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王娜皱着眉问:“书宁,这个花色会不会太老气?我总觉得颜色深。”“嗯……”陈书宁沉思一番,说道:“你不是做裙子吗?裙身用这个布料,然后做白色领子,就不会老气了。”
说着,陈书宁看向李姐,甜甜的说:“李姐,有没有白色的布头啊?”
李姐弯腰从柜台底下拖出一个纸箱子,说道:“书宁,你们自己找吧!有看上的,直接拿回去。”
“谢谢李姐!”陈书宁撒娇道:“还是李姐和赵姐疼我,每次我过来都让我挑布头。”
李姐捏了捏陈书宁的脸颊,笑着说:“小嘴巴真甜!”
马兰芝蹲下去挑布头,别小看这些布头,裁裁剪剪,能做不少东西。
“李姐,跟你商量个事儿,这些布头能不能都给我?”马兰芝放下布头,凑到李姐身边小声说:“我不白拿。”
说着,从兜里掏出两毛钱塞过去。李姐不动声色装起钱,轻轻点头。布头卖不了,两毛钱装进兜里,就是她的了。
陈书宁看着这一幕没说话,无冤无仇,没必要较这个劲儿。翻出一块大些的布头,麻利的将碎布头装好,递给马兰芝。
王娜已经打定主意,指着陈书宁挑的那个颜色,对李姐说:“李姐,就要这个颜色吧!”
挑完布料,马兰芝和王娜买了蜂蜜鸡蛋糕和二十个鸡蛋,三个人才从供销社出来。
走了一段路,陈书宁突然停下,提议道:“要不,咱们去周大江开的杂货铺看看?”
王娜停下脚步,兴奋的说:“行啊!不是说前头还有很多摆摊的吗?咱们转转,反正也来了,就这样回去太没意思。”
“嗯。”马兰芝应了一声:“他开的是杂货铺,应该有不少东西。说不定供销社没有的,他那里能买到。”
周大江的杂货铺,就在邮局旁边。地方不大,但是东西全乎。刚开业没几天,正是生意红火的时候。
陈书宁到杂货铺时,周大江刚送走几位顾客。看到陈书宁,热情的招呼道:“书宁,带朋友过来买东西啊?”
“周大哥。”陈书宁笑着应道:“听镇上的人说,你开了家杂货铺,我和朋友过来看看。”
王娜抬脚走进杂货铺,跟周大江打了个照面,立刻认出他来:“同志,我们见过面!我和兰芝的课本就是从你手里买的。”
周大江挠了挠后脑勺,思索片刻,想起她们俩:“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当时你们买完书,还介绍一位女知青过来。
她想捡便宜,我压根没搭理她。我走之前,她还在回收站翻呢!对了,她翻到书了吗?”
“没有。”王娜的声音又脆声又好听,她笑着说:“那天她造的灰头土脸才回去,没找到书,还跟我们吵了一架。”
马兰芝在屋里转一圈,有些厌恶的说:“别提她,晦气。”
“好,不提她。”周大江搬出几张板凳放到地上,客气的说:“你们坐下歇会。我刚送走一群顾客,还没顾得上收拾,屋里有些乱。”
“周大哥你别忙了。”陈书宁四下打量一番,说道:“我们一会儿就走。”
王娜盯着货架,目光落在那些头花发卡上,抬头问道:“周大江同志,我能看看那些东西吗?”
“可以。”周大江把盒子端过来,放到王娜眼前:“你挑吧!挑中哪个,我给你算便宜点。”
王娜兴奋的问:“真的呀?周大江同志,你很会做买卖嘛!”
说着王娜低下头去,埋头挑起来。
周大江笑着说道:“嗨,我也是摸索着做买卖。”
马兰芝凑过来问道:“周大江同志,我会做头绳和发卡,保证比你卖的这些还漂亮,你收吗?”
