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章

    “那嫔妾本来就月事不准,又没怀过,被太医一忽悠就信了嘛。”

    雍正看了一眼旁边候着的卫临,让他以后负责余莺儿的身体。这样,余莺儿今天既让卫临过了明路,又把想害她的人捅到皇帝那去,真是可喜可贺。

    谁成想,今天还有第三件喜事。

    “苏培盛,传旨六宫:瑾常在侍慰君心有功,着晋为贵人。”

    都忘了还有这好事,往日里别人怀孕晋位都会被皇后劝回去,今天余莺儿这个既是嘉奖也是安抚。

    余莺儿当即谢恩,皇帝看她是真傻,又叮嘱她幕后之人还未查出,先不要声张,自己注意一阵子,待坐稳显怀再说,余莺儿当然应下。

    转头顺着太医追查下去,那太医刚开始抵死不从,皇帝转而启用粘杆处,以其家人威胁,眼见事情即将败露,太后出手制止了此事。

    这么一来,不用脑子,就知道是皇后下的手。皇帝从前不是没怀疑过,但经此事才正式把目光投到皇后身上。考虑到此事未成,没有太严重的后果,皇帝给太后面子放了皇后一马,只是暗中警告皇后余莺儿这胎必须保下,并开始架空皇后,此事才有个不算结果的结果。

    入秋之后圣驾回銮,余莺儿的胎已经三月有余,胎像比较稳定,在某一次景仁宫请安时,皇帝替她向众人宣布了这个喜讯。

    对别人来说这到底是不是个喜讯呢?难说,不过大家都得喜气洋洋的来恭贺她,送些好东西给她。这次皇后还怪老实的,送来的东西至少她看着都挺正常。

    又叫霜竹瞧了瞧,确定没什么大问题。霜竹是回宫之后皇帝送来的,说是懂些医理,能帮她安胎,这样有力的小助手,余莺儿自然是美美收下。

    皇帝越发忙碌,难得有空让余莺儿伴驾。看着余莺儿略显怀的孕肚,思索了一会问她。

    “莺儿这胎已经快四个月了吧,孩子可有闹你?”

    “是呢,前阵子有些吃不下东西,太医和霜竹都说是常事,开了几副药下去,最近胃口越发见好。”

    “那就好,宫中近来不安生,你可愿去行宫里与莞嫔作伴?”

    “什么?去哪?嫔妾与莞嫔娘娘并不相熟啊。”

    知道余莺儿是个傻的,皇帝只能继续解释下去。

    “这些日子敦亲王蠢蠢欲动,宫里不安全,不如将你偷偷送往行宫避难。”

    余莺儿听了,倒越发来精神,连自称都忘了。

    “陛下这说的什么话,奴婢是陛下一手教出来的,说句大不敬的话,真有什么事,岂能独活。再者,若说安全,全天下没有比陛下身边更安全的,若说危险,普天之下处处危险,哪能逃得过。”

    皇帝听了她这一番剖白有些怔愣,就听到余莺儿继续说了下去。

    “陛下要真想留些后手,还不如将几位阿哥公主安置妥当。”

    胤禛不免有些动容,紧紧将余莺儿搂到怀里,他甚少主动做这样亲密的动作,今日是难得的情感外露。

    “既如此,这几日你便都跟着朕吧。”

    余莺儿娇笑一声,顺势更深得倚进身边男人怀里。

    “嫔妾能得陛下如此盛宠,多少姐妹要羡慕,求之不得呢。”

    “哈哈哈哈,促狭的丫头。”

    第24章

    事成

    余莺儿果真与皇帝同吃同睡,他理事时她就读书练字,感情在二人没察觉的点滴中越发坚固,就这么到了起事那日。

    夜色如墨,皇帝象征性拿了本书却没怎么看进去,余莺儿也装作神经兮兮的样子。听着殿外有脚步声渐近,余莺儿紧张的站起身挡在了皇帝身前,没看见后方皇帝看她的眼神。

    好在来人是带着好消息的果郡王,一切顺利,敦亲王已就地伏法。

    雍正放下心头一块巨石,安抚送走了果郡王,搂住余莺儿又叫来苏培盛。

    “苏培盛,传旨六宫:瑾贵人救驾有功,晋为嫔。”

    “皇上?嫔妾何时救驾了?”

