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因示范基地做的成功,粮食也增产,周家湾受到了乡里和县里的表扬,得了两面锦旗和奖状,各级领导还来视察过,这份荣耀,使大家走出去倍有面子。周传义和周传景告诉大家,周家湾能有今天,全是周荣的功劳,没有她,大家还得为没钱盖房子、娶媳妇、打年货而发愁。
为了表扬周荣做出的贡献,村里决定,在祠堂的荣誉墙加上周荣的名字及事迹,并打算在大年初一,为她上族谱,让周家湾的年轻人,都以她为榜样,多为村里做贡献。
女娃上荣誉墙、入族谱,在周家湾是史无前例的。
一开始有人提出质疑,周传义和周传景让那人的闺女也像周荣一样做出一番成绩,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他家闺女的名字刻入荣誉墙,并写入族谱。
要是做不到,就闭嘴,以后也不要参与示范基地的分红。
谁会和钱过不去?
慢慢的,大家就接受了周传义和周传景的安排。
大部分人都是知足常乐的,他们感念周荣为村里做的事,让自家摆脱困境,就自发的在周荣回村的路上欢迎她......
第257章
她也是有“虚荣心”的哟!
周荣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只想感叹一句,不愧是修炼多年的老江湖,比她还会玩套路。
周荣知道周传义和周传景心底的盘算,换做她是周家湾的当家人,也会这么做。
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不枉费她做了那么多事,她也是有“虚荣心”的哟!
这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
要不是周传国和周传泰喝多了,晃着脑袋想睡觉,他们还要拉着周荣聊天......
折腾了一天,孩子们都困了,周母赶紧回家烧水,让大家洗了睡。
家里的四间房,周家华、周家富带着妻儿各住一间,周家广和周父周母挤着睡,周彩和周荣一家睡一间房。
每次回周家湾,大家都会带铺盖,加上周母留在家里的几床旧被子,够用了。
周母说她两年没回乡里了,想去市集转转,正好把家里缺的油盐等调味品买回来。
孩子们也闹着要出去玩。
周母发话,全家一起上街。
周荣喜欢农村打年货的热闹氛围,觉得那满满的烟火气,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就找到周传义和周传景,说如果没什么紧急事,能不能下午商量事情,她要带着孩子们去赶集。
周传义:“反正你要在村里住几天,不急,等你买好东西回来再说是一样的。
我家里也要买点东西,和你们一块去吧,前天听董老师说要去集市上买什么书,我们把他也叫上。”
周荣:“好。”
周传义临走前,问正在大堂里写作业的周家星:“你不是嫌你大哥二哥从省城买回来的鞭炮太少了吗?去不去乡里?”
周家星眼睛一亮,立马将作业本收好:“去!你等我下!”
周家广近期表现的很好,买菜做饭、洗衣扫地、照顾外甥,样样安排的井井有条,周荣为了奖励他,买了不少鞭炮供他玩。
玩鞭炮,要人多,旁边还要有人发出羡慕的尖叫声才有趣。
周家广得知周荣要到周传义家,想在周家星面前嘚瑟一下,带了点鞭炮,跟着一块过来了。
见周家星在收作业本,周家广窜过去小声问:“你转性了?腊月29还写作业?!”
周家星:“......我这叫刻苦学习!你们老师没布置作业?”
周家广:“布置了呀,但我早就写完了。”
周家星:“学校的作业,我也早写完了,这些是董老师额外布置的,我要是不写作业,就得做家务。
你也知道,捡来的孩子没有选择权,相比较下,写作业容易多了,不用大冷天的洗衣服,不用张罗全家的饭菜。
你在城里的待遇,应该不比我好多少吧?”
周家广一噎,听出了周家星话里的重点:“你也是捡来的?!”
周家星:“是呀,我爹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天赐是他爷爷去乡里买烟时别人送的。
别人家生男娃都高兴的放炮仗、摆酒席,你说我们的亲生爹娘怎么就和别人不一样呢?
