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1章

    许瀚启:“大哥说的对,我回去后就找荣姨协商这个事。”

    党委书记这个职务,周荣拒绝了,干这个工作要面临的麻烦事,不比市工商局局长的少,她要是想当官,就不会提前退休了,好歹大权在握,走哪都被人喊一声“周局长”。

    她空间里的那些钱,过几年要寻个名目拿出来,要是有职务在身,别人肯定以为她贪污受贿了。

    每月100多块钱的工资,操着月薪百万的心,明明很有钱,却要装穷酸,她图个什么呀?!

    现在每天吃喝玩乐的生活,不知道多舒服,她才不会去“自讨苦吃”......

    许瀚启见周荣态度坚决,只好作罢,问她有没有党委书记的人选推荐。

    周荣想了想,说:“你去找一下你的姑父王城南,问他有没有兴趣,如果他同意,你就去找蒋局长,请蒋局长向市委领导举荐你的姑父。”

    许瀚启:“谢谢荣姨。”

    王城南在单位里是闲职,他每天去报个到,就能离开了,和许曼逛街买菜带孙子的生活,他过的很开心。

    本不想再掺和官场的事,可许瀚启开口了,他不好拒绝,也希望家里的后辈,事业能够顺心,说只要市委下了通知,他可以去兼任几年的党委书记,等有合适的人,再把他换掉就行。

    征得王城南的同意后,许瀚启就去找蒋红彬,将自已的想法如实告知。

    蒋红彬不愿看到许瀚启的项目像其他外商那样,运营时遇到诸多问题,到时闹撤资,还是要他这个工商局长来收拾烂摊,也想回报周荣帮他拉政绩,支持王城南做党委书记,并极力举荐。

    市委领导原想安排另一位退休干部出任党委书记,蒋红彬列举了王城南做书记的各种好处,说他之前当过副区长,和许瀚启又是亲戚,配合起来肯定不会出问题。

    只要许瀚启投资的项目,顺利运营,并赚到钱,就能给其他外商做个榜样,定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

    市委领导现在迫切需要政绩,权衡了一番,同意了蒋红彬提议,任命王城南为合资公司的党委书记。

    许瀚启的公司取名“江城飞扬科技有限公司”,他做法人及总经理。

    市里的一个毛巾厂效益不好,市委领导商议后,把他们的厂房和办公室腾出一半给到飞扬科技使用。

    等日后产能扩大,再建新厂,或把整个毛巾厂征用......

    许瀚启5月底拿到执照后,就邀请周家广加入,任命其为总工程师。

    “星期日工程师”严格说来是违法的,周家广没打算长期干,就想着在政策没有收紧前,多赚点钱让老婆孩子过点好日子。

    总工程师一个月有322块钱的工资,之前在无线电厂熬了那么多年,研发多款新品,工资才涨到115元,现在翻了一倍多,足够养家了。

    周家广答应了许瀚启的邀请,还举荐了几位有能力但在单位里一直被打压,迟迟得不到晋升的工程师,并提议把周庆宏挖过来,负责品控。

    许瀚启同意,他现在是用人之际,任何能帮他的人,都可以聘用,何况是小舅舅举荐的人,值得信任。

    周庆宏一直记着周荣说的话,以后会开放自建房政策,他这些年都在努力攒钱,可惜工资就40几块钱,除掉各项开支,剩不了多少。

    他技术一般般,做不了“星期日工程师”,还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许瀚启要请他做品控部的主任,一个月的工资能给到86.5元,和他之前的工资比,几乎翻了一倍。

    周庆宏欣喜的答应,并承诺会严格把控产品质量,让出厂的每一款机器不出现故障。

    那些被周家广举荐的人,对他感激不尽,暗自发誓,要用每一款新产品,回报他和许瀚启......

    公司的其他职工,许瀚启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

    报纸上一登出招聘的消息,飞扬科技在厂区门口设置的临时招聘处,就挤满了人。

    很多人瞧不起个体户,要是谁在摆小摊,他的朋友、同学大多会躲着那人。

    大家也担心日后政策一变,个体户全部成了“资本家”,或被定上其他身份,不愿意上街做买卖。

    他们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用为生活发愁,生老病死都有国家管着,难得有工厂招人,必须来试一下!

    许瀚启请他妈文馨暂代人事科长的职务,负责招聘事宜,施琪和许筠目前没事可干,从旁协助。

    目前厂房有限,第一批工人暂定100人,退伍军人,文馨优先录取,其次是那些读了初中和高中的。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建,飞扬科技在7月中旬正式投产。

    许瀚华从香江委派了一个副总经理、财务经理和法务来打理飞扬科技的日常事务。

    施琪做会计,许筠负责采购部的工作。

    有了这些亲人的加入,许瀚启不用为公司的各项琐事操心,能与周家广等几位工程师一起,专心研发产品了......

