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周家在城里的亲人、王城南、薛婉仪、许家和施家人都来参加了仪式。长安里的很多街坊邻居,想和周荣打好关系,也来随礼和观礼。
工商局的职工,想巴结周荣,知道妮妮今天结婚,也赶来送礼。
大家来观礼,周荣欢迎,只要送礼,她一概不收,以免别人拿作风问题做文章。
自家亲人这边送的红包和礼品,周荣都让妮妮收下了,以后还礼,也是由她去还。
钟佳雯、梁静怡这两位妯娌商量后,给了妮妮200元,还给她买了两床被褥。
周母、谢翠莲、陈茉莉、周桂、周彩、肖晶晶几人商议后,各送了一床喜被,一个58元的红包。
周家其他亲人,也根据自家经济情况,送了5-50元不等。
许父许母和施家人,手里不缺钱,送的红包金额比较大,都是百元起步。
薛婉仪给了妮妮一个666元的红包,她本想把那个1000多余额的存折全给妮妮,担心重孙出生及王睿哲结婚,送礼的钱不够,就留了一点。
这个大红包把妮妮惊到了,她不敢收。
薛婉仪:“拿着,这是奶奶的一点心意,莫推来推去,搞的生分,以后和展宁好好过日子,生活上遇到什么麻烦,就来告诉我,我们一起想办法。”
妮妮:“好的。”
陈展宁与妮妮对着首长画像三鞠躬、念指示,全体人员唱歌后,仪式结束。
之后,周荣带着自家亲人去附近的饭馆吃饭。
周荣本来只通知周家华、周家富他们来家里聚一下,周父去“团结”菜店买菜时,因心里高兴,不小心说漏了嘴,严秀珠她们都知道了妮妮的出嫁时间,然后通知了其他人。
为了感谢周荣之前对自家的关照,周家风、周家调等在城里的亲人都在1月18日来她家贺喜。
以前谁家有喜事,周荣只要知道,都去随了礼,她家这些年都没办过大事,大家欠她的人情没法还,住在周家湾的周传国、周传泰、周传安、周传景和周传义,借着这个机会,也进城道贺。
人来了,周荣不好将大家拒之门外,只能热情招待。
孩子们都长大了,像周家风他们都当爷爷了,家里的场地有限,今天来的亲人有八桌,根本摆不下,要开席,只能到巷子里。
一旦在巷子里开席,就得宴请街坊邻居和单位同事,不摆个十几二十桌根本坐不下,周荣不想把场面搞大了,且她家备的菜也不够,只好带大家去餐馆......
许曼没想到周荣家今日会有这么多宾客,她担心有人拿作风问题说事,小声和王城南商量,今天这顿宴席,他们出钱,就不会有人找周荣的麻烦了。
王城南:“我同意你的提议,我们家娶儿媳,理应宴请大家,你去找周荣同志沟通吧,这顿饭我们请。”
一旁的许筠听到两人的话,琢磨了一下,不管是周家请客,还是他姐姐和姐夫出钱,都有点麻烦。
他们要是出事,自已定会跟着遭殃,如果他有事,大家分分钟都能帮他摆平。
这笔账很容易算,他必须保住“靠山”!
许筠站出来,说:“你们都莫争了,这顿饭我请,我外甥结婚,我这个当舅舅的,总得有点表示,这顿宴席,当我恭贺两位新人了。”
许曼知道许筠的用意,感激的看着他:“谢谢!”
许筠:“这有么斯好谢的,我们去找周荣同志,和她说下这个事。”
许曼:“嗯。”
周荣听闻许筠要出宴席钱,会心一笑,大声说:“好,今天就由许家舅舅请我们吃饭!”
围观的人群里,有个别人嫉妒周荣家日子过的好,本想偷偷去举报她铺张浪费,现在一听是新郎的舅舅请客,好一顿失望。
许筠请客,街坊邻居和工商局的同志,不好跟着,打了声招呼,就各自回家了。
饭馆里没有提前备菜,有些荤菜凑不到八盘,只能和其他菜拼凑,宾客们一点都不介意。
他们也没想到周荣家会来这么多人,要是被人乱传,他们就好心办成了坏事。
还好,许家舅舅把事揽过去了......