不想要儿子可以不生啊?!干嘛生了,又把我们扔了?害得我们在养父家里做小伏低,说话都不敢大声。”
周家广:“......”
杜娟准备去洗衣服,将两人的话听了个正着,哭笑不得的说:“你俩有完没完?不是要去集市吗?还不快走?!”
周家星把作业本塞给杜娟:“娘,你帮我放一下。”
之后就拉着周家广去追周传义和周荣......
目前使用的农药,主要是“滴滴涕”和“六六六”,因产量不高,没有全面普及,在洪安乡这种偏僻地方难以买到。
大家通常用较原始的方法防治虫害,比如用草木灰、石灰粉、雄黄等撒在地里,或人工去驱虫抓虫,效果差,也耗时耗力。
张秀英到了周家湾后,不用应付各种大会小会和人际关系,就利用自已的学识,并托好友从外地买了些除虫菊、松脂、鱼藤等杀虫植物来加工提炼。
效果虽不及“滴滴涕”和“六六六”,但比单纯的用草木灰、石灰粉或人工去捉虫,要好上很多。
周德旺家的其中两间房,被张秀英收拾出来,做了实验室,董慧儒也被她拉着一起做农药研究。
董慧儒的y派身份,周传义之前没对村民说,只说是城里来的老师,要在村里住段时间。
粮食增产,县里的领导下来视察时,得知董慧儒和张秀英会预防虫害,给牲畜治病,还会研发农药,想把两人调去县里。
周传义不想村里损失两员大将,就把董慧儒的y派身份说了。
只要能给自已带来好处,村民们对什么左派右派无所谓,仍然喊董慧儒和张秀英为老师,还经常将家里的鸡蛋和去山上弄的山货送给他们。
县里的领导不想惹上麻烦,打消了把董慧儒调走的念头,想把张秀英一人调去县里。
张秀英说,她的男人在哪,她就在哪。
县里的领导无奈,只好放弃把人调走的事,要求董慧儒和张秀英把增产方法及配置农药的步骤,写份详细报告交到县里......
周传义和周荣他们到周德旺家时,张秀英在做实验,董慧儒在写报告。
周传义:“张老师、董老师在忙呢?!大荣回了,我们要一起去集市,你们要一块去吗?”
董慧儒见周传义和周荣来了,立马起身相迎:“快进来坐,我把这点内容写完,和你们一起去转转。”
张秀英听见外面的声响,将实验室的一点收尾工作处理好,笑道:“我的手上沾了药物,不方便倒茶,辛苦你们自已招呼自已,大堂的暖水壶里有热水。”
周传义:“我们不喝水,你们忙吧,我们在村口等你们。”
张秀英:“行,我们尽快过来。”
半小时后,所有人到齐,一同前往集市。
今天的集市非常热闹,人头攒动,纷纷扰扰,有人将自家编织的竹编、箩筐、簸箕等拿来卖;有人将家里舍不得吃的鸡和蛋拿来换钱;有人将打的猎物摆在麻袋上,由着大家挑选。
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耳边交织,让人兴奋又安心。
周荣推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们挤在人群里,挑选着自已喜欢的东西......
第258章
我妈每年清明节都带我去上坟
周荣他们从省城带了不少腊鱼腊肉回来,这次上街,主要是买点新鲜的鱼和肉。
本想买点蔬菜的,周传义说蔬菜基地里多得是菜,品种比街上卖的齐全,直接去地里一样摘一点就行了,何必浪费钱?
周母说:“基地里的菜是公家的,我们去摘不合适,反正这些菜几分钱一斤,花不了多少钱,没必要惹人说闲话。”
周传义:“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地里的菜长势好,前两天给县里和省城及附近的一些供销社、菜店供了最后一批菜后,还剩不少,不吃就在地里长老了。
我向乡里反应后,给村里的每家都分了一点,你们也算我们周家湾的一份子,大家都能吃,你们为什么不能?