    第522章

    “弱女子”这个词,好像和你没关系

    7月初,周荣趁着周纪帆他们去上学,开着房车跑了一趟香江,买了些大企业的股票。

    7月17日香江股市再创新高,恒生指数以1810.2点收市,破1800点大关,成交8.76亿港元。

    周荣小赚了几百万美元,她没有抛售股票,继续持有,打算83年的港元危机爆发前,再抛售......

    好久没回周家湾了,等周纪帆他们放暑假,周荣打算把几个孩子带回去,让他们从多方位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

    陈瑾琛、陈思甜刚满一岁,走路不稳当,留在长安里由薛婉仪、许曼他们照顾,陈瑾瑜和周荣一起回周家湾。

    罗致远和周纪帆是铁哥们,得知兄弟要离开一段时间,非常失落,问罗秋月,他能不能也去周家湾住几天。

    罗小芬7月初生了个儿子,周家康说话算数,让孩子随母姓,取名罗浩然。

    罗秋月想着去周家湾也行,可以照顾下罗小芬的月子,就和周荣一块坐进城送菜的卡车回去。

    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推行,近几年出现了不少万元户。

    周荣他们坐着卡车回周家湾时,沿路见到了好几栋楼房。

    罗秋月感慨道:“现在农村的生活,比我们城里强多了,你瞧那些房子,多气派啊!”

    周荣:“都是大家的辛苦所得,也是政策扶持的结果。”

    罗秋月:“要是让我选,我还是不敢做生意,前些年的事太吓人了。每月拿工资后,不用为铺子的生意好坏担忧,旱涝保收,我觉得这种日子比较舒坦。”

    周荣笑笑,没有接话,个体户虽然挣钱,地位却不高。

    很多人吓唬不用功的孩子常说:“不好好学习,就让你到街边练摊儿,当个体户去!”

    还有一句流行语,叫:“大姑娘要想体验生活练吆喝,就赶紧嫁个体户。”

    直到这两年,许多小打小闹的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款爷儿,大家的观念才逐渐转变,由开始的鄙夷变为满脸的羡慕。

    可让他们去当个体户,还是不愿意的,怕担政治风险......

    路过一段僻静的道路时,卡车突然停了。

    周荣站在车斗上查看情况,发现一群人拿着锄头、铁锹、棍子挡在车前。

    周荣正准备交代罗秋月护着几个孩子蹲在车斗上,不要乱动,她尽量用“文斗”的方式,把人劝走,免得伤到孩子。

    就听到司机猛按几下喇叭,咒骂道:“狗娘养的!都眼瞎了吗?!周家湾的车子也敢拦,不怕和上次一样拆了你们村子?”

    随即,司机和送菜的几人,齐齐亮出土铳,对准拦路的人。

    领头的人一听这话,还有这阵仗,连忙赔笑道:“抱歉,没看清,我们这就让开。”

    等拦路的人让开一条道,卡车通过,周荣问车斗上四名送菜的乡亲:“那些人你们认识?”

    一年轻人解释道:“他们是附近的村民,见这条路往来的车子比较多,就设置关卡收过路费,不给钱或是押送的物件,就不让过去。

    我们年初时被他们打劫了,当时车上加司机一起,只有三个人,身上也没个趁手的武器,车上的菜和肉,被他们抢光了,人也被打了。

    队长和大队长得知这个事后,立马叫上整个大队所有民兵队的人,还有会打架的青壮年,带着上百杆土铳,开着两辆卡车,四辆拖拉机,把那个村子围了。

    我那天也在队伍里,大荣姑姑,你是不晓得当时的场面,我现在想想,心情都激动!

    那个村子的队长,起初不把我们当回事,还想和我们硬刚,队长发布开打的命令后,民兵队先开几铳,把那些不怕死的刺头,腿给打折了。

    之后,我们就把那个村里所有的男人揪出来往死里揍,队长家的房子,我们也拆了,要是还不服气,就土铳伺候!

    他们伤的伤,残的残,队长的半条命也没了,这才向我们求饶,保证以后只要是周家湾或胜利大队的车子,他们绝不拦着。

    之前抢走的肉和菜,以双倍价格赔偿给我们,并负担那日受伤的三人十倍医药费,这事才算了结。

    现在那个村子的人,看到我们,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要是敢不识相,我们可不会像上次那样好说话了!”