    “以后该改口自称臣妾,这几天你日日陪在朕身边,朕说你救了那便是救了。”

    余莺儿笑开了,不枉天天跟狗男人做戏。

    “嫔妾不懂,不过皇上赏的,嫔妾,啊不,臣妾,臣妾只要安心受着就是了。”

    “嗯,这话有理。”

    甄嬛回宫之后本以为是与丈夫劫后重逢、久别胜新婚,却收到了参加瑾贵人封嫔典礼的消息,才发现好像事情有些偏离了她的预期。

    因着宫里事多,余莺儿还怀有身孕,封嫔的仪式没有大办,她也不在意,仪式之后兴冲冲的搬进承乾宫主殿,掌事宫女罗陵杉和掌事太监张禄海齐来拜见,都正式成了她的人手。

    晚上皇帝自然是来她这,聊着聊着突然问她对于后续处置年羹尧方案的意见,余莺儿并不想回答。

    “皇上快得了吧,以后这些事还是不要告诉臣妾的好,就敦亲王那一回,臣妾现在还常做噩梦呢。”

    皇帝听了她的话有些惊讶,看着她说。

    “胆子这么小,莺儿看了那么多策论文章,不来为朕分忧着实可惜。”

    “更别提这些书,当初是想聪明点能和陛下说上话才学的,现在话倒是能说上,只是人也不见聪明啊。”

    “罢了,你既害怕朕以后少同你说,只这读书习字是修身养性的事情,还得坚持。”

    “是是是,上书房的先生怕都没有皇上啰嗦。”

    皇帝刚要说什么,就被对面的余莺儿突然打断。

    “皇上!”

    胤禛被她吓了一跳,忙问。

    “是怎么了,快传……”

    “这孩子好像动了!”

    “……一惊一乍的吓人,让朕摸摸。”

    “那臣妾第一次嘛,呀!又来了,皇上摸到没?”

    宫中许久没有孩子降生,摸到这样明显的胎动竟让胤禛有些感动,随即想到这孩子不聪明的妈,回道。

    “摸到了摸到了,你轻些别吓到孩子。”

    转头吩咐下人:“去把从前给瑾嫔学的千字文拿来。”

    “拿那个做什么?”

    “那些西方传教士虽有招摇撞骗的嫌疑,但也有些可取之处,他们说孩子在母体里就能感到外界消息。”

    “哦~皇上这是想提前教导臣妾腹中的孩子呢。那陛下以后可得常来,让这孩子多跟您学学。”

    “自如此,不过不光是为了孩子,也是看你。”

    “陛下就会哄臣妾。”

    此后皇帝确实少和余莺儿谈论政事,而是叫来甄嬛商讨,甄嬛见她还有旁人都没的殊荣,心中虽失落,但也略安定。

    年羹尧最后因不恪守为臣之道等罪名,被皇帝革职。眼见华妃失势,曹贵人直接向皇后告发华妃的种种罪行。

    彻查之后,皇帝大怒,降华妃为年答应,却并未赐死。而曹贵人因告发华妃有功,晋为襄嫔。

    快到了秀女大选的年份,皇后提议从功臣家眷中选取适龄女子入宫,最后择了瓜尔佳鄂敏的女儿文鸳,封为祺贵人。

    这人看着傻精傻精的,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余莺儿都被她顶过,不过余莺儿也没放过她,当即罚了她,这才有所收敛。

    如今宫里瑾嫔和莞嫔恩宠最重,但余莺儿不好相与,祺贵人的阿玛与甄嬛父亲同在都察院为官,便以此为借口与甄嬛同住碎玉轩,博得皇帝关注。

    她家中有功,恩宠不低,自然傲气,在宫道上与华妃相逢受了气,还要跟皇后告状,向皇帝挑唆,不过皇帝并没多管。

    第25章

    起火

    这天夕食之后有些晚了,皇帝派小厦子通传要过来。略坐了一会,只见皇帝眉眼带笑的进来,喝了口茶就迫不及待的开口。

    “朕知道你家中没什么人,给你寻了几个亲人。”

    “亲人?臣妾家中都快死绝了,皇上去哪儿寻的?”

    “工部尚书马喇,出自满州正黄旗的富察氏,他膝下孩子不多,你认过去正好。”

    “富察氏?皇上这是新给臣妾找了个阿玛呀!”

