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6章

    星期天,周荣请了半天假,带着周家华、周家顺、周家善去工地报到。

    办完入职手续,周荣交代三人,如果遇到麻烦事,可以去长安里找她,放假了就到家里来吃饭。

    周家善开玩笑的说:“大荣姐,你这几天大鱼大肉的招待我们,再去你家蹭饭,我爹要是知道了,准骂我不要脸。”

    周荣:“自家兄弟,说这种话就见外了,你们这两天帮了我大忙,劈的那些柴火,够我烧一个月了。

    我那屋顶有点漏水,本想这几天找人修一修的,你们就给我办好了,省了我不少钱呢,应该是我谢谢你们。”

    周家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放假了我们就去你那,那些重活粗活,你能放的都放着,等我们去了帮你干。”

    周荣:“行。”

    经过齐云开的争取,周桂的插班名额下来了。

    每周的一三五晚上,三姐妹就一起去夜校。

    周荣骑自行车,周彩坐在前面横杠,周桂抱着妮妮坐在后面。

    妮妮说哥哥和舅舅总骂她是好哭佬,她不要和他们一起玩,周荣只好继续带着她上学。

    小丫头只要有吃的,就不哭不闹,齐云开和其他同学便没有介意她留在班里......

    周桂读书非常刻苦,为了补上之前落下的课程,她每晚都会点着煤油灯学习到很晚,有不懂的就问周荣和周彩。

    服装店的工作也做的十分出色,凭借自已的细心观察和能言善辩,为店里增加了不少销售额,许曼对她很满意。

    说如果能保持这个势头,就给她涨工资,年底也给分红。

    周家三姐妹,凭借自已的努力,正一步步扎根在城里......

    第112章

    竹床阵

    6月初,市政府取消了食油自由交易市场,统一接管,并印制发放了“食油购买票”,每人月供半斤。

    清油装在一个绿色的铁皮大油桶内,上面有个铁皮提子。

    大家带着自家的油瓶去买油时,营业员先把瓶子放秤上,秤调成0,相当于去皮,然后用漏斗配合提子打油。

    因清油供应紧张,每家的份额都紧巴巴的,所以打清油时都认真看着那个营业员操作,生怕他给打少了。

    要是业务不熟,手头不准,洒出来会被投诉,有那脾气不好的,还会当场骂人。

    清油管控后,肥猪肉就变得格外紧俏。

    政府为了防止商贩哄抬物价,每天都会安排人在各个市集巡逻,遇到涨价的商贩或接到群众投诉,就会罚款并禁止其出摊。

    物价虽稳定了,可要买到心仪的肥肉,没点关系或去晚了,就只能买点瘦肉和骨头。

    周荣为了让她的家人和孩子适应社会变化,逐渐调整家中伙食。

    为了保证大家的营养,鸡蛋每餐都有,但肉,只能周末吃一次。

    除非周家富他们来了,要给几人加餐,才会额外吃上肉。

    排队买油这种事,周荣交给了周桂和周彩,免得过两年,所有东西凭票购买,还要拼抢购的本事,她们毫无经验......

    进入六月,一天比一天热。

    江城暑气灼人,无异于火炉。

    哪怕到了晚上,房里也像个蒸笼一样,没办法入睡。

    大家便在巷子里摆上躺椅、竹床,或架起铺板,“天当帐,地当床,披星星,戴月亮”,直接在外睡觉。

    周家三姐妹一开始脸皮薄,看着男人穿着背心裤衩,女人一件汗衫、一条短裤的在那聊天乘凉,困了后直接在竹床、躺椅上休息,她们觉得不雅观,也担心不安全。

    宁可在家摇蒲扇,把手摇酸,摇疼,也不去外面摆竹床。

    顶多把大门一关,衣裤穿得整整齐齐,在自家院里点上蚊香,铺上凉席,再摆个竹床,大家挤着睡。

    周家广、大娃他们要是嚷嚷着热,就每人扔一把蒲扇,自已扇风去。

    凉风很难吹到小天井里来,周荣他们经常热的睡不着,难得睡着后,早上起来也是一身汗,然后全家排队冲凉。

    不然身上的汗臭味,让人无法近身。

    这样熬了一个星期,周荣就受不了了。

    现在才6月份,都这么热了,7月、8月怎么过?