第456章
真能恢复高考?
目前在饭馆里吃饭,都是先买单后享用,没有粮票的话,出双倍价,饭馆也会卖东西。
许筠的粮票不够,正打算按双倍价付款时,周荣递过来一沓票。
许筠:“谢谢!”
周荣:“应该是我感谢你。”
许筠:“我没别的本事,也就这点能耐了,展宁以后住你这边,希望你多多关照他,那孩子有点一根筋,要是有么斯不妥的地方,你多指点一下。”
周荣:“他是我的家人,我自会善待他,请你放心。”
许筠:“他跟着你,我放一百个心,他定会成为我们许家最有出息的孩子!”
宴席开始后,周家人为了感谢许筠,都给他敬酒。
所以这顿宴席,陈展宁这个本该喝醉的新郎官,只被拉着喝了几杯酒,许筠这位舅舅,却喝的不省人事......
吃过喜宴,周传国、周传泰带着老伴去自家儿子那住,周荣给周传安、周传景和周传义他们在附近的招待所开了三间房。
周玲正在相看婆家,也快过年了,周传安便把她和郑兰一块带进城,想给母女俩买几套好看点的衣服,顺便备点像样的嫁妆。
周家磊即将满16岁,已经初中毕业了,一直在周家湾赚工分,还没到过省城,周传安这次把他也带进城了,想让他长点见识,另一方面,想给他谋个前程。
周传安感觉自已的身体大不如前,他担心自已哪天突然倒下了,儿子还是浑浑噩噩的,郑兰也没个依靠。
周荣帮大家开好房间,准备回家时,周传安将她拉到一旁,小声说:“大荣,四叔能求你个事吗?”
周荣:“什么事?”
周传安:“家磊初中毕业后,去县里的几个工厂找工作,没人要他,我前几年病了一场,从民兵队退下来了,那时家磊还在上学,没办法顶替我的工作。
等他毕业,民兵队已经满员了,他又找不到工作,只能每天下地干活赚工分。我不想他荒废了,想找你讨点主意,有没有办法能帮到他。”
周荣:“他自已有什么想法吗?”
周传安:“他之前想当兵,我怕他在战场上出事,没答应,后来又说想当工人,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周荣:“他读书时的成绩怎么样?”
周传安:“还行,你四婶管他管的严,每天的作业都要求认真完成,还经常带着他去找董老师他们请教问题,他每次考试,在班里都能考前几名。
他想为家里减轻负担,初中毕业后就去找工作,人家工厂要么不招人,就算招人,他也参加了招工考试,可最后的录取名单里,从没他的名字。
打听后才知道,那些岗位早就内定好了,搞招工那一套流程,是做给外人看的。
家磊有一段时间整天垂头丧气的,说这世道不公平,我和你四婶劝了好久,才让他心情好点。
村里近几年有工农兵大学的指标,我本想去找小队长说情,给他弄一个回来,他不愿意,说不想走后门,制造不公平。
还说毕业后也是回来当农民,何必浪费三年时间,不如为家里多赚点工分。
你说这孩子,犯起轴来,比牛还倔,我也是拿他没办法,才来找你。”
周荣想了想,说:“现在城里的初中生,一抓一大把,想用初中学历找工作,很难。
国家这些年都在招工农兵学员,说明对人才的重视,我前段时间听一个教育专家说,按照这种趋势,国家恢复高考是迟早的事。
你让家磊去读高中吧,等他毕业,说不定就恢复高考了。
高考录取的大学生,和七广他们那个时候一样,国家包分配,家磊要是能考上大学,不仅证明了他的能力,工作问题也解决了。”
周传安不确定的问:“真能恢复高考?”
