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大家一听迁个户口要500块,还只能迁一人,均表示不迁。周传义说:“不想迁就不迁吧,大荣说了,你们要是成为正式工,厂里可以接收你们本人的户口,就是老婆孩子不能跟过去,不然他们没有粮食份额和各种票,只能买高价粮,不划算。
你们在厂里好好干,表现出色的话,说不定会有转机。
我周家湾的男人,就没几个爱读书的,反倒是女娃,喜欢抱着书本看。
大荣说正式工需要专业技术,你们要想顺利转正,文化水平必须跟上,去了城里,都去报个夜校吧,多识几个字,也不枉你们被老祖宗眷顾,抽到了进城名额。”
大家一同答:“都听村长的!”
周传义:“赚的钱,记得按时寄回家,家里的老爹老娘、老婆孩子,就指望你们的钱,添件新衣,买顿肉。
谁要是在外面胡搞,坏了村里的名声,或让老婆爹娘追着打,我不仅不会帮忙,还会把他关进祠堂,罚跪个一年半载,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
周传义:“传民家的四桂,10月28号出嫁,我和族长会去参加婚宴,你们既然进了城,就去随个礼吧,多少是个心意。”
“没问题!”
周传义:“城里的粮食都是定量的,还要花钱买,你们要在传民家待上一天左右,30号人,几顿饭下来,非把人家吃穷不可,各自带好自已的口粮,不要想着占便宜。
这种便宜要是占了,会惹人嫌,以后有好事,就不会想着他了,做人不要太小气,占小便宜的人必吃大亏,明白吗?”
“明白!”
周传义:“好样的!都回去准备行李吧,祝你们在城里一帆风顺,平安如意!”
进城的那天,周传义和周传景起了个大早,在村口送别大家,再三叮嘱,进城后别惹事。
如果是别人欺负他们,就另说,周家湾的人,从来没有被动挨打的道理......
第212章
只有我让别人散财的,谁还能让我散财?
进城的人,到了周家后,除了给周荣10块钱,都或多或少的带了些家里的吃食,大米、花生、黄豆、鸡蛋、野兔等全都有。
吃的东西,周荣收了。
钱,周荣没要。
周荣开玩笑的说:“我送礼没花多少钱,你们要是每人给10块,我就发财了,这也是变相的吃黑,周家的老祖宗要是知道了,定会骂我黑心肠。
把钱都收起来,你们不是城里户口,不能发各种票,买东西要贵点,都留着自已零用吧,要是在工地遇到麻烦,可以来找我们商量。”
周传义的长子周家铭,想了想,转手把10块钱给了周母:“听说四桂要出嫁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婶子收下。
她出嫁那天,如果需要人挑嫁妆,提前知会我一下,我们周家湾的男人,永远是女儿们的靠山!”
其他人也把10块钱交给周母,说是给周桂的贺礼,同样承诺,愿意帮周桂挑嫁妆。
乡下嫁女儿,都是娘家这边的兄弟子侄帮着挑嫁妆,以显示对女儿的重视。
同时告诉外嫁女儿的婆家,这闺女是有娘家人撑腰的,敢欺负她,就得掂量掂量,否则就会打上门......
周母收下了大家的钱,并记了账,方便日后还礼。
“婶子谢谢你们,有你们帮着挑嫁妆,我家四桂定有面子,27号的时候,都来喝酒啊!”
周家铭:“没问题,我们一定准时过来。”
周家铭他们人多,加上周荣一大家子,摆了四桌才坐下。
客厅只能勉强摆两桌,另外两桌就摆在院子里,大家推杯换盏,热闹不凡。
街坊邻居们得知周家又来了30个兄弟,直咂舌,有些人家想生男娃生不出来,周家咋这么多男丁?
有人暗自琢磨,周家肯定有生子秘方,盘算着晚些时候去找周母请教......
