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05章

    安丰王妃认真道:“能坐在一起吃饭,自然是有缘分的。”

    西京的一位王爷跟安丰王妃说了几句话,安丰王妃也用西京话回应,但宋惜惜没听懂,不过看那位王爷脸上的谄媚之色,应该是一番歌颂。

    安丰亲王带来的黑衣人看样子也是训练有素的,他们入座之后便不发一言,眸子齐刷刷地看向外边,估计是在装作没听他们对话。

    而殿外,宫人开始鱼贯而入上菜了。

    宋惜惜参加过好几次宫宴,知道宫宴吃饭是次要的,主要还是你来我往的夸赞,以及说些隐喻的话做铺垫。

    至于说什么,她心头自有一番盘算。

    可接下来随着安丰亲王的一句‘用膳’,所有话都被止住了,就连元新帝提杯想祝酒,可全程北唐的人都只埋头干饭,放在一旁的酒杯,在宫人刚满上之后,瞬间又空了。

    没有人可以找到机会说话,因为连安丰亲王夫妇都沉浸在美食里,没有抬起头给过任何人一个眼神,更没有说话的意思。

    元新帝又不好只敬宋惜惜他们,只得自己饮了。

    宋惜惜和沈万紫都觉得有一种怪异的熟悉感,之前在成凌关便是这样的,他们吃起来是一句话都不会说。

    第1510章

    见证

    其实这样的场合,大家胃口都不会特别好,很多菜都只吃一口便叫人端下去。

    但是,看北唐的那些人,他们是真的很尊重食物,不管上的什么菜,一律全部吃完,至于倒满的酒杯,也是会瞬间空掉,伺候他们的宫人怕也是累得够呛。

    沈万紫想起他们在春满楼吃的那顿饭,也是没有剩下一点残羹,全部都光盘了的。

    她有话想跟宋惜惜说,但现场除了吃饭的声音,就没有人说话,她也不好说。

    不过,姐妹之间交流了一个眼神,便都知道对方的意思了。

    沈万紫想说北唐的人出现在这里,或许和谈判有关。

    宋惜惜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她一时摸不准他们是来斡旋调停的,还是来帮西京的,如果是前者固然是更好,估计谈判不会耗费很长时间便可签下条约。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是拉锯战了,有北唐作为他们的后盾,商国很难谈。

    商国这边的使臣,如李德槐和鸿胪寺卿心里大概也都明白,所以他们也没了方才的狂喜之色,反而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对眼前的菜肴也没多大的胃口。

    可大家都在吃,他们也只得慢慢地吃着。

    这大概是他们参加过最诡异的宫宴,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可怕寂静。

    宫宴准备的菜肴有三十二道,但每一道菜肴的分量都很少,宫人鱼贯而入,一道道地上,一盘盘地撤。

    有人想举杯,结果也是和元新帝方才一样,扫了一眼之后,把杯里的酒喝完,放下,继续吃。

    终于,三十二道菜上完,北唐的人也都吃完了。

    他们停下,大家也终于可以停下来。

    安丰亲王擦拭了嘴角,笑着用西京话说了几句,宋惜惜听译官的翻译,安丰亲王是在夸赞菜肴美味可口,酒也是上品,很感激元新帝的热情招待。

    宋惜惜想起他们在春满楼的时候,说起商国话那叫一个流利,仿佛他们就是商国人一样。

    现在,他说着西京话,也流利得很。

    宋惜惜忽然想起师父说过,安丰亲王夫妇是常年在各国间行走的,留在北唐的日子反而是少。

    元新帝也说话了,但这一次用的是西京话,由译官来做翻译。

    译官告诉大家,“西京女帝邀请安丰亲王到来,是为两国谈判做见证的,希望能在这一次的谈判中,双方达成有利于两国的协定,不使两国百姓再陷入战乱之中。”

    见证。

    这两个字依旧没能体现出他们真正的来意,是前者还是后者,又或者是其他,不好说。

    李德槐回道:“我们商国很欢迎安丰亲王为两国谈判来做见证,我们将在不损害两国利益之上,极力促成和平会谈,签订有利于双方的公平公正的约定。”

    译官翻译了之后,安丰亲王笑着说:“既然两国意向是一样的,那想来也不难谈的,我是代表北唐来为你们做见证的,希望最后的结果能皆大欢喜。”