    罗秋月像听戏一样,一愣一愣的,不可置信的问:“你们这么打斗,就不怕被公安抓吗?”

    一青年说:“这位婶子一看就没在乡下待过,这种事,公安管不过来,也不敢管,你瞧瞧这里的地段,这么偏僻,公安一来,他们早就跑山里躲着了。

    再说了,一个公安局才几个人呀,人家村里又是多少人?真要对打,公安不一定是对手。

    人家公安也是人,明知道干不过,肯定会量力而行的。

    像那些‘刁民’,就得用绝对的实力把他们征服,只有拳头比他们还硬,他们才会畏惧和收敛。”

    另一青年说:“敢欺到我们周家湾头上,也不称称自已有几斤几两,我们打架,就没输过!”

    周纪帆摸着一青年怀里的土铳,崇拜的说:“你们好厉害啊,能把土匪打趴,我要向你们学习!你能教我用这个枪吗?我想学!”

    钟乔恩、陈瑾瑜、罗致远齐齐点头,表示他们也想学。

    那青年说:“这个枪很危险,后坐力大,不适合你们小孩子玩,打一铳,肩膀上的骨头都要被震碎,你们要是受伤了,爸爸妈妈会伤心的,等你们长大点,我再教你们。”

    几个孩子一听不能练枪,有点失落,周荣说:“你们现在先把身体锻炼好,等长大后,有的是机会学枪。”

    周纪帆:“奶奶,你学过枪吗?”

    周荣:“没有,奶奶是弱女子,学不好枪,你们以后要好好保护我。”

    车上的人,不论大人孩子,都眼神怪异的看着周荣,你的事迹,我们就算没见过也听过,“弱女子”这个词,好像和你没关系......

    第523章

    你觉得这事能办吗?

    周父周母这几年一直住在周家湾,不用干活,也不用为家事烦恼,又有退休金,想吃什么,就去买,精神状态比在城里时好了很多。

    周荣他们到周家湾时,周父周母正摇着蒲扇,在村口的大柳树下与人唠嗑。

    “太外公,太外婆!”几个孩子朝着周父周母挥手打招呼。

    周父循着声音,看到了车斗上的周荣和几个孩子,欣喜不已。

    待车子停稳,周父把孩子一个个抱下来,笑问:“咋这时候回来?”

    周荣:“放暑假了,带他们回来住几天,陪陪你和妈,顺便让他们感受下农村生活,免得在城里住久了,就忘记了自已的老家。”

    周父在周荣写回来的信里,已经知道她退休了,笑道:“那就住到开学再回去,正好给几个孩子上族谱。”

    周荣:“好。”

    重外孙回来,周父周母很开心,家里能吃的东西,全部搜罗出来。

    周纪帆他们这段时间被周荣养叼了嘴,对农村的吃食不感兴趣,但还是礼貌的说谢谢,还把周父周母夸了一顿,说他们做的东西很好吃。

    乐的周父哈哈笑,然后就去找人买泥鳅鳝鱼,周母则去杀鸡,给孩子们加餐......

    周传景得知周荣回来了,忙来找她说话。

    很多生产队把田地承包给了社员,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周家湾的村民听闻后,也闹着要分田地。

    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下来,周传景担心日后出事,不敢擅作主张,和周传义一起把事压下来了,但村民的意见很大,这段时间干活都不积极了。

    难得遇到周荣回来,周传景想听一下她的意见,毕竟人家是当大官的,即便退休,政府的风向往哪吹,肯定知道一二。

    周传景把村里近期发生的事,告诉了她,小声问:“你觉得这事能办吗?”

    周荣:“目前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在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长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这种做法,明确表示农村改革势在必行,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出台相关政策。”

    周荣的话,给了周传景一个定心丸:“那等早稻收完,我们也把田地承包下去!

    有社员通过精心打理承包的田地,还有养猪养鸡,成了万元户,把大伙羡慕坏了,也想让自家成为万元户,弄个奖状回来光宗耀祖。”

    周荣笑道:“村里这些年的收益不错,那些劳力多的人家,存款加起来应该有超过万元的吧?”

    周传景:“现在日子好过,孩子快到成家的年纪,父母就给他们盖新房,分家,免得裹在一起闹矛盾。

    你有几年没回来了,等下可以去你家那边看一下,盖了好多新房呢!

    分家后,村里找不出十几个劳力的人家了,那些勤快的人家,让他们拿出几千块没问题,想评上万元户,还差一点。”

    周荣:“咱们周家湾大部分人都是勤劳肯干的,等政策一步步开放,定会出现很多万元户。”

    周传景:“真那样,我们周家湾就能再次出名了!你觉得养殖场、菜地、果林也要分给大家吗?”