你们家就这么点人,能吃多少?这事就按我说的办,回去后,我亲自带你们去菜地摘菜。”
周母笑道:“行,那我们就占点村里的便宜。”
周传义:“这不叫占便宜,这是身为我们周家湾人的荣耀!那边好像有卖牛肉的,我们过去瞧瞧。”
周母:“好。”
杨开运、方婆子等了好久,都没等到杨晋林和冯巧兰的回信及汇款单。3904
杨林坡的村民,防他们像防贼一样,只要他们出门,就有人跟着,同时去林大河那打小报告。
一旦他们出了杨林坡,就会被人抓回去领10工分。
身上的钱一天天变少,目前地里又没什么活干,想找个由头把金梅和大妮、二妮使唤下地赚工分换口粮都不行。
马上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备年货,杨开运、方婆子看着家里仅剩的14块3毛7分钱,决定再给杨晋林和冯巧兰各寄一封信,催钱。
杨晋森识字,能帮着寄信,两人就把他和大牛一块带着,盘算着,要是能寻到机会去省城,他们就偷偷跑掉。
只要到了机关大院,不怕冯巧兰不给钱。
杨开运向林大河再三承诺,说他们要去乡里寄信和打年货,绝不偷跑,要是信不过他们,就把金梅母女三人押在村里作为人质。
林大河说女人在杨开运家不值钱,要押也是押大牛,及他们家新盖的那5间青砖房,否则,甭想出杨林坡。
新房还没住热呢,杨开运舍不得抵押出去,只好打消逃跑的念头,将房门钥匙,暂时寄存在林大河那。
双方签字据,等他们从乡里回来,林大河必须归还钥匙。
之后,杨开运、方婆子就带着一直闹着要上街的大牛到了乡里......
杨开运一家的户口虽再次迁回了杨林坡,但他们没有任何工分,年底村里分鱼分肉时,没有他们的份。
手里就那么点钱,必须要精打细算才能把日子撑下去。
杨开运和方婆子合计一番后,买了一斤肉,一条鱼,几块豆腐,一点青菜,用作吃年饭。
大牛吵着要鞭炮,两人没有买。
大牛就在地上哭着打滚,引来好多人围观和嘲笑,说几分钱的东西,家里是不是揭不开锅了,大过年的,让孩子在地上哭闹,不像话。
杨开运无奈,只好让方婆子给大牛买了5分钱的地老鼠。
一个村子的两头牛打架,其中一头牛重伤不治死了,村民们就把牛杀了,抬到市集上售卖,给村里增加点收入。
难得有牛肉卖,大家都在那议论,牛肉怎么做好吃,牛肉汤如何好喝。
大牛听了,嚷嚷着要喝牛肉汤。
1.5元一斤的肉牛,杨开运和方婆子可舍不得买,哄着大牛说,牛肉没有猪肉好吃,他们现在回去炖猪肉吃。
大牛:“你们骗人!城里的牛肉面,我又不是没吃过,明明比猪肉好吃!
二牛的娘都在买,我们是从城里回来的,二叔是大官,我们比他们有钱,他们能买,为什么我们不能买?!”
杨开运顺着大牛的话,往人群里张望了下,真的看到周荣带着大娃在挑牛肉。
大娃在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肤色又白回来了,加上喜欢读书,脸上带着几分书卷气,整个人看起来眉清目秀,文质彬彬。
杨开运觉得,大娃的样子,才是他心目中孙子的形象,而不是像大牛那样,十几岁的人了,还在地上打滚。
家里目前全是女娃娃,就大牛一个孙子,杨开运不甘心,想把大娃抢回来。
他疾步走上前,抓住大娃的胳膊,激动的说:“二牛,跟爷爷回家,爷爷给你做好吃的!”
周荣见此,将手中称好的牛肉递给周母,一把推开杨开运:“你干什么?想拐卖孩子吗?”
周荣的力道很大,杨开运没站稳,跌坐在地,愤怒的说:“贱人,你敢推我,信不信老子打死你?!”
周荣:“你来试试?你个人贩子,想拐走我儿子,我把你打死,都是活该!”
