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8章

    周荣说她年后想去沿海地区转一下,要是寻到好项目,就带领大家发财。

    大家以为她开玩笑的,没放在心上,等正月十六她把去往羊城的火车票摆出来,说她三天后就出发,大家才慌了神。

    纷纷问她是不是出事了,或是家里有人做了不恰当的事,惹她生气。

    周荣笑道:“什么事都没有,你们别乱猜,我就是在江城待的太久了,趁着腿脚还利索,想去外面见识下不一样的风景。”

    大家听罢,稍稍安心了一点。

    陈展宁让她带把枪在身上,以防万一。

    “严打”开始后,社会犯罪率大幅度下降,治安明显好转,但少数人为了自已的私利,仍会铤而走险,有枪防身,会安全很多,周荣接受了陈展宁的提议。

    周荣和许曼当初投资在许瀚华那的一万块,在第一年时,收益就翻了一倍。

    两人没有提现,本金、收益继续放在许瀚华那投资。

    年前,许瀚华说他投资的几个项目盈利不错,周荣和许曼的资产,已经分别增长到了6万,要是需要钱,可以随时找他。

    许曼回想周荣大年三十那天说的话,觉得她此次南下,应该不是去玩。

    周荣出发前一天,许曼到她房里说悄悄话:“我知道你这次去南方,是想办大事,你手里的钱要是不够,就去瀚华那里把我的那份取出来,随便用。

    如果还是不够,我当年存在你那的十来个箱子,里面有些老物件,你去翻找出来,它们在国内卖不上什么钱,你拿去香江那边,价格应该比国内的高。”

    周荣笑问:“你这么相信我,就不怕我亏了?”

    许曼:“亏了就亏了吧,城南每月有一两百的工资,足够家里的花销了,展宁和妮妮也会时不时的给点零花钱,我不缺钱用。

    但你想做的事,我必须无条件支持。”

    周荣抱着许曼,动容的说:“我真是太幸运了,能够认识你!箱子里的老物件,以后会越来越值钱,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动它们。

    你投资在瀚华那的6万块钱,我先借过来用,算你入股,我保证,收益会比瀚华的高。”

    许曼开玩笑的说:“真的?那我就在家里坐等分钱了。”

    周荣:“没问题!”

    1978年教育部决定中学学制改为初中3年、高中2年;到了79年,小学再次由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86年,全国开始逐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周纪帆继承了他父母的优良基因,加上周荣的悉心辅导,虽然不满12岁,但已经跳了几级,上高一了。

    不到9岁的钟乔恩,也跳了级,上六年级了,85年的9月份上初一。

    周纪帆经常惋惜,说要不是学制改革,他或许已经考上大学了......

    周荣要南下,归期不定,周庆平担心周纪帆和钟乔恩住在陈公馆给妮妮添麻烦,想给两人转学。

    两人不同意,说他们喜欢现在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不想换地方。

    妮妮说两人很懂事,生活也能自理,不会惹麻烦。

    还劝周庆平,要相信老妈教出来的孩子。

    周庆平只好作罢,让两人继续在城里读书......

    周荣到了羊城后,以一个下海创业的普通人身份,在城里转了两天,发现这里和前几年的江城一样,只欢迎外商投资,像她这样“没背景、没资金”的人,政府的办事官员,根本不搭理她。

    她想买一块地盖厂房,没人拿正眼看她。

    周荣只好去鹏城,这里的政策开放力度比羊城大,政府表示,只要项目正规,钱到位,想买哪块地的使用权都可以。

    鹏城自1980年被划分为经济特区后,又与香江很近,这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城区的一些黄金地段,都被外商包揽了。

    周荣打算找名办事员了解一下,城区哪里还有空地是“无主”的,她想捡漏,无意间在办事厅看到了个熟悉的身影:“嘉信?”

    江嘉信从外面办事回来,听到有人喊自已,四处查看,见是周荣,欣喜的说:“大姨,你怎么在这?”