    还有那么多美好的日子没有享受,周荣不想被活活热死,上班前吩咐周彩和周家广,自今日起,傍晚开始抢地盘,他们也要去外面睡!

    周家广一蹦三步高,欢呼道:“太好了,我终于能去外面吹凉风了!”

    周彩:“江城太热了,远远超乎我的意料,我好担心这个夏天还没过完,我就被闷成了干尸,去外面睡也好,我实在受不了了。”

    周桂擦了下头上的汗,说:“是挺热的,这样整宿整宿的睡不着,上班都没精神。我们把床搭在一起,晚上警醒点,应该不会有危险。”

    周荣:“这项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在家的人了,希望我们下班回来时,地盘没有被人抢走。”

    周家广假模假样的敬了个礼:“大姐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巷道只有3米多宽,每栋楼最少住了七八上十口人,有些楼栋大的,住了三四十口人。

    这么多家庭,每家都摆几张竹床凉席,空间根本不够用,只能看谁家的手脚快,先占好位置。

    没有抢到位置的,就只能睡在家里或院子里了。

    因此大家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做饭,而是赶紧到巷子里去占地盘。

    洒水、清扫后,摆上自家的竹床、凉席等,再回家里做饭。

    时不时的还跑到外面瞧一瞧,看是否有人把自家的竹床、凉席等挪动了,若地盘被抢走了,马上开始叫骂并重新夺回来。

    几乎每天都有为了抢地盘而争吵,或打架的情况。

    前面几天,周荣他们躲在家里,她家门口的位置,就被对门姜文娟家征用了。

    贾德远、贾德阳兄弟俩一直没有分家,他们家虽有九间房,可两人各生育了三个孩子,大的已经成家,且添了小孩,他们家有近二十口人,门口那点位置,哪里够用?

    姜文娟本想和往日一样,指挥她儿子把竹床摆到周荣家墙边,见周彩在那洒水清扫,问:“你们家今晚也睡外面?”

    周彩:“是呀,家里太热了,我们也出来凉快一下。”

    周家人的地盘,姜文娟可不敢去硬抢,忙让她儿子把竹床往罗秋月家那边搬。

    罗秋月家人口少,也好说话,姜文娟不用担心和他们起冲突。

    夜幕降临以后,万人空室,满街满巷都是乘凉人。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床挨床,密密麻麻,形成非常壮观的竹床阵。

    一开始,大家睡不着,坐的、躺的、打牌的、下棋的、说笑话的、讲故事的、数星星的......都有,各展其好,各得其乐。

    周荣穿着短袖衬衣和长裤,坐在竹床上慢悠悠的摇着蒲扇,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只想感叹一句“暑天无君子”。

    孩子们精力旺盛,在竹床阵中追逐戏闹,若发现哪里在讲故事就蜂拥而至,把讲故事者团团围住,那神态,不知有多专注。

    吼不开,捧不走,驱不散,直到故事讲完了,他们才依依离去。

    贾德阳喜欢讲他在外面的一些新奇经历,围观的孩子听了,不停发出“哇...好厉害...好神奇”的各种感叹。

    贾德阳每每都会得意的扬扬头。

    一孩子说:“面窝爷爷,等我长大了,你能不能带我去你说的那个地方瞧一瞧?”

    另一孩子说:“面窝爷爷,我也想去。”

    贾德阳用蒲扇敲了下两孩子的头,佯怒道:“不是和你们说了吗,不许叫我面窝爷爷!”

    “但你的脑壳就是像面窝嘛!”

    “我们没有喊错啊,我妈说了小伢不能撒谎。”

    周荣听了,用蒲扇捂嘴偷笑,原来许曼不是第一个给他起“面窝”外号的人。

    姜文娟见周荣在偷笑,忙从自已的竹床上跨过来,小声说:“是不是觉得我男人的外号蛮好玩,你也有外号哟。”

    周荣诧异的问:“我也有?谁起的?叫什么?”

    姜文娟:“豹子荣!长安里的人,私下里都这么叫你。”

    周荣:“???......”

    第113章

    吃个冰棍还要背书?

    周荣不解,也不服气的问姜文娟:“这名字谁想的?像我这么温柔善良识大体的人,怎么能叫那么不雅的名字?!”