    周荣:“养殖场、菜地和果林一直是专人在打理,有些人家根本没经验,分下去了就是糟蹋资源。

    我建议村里,或是联合整个大队,盖一个工厂,里面有屠宰、分拣、培育等不同车间,鸡鸭猪羊、蔬菜、果子出售前,统一到工厂里加工,然后配送到各个单位、供销社、菜店。

    养殖场、菜地、果林全部归工厂所有,里面的职工,采用聘请制,谁有经验,谁干的好,谁就上岗,每月发工资和奖金。”

    周传景:“那不是和城里的工厂一样的?”

    周荣:“可以这么理解。”

    周传景:“很多人盼着进厂,我们村子或是大队,要是有了自已的工厂,大家就能在家门口当工人了,想想都带劲!

    但盖厂子需要很多钱,也需要公社和县里审批,怕是不容易办成。”

    周荣:“你们往上递申请资料,我认识县委书记,他去省城开会时,我俩吃过几次饭,有点交情,回头我去县里拜访一下他,只要不让县里拨款,我想审批下来,问题不大。

    开厂子的钱,可以找乡亲们集资,按照大家出资多少,占取一定比例的股份,到了年底,按股份多少进行分红。如果还是不够,我再来想办法。”

    周传景:“这厂子真要办成了,我就在村口给你立一块大大的功德碑!”

    周荣:“不必,作为周家湾人,我希望村里越来越好,力所能及之下,为村里做点事是应该的。”

    周传景感慨道:“你这些年为村里做了很多好的榜样,大家争相向你学习,尽自已所能为村里做贡献,不然我们不会发展的这么好。

    我寻个吉日开祠堂,我们一起给老祖宗们上香,再给你几个孙子入族谱。”

    周家湾的文化室,又重新改为祠堂了,祖宗们的牌位都请了出来,逢年过节,周传景和周传义会带着乡亲们祭祖。

    有了这种仪式,大家的心,靠得更拢了。

    周荣笑道:“我爸刚才也提了让几个孩子入族谱的事,那就麻烦叔给张罗一下。”

    周传景:“没问题!”

    周父买完鳝鱼泥鳅,见周传景过来了,邀请他一起喝酒。

    别的生产队队长每隔几年就通过选举的方式轮换,周传景家的兄弟多,他在任期间也是一心一意为村里办事,乡亲们信任他,所以每次的选举只是走一下过场,他这些年一直连任生产队长。

    周传景在周家湾的人缘好,大家经常拉着他喝酒吃饭,对于周父的邀请,他爽快答应,正好和周荣沟通一下几个新政。

    吃饭时,周纪帆见周父和周传景推杯换盏,喝的津津有味,问:“这个酒,我能尝一下吗?”

    “可以,作为周家湾的子孙,必须要会喝酒,想当年,我不到三岁,我爹就用筷子蘸酒给我喝。”周父边说,边把自已的酒盅递给周纪帆。

    周纪帆小抿一口,呛的他不停咳嗽:“这酒怎么比辣椒还辣?”

    周传景:“你还没有体会其中乐趣,多喝几次,习惯了这个味,你就会喜欢上它,酒量是胆量,也是人情世故,等你再长大点,就明白了。”

    这么辣的酒,周纪帆不想喜欢上它,哎,还想着把酒学会后,不像爸爸一样被女孩子骗走,有点难度啊......

    第524章

    妈,你这么偏心我?

    周荣的房子,周父周母一直在帮着维护,即便长期没人住,也没有任何异味。

    她家周围确实像周传景说的那样,建了不少新房子,还有好几家盖的是青砖房。

    大家见到她,都会热情打招呼,还邀请她到家里吃饭,周荣婉拒了。

    周荣见房子干干净净,本想带着几个孩子住到自已家里,跟着一块过来的周母,说:“你这房子太冷清了,我那又不是没地方住,就去我那吧,热闹点,我们娘俩说说话。”

    周荣:“行,就依妈的。”

    7月份的农村很热,周父担心孩子们晚上热的睡不着,到了傍晚,把门口清扫干净,然后拿一条用稻草编好的粗大烟包,点燃熏蚊子。

    天黑后,周父搬了一张竹床出来,还在地上铺了一张席子。

    周父说,竹床给周荣和周母睡,她们是女性,应该受到优待,他则带着几个孩子睡在席子上。

    孩子们一开始睡不着,周父就给他们讲故事,先讲三国,后讲水浒,孩子们越听越兴奋,还在那里比划招式。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