就算打地铺,周荣家也睡不下30个人。
好在江城的9月份,依然很热,大家就在巷子里铺着凉席睡觉。
这样必然会占用那些摆竹床乘凉之人的位置,但没有一个人表达不满,都默默的把自家的竹床往边上挪,给周家铭他们腾位置。
谁家都有亲戚,来者是客,周家铭他们远道而来,住个一两晚很正常,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已,日后自家来了亲戚,大家也会客气相待。
何况周家“人多势众”,要是因为话没说好,激发了矛盾,人家一起涌上来,打不过呀!
三四十号人,每餐做饭都是个要命活,要不是沈小梅、万春苗她们拎着自家的小煤炉来帮忙,周家广、周荣和周母都忙不过来。
这些周家铭他们都看在眼里,只在周荣家住了一晚,就提出去工地。
周荣请了一天假,带着大家挨个熟悉工地。
每到一个工地,周荣就给那个工地的工头塞两包烟,希望能关照周家铭他们一下。
大家提出要把烟钱给周荣。
这些烟都是之前从刘文昌那收来的,没花钱。
包括弄名额时送的礼,也是刘文昌的“贡献”。
周荣自然不会要周家铭他们的钱,而且她给的都是1毛9一包的圆球,像新华、华山这类超过2毛一包的烟,她都没有拿出来。
“一包烟才多少钱啊,你们好好干,混出一番名堂,我作为周家女儿,也是面上有光的,等你们当了领导,我说不定还要求你们办事。”
周传景的长子周家承说:“真有那么一天,只要你开口,我们又能做到,保证不含糊!”
其他人也承诺,如果周荣有事,需要他们搭把手,随时开口。
周荣笑道:“你们说的话,我都记着了,以后找你们帮忙的时候,我不会客气的。”
周传景的次子周家乾说:“不用和我们客气,只要你张口,随叫随到!”
周荣:“行。”
安顿好周家铭他们,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简单、充实。
9月中旬,谢翠莲在医院平安生下一个7斤2两的女儿。
她担心周荣忌讳,本想在外租间房子坐月子。
周荣让谢翠莲别想太多,安心在家住着,把身体养好,还说新时代女性,不应该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要学会掌握自已的命运。
周母担心周荣说的是客套话,寻了个机会,小声问她:“你真不介意?我发现你离婚后挺爱钱的,万一翠莲坏了你的风水,让你散财怎么办?”
周荣心想,只有我让别人散财的,谁还能让我散财?
“妈,你也是见多识广的人,那些迷信的东西,都是心理作用,你之前不是说,人心是最好的风水吗?
只要我以诚待人,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我就不信,老天会惩罚我这种好人。”
周母:“话是这么说,万一老天不开眼呢?好人没好报的事多着呢!”
周荣:“......妈,你怎么老拆台呀?!
二华要上班,翠莲如果出去租房,你肯定得过去照顾,爸一天不看到你,就像失了魂一样,到时候估计也要跟过去。
租一间房,你们住着不方便,租两间房,多浪费啊!
你不是一直要求我们勤俭持家吗?怎么自已还乱花钱了?我这又不是没房子住,干嘛花那个冤枉钱?
何况这房子是买的,之前住过那么多人,谁知道他们有没有在这坐过月子?
风水那些东西,在这套房里不适用,你别多想,也劝下翠莲别乱想,我说不介意,就是不介意。
你孙女很能吃,翠莲刚通奶,奶水有点少,她老是在那哇哇大哭,一看就是没吃饱。
你别惦记风水的事了,赶紧想办法给你儿媳增加奶水吧,别饿着你孙女。”
一提起孙女,周母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
猛拍一下脑袋,懊恼的说:“你不说我都给忘记了,在你那加工碎布头的王嬢嬢,送了我两条鲫鱼。
我早上还想着给翠莲炖汤,后来一打岔就忘记了,总感觉有什么事没做,就是想不起来,哎,年纪大了,不中用了哦!”
