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317章必要时刻,我们会弃车保帅
周荣继续说:“为了减轻城里的供粮压力,居委会天天在动员那些没有固定工作,及不是城里户口的人回乡,你爹他们就算来了,也要被赶走。
他们要是不愿离开,就会和居委会的人起冲突,闹个不好,是要被关进公安局的,到时你和家华都会受影响。
我们家能在城里安稳下来,中间历经的心酸,你应该知道,为了不让大家的努力白白付出,必要时刻,我们会弃车保帅,你明白吗?”
谢翠莲:“明白,我晚点就给我大哥回信,把自已的难处,和城里的现状告诉他,让他别来城里,我爹的病,去县里应该也能治好。”
周荣:“写信太慢了,你明后天回一趟谢家村,把事情和他们说明白,也验证一下我说的话是对还是错。
你不用为你爹的病忧心,他的浮肿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去医院治不好,只能慢慢养着。
你寄回家的那些东西,如果他吃了,应该会有所缓解。
我还听人说了一个偏方,你让他们试一下,说是抓两条黄鳝或泥鳅炖了吃,也可以用一把虾米煮汤内服,次日就能消肿。
这个季节可能抓不到黄鳝泥鳅,虾米也不好买,我那天路过一个巷子,见有人在偷偷卖海货,我就买了一点,你拿回去给你爹。”
谢翠莲:“谢谢大姐!那虾米多少钱,我给你。”
周荣:“巷子里买的,相当于黑市了,不能参考菜场的正常物价,我买了半斤,花了两块钱。”
谢翠莲:“虾米属于稀缺货,两块钱半斤不贵。
我们家属院的一位嫂子,不是城里户口,吃不了供应粮,她男人的那点份额,养活不了全家,她经常去你说的那种黑市买粮。
之前去买米,也就两三角钱一斤,她在外面干临时工的工资,勉强能养活自已。
今年各地遭了灾,城里的粮食供应紧张起来,黑市的粮价一天一个样,她前几天还找我抱怨,说一斤米要一块多呢!
她根本吃不起,说过完年就带着孩子回乡下算了,省得在城里遭罪。
她还告诉我,有一种伊什么克的蜜枣,用密封袋装的,巴掌大小,3块钱一袋,想想就吓人。
你这半斤虾米才两块钱,我觉得很便宜。
我爹那病估计要长期养着,要是大姐以后还能买到这种便宜虾米,帮我买一点吧,我寄回去给我爹。”
“好。”
周荣的虾米,是很早之前囤的,买的时候不到2角钱一斤,现在市集上根本没卖的,要是放到黑市,差不多也要几块钱了。
她没有坑谢翠莲。
只要谢翠莲回去后脑子不犯轴,2块钱半斤的虾米,说不定还能帮个大忙......
国家现在很重视高级知识分子,即便物资短缺,他们的待遇,变化不大。
如一级人员每人每月可以领四斤猪肉,二斤白糖,三斤鸡蛋等,二三级人员,则肉减半,白糖一样,鸡蛋减一斤,要是出国留过学,还能供应牛奶。
沈春恒、秦艳华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享受优待,沈家的生活水平和之前差不多。
周桂担心周荣手里的那点份额不够吃,和秦艳华商量后,年前送了些腊鱼、腊肉、鸡蛋、白糖和面粉过来。
江林海、田慧珍在供给方面也是享有优待的,周彩征得两人的同意后,同样给周荣家送了些年货。
别人家大年三十没有多余的面粉和猪肉包饺子,周荣家有。
吃过年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话家常。
周家广和大娃上高一了,两人因之前把收音机倒腾出来了,老师觉得他们是可造之材,想把他们和那些同样会组装收音机的学生,一起推荐到无线电厂上班,为跃进计划和祖国的工业化做贡献。
在周荣的建议下,两人婉拒了。
近期在琢磨装电池的收音机,小有进展,两人的班主任得知后,又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想让他们开年后去无线电厂为国效力。
两人说想考大学,等学到更多知识,就能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再次婉拒了班主任的好意。
周家广边包饺子边叹气:“哎,人太优秀了,也是一种烦恼,我还不满16岁,就满腹才华,别人想找工作找不到,到我这,非要硬塞工作给我,你们说,老天爷是不是很不公平?”
