,但是能坐到一起就是缘分,所以,为了我们的缘分,为了我们的友情,大家都干了这杯,来表达我们今日相聚的喜悦之情。
”
周黎明话音刚落,孟雪就笑着接过周黎明的话说道:“大哥真不愧是一市之长,说的话就是中听!”
周黎明苦笑道:“妹妹也抬举我了,市长算什么官,在官场上是个不入流的角色。
没听人家说嘛,小时候,把English读成‘应给利息’的同学,现在成了银行行长;读成‘阴沟里洗’的成了菜贩子;读成‘因果关系’的,现在成了哲学家;读成‘硬改历史’的成了政治家;而我一不小心读成了‘应该累死’,现在就成了市长了。
”
周黎明说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特别是孟雪笑得更是花枝乱颤。
笑毕,又道:“大哥,我听说你们大陆的官员官本位思想很重,我记得看过你们大陆的一部电视,叫什么‘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村长都自居干部,何况是你这样掌管着几十万人前程和命运的封疆大吏!”
“妹妹过誉了,市长算什么官,也就是个厅级干部,你没听说吗,到了北京城,扫大街出厕所的都是厅级干部,再说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传下来的子民心态根深蒂固,封建王朝‘天子’是老子,受封诸侯是儿子,地方官吏就只有是孙子份了,连儿子都要听命于老子,更何况我们这些当孙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