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考察组到来
挂断电话后,周黎明重新回到包间。回到包间后,周黎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主动给大家讲了一个荤笑话。
既然周黎明带头讲起了荤笑话,其他同志再也没有约束,于是,酒宴上笑语不断,荤话连篇……
第二天下午,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谢广春为组长的考察组就莅临滨海,对周黎明进行考察。
得知这一喜讯,周黎明激动不已,精神抖擞来到市委,准备接受市委组织部考察组同志的考察。
在组织部莅临滨海之前,省委副书记裘千仞也给周黎明打了电话,告诉了周黎明有关市委常委会的研究经过。
李国泰告诉周黎明,省委常委会通过了对周黎明的提名,而且这次考察就是任前考察,只要在考察中不出现什么大的差错,周黎明就会顺利出任滨海市代市长,等到人大会议选举通过,就会如愿以偿当选市长。
除了李国泰,裘千仞和管三钱两人在常委会结束后,也给周黎明打了一个电话。
有省委常委三大巨头的电话告知,周黎明胜券在握,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兴奋。
与周黎明相反,得知这一讯息,龚学庆突然间像跌进地窖中一样,从头凉到了脚后跟,他等这一天已经等的太久太久,没想到事与愿违,等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
从张昭才辞出事以来,龚学庆觊觎的目光就仅仅顶在了张昭才出事后空下来的市长宝座,一直朝这个位置努力着、奋斗着。
表面上看,一切都很平稳,波澜不惊,从没大起大落。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就在这种平静中,就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似的,省委确定了滨海市新任市长人选。
而这个新任市长人选却不是他,而是他的死对头周黎明。
周黎明一旦接任市长,以后滨海市的天下就彻底属于周黎明的了,滨海市市政府从今以后改姓周,再也不可能会姓龚。
还有,王高原已经在滨海干了两届市委书记,马上就要退出滨海市的政治舞台,王高原退出滨海的政治舞台后,周黎明很可能会接过王高原手中的市委书记的权利宝座!
那样的话,就意味着他龚学庆和周黎明之间的平衡将被彻底打破,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将随之结束。
从此以后,龚学庆离滨海市的权力核心将会越来越远,甚至意味着龚学庆在滨海市的权力生涯即将结束。
等待龚学庆的很可能是调离滨海市,或者退出政坛。
因为事情太明显不过了,如果龚学庆失去了这次擢升机会,那几乎等于他在滨海市的仕途之路走到了尽头,而且也没有可能东山再起了。
关键的关键,滨海市的权力核心,不能完全落在周黎明手里,如果滨海市委市政府的大权完全落在周黎明手里,他几十年苦心营造的堡垒就等于面临着彻底垮塌瓦解的危险和结局。
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也是他最不甘心的地方。
但是,他不甘心又能怎样,省委已经确定周黎明为新任市长人选,一切已经是板上钉钉子,铁定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而且,省委组织部考察组的同志还在王高原的办公室里等着他,作为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他不能不到场。
虽然龚学庆非常失落,但他还必须强颜欢笑,绝不能让其他人看出他有半点失意,尤其在这个非常时刻,他必须坚强起来,他必须表现出一副大度的样子。
走进王高原的办公室,龚学庆发现市委组织部考察组的同志和王高原都正襟危坐地坐在那里,办公室里除了考察组的同志和王高原外,还有周黎明、市委组织部部长赵长青和市纪委书记霍金生等几位同志。
在走过周黎明身边的一瞬间,龚学庆用眼的余光,不经意地扫了周黎明一眼,就是那一眼,他发现周黎明今天尤为亢奋,像在斗牛场取胜的斗牛士一样,两颊生辉,红光满面。
与周黎明相比,龚学庆心里灰暗到了极点。
龚学庆强颜欢笑,走到考察组组长谢广春面前,和谢广春握手寒暄,道:“谢部长好。
”
谢广春也伸出手,握住龚学庆的手,道:“龚书记姗姗来迟,不会有什么要事在身吧?”
龚学庆急忙道:“刚刚在办公室接了一个电话,让谢部长和各位领导久等了,实在抱歉。
”
接下来,龚学庆和考察组成员一一握手寒暄。
和所有考察组成员寒暄之后,龚学庆紧挨着王高原做了下来。
等龚学庆坐下来之后,王高原冲谢广春道:“谢部长,学庆同志也过来了,你就把这次考察目的和学庆同志说一下吧。
”
谢广春道:“还是王书记你说吧。
”
王高原扫了眼龚学庆,道:“今天,谢部长一行五人是受省委委托,莅临我市考察周黎明同志的。
”
虽然龚学庆早已经知道了考察组此行目的,但王高原的话还是犹如一把利刃,在龚学庆的心头狠狠地剜了一下,剜的他心头流血,他强颜欢笑,道:“欢迎欢迎,欢迎谢部长及各位领导莅临我们滨海检查指导工作,也衷心祝福周市长。
”
在官场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演戏,官员应该是天生的演员,凡是在官场是混的人,都要学会逢场作戏的本领,周黎明明明知道龚学庆说的是违心之言,但是他装作没听出来的样子,很虔诚地说道:“谢谢市委对我的信任,谢谢龚书记一贯对我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
谢广春接过周黎明的话,征询王高原的意见道:“其他的同志都在会议室等着了,学庆同志已经过来了,我们去会议室吧?”
王高原道:“好吧,我们去会议室,谢部长请。
”说完,谦让着谢广春,和谢广春一起走出办公室,向小会议室走去。
后边跟着龚学庆、赵长青和霍金生。
周黎明没有过去,因为考察的人选是他,根据组织原则,他要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