周荣:“专家都这么说了,应该八九不离十的,家磊这孩子的心性还需要磨炼,你要是让我去走关系给他弄一份工作,可能会害了他,先去学校里待两年吧。”
周传安:“行,就听你的。”
等周荣回去后,周传安把她的提议告诉了周家磊。
周家磊的内心是喜欢读书的,在学校里只要把成绩搞好,不用操心其他事,很自在、充实。
可他的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有残疾,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全靠母亲和姐姐赚的一点工分,勉强维持生计。
姐姐要出嫁了,家里的事会全落到母亲一人身上,他于心不忍,不得不担起养家的责任。
周家磊沉思片刻,说:“我要是去读书了,你和妈怎么办?上高中需要去县里,学费、生活费那些加起来,一个学期得不少钱,咱们家供不起的。”
郑兰担心两个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性子,从不说家里有多少存款,反而一直哭穷,说家里日子不好过,让周玲和周家磊要勤俭节约。
渐渐的,姐弟俩变成了“铁公鸡”。
周传安不知道这种性子是好是坏,劝解道:“你之前没赚工分的时候,我和你妈饿死了?
我们这些年存了点钱,够花销了,村里对我这样上过战场的人,多有关照,即便不干活,口粮也会按时发下来,我和你妈饿不着。
你不用担心学费、生活费的事,好好去读书,真能高考了,就考个好大学,让我面上有光,出去吹牛都有底气。”
周家磊:“要是高中毕业,不能高考呢?那些学费不就白花了?”
周传安:“......你这孩子,老是计较这个干嘛呢?我记得你大荣姐说过,读过的书,永远在脑子里,不会白读,收益的始终是自已。
万一不能高考,我就厚着脸皮来求你大荣姐,请她走关系给你在省城弄份工作。高中文凭比初中的好使,你大荣姐安排起来也容易点。”
周家磊:“行吧,高一已经上了一学期了,我要是去插班,可能跟不上,我先在家里复习之前的内容,顺便给你们多攒点工分,到了9月份,再去县里报名。”
周传安:“可以。”
第457章
住你这里,可以随便吃糖吗?
76年1月30日是除夕。
今年周家仍是分开吃年饭。
肖晶晶在75年的10月份生了个女儿,取名周蓓。
周家广要上班,她一个人要照顾三个孩子,还要做家务,经常手忙脚乱的,周母心疼她,便和周父商议,在城里多住一段时间,等孩子大点,肖晶晶忙顺手了,他们再回周家湾。
周父周母今年在周家广家过年,大家都是拖家带口的,聚在一起,得摆好几桌才坐得下。
周母感觉自已的精力不如以往,操持全家人的年饭,有点吃不消,就没有张罗,让大家各吃各的......
周荣大年三十这天要上班,钟佳雯、梁静怡都不太会做饭,周荣家的年饭是周庆平和周庆安准备的。
妮妮和陈展宁请了一天假,白天去许曼那边,晚上过来吃团圆饭。
等周荣下班回家,家里的对联已经贴好了,饭菜也摆上桌了。
周荣开心的说:“辛苦你们了。”
周庆平:“这有什么辛苦的,我和庆安随便炒了几个菜,你别嫌弃就行。钢精锅里有热水,你先泡个手,等展宁和妮妮回来,我们就开饭。”
周荣:“好。”
许曼那边比较远,陈展宁骑着自行车载着妮妮,天快黑了才到家。
家里备了汽水,吃饭时,钟佳雯和梁静怡用汽水敬周荣,感谢她平日里多次给自已寄东西,并说了些新年祝福语。
两岁的周纪帆见此,把自已碗里的一片肉舀给周荣,奶声奶气的说:“送给奶奶,奶奶新年好。”
周荣乐坏了,笑道:“谢谢纪帆,奶奶希望你能够健健康康,每天吃饭香香的!你把碗里的肉给我,你吃什么?”
周纪帆:“我吃爸爸的。”
这话把大家逗的哈哈笑。
吃过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包饺子。
家里有冰箱了,不怕饺子会放坏,周荣拿了十斤面粉出来,让大家慢慢包。
这几年风调雨顺,国家在粮种、农药、化肥方面都有大的突破,不再缺粮了,副食品供应也充足,票不够,只要愿意出钱,什么都能买到。
周荣早就往家里备了大量的粮、油、鱼、肉等,江城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国家也投入了众多工业项目,百姓生活相对富足,周荣家在过年期间吃点好的,不会显得扎眼......