    皇帝满脸宠溺的看着她。

    “你不是总嫌自己出身不好,怕别人笑话,现下朕给你找了个好母家,谁还能看不起你。”

    这事余莺儿真没想到,稍微反应一下赶紧张着一双泪眼,给皇帝爱的表扬。

    “这也太突然了,皇上对臣妾太好,臣妾有点缓不过来了。”

    “瞧你又要掉泪珠,快缓缓,等年后八个月了,就让富察夫人进宫帮你,毕竟是生养过的命妇,有些经验。”

    二人又是一番浓情蜜意,恩爱相伴。

    回过头余莺儿才反应过来,此事不光是为了她。

    这既是给她找靠山,暗地也是安抚富察氏,从前搞疯个旁支的贵人,还你们一嫔位怀孕的娘娘,大家都开心,论奸诈还得是狗皇帝啊。

    秋日里皇后邀请后宫众人听戏,皇帝在养心殿理政,余莺儿因着月份有些大了就没去。

    天黑之后听着远处隐隐有喧哗声,叫来掌事太监一问,原是碎玉轩走水,宫中建筑皆为木质,起火可是大事,余莺儿怀着孕不好去看,等祺贵人回去,才发现自己的瓜棚被烧了个干净。

    碎玉轩需要修缮不能住人,祺贵人送回储秀宫,甄嬛就暂且住在从前惠嫔的存菊堂。

    经查探,是年世兰怀恨在心指使太监纵火,欲烧死居于碎玉轩的甄嬛并祺贵人。

    步步紧逼事情已无转圜的余地,皇帝不忍直接动手,把事情交给皇后处理,而皇后下旨赐年世兰自尽,她却不愿就死。

    甄嬛怕夜长梦多,径自来到冷宫给年世兰送行。她屏退了众人,外头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只过了许久,听见年答应凄厉的一声哭喊。

    “皇上,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啊!”待下人们进去发现年答应已经撞墙而死。

    皇帝听了这个消息,沉默良久,然后这倒霉催的又跑承乾宫来了。来了也不说别的,拿着书就给孩子做胎教,余莺儿听的困死了,只能尝试轻声开解他。

    “陛下今日心里不痛快呢。”

    皇帝好像终于找到一个情感的宣泄口。

    “世兰去了,她是打王府里就陪着朕的,虽娇纵任性,却也真的在意朕。”

    “陛下与华妃娘娘多年夫妻,她骤然离世,陛下心中自然难过。”

    “朕知道她坏事做尽,理应受到惩罚,但……不知莞嫔与她说了什么,竟叫她如此绝望!”

    “逝者已矣,华妃娘娘生前极重排场,陛下不如加以殊荣,也好送娘娘上路。”

    “你说得对,是该好好送送她,就追封世兰为皇贵妃,谥号……‘敦肃’二字如何?”

    “敦字有丰厚、亲睦之意,纵观古今,未曾有以‘敦’字为谥号的后妃。皇贵妃娘娘既为首例,她若泉下有知定能喜欢。”

    余莺儿不管心里怎么腹诽,面上对皇帝那是一个劲的顺毛捋,皇帝最终执行了上述想法。为示自己对已故敦肃皇贵妃的厚爱,还诏令亲王以下、宗亲以上五日不跳神,不还愿,均为年妃穿戴孝服,直到腊月快过年了才打住。

    为着年世兰的葬礼,还罚绌了不少礼部官员。盖因本朝未曾治办过皇贵妃之丧,缺乏经验,皇帝还提出诸多要求,众人不免手忙脚乱,好一番辛苦劳碌之后,皇帝仍然大为不满,指责丧事“仪仗草率”,将礼部从尚书到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级。

    年世兰的葬礼过后,甄嬛有些茫然,她毅然决然撞去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眼前,不免感慨悲凉。

    端妃安慰她皇帝不过做做样子,二人说着,就见槿汐急匆匆的进来汇报。

    “娘娘,襄嫔殁了”

    第26章

    故衣

    既说到生母,不免谈及温宜公主,甄嬛脑子转的很快,当即表示出要帮端妃得到温宜的意思,端妃见此行目的达成,自然万分感谢。

    宫中一位公主没了生母,无子嗣的年老嫔妃有些意动,但都没甄嬛跳的欢,她赶忙求见皇帝,提议让端妃抚养温宜公主。

    皇帝因此前年世兰自尽一事对她有些隔阂,面上没说什么,转头又跑来承乾宫。

    “眼瞧年下事忙,没想到陛下来的倒越发勤了。”

