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笑小说网/红颜政道周平林慕雪完结免费全文阅读/ 第六十七章 宁与藩镇,不与蛮夷!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六十七章 宁与藩镇,不与蛮夷!

    等到秦良玉和郑芝龙来见崇祯皇帝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在选择后续的国策。

    各自见礼落座后,崇祯皇帝就道:秦将军,你们当了几百年石柱的土司了,现在还在都会说汉话吗

    秦良玉微微点头:会的,陛下,我们那人人人都说汉话,用汉俗。

    那就好。崇祯皇帝笑了笑:石柱一系的忠心,朕向来是知道的。

    若是人人都能和你们一样忠心,国家也就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了。

    爱卿放心,朕是不会让忠臣去白白送死的。

    传旨,石柱等为大明战死的土司,有功!

    按照《大明归化法案》,朕皆赏赐给他们汉人的身份,按人头发十两银子。

    如浑河一战战死者的家属,补发五十两银子和五十石粮草的抚恤金。

    至于爱卿的儿子,直接从邵敏的土司,可以直接变成我大明的勋贵。

    而是是有封地,人口,军队和治理权的勋贵。

    比云南沐王府,与国同修!

    秦良玉顿时就惊呆了,她根本就没想到崇祯皇帝居然这么大方,

    不仅赏赐了汉人的身份,还大规模的补发抚恤金。

    而和云南沐王府一样的事情,则标志着石柱一系的任何利益都没有损失,还可以继续保留原来的土地,军队和人口。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为现在没有闵宗萎,所以邵敏在大明是没有任何优待的。

    不仅没有优待,还要受到相当严重的歧视。

    比方说石柱一系,若不是用血证明了忠诚,几乎不可能成为高层。

    饶是如此,每天上奏章弹劾秦良玉的人也不少。

    这些人不仅是在崇祯皇帝这里弹劾秦良玉,他哥哥天启皇帝那里也一样。

    史书记载,天启三年,秦良玉上书说:我带着秦翼明、秦拱明裹粮出战,先后取得了像红崖墩三战那样的胜利。

    可是那些离间我们君臣的大将们,他们没见过贼兵的面,却在那里整天挥着胳膊吹嘘。

    等到和贼兵对垒时,就闻风而逃。

    那些自己被贼兵打败了的人就担心别人战胜贼兵,自己被贼兵吓住了的人就怕别人胆子比贼兵大。

    像总兵李维新,他在渡河一战中失败回营,反而拒我于门外,不容我进城相见。

    以一个六尺身躯的大男子忌妒一个巾帼妇人,他如果夜静时想一想就应当羞死。

    天启皇帝朱由校于是下诏文武大臣必须以礼招待秦良玉,不得有任何猜忌。

    而到了崇祯皇帝这里,弹劾秦良玉的人就更多了。

    理由也不复杂,这些人直接给崇祯皇帝说:努尔哈赤造反之前,也表面上对大明忠心耿耿。

    陛下这般信任秦良玉,谁能保证她不会是下一个努尔哈赤呢

    万一秦良玉造反,岂不是养虎为患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愿陛下明察。

    这些人说来说去,无非就是逮着秦良玉不是汉人的问题说事。

    就像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因开矿和矿税争执,得罪了太监邱乘云,最终被捕下狱,最后死在云阳大牢。

    那太监能办成这件事,很明显就是因为马千乘不是汉人,也不是勋贵,在朝廷中没有势力。

    就像云南沐王府,这些人敢这么撒野

    必定不可能啊。

    一旦崇祯皇帝的赏赐落实,以后这种事,就没法发生了。

    干死一个汉人勋贵,和干死一个邵敏土司,完全是两件事。

    严重程度根本不一样。

    而且拿到了汉人的身份,就拿到了走向权力巅峰的入场券。

    内阁首辅,大将军,元帅之类的职位,都可以开放了,而且受到的猜忌会指数级下降。

    秦良玉立刻拜倒:陛下厚爱,臣万死难报。只是如此,恐怕有违祖制!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这事是朱元璋和朱棣干的。

    朱元璋纯纯小农心态,就知道分封自己的儿子,然后对功臣大杀特杀,让天下英雄的心都冷了。

    而朱棣自己是藩王篡位,直接把剩下的藩王当猪养,不许他们有兵权。

    老朱家这么丧心病狂,出尔反尔的前科,信誉程度足足可以和指着洛水起誓的司马家相提并论。

    也难怪秦良玉会感到惶恐了。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为秦良玉解释道:秦爱卿不要误会,朕不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那样的心胸狭隘之辈,而是如同刘备一般爱民如子的慈父皇帝。

    朕言必信,行必果!

    这天下呢,不是朱家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属于全天下汉人共有的天下。

    在内地,朕还是要用流官治理。

    但是在边疆地区,朕就要重启分封制,大规模分封功臣来镇守边疆。

    几代人之后,根据情况酌情采用推恩令。

    所分封出去的土地,最后还是会在功臣的子孙们手里的。

    往后的西南和一众蛮夷所在的地方,与其任由蛮夷统治,还不如让朕来赏赐给功臣!

    宁与藩镇,不与蛮夷!

    就是朕的核心国策。

    所以,云南沐王府,就是一个极好的榜样。

    石柱一系的土司,也可以和云南沐王府一样,永镇石柱!

    当然,郑爱卿也一样,你们郑家,从今往后,可以永镇台湾!

    像东南亚和吕宋那里,只要是郑家可以光复的土地,朕就统统赏赐给郑家!

    秦良玉和郑芝龙不由得倒吸了一口良气,崇祯皇帝真是好大的手笔。

    分封制配合推恩令,简直就是无往而不利的神器。

    哪怕将来推恩,终究也是肉烂在了自己后代的锅里。

    而为了分封,无数人会在战场上格外卖力。

    而拿到可以传给自己子孙后代的土地之后,更是会下大力气清缴里面的反贼。

    若是流官,可能会对反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这些被分封过去的贵族,对付这些反贼,切碎了喂狗,恐怕都是常规操作。

    绝大多数人,只有为自己的利益而战的时候,才会有最大的战斗热情和战斗力。

    哪怕将来爆发诸夏的内战,也比便宜了满清要强的多的多。

    于是秦良玉和郑芝龙对崇祯皇帝行礼:陛下厚爱,臣等唯有肝脑涂地,才能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