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7章

    周传义:“传武就是其中一个?”

    周荣:“是的。”

    周传景:“这个容易,传武都过继给别人了,就不是周家湾的人了,以后禁止他回村。”

    周荣:“万一他在外面混的不好,非要回来落叶归根呢?

    他的身上总归留着周家的血,要是他苦苦哀求,不让认祖归宗就不走,加上他爹和兄弟,煽动着乡亲们一起去求你们,你们能不答应?”

    周传义与周传景对视一眼,两人心有灵犀,瞬间想到一块去了。

    但有些事不宜让周荣知道,周传景说:“我们有办法应对,你不用担心,还有哪些人克我们,你一块说了。”

    周荣:“卦象显示,你们除了要防小人,还要防逆子。”

    周传义、周传景:“???!!!......”

    (祝大家端午安康,幸福美满,万事顺意,财源滚滚!)

    (麻烦大家留个五星好评,谢谢)

    第217章

    我家的逆子又是谁?

    周传义斟酌着问:“你所说的逆子,是指我家的家铭和家锋?但他们很孝顺啊,也从不忤逆我,怎么会是逆子呢?

    那个算命的,肯定搞错了!”

    周荣:“叔,你好像不止两个儿子吧?”

    周传义:“......你说家星啊,他才多大,和你家七广差不多的年纪,还是个孩子,除了调皮点,心眼不坏,要是犯事了,我大吼一声,他就乖了,到不了逆子的程度。”

    周荣:“叔当了这么多年的干部,应该知道,有些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家星和七广一样,是个没心眼的孩子,他们和人说话,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很少过脑子。

    万一哪天把叔在自家发牢骚说的话,或是家里的贵重物品,说给了外人听,让某些小人起了歪心思,偷偷举报了叔,这得多冤枉啊?!

    算命先生没说逆子的名字,但为了我们的宏图大业,也为了叔自已的前程,还是防范于未然比较好,叔觉得呢?”

    周传义垂眸沉思周荣的话,他家的小儿子,确实有点骄纵,在村里没少被人嫌弃,只是大家碍于他的面子,没有当面说。

    现在的形势,一天一个样,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不好说。

    自已经常在家嘀咕些事,没有避着家里人,要是那混小子真的口无遮拦的在外面说了什么,自已的村长就到头了......

    周传义:“你说的有道理,家星那孩子,就是个没心没肺的,每次得了好东西,都喜欢出去显摆,这个习惯确实不太好,我回去会严格管教的。”

    周传景问:“我家的逆子又是谁?家承和家乾,不仅孝顺还勤快,半点不像逆子,我又没有第三个儿子,这事是不是和我没关系?”

    周荣:“我问过算命先生了,他说逆子并不局限于儿子,孙子也算。”

    周荣这么一说,周传景就懂了:“你说天赐?!他和家星一样,调皮捣蛋了一点,但也到不了逆子的标准吧?”

    周传义拍了拍周传景的肩膀,笑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我年纪都大了,护不了孩子们几年,他们要是不能做个好人,被乡亲们认可,以后会吃大亏的。

    告诉你个事,我前些天去林子里转悠,无意间听到几个砍柴火的妇人在唠家常。

    她们说周家湾有三大臭虫,走了一个,以为能清净点,结果另外两个更讨人嫌,要是有人能治一下他们就好了。

    你知道她们说的是谁吗?”

    周传景一顿,不可置信的问:“家星和天赐?”

    周传义:“我儿子,你孙子,在村里干的那些事,你又不是不知道,点草垛子、炸牛粪、夏天故意躲在水里,吓唬码头边洗衣服的人,还往人家洗干净的衣服上扔泥巴。

    只有他们想不到的,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

    以前有七广帮着挡一下,分散了大家注意力,七广进城后,这两人就吸引了所有火力。

    要不是有我们的身份罩着,那俩小子的屁股肯定早被人揍开花了!”

    周传景尴尬的笑笑:“有人找我告过状,我回家训了天赐一顿,他立马就道歉了,谁曾想他只认错,不改错,回去后,我再训训他。”

    周传义问周荣:“七广自进城后,好像变乖了很多,我见他放学回来,竟还帮着做饭,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你们是怎么调教他的?”