    周荣:“来办点事,你不是在京都上班吗?什么时候调到这里的?都没听你妈提起。”

    江嘉信从人民大学毕业后,江林海托战友帮忙,把他分去了京都市政府,因工作忙,过年又没假,这两年都没回过家。

    他脑子活泛,人情世故方面很有一套,又有江林海的战友罩着,很受单位领导器重。

    他的领导吴昊谦,年初时被调到鹏城任市长,把他一起带来了,想锻炼他,再寻个机会往上提。

    江嘉信:“我刚调过来,手里有很多工作要处理,给我妈写了封信,还打了电话,她估计没来得及告诉你。

    你要办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

    周荣:“我现在要办的事,还真需要你帮忙,我想买几块地建商品房和厂房,但我对这里不熟悉,不知道哪里还有地没有卖出去,你能推荐下吗?”

    江嘉信有点诧异周荣要做生意,斟酌着问:“这地是你私人要,还是和公家合作?”

    周荣:“私人的,我见不少人下海经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挑战下自已。”

    江嘉信:“这几年来投资的外商比较多,城区地段,价格在几千到几万一亩不等,主要看地段,郊区的会便宜很多,几百块一亩,要是自已解决水电供应并修路,不要钱都可以。

    确定好地段后,政府要马上收到买地的款项,大姨手里的钱够吗?”

    周荣:“够的,我会找人投资,不会少政府一分钱,你帮我推荐几块地。”

    江嘉信:“好!”

    第542章

    我能入资吗?

    江嘉信推荐了几块地,并带着周荣去一一实地考察,分析每块地的优劣势。

    周荣看了一圈,要了一座山下的50亩地,附近有一所小学,一个村庄,还有一条河流,只因政府的路还没修到这里来,杂草一片,外商看不上。

    周荣还要了郊区的500亩地,打算建个大型工业园,用来出售。

    江嘉信问周荣,是自已修路、解决水电问题,还是请政府帮忙。

    周荣:“我看了下,城里到处都是在建工程,水务公司和电力公司的人估计忙的飞起来。

    我在里面没熟人,独自去找他们,没个几年,事情办不下来,麻烦政府帮我解决吧,我们可以出钱。”

    江嘉信:“好,山脚下的那块地,之前有外商来询价,我们报价是3000元一亩,我去找领导申请一个优惠价给到大姨。

    郊区的地,我也尽量帮大姨争取一个最低价。”

    周荣:“谢谢。”

    经过江嘉信的争取,山脚下的那50亩地,每亩价格是1500元,郊区的500亩地,每亩价格是300元。

    政府负责解决所有水电问题的话,周荣需要额外支付20万元的管线铺设费用。

    周荣表示没问题,说她的投资人在外地出差,半个月才回,她先支付1万元的定金,等投资人回了,再支付尾款,签订正式合同。

    政府同意了。

    周荣和政府签了份意向合作协议,支付了定金后,就去香江找许瀚华,说要把自已和许曼名下的那6万块钱都取出来。

    手里要是突然多出一大笔的钱,会被人质疑来源,周荣不想被人查,决定找许瀚华“打掩护”......

    许瀚华吩咐财务准备现金后,好奇的问周荣,需要这么钱干嘛。

    周荣直言道:“我打算在鹏城建一个小区,再盖一个工业园,地已经拿好了,需要尽快支付买地款。”

    许瀚华:“荣姨方便透露一下,你的地都选在哪里,价格多少,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吗?

    周荣把她买的地,所处地段及周边环境,什么价格,如实告知。

    “鹏城有很多山峰、河流,相辅相成,构成了大家所说的‘龙脉’,我选的那块山脚下的地,背靠大山,与香江隔海相望,在风水学里面,就是环山抱水,聚势纳气,是福地。

    住在这里的人,定能积金累玉,顺风顺水;盖工业园的那片区域,同样有山有水,只要多加宣传,不愁卖。”

    许瀚华在香江待了一段时间,发现这里的人很“迷信”,买地置业特别讲究风水,他因不懂这些,吃了点亏,一些富人觉得他不是“自已人”,不愿意与他合作。

    现在听了周荣的一番话,许瀚华有预感,周荣的那个小区和工业园,只要出售,定会被一抢而空。

    许瀚华商量道:“荣姨,我能入资吗?”

    周荣:“你打算投多少?”

