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9章

    行吧!到了门口,桐桐上了马车了,都没机会跟陆玄单独交流几句。

    马车一走,陆夫人马上抱住陆玄的胳膊,“林伯爷长这个模样,你怎么不早说。”

    长什么样儿要紧么?

    “怎么不要紧?”陆夫人抱着丈夫的胳膊只不撒手,“这姑娘多好呀人家有伯府的!咱家老二招赘过去都行。”

    放屁!老子不答应。

    “轮得到你不答应吗?”陆夫人就这么拉着不撒手,“我不管,我就喜欢这样式的你回头跟林大人套套近乎,咱家愿意舍个儿子”

    “去去去!你愿意,你没问人家愿意不愿意”

    “人家自然挑的厉害,那姑娘等闲谁能配上呀?但是,只要人家还成亲,那就得给儿子争取个机会吧。叫他对人家好点,没事多在人家姑娘面前晃悠晃悠,许是就看上了呢?咱家老二也是能文能武的,至少比金家的孩子强的多吧不瞒你说,这些小子里要是有哪个能跟咱们老二比,也就是齐家那个芝兰玉树了。不过齐家废了”

    陆玄白了她一眼,“你见过金家的老四?”

    好几年前见过,也就那样吧!

    “那你以后见见,见见就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别自大。”

    陆夫人却说,“林家只要不瞎,就不会瞧上金家。咱家是什么家风?他家是什么家风?咱家的儿子走出去,那就没有孬的。他家的儿子走出去,不孬的反倒是异类。老爷你又不比金镇北少什么,难道你儿子还比不上金镇北的儿子?他要是比不上,你就教呀,教不会你就揍不上进的玩意,就该狠狠的捶!”

    说什么呢?这是亲娘该说的话么?“我也老了,揍不动了”

    “所以呀,给一个个都找那种能揍的动他们的媳妇,那他们敢不上进试试?”

    陆玄:“”这个真不成!打死都不会叫我儿子受罪去!死了这份心吧。

    新阁阁老们走了一遍,然后常青莲在新阁议事的时候就提了,就是桐桐提出的那些,针对女学生罢课的事,朝廷得拿出章程。既然呼吁教育公平,那就请给予公平教育的可能性。

    小皇帝坐在上面,看着下面一个个的表态。

    而今缺位一个,五位阁老,四位赞成一位弃权,再加上他这一票,就算是通过了。

    事先做足了功课,铺垫打好了才来议,只觉得事事都通畅了一般。

    小皇帝就说,“既然过了,就拟旨下诏吧!”

    于是,闹的满京城不得安宁,正朝外扩散的女子罢课,以这样的形式结束了。

    只要愿意,就去考!当然了,要留的继续留,但是书院的先生就需得重新考录。

    可事情到这里就消停了吗?

    没有!吴广知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她也发文章,谈礼义廉耻,谈风俗风化,文章递过去,顾玉娘接的。

    吴广知看着这个昔日的学生:“怎么?不能发?”

    顾玉娘沉吟了一瞬,没急着言语。

    吴广知哼笑了一声,“或许,你需要去问问林伯爷的意思?”

    顾玉娘叹了一声,“先生,您何须这么说话呢?我为官,自有我的立场。此文,可发!您也太小看我们了,在最初,林叔珩就说过,这是观念的转变,需得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于更久,才能被更多的人支持。

    因此,一定会充斥着各种声音。有反驳的,那就得叫人家说话。参与的人多了,发现的问题多了,才能探讨的去解决问题。捂着别人的嘴,问题并不会因此而变少。学生当时听这个话,深以为然!

    拿到您的文章,看的仔细了一些。您所顾虑的,很有道理!这对男女同学共读,学堂内的规矩制定有帮助我认为很好!在学堂合并之时,只听赞同的声音是非常可怕的。多从反对的声音中找寻问题,探索解决办法,这对更好的合并大有裨益。”

    她言语温和,对着吴广知行了一礼,“先生,文章明天见于报端,您回去等着便是了。”

    吴广知上下打量了顾玉娘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秘书丞问顾玉娘,“大人,真刊吗?”

    “刊!”

    其实桐桐更关注的事,这件事具体谁来操作。

    隔了一天,罗君如过来了,“赵阁老提了一个人。”

    谁?