    周荣笑道:“他一开始仗着有我爸妈的疼爱,和天赐一样,只认错不改错,后来得高人指点,说这孩子若不改正,将来必惹大祸。

    我爸妈不想他作茧自缚,害了自已和全家,不再护着他,有错就罚,还说他是我爸网鱼时网来的孩子。

    小孩子嘛,心性未定前,好生管教,很容易掰过来的,七广以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磨炼一段时间后,家务活样样精通,成绩也好了,今年跳了一级,上六年级了。

    可见劳动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乐观的心态,还能学会一些生活技能,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也不会饿肚子。”

    周传义和周传景频频点头,很认可周荣的观点,决定回去后就依葫芦画瓢,用在自家“逆子”身上。

    很快,周家星就成了垃圾堆里捡来的孩子;周天赐则是周传景去乡里买烟时,别人送的。

    两人被迫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不干完、不干好,就没饭吃,训练了一段时间,渐渐改了陋习,成为了“好孩子”......

    与周传义、周传景沟通完果树种植的一些细节,周荣让两人回去后,先申请示范村的指标,同时带领乡亲们整理荒山,等项目批下来,估计到了来年开春,正好种菜、种树。

    遇到问题,可以写信商量办法,打电话也行。

    周荣把服装店的电话给了周传义、周传景。

    洪安乡还没有通电,也没有电话,两人要想打电话,只能去县里,借用邮电局的公用电话......

    周传义想了想,说:“你传裕叔的人脉,主要集中在乡里和县里,示范村的指标拿到后,在这两个地方申请开店,问题不大,想把店开到省城,怕是有点难度。”

    周荣:“只要你们能拿下指标,省城的店铺,我来想办法。”

    周传义:“行!有你这话,叔一定会想办法把事办成!”

    周荣:“有个事想和两位叔商量一下,如果省城的商铺申请下来了,能不能直接安排我孙红嫂子她们做店员?

    她们进城后,一直找不到正式工作,时间久了,怕政府出台新政策,要求她们回乡,那之前的一切就白折腾了。”

    周传义:“这事一旦成了,你就是我们周家湾的大功臣,这种小事我们肯定答应。

    只是她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不知道能不能卖好货,你得教教她们。”

    周荣:“这个请叔放心,等周桂的婚期过了,我会让她们去报夜校,提升文化水平和会计方面的知识,也会找人对她们进行专业培训,绝不耽误店里的生意。”

    周传义:“你的安排很周全,我没意见,就这么办!”

    第218章

    以你们家的劲头,我们以后还得仰仗你们呢!

    周传国、周传泰的几个儿子都在长安里租了房子。

    他们没在周荣家睡,带着老伴去了儿子家,和孙子、孙女挤着睡。

    因儿子多,大家都抢着喊他们去自家,几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回村后,又是一个能用来吹牛的资本呢!

    周传祥、周传义、周传景则在周荣家打地铺。

    周传祥刚负伤退伍时,媒人曾给他介绍过一个媳妇,花了50个大洋、100斤米、20斤肉的彩礼。

    但那女子嫌弃他的断腿,洞房夜不愿意圆房,只在周家湾住了一个星期,就跑了。

    还带走了周传祥家里的十几个大洋。

    周传国几兄弟气不过,带着一帮人去找那女子算账,要求返还所有彩礼和偷走的钱财。

    对方爹娘说人不在家,想耍赖。

    周传国他们把对方家里砸了,值钱的物件全部带回周家湾给到周传祥。

    损失虽然弥补回来了,但周传祥心灰意冷,不再提娶妻的事,靠着一点积蓄和政府每月的几块钱抚恤金,简单过日子......

    周传国他们被儿媳、孙子拉着离开时,周传祥满满的羡慕。

    周父将他的神情看在眼里,轻叹一声,说:“要不我们再给你说个媳妇?这次我们提前把人品打探好,不靠谱的不要。”

    周传祥摇摇头,苦笑道:“不了,好姑娘看不上我这样的,那些屁事多,爱搬弄是非的我也瞧不上,就这样过吧,一个人自在!”