周母翻个白眼,不留情面的说:“别人是越大越成熟,你是越大越臭美,咱们国家有能力,又默默付出的人,多的是,哪个像你这样臭显摆?”
陈茉莉:“妈,与同龄人相比,小弟非常不错了,他有显摆的实力,我们应该表扬他。”
周母:“就怕有些人经不起表扬,咱们做人要不露锋芒、虚怀若谷,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被他人喜欢。
七广这几年确实长进了不少,但这些全是他大姐教导有方的结果,没有他大姐,他估计连小学都不能毕业。
而且他和大娃比,还差远了,你们见大娃有自吹自擂的吗?”
周家广:“妈,大娃那是特例,你们见过哪个高中生只有12岁的?
大娃的爸妈都是读书特别厉害的人,他完美继承了父母的优点,我不能和他比。”
大娃将包好的饺子摆放好,笑着说:“你的话有欠妥,我觉得你是在变相骂外公外婆。”
周家广一愣,回过味后,用胳膊撞了下大娃,气呼呼的说:“你过分了啊,大过年的竟然害我!”
周荣:“他害你,是因为你给了他害你的机会。”
周家广:“今天过年,我想着大家都是亲人,说几句玩笑话,逗逗乐子,谁知道他会故意曲解我的话?”
周荣:“老祖宗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即使面对最亲近的人,也应当有所保留。毕竟人心隔肚皮,内外两不知,记住了吗?”
周家广:“记住了。”
周庆宏琢磨着周荣和周家广他们的对话,试探着问:“大姑,过完年,我能继续搬到你家住吗?”
周家华接话道:“你干嘛要搬到这边住?钢厂那边住的不好吗?”
周庆宏:“是有点不好,我感觉住进钢厂后,脑子没以前好使了,大姑和小叔说的话,我要反应半天才能想明白其中的意思,之前可不是这样的。
不知道是钢厂饭菜的原因,还是空气不好,我觉得自已变笨了。
我不想做笨人,我想重新变聪明,大姑家就能让我变聪明。”
众人:“......”
第318章
套路,是成长的捷径!
谢翠莲也发现周庆宏搬去钢厂后,反应没有住在长安里时那样灵敏了。
她觉得自已管教孩子的方法肯定出了问题。
为了孩子的将来,谢翠莲与周荣商量道:“大姐,我和家华平日要上班,又要照顾笑笑和庆豪,没空管庆宏,他近期的功课落下了好多,考试只能考70几分,他上一年级的时候,能考90几呢!
能不能继续让他住这边,让七广、大娃帮忙辅导下作业?他的伙食费,我和家华出。”
人生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接力赛。
周家的后代如果不够出色,不管他们这一代人怎么打拼,都无法维持长久。
周庆宏觉得自已“变傻”了,是因为钢厂的环境太单纯,不在套路中成长,就在套路中灭亡。
套路,是成长的捷径!
周荣:“可以,你们上班后去厂里开证明,我来给他办转学手续。”
谢翠莲:“谢谢大姐!”
周庆宏一听自已又能住到长安里,咧嘴傻笑。
周家广瞥了他一眼,心想,搬来了也好,自已名下的活,能分一半出去了......
初二,谢翠莲找周荣买了十几斤的糙米和大麦粉,把周庆宏和周笑留在长安里住两天,她则带着5个月大的周庆豪,和周家华一起回了谢家村。
谢金海、谢银海刚从丈母娘家拜完年回来,准备打包行李,带着全家初三进城,见周家华、谢翠莲抱着孩子出现,很是诧异。
谢金海:“翠莲,你们咋回了?”
谢翠莲:“回来看看爹娘,他们人呢?”
在房里盘算家底的谢老汉和谢母听见谢翠莲的声音,忙出来查看。
谢老汉:“翠莲和家华回了,快进来坐,孩子娘,去倒糖水!”