周母说着,快速往厨房跑去。
周家广也会炖汤,但照顾儿媳月子这种事,周母想自已动手。
月子期间,最容易积攒婆媳矛盾,她不想因为自已的偷懒,落下埋怨。
否则等她老了,定然有受不完的罪......
第213章
嫁妆
周传义和周传景没到过省城,人人都说省城好,他们还没见识过呢!
周桂结婚,他们想借着这次进城的机会,在城里转一转,长长见识。
反正晚稻已经收割了,田里没什么事,出去几天,不会出乱子。
两人10月26号就带着自已的口粮,按照周荣给的地址及乘车方式,到了她家。
周传国、周传泰、周传安也想看一下省城的繁华,回乡后好有吹牛的资本,就带着妻子和口粮,还有在山里打的野味,在26号那天和周传义和周传景一起到了周荣家。
几人的到来,周父很高兴,好酒好菜的招待着。
大家边吃边聊,周传景不停感慨,周父进城后,年轻了好多。
周传义说:“城里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用农忙双抢,不用天天出工出苕力,吃得好,住得好,能不年轻吗?!难怪大家都要往城里跑。”
周传安瞥了眼同样显年轻的周传义和周传景,借着酒劲说:“村里再忙,也和你们没关系,我就没见过你俩下过地,你们和我三哥一样,都年轻着呢!”
这话让周传义和周传景有点尴尬,琢磨着怎么接周传安的话。
周传国忙举着酒杯说:“来!喝酒!老四酒量小,每次喝两盅就上头,你们别听他的胡言乱语,咱们周家湾得亏有村长和族长的领导,不然哪有今天这副光景?!”
这番马屁,让周传义和周传景的心情好了点,也缓解了他们的尴尬。
周传义说:“之前鬼子要扫荡村子,我为了掩护大家撤离,受了点伤,现在上了年纪,一干重活就扛不住,所以下地的少。
传安既然对我有看法,以后农忙的时候,我也和你们一起干活!”
周传义的左手中过枪伤,没有伤到筋骨,休养了这么多年,伤势早好了,不影响干活。
村里和他一样受过枪伤的人不在少数,大家为了养家糊口,地里的活半点没耽误。
在座的人都知道,周传义自当上村长后,一开始还谦虚,日子长了,就喜欢端着村长的架子。
毕竟是村里的一把手,不管是谁在那个位置,被人吹捧多了,都会有点虚荣心的。
且以他的身份,就算不下地,每月也是满工分。
何况他当了村长后,确实一心为村里,也有魄力压制村民,不让大家惹乱子,这就够了。
村里目前找不出比他更合适的人做村长。
一想起周传义为村里做过的事,还有抓阄那天说过的话,周传安举着酒杯说:“我这人最敬重英雄,来,敬你一个!”
周传国也举着酒杯来打圆场:“村长和族长是我们周家湾的定海神针,谁家有个什么事,都是他们出面调解的,没有他们,就没有周家湾的今天,来,我们再喝一个!”
周传泰说:“田地就那么点,村里多的是劳力,少两个人干活又能怎么样嘛,家里又不是没吃的,我要是村长、族长,我也不下地。”
这番缺心眼的话,再次让场面尬住了。
今晚分了两桌,坐在另一桌的周母见此,忙去端了一碗汤出来。
笑道:“你们赶紧吃菜,要是不够,我再去炒,难得进城,多住几天,我带你们到处转转,城里好玩的地方可多了。”
周传景:“谢谢,辛苦了。”
周母:“不辛苦,都是自家兄弟,你们能来,我甭提有多高兴。”
有了周母的调解,气氛再度恢复融洽,大家继续喝酒吃饭。
周传泰还想说话,周传国踩了他一脚,示意他别再开口了......