    周父还想劝,周传祥却不想听了,杵着拐杖去给自已铺床......

    因粮食现在是按人头凭票定量供应,周家不能像在乡下那样,摆两天宴席。

    所有送礼的街坊邻居,全部邀请的是28号早上来吃宴席。

    有些菜需要提前准备,不然28号早上来不及。

    27号一大早,周父周母去买菜及糖果点心,顺便带着周传义他们在附近转一转。

    周荣今天请了一天假,她揽下了买米、买油的任务。

    家里这个月的粮、油份额已经用完了,摆宴席的粮食和油,只能去黑市买,周荣说她有熟人,能买到便宜的大米和油。

    周母相信闺女的能耐,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周荣,回来后实报实销。

    周荣的空间里多的是粮食,从刘文昌那收来的物资,一直没用过呢!

    周荣拿了200斤大米出来,用自行车运回家,按照1角3分8一斤给周母报的账。

    目前的食用油有两种,棉油和菜油。

    棉油8角钱一斤,菜油贵4分钱。

    为了节约四分钱,很多人家都是吃棉油。

    但棉油遇冷会凝固,口感也不如菜油,冬天炒菜的话,需要先把棉油放在炉口边融化才行。

    猪肉的价格是7角4分钱一斤,要买到适合炼油的肥肉,没点关系,想都别想。

    肉联厂那么多职员,周父作为基层员工,不是每次都能分到板油或肥肉。

    周荣不爱吃棉油,每隔一段时间就从空间里拿出一大块板油,交给周家广炼油。

    所以周家的食用油,以猪油为主,棉油为辅。

    但摆宴席,用猪油炒菜不合适,也显得太奢侈了,周荣不想他们家被人惦记。

    就从空间拿了10斤棉油出来,按照8角钱一斤给周母报账。

    周母说:“这和我们买米买油的市价是一样的,你那朋友按这个价给你,不会亏本?”

    周荣笑道:“我之前帮过他,他欠我人情,说好了的,只要我去买东西,就按市价给。”

    周母想了想说:“那我们以后粮食要是不够吃,还能找他买吗?”

    周荣:“可以呀!你把需要的数目告诉我,我去找他。”

    周母:“行!有了这个渠道,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二华和三富的饭量太大了,三五碗饭下去,感觉只能吃个八分饱。

    每次他们过来吃饭,我心里就发慌,担心家里的粮食不够撑到月底。

    现在我们能在黑市买到平价粮,还不用票,以后他们来吃饭,就能管饱了!”

    很多菜要提前处理好,才能在明天一早及时下锅炒。

    家里的锅灶不够,煤炉的火太小,周母就找街坊邻居借了几个“钢灶”。

    大家用的“钢灶”,就是铸铁的小灶,圆口,有脚;也有没脚的,要用砖块搭脚。

    “钢灶”主要烧木柴,轻便易搬动,可以节省买煤钱。

    很多人家都备了“钢灶”。

    农村做大席,一般都是找自家兄弟帮忙,周传国、周传义他们,都会做大席的菜。

    几人自告奋勇,说要帮着炸豆腐、炸肉圆、鱼圆等。

    周母开玩笑的说:“我家的排面太大了,竟然请动了村长、族长帮着操持宴席,够我们吹一辈子的牛了!”

    周传义叼着周父发的烟,边切肉边说:“自家人说这种话就见外了,以你们家的劲头,我们以后还得仰仗你们呢!”

    坐在一旁炸豆腐块的周传景,接话道:“三个闺女都是大学生,两个儿子是工人,七广和大娃他们读书也厉害,你们家前途不可估量,以后得多提携下我们啊!”

