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沈万紫又跑回来,“您要保重身子啊,那烟袋扔了吧。”老晖王看着沈万紫,眼底很想带出点什么信息,可他知道,有些事情可以暗示,有些事情只能详说。
他尽最后的努力,道了句,“放心,你关伯和青影会盯着本王。”
沈万紫冲他嫣然一笑,“好,那我就放心啦。”
三人策马而行,高声谈笑,说的都是住在晖王府里的趣事。
说哪道菜好吃,哪一株花开得最好,说莲花池中间若是能建造一座亭那是再好不过。
一直回到北冥王府,他们的讨论才停下。
把马交给了马夫去,三人迅速进府,也没有回头看一眼。
原先他们跟随晖王出去的时候,因着那个时候并未怀疑关伯,所以并没有那么敏锐,但这一次三个人都感受到从策马那一刻开始,就仿佛有视线盯着他们的背。
这种感觉有些可怕。
本以为趁早回来,惜惜还没去京卫府,但进去一问,才知道她天刚亮就出门去了。
他们于先生和沈青禾,说觉得那叫关伯的人很有可疑,武功可能深不可测。
“还有一点,不知道你们两人留意没留意,”沈万紫转头看着馒头和辰辰,“我们走的时候,我跟老晖王说不要再抽烟袋,他说关伯和顾青影会盯着他,这应该不是我多心,就是字面的意思,是盯着。”
“是吗?”辰辰回忆了一下,似乎是说过这句话,“但顾青影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馒头道:“顾青影应该是没问题,但他还提了关伯,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老晖王是不是想提示我们什么了。”
“对,很有可能,反正觉得这个关伯不简单,我们回来的时候也似乎有人盯着我们。”沈万紫道。
于先生和沈青禾对视了一眼,看来这关伯或许就是宁郡王,他早就进京了。
如此说来一直派人在宁州监视的宁郡王,日日都出来饮茶听曲,原来是个假货,迷惑人呢。
于先生转身出去,写了字条飞鸽传书给宁州的探子,让他们识穿假宁郡王。
第1350章
万宗门的举动
梅山万宗门。
今日是任阳云的生辰,但巫所谓说不是。
但无所谓吧,他既然想要热闹,早几日便发了邀请帖给梅山的门派,还有武林中一些关系尚算不错的帮派,宴请三十余席。
巫所谓亲自操办了这一场生辰宴。
万宗门里的事情,多半是他操办的,他巫所谓辛苦点无所谓,但让他巫所谓觉得有所谓的便是,这一次师兄在帖子里言明不得带寿辰礼,这太吃苦了。
万宗门有钱,但不能这样糟践,便是他们去喝别家的喜酒寿酒,没有说两手空空去的,礼物人情少不了。
师兄也是钱多身子痒的人,不找个由头花点出去,浑身不得自在。
不过,让巫所谓觉得奇怪的是,往日师兄不爱同人交际,便有什么喜事,也不过是打了招呼,言语二三句便了了。
今日却不一样,只见他趁着几分醉意,不顾男女大防,拉着人家镜花派掌门的手就说:“明日我打算去京城一趟,你要不要去看看搅棍和箩筐他们?带上你门下弟子,同我一起去好不好?”