    许瀚华:“荣姨资金方面不够的部分,我都可以解决,股份你看着给。”

    周荣:“我来鹏城时,找朋友借了点钱,加上你这的12万,买地的钱够了。

    拿到买地合同后,我可以找银行贷款,等房子开建,我就学着香江这边卖期房,工业园同样如此。

    只要我的宣传到位,不管是住宅还是厂房,卖出去不成问题。

    按理说,不用你投资,我也能把项目做起来,可我年纪大了,精力有限,还需要时不时的回江城看孙子,鹏城的项目,我需要一个可靠的人帮我盯着。

    我们是亲戚,你的人品和能力,我都信得过,也愿意与你合作。

    我是退休干部,有些事不方便出面,你去注册一家地产公司,你当法人,占公司收益的45%,注册资金你先垫上,项目盈利后我还你。”

    许瀚华:“不用45%,我占20%就够了。在国内注册新公司太慢了,尤其是地产类的,要审核很多资质,没有三五个月,执照下不来。

    我前几年在鹏城注册了一家地产公司,经历了很多波折,至今没有实际的营收,荣姨要是愿意,我就用这家公司做股权变更,能节省很多时间。”

    周荣能这么快,且以低价拿下地,许瀚华相信,定是她的人脉在起作用。

    他前两年也在鹏城买了50亩地,打算学人家盖小区出售,可他光有钱,没人脉,拿到地后,连基本的水电、施工和原材料问题都解决不了。

    鹏城的水电、施工有专门的公司及工程兵负责,外地企业和私人,只能做些小单,无法承接住宅小区这样的大项目。

    水泥、砂石、砖块等原材料,更是需要批条才能买到。

    这些公司都是国有单位,办事效率低,要按正常审批,三年后才能轮到他的工地,除非他愿意花大价钱去“插队”。

    可那些单位的插队价格,动不动就是上百万,中途遇到问题,还要加价,似乎能宰一个是一个。

    他不想当冤大头,买的那块地,至今空着,因地处市中心,“有损市容”,政府没少找他,说再不开发,就要把地转卖了。

    要是能与周荣合作,有了对方的人脉,他的地就能马上开发了,以后在鹏城做其他项目也会顺利很多,且许家欠周荣不少人情,要是能用金钱偿还部分,他的父母、爷奶也会安心一点......

    许瀚华是商人,周荣可不信他会无缘无故的让利,问:“你是不是在鹏城遇到麻烦了,需要我帮忙解决?”

    许瀚华佩服周荣的敏感度,笑着把他买地却无法开发的事说了。

    周荣:“我刚来鹏城,不认识什么人,你遇到的麻烦,我也无能为力,我那两块地的水电问题,也是花钱解决。”

    许瀚华:“如果只用花十来万,我愿意接受,施工的兄弟很辛苦,花点钱是应该的,我只是不想被人宰。”

    周荣:“我有个侄儿在市政府工作,到时我和他说一下,尽量按正常价帮你的工地解决水电问题。”

    许瀚华:“谢谢荣姨!”

    周荣:“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让出25%的利益,显得我太‘欺负人’了,这样吧,你占40%,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和项目跟进,剩下的60%,我和你许曼姑姑,各占30%。

    我是退休干部,你许曼姑姑是干部亲属,一些信息公示出去,会惹人非议,你不用去工商局变更股份,我们私下签个协议就行。”

    许瀚华:“好,都听荣姨的。”

    第543章

    人脉就是财富

    确定好合作事宜,周荣就带着许瀚华和买地款,去找江嘉信。

    签合同前,江嘉信把两人引荐给市长吴昊谦认识。

    所有来鹏城投资的人,吴昊谦都欢迎,且周荣是江嘉信的姨妈,还是局长退休,定然神通广大。

    吴昊谦对周荣和许瀚华非常客气,让他们放心投资,遇到问题,可随时来找他。

    许瀚华闻言,再次感慨,人脉就是财富,他要不是与周荣合作,这辈子估计都见不到鹏城市长,还被人家这样热情相待......

    签完买地合同,在江嘉信的帮助下,许瀚华和周荣拿到了水泥、砂石等的批条,也确定好了施工单位,两个月后就轮到他们的项目动工了。

    这期间,许瀚华正好可以请人出图纸和完成所有审批流程。

    许瀚华那块未开发的地,江嘉信也帮他搞定了水电问题,只用交2万块钱即可。

    因那块地在市中心,主干道的电线、管道已经铺设好了,无需多少成本,就能把电线和管道牵引过去。

    许瀚华开心的想请江嘉信吃饭,还想给他送礼。

    江嘉信拒绝了,说他不想犯作风问题。

    送别周荣时,江嘉信小声问她:“大姨,你们这个地产公司,招人吗?”