    安丰亲王这话却给了商国人很重的心理负担。

    他并非以个人身份来,而是代表了北唐,也就是说北唐有意介入两国之间的事。

    如果他们真站在西京这边,商国要不得罪北唐,就要做出更进一步的让步。

    因为来谈判的时候,皇上便说了,尽量寻求和平,最好是双方都能让步,但让步有个限度,不可能真按照西京怎么说,便怎么划分的。

    现在北唐掺和进来,估计只让这一步,未必能把事情办了。

    西京大费周章将北唐的安丰亲王夫妇请来,想必也料到商国浅让一步的打算,他们不会满意这个结果。

    第1511章

    是时候停止干戈

    不过,宋惜惜发现西京的宗亲和官员似乎不知道北唐要介入谈判的事情,他们脸上都有错愕之色。

    错愕之后,他们露出了欢喜和自信,想来他们也觉得北唐参与,是为西京做背靠。

    看到这里,宋惜惜反而安心了些。

    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元新帝可以提前告诉他们,至少让谈判的官员也知晓。

    她为何没说呢?

    似乎只有一种可能了,她也希望互相做出让步,而满朝文武支持她的不多,所以她请来了可以让大家都信服的北唐安丰亲王。

    这样就解释得通,昨晚元新帝传她和沈万紫进宫,一开始说的那些并未得偿所愿的话了,女子科举只是举例,她是想说许多决策也很难推行。

    一番分析下来,宋惜惜变得乐观起来。

    宫宴之后,北唐人便告辞了,他们除了吃这一顿之外,没怎么发表过意见,只是浅浅交谈了下。

    他们走,商国使者团也起身告辞,大家都要做好准备,因为按照苏兰基给的议程,后日便开始谈判了。

    回到下榻的皇宫别院,李德槐聚集大家坐下来商讨。

    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只是如果这一次还要让步的话,大家也得在舆图上看着商讨。

    但是,他们出发之前皇上便已经有了退让的底线,如果再退让的话,回去也难以交差,还会成为千古罪人。

    所以,大家都没先开这个口,只是盯着舆图,各自心里衡量着。

    北唐人全部下榻在京城一间客栈里,这是他们自己的要求,所以苏兰基为他们包在了整间客栈,他们什么时候想吃饭,想夜宵,只需要吩咐一句便行。

    如今,展在案桌上的舆图,与两国的舆图都不一样,这是他们自己绘制的,会比他们的精准许多。

    安丰亲王的手指往山脉上一指,然后轻轻地敲了敲,“这一处山脉,刚好隔开两国的边城,他们争执的也在此,西京说是他们的,商国也说是他们的,我看了以前商国的版图,确实有这一块,只不过西京后来夺了去,也由西京管治多年,商国想通过谈判轻易就拿回来,西京肯定不同意的,但要商国放弃,也不可能。”

    安丰王妃说:“那岂不是无解?”

    安丰亲王微微一笑,“也不是的,他们能坐下来谈,证明双方都愿意让步,估计他们也有分割山脉的意思,就看他们对于重新的划分的界一线在哪里,而且,两国往来,除了边线之争,还存在许多利益共同,边贸打开的话,对两国都是好事。”

    安丰王妃点头,“嗯,明白,像你之前说的那样,谈事,不能只谈一件事,要跳出事情本身,纵观全局看大利益。”

    安丰亲王轻轻敲着舆图,微微叹气,“沙国,西京,商国,打了几十年,再打下去只会民不聊生。局势不稳,我们北唐致力于发展的边贸也很难做,是时候停止干戈了。”

    他们是来斡旋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北唐是大国,占尽地势的便利,但北唐的商队要踏足每一个国家销售货物,最基本的便是要安全。

    谈判地点就设在西京皇宫的正龙殿。

    一张长长的桌子,两旁摆放着椅子,两国负责谈判的人入场坐下后,北唐的安丰亲王也到场了,他居中坐下。

    第1512章

    协定

    他落座的位置,代表了北唐在这一次谈判的立场!

    中立!