周大江一愣,很快反应过来:“你拿点儿成品过来,要是东西真像你说的那么漂亮,我肯定收。”
马兰芝抬手从盒子里拿出一捆头绳,又抓了一把发卡,她挑的最简单的款式,回去用花布装饰一下就行。
“你算算这些东西多少钱。”
周大江数了一下,说道:“这点东西一共一毛钱,你给八分就行。”
马兰芝掏出钱,笑着说:“等我高考完以后,带着成品过来找你。”
周大江笑着说:“行,我等着。”
女同志用的发卡头绳,种类很少,样子也单调。马兰芝能做出更好的,周大江没道理拒绝。
放在杂货铺里卖也行,要是做得多,还能拿到县城里,卖给那些做批发生意的人。
王娜放下发卡,跑到陈书宁身边,两个人凑在一起挑起手帕。
陈书宁不缺手帕,可周大江是二哥的好朋友,于情于理,她都应该捧场,思来想去,买几条手帕得了。这东西不贵,还很实用。
陈书宁将东西放到柜台上,问道:“大江哥,我要这几块手帕,你算算多少钱。”
“书宁,你还给什么钱啊?”周大江推拒道:“我跟你二哥是朋友,不能要你的钱。”
“一码归一码。”陈书宁说:“做买卖有成本,关系再好也不能白拿。”
第241章
陈书宁提前进城
陈书宁催促道:“周大哥你听我的,赶紧算钱。”
周大江拗不过陈书宁,老老实实算了钱,抹了零头,还抓了一把水果糖,塞到陈书宁的手里。
周大江客气的说道:“书宁,你拿着吃吧!别跟我客气,我这人脸皮厚,不把自己当外人。”
陈书宁笑着接过糖果,应道:“那我就收下啦,谢谢周大哥。”
陈书宁抓了几颗糖果放进兜里,剩下的塞进王娜和马兰芝手里:“你们也吃,这是周大哥送的。”
周大江坐在凳子上,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去县里?要是去县里可得跟我说,到时候我送送家旺。”
马兰芝开口说道:“再过两天就考试,我们打算考试那天起早去。”
“不合适吧?”周大江皱起了眉头,提醒道:“我进货的时候听别人说,很多人提前两天去县里。
你们考试那天去,得起大早,根本休息不好。而且那天,县里肯定人多,万一路堵了……”
陈书宁没想到这一点,听周大江这样说,皱起眉头。
“王娜,兰芝,要不我们提前去吧?我跟我二哥好说,我大哥在县城里住,我们能去他那边借宿。你们俩怎么办?”
马兰芝和王娜对视一眼,拿不定主意。
王娜咬了咬嘴唇,小心翼翼的说:“要不咱们找村长开一封介绍信,先去县里招待所住两天?”
马兰芝思索片刻,说:“就这样定了,咱们提前去县里。”
说完马兰芝看向周大江:“周大江同志,你这里有文具吗?”
“当然有。”周大江起身往柜台后面走去,从柜台底下抱出一大箱子的文具,说道:“今天早上刚进回来的货,还没来得及摆上。
都是县里的学生,最爱用的款式。有笔记本、圆珠笔,尺子……总之什么都有,你们挑吧。”
王娜、马兰芝挑东西的功夫,周大江坐到凳子上,叮嘱道:“你们要去的话得尽快。
太晚,恐怕招待所就住满了。这次参加高考的人不少,竞争激烈着呢!”
“嗯,我们回去拿上东西就走。”陈书宁把手帕放进衣兜里,说道:“周大哥,谢谢你提醒我们。”
“谢什么啊……”周大江摇了摇头,说:“我本来想抽空,去邮局那边跟大伯说一声。你过来,省的我跑一趟。”
“周大江同志,我们两个挑好了,你算算多少钱。”
周大江麻利的算账,又从箱子里挑出四支笔,放到柜台上:“一人一支,多出来的那支笔是给家旺的。祝你们都能顺利考上大学!”
见她们三个人谁也不动,周大江催促道:“拿着吧!要是没别的事,赶紧回去吧!”
王娜抬手拿起笔,对着周大江挥了挥,说:“那我就收下了,谢谢你啊!”
陈书宁不着急去县城里,季雪早就说过,等她和陈家旺高考的时候,住到她那边。家里清净,比招待所好多。
真正着急的,是王娜和马兰芝。县城的招待所,房间有数的。偏偏今年参加高考的人多,她们现在过去说不定已经晚了。
她们急匆匆的,回村里开好介绍信,又跑回知青点收拾东西。临出门时想起许青山,王娜去敲许青山的屋门。
“许青山,许青山你在吗?”
江河听到声音,放下手里的窝窝头,起身打开门,问道:“是王娜啊,你找许青山干什么?”
王娜急出一身汗,胡乱在脸上抹了两把,开口说:“我听人说,今年参加高考的人多,想着下午就去城里等着。
许青山在吗?他不是也参加高考嘛,我想跟他说一声。我和马兰芝马上就得走……”
江河眼里闪过一丝疑惑,说道:“他昨天就去县里了,他没有告诉你们吗?”