    “柳庄柳大人。”

    柳庄?柳庄?

    “兵部尚书许元嘉的原配夫人柳庄?”

    没错!就是她。

    “她不是任知府吗?怎么回京来书院?”

    罗君如就说,“听吏部的同僚说,柳大人一年前就递过折子,因身体缘故,请致仕。”

    身体原因?

    “柳大人本是中原人,后来去南边为官,常起疹子,时好时坏,医官说是水土所致。”

    桐桐点头,“赵大人向来稳妥,他这次给予的支持最大。而且,观柳大人行事,颇有磊落之风,应该是个合适的人选。”

    罗君如觉得林叔珩消息闭塞:“柳大人跟常阁老不合,当年两人闹的极其不愉快。这些年柳大人在任上不得上升,跟常阁老有直接的关系。”

    不合?

    “嗯!当年各地的官学中还有一些致仕的老儒,老儒给女学生授课可人跟人不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十四岁的姑娘爱慕上老先生了,写给老先生的诗不小心被人给发现了,且闹的人尽皆知。当时柳大人认为,此为个人行为,人与人不同,总有一些个例。此事妥善处理,学堂严肃规矩,虽说以后避免不了类似的,但绝不会造成更坏的影响。因为不是每个小姑娘都喜欢老男人”

    是这个道理!然后呢?

    “但当时,常大人反对!她认为哪怕是个例,也会影响女子的声誉,进而导致女官的声誉受到影响。因此,她主张彻底杜绝这种情况。女子由女子来教养,这是不会出错的。”

    桐桐皱眉,“常大人主张一刀切。”

    对!就是一刀切,“再之后,柳大人争取过,认为这太绝对了。刚巧,那时候就出了一个很不好的事”说着,她有些赧然,好似不好启齿。

    桐桐秒懂,“女先生对女学生”

    对!就是那个意思,“那女学生的母亲发现了异样,其实两人还没什么。女先生也只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而那女学生还没开窍,根本不懂这件事闹到了柳大人那里。柳大人认为此事不宜闹大,将那女先生辞退,且永不许她做先生

    但常阁老却认为,此当以儆效尤。她上折子说这位女先生妄为人师,品格低贱甚至于将这女先生的肖像连同被辞退的消息刊登上报纸,导致了那位女先生悬梁而亡。”

    自此,两人因理念的不同,分道扬镳,彼此为敌。

    “本来两人官职差不多,但常阁老一生未婚,柳大人却成婚生子,而后又和离,这才致使柳大人处处低了常阁老一头。”罗君如说着,就又小小声的道,“你是不是也不知道,许元嘉许尚书现在的这位夫人,也是常阁老的学生。”

    啊?

    罗君如一咧嘴:“真的!听说常阁老为此跟这个学生断绝了关系,但确实是她的学生嫁给了她政敌的前夫!”

    桐桐啧啧啧的:“照你这么说,这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呀!”她嘿笑了一声,“这一拨,我站柳庄柳大人。”

    罗君如小声道:“我也站柳大人。”

    桐桐端起茶杯跟她碰了一下:喝茶!喝茶!

    罗君如心领神会:看戏!看戏!

    [189]万里扶摇(88)三更

    万里扶摇(88)

    四爷回京的日期,只桐桐知道,压根就没告知金镇北。

    知道要回来,桐桐就早早的出门,去通州的码头接他。

    往常出门多是身穿袍子,为的是行动方便的。今儿嘛,选了青衫长裙,又戴了遮阳的围帽,好好的打扮了打扮才出门的。

    走的时候林伯琼还没去衙门呢,黄氏也没过来。姑婆在灶上,只丑妮愣了一下,“伯爷今儿真好看。”

    是吧?我也觉得我今儿真好看。

    将围帽撩起来,对着镜子再照了照,又抓了眉笔将眉毛描了描,这么一笑,有两分狐狸样儿了。

    穿戴妥当了,拎着裙摆就往出跑。

    身后的丑妮也对着镜子照了照,不懂为什么一个人能有两张脸。

    船到码头的时候正是晌午的时分,天也正热。码头从南到北,有漕运衙门的客船。官员包船来往,这在现在已经杜绝了。朝廷能支付的部分只有客船船票的部分。

    四爷就是坐的这种船,小小的船舱,逼仄的环境。只要天气好,他多是在甲板上的。而今这船可容纳的人不少,从南到北,一船二三百的乘客呢。

    人多,接的人也多。桐桐站在阴凉的地方,看着清瘦的四爷从舷梯上下来。

    四爷也早看见她了,哪怕戴着围帽,也一眼就认出来了。

    桐桐将围帽扒拉开一点,朝他招手。

    四爷跟其他同僚道别,“诸位,你们先回吧。”

    他们也只看到一妙龄女子站在不远处,脸半遮挡着,扫了一眼,没看太清楚。金家又没有什么女眷,那这能是谁呢?