谢母:“诶!”
谢翠莲打量了下谢老汉,见他身体不像有病的样子,把孩子塞给周家华,让其抱出去玩一下。
谢翠莲拉着谢老汉到卧房,小声问:“爹,你没病?”
谢老汉:“之前是病了,你寄回来的那些糖、面条和肉,救了我一命,我吃了几天,身体好了很多。”
谢翠莲:“我瞧您这样子,康复的差不多了,就在家里养着吧,等我再攒些票,给你们寄点吃的回来。”
谢老汉刚要应承下来,在外偷听的谢金海、谢银海冲了进来。
谢金海:“浮肿病可不是小病,村里有几个老人得了这个病,都过世了。
你别看爹现在看起来没啥问题,万一哪天严重了怎么办?还是去你们大城市里检查一下吧。”
谢银海:“是啊,我们就一个爹,他要是有个好歹,我们这辈子都寝食难安。”
谢翠莲:“你们说的有道理,我和家华明天带爹进城检查,没问题就送他回来。”
谢金海:“你和妹夫要忙工作,哪有时间照顾爹?我们和你们一块去,娘和你嫂子他们都没进过城,一起去见见世面,回头有人问我们城里是啥样,我们也能和人吹牛了。”
谢银海:“就是,你们尽管去忙工作,照顾爹,有我们呢!”
谢翠莲看着谢金海和谢银海,连连叹气,大姐真是神人,把大哥他们的心思全猜到了。
“我那里就一间房,住不下,而且我每个月只有27斤的口粮供应,现在粮食紧张,这27斤口粮,只能买几斤糙米,其他的都是玉米粉、荞麦粉等,根本吃不饱。
你们要是进城,没有城里户口,粮店不卖粮食给你们,我和家华的口粮,连自已都不够,没办法接济给你们。”
谢金海:“你好歹一个月有27斤的口粮,你们知道我们在村里过的什么日子吗?
我们每餐分下来的饭,和清水没啥两样,再这样吃下去,我们全得饿死。
你是我们家最有出息的人,你的日子好过了,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饿死啊!
我听人说了,你们城里只要有钱,粮食不受户口和粮票的管制,想买多少买多少。
你发个善心,救救这一家子吧,等村里的收成好了,我们就把欠你的粮食钱都还给你。”
谢翠莲摇摇头,苦笑道:“还给我?你拿什么还?黑市的粮食,一块多一斤,如果来年地里的收成不好,粮食供应紧张,价格还会涨。
我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拿什么钱借给你们买粮食?”
谢老汉惊诧的问:“城里的粮食那么贵?!”
谢翠莲:“是的,你们别以为我在城里过的轻松,城里的物价高着呢!
我这些年都没攒什么钱,又经常找人弄票给你们寄东西,家里的存折都是空的。
以前物价正常,我补贴娘家,家华没有说什么,现在我们自已都吃不饱,还要花高价去黑市给你们弄粮食,就算家华再心善老实,心里也是有想法的。7238
我去黑市给你们买了一点糙米和大麦粉,花了十几块,家华已经有两天不和我说话了,今天要不是硬拉着他回来拜年,他估计连谢家的门槛都不会再跨了。”
谢老汉一听这话,惊慌的说:“这事闹的,等下我和家华解释下,我们不进城了,我的身体本来就好的差不多了,是你大哥二哥想进城见世面。
你以后也别往家里寄东西了,别因为我们,把你的小家搞散了。”
谢银海:“爹,你说什么呢!你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必须进城检查!”
谢老汉:“你俩够了,老子还没死呢,这个家由不得你们做主,我说不进城就不进城,别人在村里能活,我们就能活。
你们要是瞎折腾,把翠莲的小家弄没了,后悔的地都没有!”
谢翠莲见她爹站在自已这边,欣慰的笑笑:“爹,我找人问过了,浮肿病是营养不良引起的,去了医院也没用,只要吃好点,就能自已康复。
我听人说虾米煮汤能消肿,就去黑市买了一点,等下给你煮了吃。”
谢老汉:“虾米是什么?贵吗?”