    宋惜惜再一次感慨,国家强盛真好啊。

    一开始的谈判是枯燥的,车轱辘的话翻来覆去强调,两边的译官做翻译,都是在强调历史问题。

    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一开始就让步,只会步步让。

    因此,第一场谈判,没有达成任何的共识,只是互相试探底线。

    翌日开展第二场,一开始也是强调了两遍,安丰亲王便发话了,“这样耗着没有意义,你们两国关于边线之争已经持续数十年,这本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先把边线问题放在一旁,本王想知道你们是否有缔结两国之好,互不侵犯。”

    大家都给予了肯定的答案,都说自己是抱着美好愿景来的,希望两国不再起争端。

    安丰亲王拿出一叠单子,上面列举的都是两国的货品,其中包括粮食,畜牧,丝绸布匹,手作品,茶叶,皮毛,瓷器,纸张,砚台,只在各自国家里生长的药材,香料,大到青盐,铁矿,玉石矿等等。

    两方拿起来看,眉目从一开始的凝重慢慢地舒展开来。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有些事情是可以商量的,商量不来也可以暂时搁置。

    多年战事,早已经掏空了两国的国库,都需要休养生息,根据北唐的发展经验,重农抑商已经落后,重农重商,两者并重才是王道。

    商税高啊!

    因着安丰亲王这一份单子,两国都暂止边线谈判,各自回去商讨了。

    其实,这种转移视线的障眼法,大家都看得出来,心里头也明白。

    北唐也想要两国的货物,他们海上贸易做得是风生水起。

    这是安丰亲王的阳谋,但大家心甘情愿地走进去,因为都能从中获利,且也是两国迫切想要得到的。

    两国有持续的利益往来,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翌日再开始谈判的时候,谈判议题已经偏移了。

    安丰亲王说:“邻国之间,纷争扰攘是一定会有的,尤其边线之争,其他国家无不面临同样的困扰,但如果因为这个问题,而一直让两国陷入战火之中,实是得不偿失。”

    双方都点头,认同了这个说法。

    这一次谈判,大家便不再说车轱辘的话了,正式探讨对方可以让步的底线。

    依旧是有争论,争论也依旧是激烈的,但是没有像之前那样怀着敌意,或者是寸步不让的意气了。

    且有安丰亲王从中调停,斡旋,在谈判的第五天,达成了共识。

    边城的山脉,一分为二,以禄丰山为界,互建国门线。

    因接下来会有商贸互通,所以各自的地界各自修路,以通商队。

    此协定为二十年,二十年之后,再行商定边线问题。

    签订边线条约之后,两国热烈地进行商贸讨论,但这仅限于讨论,还不能直接落实,因为什么货物可以互通,什么货物不能给,不管是宋惜惜还是秦王抑或是李德槐,都不能做决定。

    西京这边倒是可以给出货物清单与价格,让他们带回国。

    而且,西京文武大臣们对商国几乎已经没有了敌意,对元新帝也心服口服了许多,因为这是切切实实的利益,而这些利益最先享受的就是皇室贵族,公候大臣,他们有法子从中攫取好处。

    接下来几天,苏兰基带着商国使者团参观了许多作坊,药材市集,玉石矿山,畜牧场等地方。

    第1513章

    雪荷花

    逛了两天,苏兰基才跟宋惜惜说道:“贵国有一位神医,叫丹神医,他研制的一味丹雪丸,其中需要用到的雪荷花,贵国产量极少,南疆有,但在雪山之巅,极难采摘,且稀少。而雪荷花在我们这里不是稀罕物,高山处处可见,他如今所用的雪荷花,都是偷偷从西京药贩子手里买的,很贵,他用那个价格卖一颗丹雪丸,是卖一颗,便亏一颗。”

    宋惜惜知道丹雪丸稀缺,就是因为有些药凑不齐,但丹伯父具体没说过是什么药。

    不过,如果他从西京人手里买药,确实能理解他为何要保密,因为在这之前,西京和商国是不通商贸,尤其是药用的,更会谨慎。

    苏兰基和元新帝一条心的,调查清楚到这么细致,他们应该是早就有要双方互通货物的打算,请北唐的安丰亲王来,只是要将此事落实。

    丹雪丸是救命用药,若药材不稀缺,能惠及平民,实在是利民大好事。

    宋惜惜想起他们走过的药材市场,道:“我怎没见药材市集有雪荷花?”

    苏兰基笑着道:“那是自然,雪荷花虽说在我们西京不少,但也是稀罕物,采摘极为困难,需得攀爬高山才能摘取,加上药效极好,有强心止痛之用,因此不会在集市交易,宋大人若不信的话,本相这便派人送一筐来,你也可以带回商国,叫丹神医验明。”

    说完,他当即差人去取一筐雪荷花来。

    不多时,雪荷花便取来,足有满满的一筐。

    送来的是干货,雪荷花连着枝叶,一株便有一截手臂长,呈淡褐偏黄色,花叶都已萎缩,花瓣包着黑褐色的一簇蕊。

    干货瞧着也不怎么好看,倒是辜负了这么好听的名字。

    倒是李德槐瞧了一会儿之后,道:“这不是雪莲吗?”