    这个打趣一声,那个打趣一下,转瞬都走了。

    四爷才朝这边走过来,桐桐欢快的跑过去拉他的手,“走!定了包间定了饭,先洗漱用饭,过了正午最热的时候再回去也不晚。”

    行!走!

    他攥着桐桐的手,两人往酒楼去了。

    也才下船的一家人,一个年轻的姑娘抱着母亲的手臂,“您看!京城的风气就是更好,年轻男女这么着并无多少人侧目。”

    柳庄看了那两人离去的方向,“那不就是船上见过的金大人?”

    是!您不是说那是金阁老家的公子吗?

    “未曾听闻金家办过喜事。”

    “那就是未婚妻或是心仪的女子。”柳旭就道,“京城之前闹了那么大的动静,我就想着,早该回京城了。京城什么样的人物都有,我是仰慕久矣。”

    柳庄看了身边的儿子,却见他满头是汗的跑来,“娘,先去客栈吧!那马车晒了半晌,里面像个蒸笼。”

    行!那就走吧。

    柳庄指了指:“跟着那两人,那边必是好的!”那姑娘一定是精挑细选过的。

    这三口子进来的时候桐桐正看着店家做的冰乳酪好吃,“给我们来两碗,要放西瓜进去,再给我们一盘冰好的樱桃饭食就不要热汤的,绿豆汤要一罐,不放糖”

    好的!

    桐桐说完,就往上面跑。

    站在下面能看见她圆润的下颌和饱满的嘴唇。上面遮挡着,瞧不清楚。只是觉得这姑娘的声音脆生生,甜腻腻的,怪好听的。

    柳旭也跟老板说,“照着那个姑娘要的,也给我们要一份。”京城的人,必是知道怎么吃好吃。

    行!等着。

    桐桐朝下看了一眼边收回了视线,去包间去了。

    四爷简单的洗了洗,换了汗湿的衣衫。湿头发也束起来,一会子就干了。在外面没法说要紧的话,也只说着一路的见闻。

    他去各地看军械坊,自然不只看那些,各个方面都要看看的。

    比如江南的织造、沿海的海贸、船舶的制造,等等等等,一时半会的,说不完。

    吃着饭,说着话,等暑热退了,这才准备回京。

    下楼的时候那一家三口已经不见了,该是已经启程了。此时从码头出发,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城就不错了。

    桐桐正要上车呢,猛的朝高处的一个窗口看去。

    那边刚才有一道视线,叫她非常的不舒服。

    四爷跟着回头,“看什么?”

    桐桐锁定了视线的来处,那窗户大开,窗口趴着个女人。那女人二十许岁,天气热,就将领口解开不停的往下拉扯着。她眯眼去看,这女人有些面熟,是那个陈希年的女儿吧。

    他作为礼部尚书被砍了,她的女儿和离是回了娘家,但一直别府令居,是个极其风流的人物。她并未参与到什么事端里,因此,她是自由身。

    这会子,她趴在那里,故意将衣服解开她看的是四爷,并不是认出了自己。

    爱那么趴着就趴着吧,两人直接上了马车,走人了。

    陈凤看着远走的马车,嗤笑了一声,“男人嘛,心里爱的都是那冰清玉洁的。可身体却实诚的很,经历越多的女人越有味儿”

    董明厌恶的将脸扭到一边:“你叫我约的齐二,没有约出来。”

    “那个孬种!”陈凤坐在边上,自嘲的笑笑,“也对!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她看向董明,“你真不跟我南下?”

    “不了!我留在京城。”

    “留在京城也不过是被人耻笑,沦为别人笑柄罢了。昔日对你逢迎巴结的人,现在恨不能将你踩在脚底下。你这又何必?”陈凤看着董明,“走吧!我之前认得几个洋商人”

    “黄头发绿眼睛的荷兰人?”