    周荣说:“都是老祖宗们庇佑,我们才有今天,叔回去后,让村里的娃娃多读书,考不上大学,读个中专也可以,和大学生一样,毕业后,国家都是包分配工作的。

    这样就能名正言顺的进城了,也不用花钱迁户口,还能光宗耀祖。”

    周传景:“你说的对,是要监督娃娃们念书,不然他们就得一辈子窝在村里,周家湾也难有出头之日。”

    傍晚,周家风、周家铭他们来了,帮着到左邻右舍借桌椅板凳和碗筷,方便明早摆宴席。

    晚上这一顿饭,周母把孙红她们都喊来吃饭,周荣家的小院,摆了些锅灶,没办法开席,只能在巷子里摆桌子。

    大家边吃边聊,说着自已的近况,脸上无不洋溢着笑容,整个场面热闹而温暖。

    温柔的灯光下,大人、小孩聊天嬉闹的身形,映照在墙上,像皮影一样晃晃悠悠的。

    路过的人见了,莫名的心生几分喜悦,似乎也感受到了别样的幸福......

    第219章

    这缺心眼的孩子,“好日子”来喽!

    目前的床都有床架,一是为了美观,二是可以用来挂蚊帐。

    蚊帐通常用竹竿固定。

    现有的蚊帐是用稀疏的土纱布缝制,称为布帐。

    挂布帐的竹竿就称为布帐竹。

    乡下嫁女儿,都会为女儿准备布帐竹。

    作为嫁妆时的布帐竹,一般选用小竹,但也不能太细,需要连根带叶,寓意不要忘了根本,也象征爱情四季常青,生活节节拔高、越来越好。

    周父沿用周家湾的嫁女儿习俗,也为周桂准备了两根长长的布帐竹,用红纸包着,上面挂着铜制的布帐钩,还有红红的小灯笼,显得喜气洋洋。

    这个布帐竹在嫁妆里面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送嫁的队伍里要打头阵,扛布帐竹的人,一般是新娘的弟弟或侄子。

    因男方家要提前铺新床包括挂布帐,所以嫁妆要先于新娘一两个小时到达新郎家。

    到那时,两根布帐竹就被去头掐尾锯成了四根,扛布帐竹的人也就完成了任务,能得一个大红包。

    周家广每次只要一想到干个这么简单的事,就能得到一个大红包,就会莫名的兴奋......

    谢翠莲怀老二后,担心晚上睡觉不安分的周庆宏误伤了自已,和周母商量后,把周庆宏安置到了周家广的房间。

    自那后,周家广不仅要照顾外甥,还要照顾侄子,他觉得自已是最倒霉的长辈。

    但作为食物链最底端的他,知道自已是无权反抗的,只能默默接受。

    大娃见周家广躺在床上傻乐呵,猜想他肯定是因为即将到手的大红包而兴奋。

    眼珠子一转,蛊惑道:“小舅舅,外公准备的那两根竹子好长,你一个人扛的话,会拖到地上的,要是不小心把布帐钩和灯笼弄坏了,肯定要挨骂的。

    明天早上,我帮你一起扛啊。”

    二娃围过来,说:“小舅舅,那么长的竹子,你们两个扛都不顶用,加我一个吧,我也出份力。”

    周庆宏作为在套路中长大的孩子,立马猜到大娃二娃的目的,他连忙拉着周家广的手摇晃:“小叔,我也可以帮忙。”

    周家广将三人推开,气哼哼的说:“有好事的时候,你们就来舅舅长舅舅短,喊的那叫一个亲热。

    每次我要受罚的时候,你们一个个就装作不认识我,还会偷偷告小状,加重我的惩罚,别以为我不知道!

    想分我明天扛布帐竹的红包?想都别想!那是我盼了好多年才盼来的,你们谁都别想和我争,我一个人能搞定!”

    大娃:“我问过我妈了,她出嫁的时候,你虽然小,但我爸还是给了红包的,你都已经拿过一次了,排队也排到我们了啊。”

    周家广:“那个不算,我根本就没印象!就算你爸真的给了红包,也被我妈拿走了,我什么都没得到。

    我和我妈确认过了,明天二姐夫给的红包,她不没收,我难得发一次财,你们就别和我作对,可以吗?

    等我拿到红包,请你们喝汽水,过年的时候,再给你们多买点鞭炮。”

    二娃眨眨眼,说:“小舅舅,你要是把红包分我一半,我也请你喝汽水,给你买鞭炮。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