镜掌门抽回手,重新拿回筷子夹起一块笋子放入口中,“没路费。”
“说的什么话?肯定是我全包,望京楼知道吗?我家的,你们想吃什么随便吃,想住多久住多久,望京楼不接待别的客人,就专门接待你们,好,你既然不做声那就是同意了,就这么决定了。”
镜掌门一口笋子还没咽下肚子,自然不能说话,要说的时候,他已经转了身去。
然后,只见他又拉着赤炎门掌门的手,一副关心慈爱的样子,“你那宝贝徒儿沈万紫这么久没回来,你就不想念?要不也带着门下弟子同我一起去京城看看?肯定是我全包的,吃喝玩乐都是我的。”
再然后是古月派,“辰辰的嫁妆我也给她备下了,馒头要下聘的礼我也有准备的,我觉得干脆他们俩的婚事就在京城办了吧?一起去,就这么说定了。”
之后是沙河帮,青竹帮,冷月山庄,仙剑宗……
素来,任阳云喝酒是慢慢品的,不会一杯杯灌,可今晚不一样,他说他寿辰,难得开心,要尽兴,与诸位掌门,门主,庄主一杯杯下肚,搂着人家说知心话。
这知心话无非也就是说敬仰他们多时,今日终于得以聚在一起,他好高兴啊。
但是如果大家都跟随他进京去,他会更高兴的。
他开始邀请人家进京的时候,大家也犹豫,但是酒过三四五六巡,大家都醉意醺醺,一个个拍着胸口叫兄弟,有事招呼便是,不必这么客气。
任阳云拉住他们大声地喊着兄弟有难同当,有福……醉得囫囵说不出后面几个字来。
反正意思大家是明白的。
巫所谓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这一场寿宴共花费千两银子,达成了一个或许会死人的目标。
但他觉得自己算盘打得再好,都没有师兄打得好,算盘珠子一颗颗地蹦到诸位掌门的脸上,他们还得拍着胸口叫好。
可巫所谓眼底濡湿,师兄为人如何,他是知晓的,这些年越发不爱说话了,有事情吩咐多半也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多哼哼一声他都觉得浪费了力气。
今晚,他说了一千句话不止,滔滔不绝,仿佛天生就是这么擅长社交,八面玲珑的人。
寿宴罢,他抱着痰盂吐了个天昏地暗。
巫所谓还得亲自照顾,叹气,“为了你的小徒弟,你是把自己和大家的命都给豁出去了啊。”
任阳云扯过他的衣摆擦嘴,跌坐在地上,脑袋像是被什么东西拧着旋转,“不也如了你的愿吗?京中无恙,谢如墨在南疆才可无后顾之忧,等京城安了,她还能率领玄甲军去南疆战场援助谢如墨呢。”
巫所谓抽回自己的衣摆,面无表情地转头,“我去做准备。”
任阳云吼了一声,“把我的红衣大炮运下山。”
他吼完,刺激了嗓子,又开始狂吐起来。
第1351章
师父选好武器了
万宗门收徒严格,所以任阳云真正的弟子不多,连同已经离开师门的,也总共才收了十五人。
离开万宗门的弟子,也并非是叛出师门,只是各自有发展。
任阳云这个人并不古板,他可以任由自己的弟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前提是,不能祸害百姓和好人。
早几日,他也已经飞鸽传书给离开师门的弟子,他们如今都各有成就,听得师父召集,他们都会奔赴京城,前去帮助小师妹的。
万宗门还有其他弟子,只是统称弟子,却不是任阳云的亲传,他偶尔指点一下,但真正教习他们武功的,是万宗门的二位武功长老,偶尔任阳云的亲传弟子也教一下。
他们武功不错,但始终日常要做些杂活,不能一门心思扎在练武里,还是要比亲传的差许多。
他们就不去凑数了,任阳云要的是精锐,不然也不会伪造出一个生辰宴,把各家掌门邀请过来。
自然,人家给的这个面子,人情也是要记下的,武林中人或许可以热血地一拍胸口,为义气出生入死,但不能就这么轻飘飘领受。
巫所谓问过他,“师哥,朝廷的事你也不管,怎么这一次如此劳师动众?你信不过宋惜惜和玄甲军吗?”
任阳云站在武器库房里,打算挑一把趁手的武器,“如果你是宁郡王,现在你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
巫所谓想了想,“等待合适的时机?”
“时机要等待。”任阳云挑了一把扇子,又觉得扇子是大徒弟的武器,遂搁下,“但如果我是他,首先要让京中无大将可用,玄甲军以惜惜为首,只要除掉惜惜,玄甲军会短暂地形成一盘散沙,这短暂的几日,便足够他得逞了。”
巫所谓眼底一厉,“他会杀惜惜?”
任阳云最终还是挑了一把剑,在巫所谓面前挽了个剑花,“如何?帅气吗?”
巫所谓瞧了眼,“想把京城的寡妇们迷死吗?”
任阳云点点头,“不可如此招摇。”
他最终选了一柄六眼铳,这是他的特制六眼铳,带有尖刀,尖刀所用乃是坚硬无比的玄铁,两用的,好使。
京城的城门依旧严查出入,虽然大家猜测有可能关伯就是宁郡王,但宁州的宁郡王还没识破,那就不能肯定他是。
宋惜惜也连番被传召入宫去。
几日商议下来,大家都有了共识,但同时也忧心如焚。
现在河道的攻城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等利民重措是要紧的,但如果可以,肃清帝也希望能先把逆贼一举歼灭。
问题就在于,他们真的是在修缮河道,筑基围堰,如何能定性他们为逆贼?