这几天的天气不太好,经常刮大风和下雨,电视基本上收不到信号,偶尔能看到人像,也是特别不清晰,还有很大的噪声。
周纪帆看了一会儿,就没了兴致,说他也要包饺子。
一岁半的周欣欣,举着小手,表示要参与其中。
周荣给他们一人分了个面粉团子,随便他们怎么玩。
周纪帆每次捏好一个造型,都会拿给周荣看。
周荣很配合的把他夸一顿,周纪帆得了表扬,做起造型来更加卖力了。
周纪帆用面粉捏了几个奇形怪状的小人,拉着周荣说:“奶奶,这是我、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和你,我们是一家人。”
周荣揉着周纪帆的小脑袋,笑道:“纪帆真棒,奶奶都舍不得你回去了,要不就住我这里?”
周纪帆示意周荣蹲下,在她耳旁小声说:“住你这里,可以随便吃糖吗?”
周荣:“......可以一天吃一个。”
周纪帆:“我和外婆住一起,一天也能吃一个。”
周荣:“那我允许你十天吃十个,比你外婆的多,很划算哦!”
周纪帆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有点转不过弯,忙问周庆平:“爸,奶奶说住这里,十天能吃十个糖,是不是比外婆的多?”
周庆平:“......你奶奶给的糖太多了,我也数不清楚,以后好好学算数!”
周纪帆:“你不是大学生吗?这个都不知道?我问妈妈去!妈,你快帮我数数!”
钟佳雯也被她儿子的话整的无语,见周荣很喜欢周纪帆,想起周庆平说的,婆婆的生活有点孤独,说:“你就住奶奶这吧,等把奶奶的糖数清楚了再回去,正好让我和你爸清净下。”
周纪帆拉着周荣的手说:“奶奶,我喜欢你,和你一起住,你要说话算数哦,十天十个糖。”
周荣:“没问题!”
这个新年,周荣家团团圆圆的,罗秋月家亦是如此。
虎子通过自已的努力,在前两年当上了连长,并和部队里一名医护人员相恋,已经结婚了,儿子刚满一岁,他今年有探亲假,就带着妻儿回了长安里。
罗小芬也带着她的丈夫回来了。
难得大家都在城里,马大丫、马二丫也经常帮自已带孩子,罗秋月便把他们姐弟几人一块喊来吃年饭......
罗小芬快26岁了,因她坚持婚后生的孩子姓罗,年龄也偏大,不是那些家庭条件好的人家的儿媳妇首选。
经过周家湾几位热心大娘的撮合,她和同样26岁的周家康,在75年的12月份领证结婚了。
周家康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他是家里的老幺,按理说应该是最受宠的一个,可他娘在生他时大出血,去世了。
他爹和三个哥哥都是大老粗,不会照顾孩子,他是靠三个姐姐拉扯大的。
后来三个姐姐相继出嫁,三个哥哥也成家了,有各自的小家要顾及,没心思管他。
他爹之前的积蓄,都用在三个哥哥成家上,如今年纪大了,没办法下地干活了,需要靠几个儿子接济,更别说帮周家康成家了......
罗小芬见过周家康几次,见他为人勤快、细心,别人下工都是火急火燎的往家跑,只有他把手里的事干完,收拾好工具再回家,大娘们来撮合时,她同意了。
但提了两个条件,一是需要周家康先分家,再来谈对象和结婚;其次,婚后生的孩子,起码有一个和自已姓。
周家康一直和他爹住,他的几个哥嫂之前想让他住到自家,吃喝一起,工分自然也算到自家的份额上。
周家康拒绝了,带着他爹单独开火。
他一天能赚十个工分,年景好的时候,一年能分好几十块钱,去了哥嫂家,不是成了白白干活的苦力吗?
他是读书不多,但不是傻子......
第458章
糖和红包,我可以都要吗?
分不分家,对周家康来说,区别不大,他也不想和几个哥哥纠缠在一起。
一个个的小心思,比那筛子还多。
周家康只念了一段时间的扫盲班,他喜欢有文化的姑娘,觉得那样的人,通情达理,不会像他三个嫂子一样,动不动就在家大呼小叫,骂骂咧咧的,以后生的孩子,也会教养的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