“什么?”马兰芝发出一声惊呼,说道:“他自己走啦?亏我们补习的时候还想着他,他说都不说一声,自己去县里啦?”
江河捏了捏衣角,有些心虚的说:“我以为他告诉你们了……”
王娜拽起马兰芝,气呼呼的往外走:“走吧,跟这样的人生气不值得。”
马兰芝回头看江河,说道:“江河你回去吧,这事跟你没关系。”
王娜拉着马兰芝急匆匆走进陈书宁家,看到有说有笑的陈书宁和陈家旺,王娜放下书包,问道:“许青山走了,这事你们知道吗?”
“走了?”陈家旺背好书包,有些难以置信,开口问道:“什么时候走的?他没跟我说。”
马兰芝语气激动:“江河说许青山昨天就去县城了。真是气死我了,他怎么这样啊?
我们去县里补习的时候,都没有落下他。给他补课的那位老师,还是我帮他找的。这可好,过河拆桥……”
陈书宁没见过马兰芝气急败坏的样子,轻轻的拍拍她的后背,安慰道:“你别生气。
他没说,咱们也能知道这个消息。走,咱们现在就进城,不比他晚。”
王娜气哼哼的说:“我是气不过,他怎么这么私自啊?我跟兰芝考的是文科,又不会妨碍他……”
陈家旺眼神暗下去,他和书宁考的是理科。看来他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和许青山的友情。
他把许青山当朋友,现在看来,对方并没有把他放心里。走之前跟他说一声很难吗?
他们家条件比不上许青山,可不会厚着脸皮占他便宜。
刘香花追出来,往陈书宁的手里塞了一块手帕,叮嘱道:“书宁你把钱收好。到县城之后,直接去找你大嫂,别乱跑。
听你大哥大嫂安排,别给他们小两口添乱。回来之前,别忘了买点东西,去看望一下你大嫂的父母。”
陈家旺将许青山的事抛到一边,笑着说:“妈,您都叮嘱多少遍了,放心吧!”
“还有你这个不省心的。”刘香花叮嘱道:“那是你大哥大嫂的家,有点分寸,别惹你大嫂生气。”
刘香花视线落到王娜身上,扭头嘱咐陈家旺:“王娜和兰芝是女同志,进城遇到困难,你多帮着点儿。”
“嗯,我记住了。”陈家旺抬头望向屋里,喊道:“爷爷、奶奶,我们走了!”
陈锋和李珍追出来,嘱咐道:“哎,路上慢点,别太着急。等高考那一天,我让你爸爸请假过去找你们。”
第242章
陈书宁赶往安定县准备高考
陈书宁快步走在田间小路上,炽热的太阳,晒的她睁不开眼,衣服被汗水湿透,她仍旧不肯停下脚步。
王娜追上来,用好奇的语气问道:“书宁,怎么你妈那样嘱咐你啊?你大哥大嫂家,不就是你家吗?”
“当然不是。”陈书宁掏出手帕擦汗,解释道:“我妈说,结婚以后,两个人都要从家里分出来,重新组建一个家庭。”
王娜不太理解,低喃道:“可是,你们也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啊?”
陈家旺喝了口水,接过话头:“以前我们不住一起。爷爷奶奶年岁大了,才搬到我们院里住。”
陈书宁接过话头:“我二叔、三叔不在家,爷爷奶奶需要人照顾,我们不能放着不管。”
马兰芝皱着眉问道:“你们这样不吃亏吗?”
“一家人算不了那么清楚。”陈书宁边走边说:“我们出力多一点,二叔和三叔出钱多一点。说不清谁占便宜谁吃亏。”
陈家旺抬头望去,大河镇近在眼前,嘴角微微勾起:“二叔和三叔,对我们一家挺好的,大哥转正的时候,他们帮了大忙。”
王娜眼中满是羡慕:“你们一家人感情真好,不像我们家。我叔叔和姑姑只知道占便宜,这些年我爸爸没少吃亏。”
陈家旺笃定的问道:“王娜,你爷爷奶奶是不是偏心你叔叔和姑姑?”