    “嗯!还有英不列颠人。他们做的好营生,之前要卖什么药膏,但是新明对进出的药有严格把控,便是我都不能走通这个关系。他们的药要是靠正经买卖,压根就进不了新明。不过,那玩意在周围几国却卖的极好。”陈凤就说,“咱们南下,过海去琼州。琼州人少,去那边改头换面,便无人知道咱们的来处。慢慢的跟洋人做做生意,不比留在京城好!”

    董明摇头,“咱们有今日,都是林叔珩她倒是皇家养的一条好狗!”

    “你什么都没有,你拿什么杀她?”陈凤就劝,“等你有银子了,什么样杀人的刀你买不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急什么?走吧!跟我走。他日,必能讨要回来。”

    董明看了她一眼,并不想跟她一处。只问说,“南边洋人多吗?”

    “多!”四爷回来便去了宫里,说起这一路的见闻,他就说起了新明而今所处的危局:“英不列颠占据印国已经几十年了,印国与咱们为邻,陛下觉得强盗占据了贫寒的一户人家,却偏偏看着隔壁的大户心中没念想吗?不动,那是因为印国他们还没消化,也还没腾出手,更没那个能力。但贼惦记上了,这一仗臣以为迟早会来的。”

    小皇帝就去看地图,“这里?”

    “对!印国全境已经被占据了很多年”四爷朝后靠了靠,“所以呀,陛下,所留的不是时间不多了。若是不能一击而中,那必然会引来更多的恶狼。”

    小皇帝点头,“金阁老想将林伯爷放在兵部,你以为如何?”

    “兵部侍郎?主管军械?”

    是!

    “善!”四爷点头,“怕分派军械和调整人员扯皮的话,是需要一个跟谁都没有牵扯,能快刀斩乱麻的人物。林伯爷,合适!”

    于是,桐桐就接到吏部的任命,调往兵部任侍郎。

    而四爷,他为求真馆院正,重建求真馆。

    秦敏喜笑颜开的捧了官服前来,“您瞧,绯色袍子。”跟着大人,果然是步步高升。这不,已经是侍郎了。

    桐桐取了袍子,进去换上,“走吧!得履职了。”

    得先去吏部的,结果到了门口,正好碰见来履职的四爷,两人一前一后往里面去,才在候见处坐下,就见一中年女官走了进来。

    四爷忙起身:“柳大人,巧了。”

    两人现在同级,因此,柳庄也客气的还礼,“金大人,也来履职?”

    是!

    桐桐站起身来,柳庄一打量便知道了,“原来是林大人。”自己的品级没对方高,当然得向小姑娘见礼。这倒是也不用嫉妒,血染过的官帽子最金贵,此人就是。以她的功勋,这个帽子戴的很合适。

    “柳大人。”桐桐还礼,“请坐。”

    柳庄听到声音愣了一下,觉得这个声音熟悉又陌生,像是在哪里听过吧,可又有哪里不像。

    三人落座,柳庄主动道:“林大人,下官正要递帖子,想要跟您恳谈一番。我知道,年轻的女官中,出了好几个俊杰人物,大人便是其中翘楚。有心请教,还望不吝赐教。”

    “恭候大驾。”

    正说着呢,外面有一秘书丞温言笑语的进来了,“林大人,尚书大人有请。”

    桐桐便起身了,得去见吏部尚书任正信。

    任正信都笑,“见你的第一面我就印象深刻,一车鞭炮,一块牌匾,炸了六部街。自此,无人不识林叔珩。瞧,才多久呀,身着绯袍!恭喜啊,林大人,只怕要不了多久,本官屁股下面这把椅子就该你坐了。”

    “那一定是您高升了。”

    任正信哼笑了一声,升个屁呀!上面倒是有空位,但这封疆大吏一撤回来,怎么安排呢?且没有他们什么事呢。

    他面色一正,“兵部事涉极大,陛下和阁老们看重,望林大人恭谨当差,莫要辜负朝廷。”

    桐桐起身,恭敬了应了一声:“是!”

    而后任正信亲自送桐桐去兵部,又说一些兵部的事,“兵部属文又属武,常不常的在两边夹缝里过活也是殊为不易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