    周荣:“你想引荐谁过来?”

    沈善瑞毕业于华清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在京都的一家设计院工作,他不喜欢里面的官僚作风,及一些工程师“倚老卖老”的做派,想换个工作环境,挑战一下自已。

    就给江嘉信写信,说想来鹏城,寻求新的发展,又担心这里没人要他,到时没有工作,回家后定会被他爸爸嘲笑。

    江嘉信把沈善瑞的“烦恼”告诉了周荣,问:“大姨,你觉得他行吗?”

    周荣:“当然行了!他可是有留学经验的高材生,有他的加入,我们公司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你给他发电报,让他尽快过来。

    要是还有专业底子不错的同学、同事,也可以一并引荐过来,我们不会亏待他们的。

    我们目前住在市政府旁边的那家招待所,善瑞来后,直接来找我,我给他及他的同伴安排工作。”

    江嘉信:“好。”

    对于沈善瑞要加入公司的事,许瀚华双手赞成,这人不仅是他家亲戚,还毕业于名牌大学,定能助力公司大展宏图。

    人以类聚,沈善瑞结识的人,定和他一样优秀,要是都能招揽到公司里,他就不用花大价钱去香江聘请人员了......

    沈善瑞收到江嘉信的电报后,利索的办理了离职,还邀请了两位专业能力强,却因没背景,在单位里被各种打压的同事一起到鹏城。

    这两人都是做建筑设计的,名叫方骏、洪广信,周荣将自已关于住宅小区和工业园的想法,告诉了他们。

    两人快速画了个草图,马马虎虎能过关,周荣让他们根据自已的设想,尽快出效果图。

    周荣和许瀚华商量后,给沈善瑞三人,每人380元月的工资,负责的项目顺利交付后,可获得万分之二的项目利润分红。

    三人不知道项目分红能有多少,但每月380元的工资,足够让他们开心了。

    他们在之前的单位,一个月才70几块呢!

    这还是组织要求涨工资后,加上来的,现在的工资和总工程师并齐,想想都让人激动!

    方骏和洪广信因不了解沈善瑞介绍的公司,是否靠得住,每月工资能给多少,没有办离职,打算确认好情况后,再做下一步的安排。

    如今周荣给他们开了380元月的工资,公司老板还是港商,他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家里人也不会反对他们辞掉设计院的工作。

    两人向周荣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说回家办点事,再过来上班。

    周荣批了假期,让他们在路上的时候,完善一下设计图。

    两人表示没问题,说他们绝不会耽误工期。

    许瀚华的那50亩地,在周荣的建议下,改建成商业综合体,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餐饮、文娱为一体。

    沈善瑞三人要负责住宅小区和工业园项目,没有精力跟进商业综合体,只能找别人设计。

    国内的设计院,太过墨守成规,也不愿“赶工”,周荣建议找香江的设计师出图纸。

    许瀚华去香江找了家知名设计公司,提出自已的要求,谈好价格后,对方一周就出了方案图及效果图,符合周荣的预期效果。

    之后,对方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提供了建施、结构、设施、电气、消防、室外管网、道路,绿化等全套施工图纸。

    方骏、洪广信办完离职回来后,紧赶慢赶,效果图和施工图也在一个月后完成了。

    有江嘉信的暗中帮忙,几个项目的图纸审批很快通过,周荣他们的项目,在5月中旬正式动工......

    不少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利用自已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关系,参与套购国家紧缺物资,进行非法倒买倒卖活动,引起群众的不满,严重的损害了党的威信。

    85年5月23日,中央发布禁止领导干部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

    政策要求:凡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除在国营、集体、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在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而兴办的劳动服务性行业工作者外,一律不准经商。

    所有干部子女,特别是在经济部门工作的干部子女,都不得凭借家庭关系和影响,参与或受人指派,利用牌价议价差别,拉扯关系,非法倒买倒卖,牟取暴利。

    一经发现或遭人举报,必将严惩。

    沈善瑞看到这则报道,很紧张,悄悄问周荣,他们有没有违反政策。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