宁郡王这般犹遮琵琶半遮面,就是想让朝廷动兵,他们便有一个官逼民反的理由,与玄甲军对抗。
那么,他们就不是逆贼,他们是被朝廷围剿的力役苦工,是底层的百姓,他们会得民心。
所以,肃清帝着急要他们想出个办法,逼他们先动手,冠上谋逆的罪名之后,便可迅速围剿。
换言之,要激发矛盾,夺得先机。
满朝文武各抒己见,有些人附和肃清帝,也有人认为现在最好是能拖则拖,一则是为了河道工程,二则也是等方十一郎击溃逆贼燕王回京。
始终有一部分的官员对宋惜惜没有多大信心,平日无事的时候,她统领玄甲军问题不大。
但现在要打仗,而且还是在京师打,宋惜惜就算武功高强,始终缺乏战役经验,只凭在南疆一二场战事就做元帅,岂不草率?
第1352章
还不死心想立太子
宋惜惜连续几日跟着议事,也算是体会了丞相的那句话,有些事情真的一人一个意见,谁都有道理,不断辩论,得到认同或者反对,事情也没有明确指引。
她觉得自己不能再参与议事,几天下来,她也被诸多意见裹挟,不知道该挪哪一步。
而且,皇上的病也没好全,一直咳嗽,强撑着精神,还有人趁机鼓动说要这个时候册立太子。
提出来的还是齐尚书的门生,年轻的官员,他们原先是被皇后拉拢过,要为太子之事尽力,如今见皇上病了,又有内忧外患,所以提出早早定下国本之事。
齐尚书气得脸都青了,纵然在御前极力反对,可也只是让人觉得他以退为进,或是想极力撇清。
为着这个事情,肃清帝又吐血了,弄得大家都焦头烂额,混乱至极。
宋惜惜便借口说要练兵,不进宫议事。
她回去跟于先生和沈师兄说了此事,于先生也皱起眉头说;“皇后不是在禁足吗?怎么还能搅和风云?这个时候弄出这样的动静来,是把她自己和齐家架在火上烤啊。”
齐家和齐皇后如何,宋惜惜是不想管的,但本来满朝文武齐心协力,如今倒是被这事打了岔子。
沈青禾道:“我倒是怀疑,提出这个时候册立太子一事,反而是宁郡王策划的,皇后所拉拢的那些人,有没有可能是宁郡王的人?他是惯会收买人心。”
于先生想了想,“是也不奇怪,大皇子平庸,现在册立他,皇上肯定不愿意,但也没放弃他,这会儿叫咱们瑞哥儿陪着读书,还请了颜太傅出山,是有心培养,现在这般火烧眉毛的时候提出来,皇上怕是要震怒,一旦下了旨意绝了皇后的心思,皇后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还会牵连齐家。”沈青禾微微叹息,“我以前听闻皇后是极为聪慧明理的女子,才女之名更是誉满京城,怎地会这般沉不住气?国难当前,只想着册立太子,看来权欲心真的会改变一个人。”
于先生说:“或许她也只是虚有其名,齐家打造出来的罢了,但这些咱们不管了。”
册立太子的事情,自有朝臣们去商议,皇上和丞相会有决断,宋惜惜也没有资格参与,讨论都显得多余的。
应对眼前局势,才是她职责内的事情。
萍师姐也会送来各地的战报,方十一郎并未直接攻入燕州,而是选择围困谈判。
一则是为了拖延,让穆丛规尽快剿匪赶来汇合。
二则,也是怕逼狗入穷巷,他会滥杀燕州百姓。
穆丛规剿匪的速度很迅猛,没有了燕州的后顾之忧,他的兵马势如破竹,连连取得了多番胜利。
只是,起贼乱的地方分布很广,远到岭南越地都有,他的兵马也困顿。
南疆的战事已经连续取得了三场胜利,至今,沙国人还没能攻入西蒙。
这些都是萍无踪打探来的消息,其中夹杂着一些小道消息,说沙国将领维克多十分愤怒,在帅营里痛斥商国人不守诚信。
这倒是贻笑大方了,他们自己退兵之后签订了不来犯的协定,如今却想要逆贼守什么诚信,大开西蒙城门让他们长驱直入。
南疆的战事是不需要太担心的,因为沙国人始终是远道而来,僵持下去粮草未必跟得上,但南疆已经发展了,粮食丰沛,沙国耗不起。
维克多现在是骑虎难下,估计这一次领兵,也是立下了军令状,如果不能拿回南疆,回去也是一死,所以他还在僵持不退。