“你怎么知道?”王娜瞪大眼睛,疑惑的看着陈家旺,答道:“我爷爷奶奶确实偏心。我爸爸是老大,他们总说老大应该照顾弟弟妹妹。
小的时候还好,我爸爸成家立业以后,爷爷奶奶还那样说。叔叔、姑姑找工作、结婚,我爸爸都出了力气。”
陈家旺擦了擦汗,说:“你爷爷奶奶只告诉你爸爸,要照顾弟弟妹妹。但是他们没告诉你姑姑和叔叔,要感恩。”
陈书宁喝了口水,擦干嘴角,问道:“王娜,你爸爸现在听你爷爷奶奶的话吗?”
王娜摇摇头,脸上带着一丝兴奋:“闹翻了!我下乡那会儿,我三叔说能给我找个工作,跟我爸爸要了一笔钱。
结果到我上火车,三叔说的工作还没找到,钱也不愿意还。我爸跟他打了一架,说不还钱就报案。”
陈家旺看她那得意的样子,觉得好笑,追问道:“你爷爷奶奶能同意?不得骂死你爸吗?”
“骂了。”王娜一脸的无所谓,漫不经心的说:“我妈说,让我爷爷奶奶替我叔叔还钱,他们就闭嘴了。”
“哈哈哈……”
陈书宁和马兰芝捧腹大笑,王娜的爷爷奶奶,出力全靠一张嘴。
陈家旺轻笑几声,说道:“你爷爷奶奶这种教育方法,你叔叔和姑姑不长歪就怪了。王娜,你离他们远点吧!”
马兰芝笑着说:“娜娜不喜欢他们,我们在家时,她经常捉弄他们。”
几人已经进入大河镇,正午的太阳大,街道上没几个行人。
陈书宁看着马兰芝,问道:“兰芝,你是怎么下乡的?认识你这么久了,从来没听你提起过。”
“我呀?”马兰芝平静的说:“我是替我弟弟下乡的,他摔断了腿,乡下条件不好,他要是过来腿肯定养不好。”
看陈书宁有话不敢说,王娜拍了她一下,笑着说:“你想什么呢?兰芝他们家可不重男轻女,她是自愿下乡的。”
马兰芝知道陈书宁是担心她,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开口解释道:“我弟弟不是故意摔断腿,逃避下乡的。
而且从他养好腿之后,也参加了工作,每个月都给我寄钱,怕我在乡下吃不饱肚子。”
陈书宁知道自己想错了,脸颊微红,有些害羞的说:“那就好。”
“我弟弟寄过来的钱,我都给他攒着呢!”马兰芝不是贪心的人,把自己的秘密说了出来:“我弟弟花钱大手大脚的。
我给他把钱攒下来,等到他以后谈对象要结婚的时候,我再拿给他。”
大河镇有些偏僻,说是站台,其实就是一棵歪脖子树,连标识都没有。
陈书宁捡了几块石头放到树下,招呼道:“大家都过来坐,树底下凉快。”
说着,陈书宁率先坐了下去。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扇起了风。
马兰芝坐到陈书宁身边,皱着眉说:“周大江说有不少人提前去县里了,也不知道,我们上次住的那家招待所满了没……”
陈书宁也皱起了眉头,季雪说过,他们两口子分的房子拢共只有两间,陈书宁和陈家旺住进去,肯定就没有多余的地方了。
再说了,那是大哥大嫂的家,她可不能随便打主意。
“兰芝,你也别发愁。”王娜想得开,劝道:“大不了我们多跑几家招待所,总会找到空余的房子的。”
“哎……”
远处传来汽车的嗡鸣声,陈家旺挥了挥手,转身喊道:“车来了,咱们赶紧上去吧!”
公交车稳稳的停在陈书宁面前,乘客下车的空档,年轻的司机师傅探出头来,说道:“这还没到发车的点儿呢,你们等会行吗?我去吃口饭。”
“师傅,我们能去车里等着吗?”陈家旺上前搭讪:“外面太热了,你看还有几位女同志。您把钥匙拔了,我们肯定不乱动车上的东西。”
说话间,售票员下了车,看到陈书宁和陈家旺,笑着说道:“是你们兄妹呀?快,上车里等着去。”
售票员抬头看向司机师傅,热情的介绍道:“王师傅,这几个孩子我认识,上学的时候经常碰面,让她们去车里等着吧!”
陈书宁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笑着跑了过来:“姐姐,我们又碰面了!你怎么还是老样子啊?一点儿变化都没有……”
“嘴巴甜的!”售票员带着陈书宁上了车,笑着说:“上学的时候,你这小嘴就跟抹了蜜似的,哄得我找不着北,现在嘴更甜了。”
王娜跟在后面上了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