    苏兰基笑着道:“没错,也叫雪莲花,天山雪莲,雪莲花也有好几种,这是入药最好的。”

    说天山雪莲,宋惜惜便知道了,哦了一声,“竟是雪莲花啊,我知道天山雪莲难得,但我们这么稀缺吗?”

    李德槐告诉她,“南疆雪山上是有的,但这雪莲好几年才开一次,沙国人也知道这是好东西,所以他们占领南疆的时候,专门去拔雪莲煮药膳,或者是拿回国去变卖,他们极其粗暴,将雪莲生长的地方破坏,导致如今越发稀少了,便是寻得,也只是零零散散的几朵,且都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摘。”

    “竟是这样啊。”宋惜惜不免觉得遗憾,本来商国也不缺的,生生给弄得几乎灭绝了。

    “再过些年,应是能长出来的。”李德槐说。

    他请宋惜惜移步,压低声音道:“皇上需长期用丹雪丸,这一筐我们带回去,应是够皇上用了。”

    宋惜惜不知道制作丹雪丸需要多少雪莲花,但如果是丹雪丸必须用到的药材,便多少也不算多的。

    心疾灵药,最好是能惠及普通百姓,相信丹伯父也很愿意这样做,他时常义诊送药,也是出于为医者的慈悲心肠。

    苏兰基等他们私下说完了,才又继续道:“我们列了个单子,都是西京出产的名贵药材,你们且拿回去给那位神医过目,他会知道哪些是珍品的,当然了,我们西京不止药材,这两日你们应也见到了。”

    宋惜惜知道他们希望促成互通商贸,苏兰基几乎毫不掩饰那渴望了。

    宋惜惜自然也希望,她谢了这一筐雪荷花,也笑着说:“希望两国能友好和平地共同发展。”

    使者团不日便要启程回国了,而北唐的人也准备离开,但他们在离开的时候,约见了宋惜惜和沈万紫。

    两人前往他们下榻的客栈,在二楼的雅间里,安丰亲王和王妃坐着等候了。

    宋惜惜和沈万紫朝他们行了礼,道:“这一趟辛苦王爷和王妃了,谢谢二位为了商国和西京的和谈,不惜千里跋涉到来,若有机会,晚辈想邀请二位到商国京城去做客。”

    第1514章

    三五年后再见

    安丰亲王道:“这一趟既是为了西京和商国,但也为我们北唐,不必言谢,国与国之间的来往,都是利益先行,只有个人交情,才会真心相待。”

    宋惜惜受教了,但也好奇地问道:“您是否认识我师父任阳云?”

    安丰亲王轻笑,“认识,他来过北唐,也在我摘星楼住过一段日子,我卫队指挥黑影与你师父十分友好,他们时常一起吃酒的。”

    “原来如此。”宋惜惜回想着那些黑衣人,不知道哪位是黑影前辈,若不能拜见一番,实在遗憾。

    安丰亲王许是看出她的心思,笑着道:“我们三年或者五年后,会去商国一趟,到时候把黑影介绍给你认识。”

    宋惜惜刚要言谢,沈万紫便问道:“为什么是三年或者五年之后?不能早些去么?可盼着您跟王妃去了。”

    安丰亲王微笑,颇有些意味深长,“现在还不是时候。”

    人家不说,也不好追问。

    静坐一旁的安丰亲王妃没怎么说过话,只是嘴里也没停过吃面前的几份零嘴,吃得很认真,吃得很香,仿佛吃的是什么美味珍馐,但那只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蜜饯和肉干。

    宋惜惜留意到他们桌子底下的手是相牵着的,恩爱得很。

    本以为他们还要说些两国相交的事情,却不料只是闲话几句后,便请她们回去了。

    倒是临走的时候,安丰亲王妃说了句话,“宋大人,沈姑娘,四年后我们商国见。”

    宋惜惜忙拱手,“好,王爷和王妃一定要来。”

    在她们离开之后,雅间的门便关上了。

    宋惜惜和沈万紫下了楼,心里都觉得有些奇怪。

    安丰亲王说三五年后会在商国见,王妃则说四年后,到底这三年,四年,五年,有什么玄机?

    不像是随口说出来的,如果是客套虚应,只需要说句有机会再见便可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