成凌关的苏兰石倒是来势汹汹,可惜兵马人数有限。
只是也不能轻敌,苏兰石是西京皇帝派出,目的是要复仇,以及用武力吞并成凌关,一雪前耻,他们的士气高涨,自恃是正义之师,打得十分凶猛。
但西京皇帝与苏兰石本来也不同心,各自有各自的盘算,加上冷玉长公主的制衡,西京皇帝能给苏兰石的支持有限。
因此,如今最危险的是京城。
京城甚至还没有一个明朗的局面。
第1353章
万宗门入京了
宁州那边传来了消息,假的宁郡王已经被揭穿,他只是一个长相与宁郡王相似的男子,本是个平民百姓,被宁郡王看上之后,带回府中,让他学习自己的一举一动。
宁郡王离开宁州之后,他便成为替身,去宁郡王素来最爱去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调查,总说宁郡王几乎不怎么离开封地的缘故。
实则,他早就乔装打扮,四处活动。
“那人控制了吗?”宋惜惜连忙问道。
“放心,人带走了。”于先生道。
宋惜惜微微松口气,“那就好,宁州不能再出现宁郡王了,我算是看清楚宁郡王的心思,他以关伯的身份藏匿起来,所有指令都是晖王府里发出去的,那么大家所知道的逆贼就是晖王,他可是一直都在宁州呢,不曾参与过谋逆之事。”
于先生道:“是的,失败了,一切与他无关,他还能杀了大义灭亲杀了老晖王,如果成功,一切都是他囊中物了。”
“那秋蒙,如今是在宁州吗?”宋惜惜问道。
于先生道:“秋蒙没在宁州,估计已经接管了燕王的大部分势力,所以我已经去信方十一郎,即便燕王投降,也不可以掉以轻心,慎防有诈。”
宋惜惜觉得秋蒙不简单,但是方十一郎应对艰难,对于先生道:“要不,先生前往相助方将军?”
“不能够。”于先生一口拒绝,“燕州围城,就算秋蒙挟持燕王假降,方十一郎有了防备,不会轻易上当,京城才是重中之重,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逼宫,我不能离开。”
“那就劳烦先生得悉什么情况,马上飞鸽传书给方将军。”宋惜惜道。
于先生道:“那是自然,王妃巡逻也要小心,如今宁郡王虽没什么动作,但这样的平静反而叫人觉得他不知盘算什么坏主意,更怕他对你出手。”
“放心,我会的。”宋惜惜应道。
宋惜惜自然也想到这点,所以她很少参与巡逻,只是有情况才会去看看。
她知道不可能绝对安全,但也必须小心点。
最近沈万紫陪着宋惜惜出入,不让她一个人落单。
工坊和女学,宋惜惜都不去了,免得为她们招了祸害。
但为了安全起见,辰辰和馒头会去女学,一方面是教学生习武,一方面也是防着有人进去捣乱。
至于工坊有箩筐两位师姐在,问题不大。
毕铭最近都盯着城门,严查入城的人。
现在也有伪造过所文书的,城门守将一旦懈怠,容易被人混了进来。
这两日他发现陆续有些武林中人入城,以往也有的,但武林人一般不与城门守将起冲突,因此只简单查看过所文书之后便放行。
但现在,凡是武林人打扮的,他都要亲自查问。
像是今日,便有几个人态度颇为傲慢的。
正确来说,傲慢的只有一人,便是那羽扇纶巾的中年书生,胡子都是一根根捋好,极为讲究。
神色孤冷清高,叫他拿过所文书,他应都没应,眼睛也压根不看人,仿佛一双眼睛就长在额头顶上。
好在是旁边那人忙说是京城户籍的,还拿出了户籍文书给他过目,一个劲地赔不是。
这几个人瞧着不像是武林人,也不像是做生意的,倒像是四处游历的富家贵人。
毕铭觉得他们有些脸熟,但仔细想也没想起来是谁家的,看他们的住址所在,乃是京城富人聚集的大宅子,想来猜测是没错了。
毕铭查过没问题之后,便将他们放行了。
第1354章
谁人能跟墨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