    “朕来看看你,也看看咱们的孩子。”

    给孩子做了会儿胎教,皇帝状似不经意般提起温宜。

    “襄嫔去了,留下温宜需人抚养,你也是要做额娘的人,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这事还用问臣妾?不是应该给皇后?皇后为中宫之主,又膝下单薄,正合适啊。”

    得到了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答案,好像在这件事上,所有人都把皇后忘了一样。

    皇帝半天才反应过来,大家都知道皇后不稀罕养公主,就她个傻的不知道,又给她划定一个范围。

    “皇后……若有皇子可交由皇后抚养,公主就不必了,朕看宫中老人儿端妃、敬妃都可。”

    “这样啊,也不知端妃姐姐的身体养的怎么样了,有没有精力带孩子。”

    “这倒是。”

    余莺儿的话确实提醒了皇帝,端妃久病缠身,不算良选,而后将温宜送到了咸福宫敬妃处。

    旁人不明内情,只知皇帝从承乾宫出来,就决定了温宜的去向。敬妃没想到这么大个馅饼砸在头上,高兴不已,忙来向她表示感谢。

    “没想到瑾妹妹竟如此帮我,温宜来了咸福宫,姐姐的下半生也有指望了。”

    “敬妃姐姐客气了,这也是皇上思虑过后的决定,妹妹不算什么的。”

    “妹妹不觉得,姐姐却不能这么想,以后定当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姐姐言重了,我一人儿在承乾宫无聊,姐姐若能常来,就极好了。”

    就这样一番姐姐妹妹下来,余莺儿和敬妃的关系越来越好。

    年节刚过,难得皇帝皇后,与几位宠妃齐聚养心殿。

    这几年皇后手中权力越发少,趁机提醒皇帝宫中位分空缺,想提携一下自己这边的人手。

    在嫔妃位分方面,雍正和他老爹一样吝啬,先是不想接招。

    “别的倒不用,这个妃位给瑾嫔留着,待她诞下皇子与皇子的满月礼同办。”

    余莺儿听完一笑,岔开话题。

    “非要皇子,万一不如皇上所愿,是个公主怎么办?”

    “公主也好,只要和你一样玉雪可爱就好。”

    皇后见不得余莺儿一个人风光,暗示皇帝继续,皇帝有点烦。

    “端妃久病,膝下没个一儿半女的,那就冲一冲,晋端妃为贵妃,莞嫔有功也晋为莞妃。”

    因着上回温宜给了敬妃,此举意在安抚端妃,同时嘉奖一下功臣莞嫔。

    还是没有自己阵营的人,皇后阻止无果,无奈之下只能明示自己这边还有个安贵人。

    “也晋安贵人为安嫔,算是他们姐妹同喜。另外欣常在伺候朕也久了,晋欣常在为贵人。”

    皇后见此时目标终于达成,不再多说什么,只夜里又去了一趟养心殿说甄嬛的坏话。

    年后皇帝果然将富察夫人接进宫来,现在这可是余莺儿的额娘了,富察夫人是个极温和的长者,刚开始余莺儿有些不习惯,但随着两人的相处,也逐渐接纳、喜欢上了这个便宜妈。

    皇后匆忙办完了安嫔的册封礼,劝甄嬛她和端妃毕竟高位,还需再等上几日,甄嬛并未有所怀疑。

    谁知册封那日,甄嬛突然发现吉服破了个大口子,众人提议拿皇后故衣替上。因着从前封嫔就是拿敬妃封嫔的衣裳改的,有先例之下,甄嬛并未有所怀疑。

    余莺儿跟着瞧了眼二人的册封礼,心里想的却是一会的闹剧。

    果然,听说二人去听皇后教导时,皇帝不知怎的发了好大的火,让莞嫔只着中衣回碎玉轩,回去就叫人看管了起来。

    第27章

    生产

    因为没听皇后教导,算不得礼成,端妃莞嫔二人的册封皆不做数,连着两件大事被破坏,端妃这下真的记恨上了甄嬛。

    ‘端妃可真是倒霉啊’余莺儿在心里幸灾乐祸。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