饭后,男人们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周母则拉着周桂清点嫁妆。
单位有三天婚假,周桂觉得不够,向单位又请了两天假,提前回家待嫁。
周桂的嫁妆有点多,不想被沈家小瞧,周母为她准备了八床被子。
周荣送了两床作为贺礼,一共十床被子。
在乡下,被子象征着财力,陪送的被子越多,说明女方娘家财力越雄厚,有人撑腰,也体现了家人对女儿的关爱和美好祝愿,希望新人和和美美、白头偕老一辈子。
为了凑齐这些被子,周母到处找人换布票、棉花票,只凑到了五床被子的量。
周荣的空间里有不少票,她趁机拿出了一些给周母,说是找同事换的,解了周母的燃眉之急。
床单、枕头那些,周母也是按被子的量,配套准备,还置办了整套的锅碗瓢盆,新衣新鞋。
沈家送来的彩礼,周母一个没留,全让周桂带走。
周桂看着堆满周母卧房的嫁妆,开心又无奈的说:“妈,你准备这么多干嘛,博航家什么都有。”
周母:“他家有是他家的,我准备的这些,是我和你爸的心意,给我做一回女儿,我自然不能亏待了你,不然下辈子不给我做女儿了怎么办?”
周桂鼻子一酸:“妈,你瞎说什么呢,别说下辈子,下下辈子,我还给你做女儿!”
周母:“好!一言为定!来看看这些嫁妆,有没有缺的,趁着还有时间,我们明天去买。”
周桂:“够了,这么多东西,我这辈子都用不完。”
周母:“也就现在看着多,等用个几年,特别是你们添了孩子后,这里挪挪,那里用用,好多东西会坏,就不会嫌多了,还会觉得我给少了。
这里有两床被子是你大姐送的,两条毛毯是你大嫂和二嫂送的,那边的几块布,有些是街坊邻居送的,有些是你小梅嫂子她们送的,我等下列个单子给你,以后他们家里办事,你要回礼。”
“好。”
周桂看着角落里绑着红纸的自行车和缝纫机,说:“沈家给的彩礼,你都留下吧,我不要。”
周母:“胡说!那是沈家给你买的,哪能不要呢?!我要是昧下了,别人肯定会乱编瞎话,说我贪心,卖女儿什么的。
你出门那天,沈家给的200块钱,我会给你,再给你88元的压箱底,我和你爸能力有限,五彩和七广又没有成家,只能给这么多。”
周桂开玩笑的说:“照你这样,嫁个几次女儿,就得倾家荡产了,不就变相坐实了女儿是‘赔钱货’的说法吗?”
周母:“......”
第214章
有你这样的妈妈真好!
周母瞪了周桂一眼,嗔怪道:“嘴皮子真是不饶人,这毛病你得改改。
到了沈家,收敛下自已的性子,别说些阴阳怪气的话,惹你婆婆心里膈应,婆媳矛盾就是平日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积攒起来的。
你也不要仗着沈博航的喜欢,肆意骄纵,男人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会挖空心思的去讨好、退让,一旦得到,好胜心得到满足,就没那么珍惜了。
特别是长年累月的相处,新鲜感逐渐消失,你的脾气又不好,他会彻底没了耐心。
如果是普通人,吵吵闹闹还能继续过,毕竟娶个媳妇,代价不小。
但沈博航不一样,他从小家境优渥,见识的女人也多,万一被哪个女人迷住了,吃亏的就是你。
我们和沈家跨了一个区,又隔了一个江,你们要是闹矛盾,我们不能及时劝解,所有事只能靠你自已。
我说这些,不是让你一味的忍让,那样会显得很好欺,只要你有理,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驳,给适当的教训也行。
但要量力而行,不要冲动行事,让自已吃亏,先把人安抚住,然后回来找我们,我带着你的哥哥堂兄们,去帮你讨公道!”
沈家的情况,周家之前一直没对外说。
周桂婚期将近,和周母关系好,及在服装店加工碎布头的人,都来送礼恭贺,周母才透露一二。
直到这时,周母才知道,在江城百姓的眼里,跨区就是远嫁。
大家给周母道贺的同时,都惋惜周桂嫁远了,要是被婆家欺负,都不能及时帮忙。
听多了,周母心里有点发慌,也后悔没让沈家在长安里附近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