谢翠莲:“一种海货,6块钱,半斤,有点贵,但只要能把爹的病治好,我觉得值。”
谢老汉:“啧啧啧!6块钱才半斤呀?!你们城里的东西真是吓人,以后别买了,幸亏我们没进城,不然金山银山都给吃没了。”
谢金海和谢银海也觉得这价格太高,要是他们全部进城,没有哪个人家供得起。
谢金海:“翠莲,我们不进城也行,你定期给我们寄点面条、糖、腊肉之类的回来,给爹娘调养身体。”
谢翠莲:“现在城里吃的所有东西,都要凭票购买,我会尽力攒票,买到什么就给你们寄什么。”
谢金海:“行,谢谢,等我们混好了,定会回报你。”
谢翠莲和周家华在谢家住了一晚才返回城里,之后时不时的给家里寄些吃的,谢家人虽然仍吃不饱饭,却没有得肝炎、浮肿等病......
第319章
我能自己挑下乡的地点吗?
2月上、中旬,全市掀起积肥、向农村送肥的热潮。
参加这一活动的达560万人次,送肥500多万担;同时,政府还组织1400多名干部参加农村工作团分赴各县。
廖伯闻为了提拔周荣,先让她参与送肥,再去农村学习。
周荣说去城郊送肥没问题,但他们家有几个孩子要照顾,不方便下乡。
廖伯闻笑着说:“人事科的副科长,职位空缺,我觉得你完全有能力胜任。
单位的干部都陆续下乡了,为了服众,你也去农村锻炼一下。你放心吧,顶多半年,我就把你调回来。”
之前的人事科副科长,在去年下半年的反y倾运动中被人举报了,职位一直空着,很多人都惦记着这个职务,局里的领导说要各方面考察后再决定提拔谁。
周荣没想到这个机会能落到她身上。
周荣试探着问:“我能自已挑下乡的地点吗?”
廖伯闻:“......可以,你想去哪?”
周荣:“清平县洪安公社,周家湾生产队,我的老家。”
廖伯闻:“行,就去这里,我让陈秘书帮你把下乡的文件都办好,你送完肥,交接好工作,就尽快去周家湾吧。”
周荣:“好。”
担心家里没有大人,一些不长眼的欺负自家孩子,周荣请周母过来住段时间。
周父说他一个人住在肉联厂没意思,也跟着一块过来了。
周父的自行车已经买了,骑车上班很方便,大家就由着他了。
周荣往家里囤了些大米、面条、鸡蛋、红糖、棉油等,悄悄告诉周母,说是从黑市的那位朋友手上买的,和市场价差不多,让周母配着杂粮做给孩子们吃,免得大家营养不良。
一听价格不贵,周母松了口气,让周荣安心回乡,她会照顾好几个孩子。
送完肥及交接好手上的工作,周荣3月底回到了周家湾。
周桂本来也要参加这次的下乡学习,因沈清然有点咳嗽,她不放心,就和领导协商,下一次还有机会的话,她再报名......
周荣回到周家湾,最高兴的莫过于周传义。
今年少雨,北方的一些地方持续大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播种。
清平县自去年年底到开春,只下了三场雨,但组织给各地下的跃进目标,并没有减少。
每次开会,各支部书记、大队长都在那比着吹牛,谁要是不参与,或牛皮没吹好,就被大家上纲上线,说思想不先进,太保守,不想为国家出力等等。
虚报产量,意味着要高征购。
去年的洪灾和旱灾,让胜利大队的乡亲只能勉强吃个半饱,要不是各生产队有猪场、鸡场、蔬菜基地等的贴补,就要和那些欠收的地方一样,很多人得肝炎、浮肿等病而死。
周传义不想被人扣帽子,可不切实际的吹牛,他又良心不安。
周荣回来,让周传义看到了希望。
周传义通过周荣的下乡介绍信,已经知道她被调了工商局,还是在局长手底下干活,这种亲近领导的职位,最容易得到提拔。
周荣这次回乡历练,估计就是为了提拔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