周围的人一听杨开运是人贩子,有那热心肠的,立马揪住他,说要带去乡政府关起来。
杨开运奋力挣扎,说他不是人贩子,是孩子的爷爷,来带孙子回家的。
杨晋森和方婆子也挤进人群帮着辩解,说他们不是坏人。
方婆子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她是孩子的奶奶,是孩子娘使坏,把孩子带走了,不让他们见孩子,才使得他们情绪激动。
围观的人,不知道哪方说的是真,在那议论纷纷。
周荣悄声问大娃:“你来还是我来。”
大娃:“我长大了,可以自已处理。”
周荣:“好。”
大娃问杨开运:“你们说我是你们的孙子,请问我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杨开运:“你姓杨,叫杨二牛!”
大娃:“错!我姓周,叫周庆平!我的户口本上一直都是这个名字,不信你们可以去公安局查。
我的爷奶和亲爸早就死了,我妈每年清明节都带我去上坟。
你们这些人贩子,现在为了骗小孩,真是什么借口都想得出来,坏人不除就会祸害好人,大家快把他们抓去乡政府绳之以法,以免其他孩子被拐卖!”
杨开运、方婆子:“???!!!”
周荣:“......”
这熊孩子,什么话都敢说。
好在没有偏向杨家人,不枉费自已“悉心教导”那么久......
第259章
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哪有钱寄给爹娘?
周家湾今天有不少人来赶集。
牛肉摊这边的动静很大,大家都围过来看热闹。
见是杨家人在欺负周荣母子,周家湾的乡亲不由分说的上前扣住杨开运和方婆子,把周传义的眼神示意下,把人往乡政府拽。
杨开运和方婆子在惊愕中,被扭送到了乡政府。
洪安乡目前没有公安局,两人被关进了人武部。
杨开运和方婆子不停嚷嚷,说他们没犯事,只是想把孙子要回去,不能关他们。
周父告诉人武部的人,他们不认识杨开运和方婆子,两人就是人贩子,说的话都是为了迷惑大家,必须严惩,老百姓才能安心过年。
周传义及周家湾的乡亲,也跟着一块指认杨开运和方婆子是人贩子,还说哪个村子的孩子不见了,就是他们干的。
武部的人觉得有这么多人来指证,不像是假的,举着枪,警告两人,再不老实,就开枪。
杨开运和方婆子有口难辩,无奈之下,只好让杨晋森回去找林大河来证明他们的清白......
林大河得知事情经过,不情不愿的到乡政府为杨开运和方婆子做担保,并让他们写下承诺书,再也不到乡里闹事,两人才被放出来。
回去的路上,林大河全程黑着脸,冷声说:“你们要是再犯事,就别在杨林坡待了,我的一张老脸,都被你们丢尽了!”
方婆子梗着脖子狡辩道:“这事不能怪我们,是周荣不让我们认二牛,还把孩子教的六亲不认,才让大家误会的。”
杨开运:“没错!这事全赖周荣和周家湾的人,要不是他们胡编乱造,我们哪会被抓进乡政府?”
林大河冷哼道:“晋林和周荣离婚的时候,把三个孩子都给她了,还签了断亲书,我那里还保留了一份呢,你们要是不记得了,我回去拿给你们看。
二牛和你们杨家早就没关系了!
你们平日没尽到长辈的责任,这几年也没来往,二牛怕是早就把你们忘记了,凭什么认你们?
回到村里,都给我老实待着,再被抓进乡政府,看我管不管你们,就让你们在里面关一辈子!”
杨开运被训的脸红脖子粗,愤恨不已的瞪着林大河,又不敢犟嘴,只盼着杨晋林收到他的信后,尽快寄钱,或回来给他们撑腰......
杨开运为钱发愁,杨晋林又何尝不是呢?
何家湾的附近都是大大小小的山林,经常有蛇虫鼠蚁出没,木头和树皮搭建的房子,杨晋林住的一点安全感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