    姜文娟一言难尽的看着周荣,你要是能评上“温柔”两字,那些真正温柔的姑娘,都去跳江得了。

    但这话她只敢在心里腹诽,不敢说出来。

    “你之前打马家人,那身手和神态,和豹子一样敏捷,大家觉得这名字蛮符合你的气质,就这样叫起来了。”

    周荣:“......这名字不好听,能不能换一个?”

    姜文娟:“不会呀,我们都觉得蛮好听的,你家小妹也有外号,叫小辣椒,也有人叫她彩椒。”

    周荣:“......”

    坐在一旁的周彩听了,气哼哼的说:“谁这么缺德,给我起外号?我要去找他们算账!”

    姜文娟:“呐呐呐!一句话就暴起来了,小辣椒的名字绝没有叫错。

    老人们都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喊错的外号,你们姐俩的外号都是实至名归!”

    姜文娟说完,才意识到自已口快,说了惹人不高兴的话,见周彩的腮帮子都气鼓了,周荣也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已,忙跳回自家的竹床,摇着蒲扇,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周家广、大娃他们天天在家练招式,周桂好奇之下找周家广套了几句话,就把马家人的事全部打听清楚了。

    要不是马建业死了,杜春花瘫痪在床,周桂非找他们报仇不可。

    她轻轻撞了下周彩的胳膊,打趣道:“就你踹人的那本事,还有天天在家叉着腰指挥七广干活的架势,当得起‘小辣椒’的称呼。”

    周彩哼唧一声说:“你别取笑我,咱俩是一个娘生的,都随根了,我有的毛病你也有,等过段时间,你‘原形毕露’,外号肯定比我难听。”

    周桂:“......”

    人群汇聚的地方,必有商机。

    很多摊贩挑着担子、推着小车在巷子口大声叫卖,有人买就停下,没人就去下一个巷子。

    卖馄饨、米酒汤圆、莲子汤、热干面等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最受欢迎,生意最好的,当属卖雪糕冰棍的,吆喝声一响起,很多孩子就央求自家大人去买。

    周家广原本在贾德阳那听故事听的好好的,一听有卖冰棍的,忙窜到周荣身旁,笑嘻嘻的说:“大姐,你热不?我听说冰棍非常解暑,要不我们去买一根?”

    周荣轻轻摇着蒲扇,淡淡的说:“巷子里很凉快,我不热。”

    周家广:“......可是我好热,大娃二娃也好热,我们热的睡不着。”

    周荣:“心静自然凉,你别乱跑,就不会热了,再不行,就把汗衫脱了。”

    大娃见周家广说半天都说不到点子上,跑到周荣跟前,直言道:“妈,我想吃冰棍,用背三篇课文做交换。”

    周荣:“可以。”

    等大娃的三篇课文流畅的背完,周荣问:“还有人想吃冰棍吗?要拿东西来换。”

    周彩每天都会教二娃和妮妮数数、背三字经、唐诗等。

    二娃说:“妈,我也想吃,我背三首唐诗。”

    妮妮说:“我也要吃,我背三字经。”

    等两人背完,周荣问周家广:“你呢?”

    周家广惊呆了,吃个冰棍还要背书?

    这些外甥外甥女真是不省心,竟给自已找事!

    为了吃冰棍,周家广只好和大娃一样背三篇课文。

    但他背的结结巴巴的,还有遗漏的字句,周荣罚他把那三篇课文各抄一遍,明晚检查,并重新背诵,要是不能通关,以后就不买冰棍给他吃了。

    周家广郁闷的连连叹气,一根冰棍,赔上三篇课文,有点亏。

    可都已经这样了,他除了努力完成任务,还能怎么办?!

    冰棍要是按新币价格算,就是3分钱一根,雪糕5分。

    周荣买了三根雪糕,四根冰棍。

    周家广见他三个姐姐吃的和自已的不一样,问:“大姐,你们吃的是什么?闻起来香香的。”

    没有添加剂的雪糕,奶香味浓郁醇厚,周荣咬了一口,陶醉的说:“我们吃的是雪糕,里面掺了牛奶,所以闻起来香。”

    周家广:“我还没喝过牛奶呢,不知道什么味,能给我尝一口吗?”

    周荣:“可以给你咬一小口,你要是明晚把我要求的作业都交了,再多背三篇课文,不出错,我就请你吃雪糕。”

    这么苛刻的条件,周家广本不想答应,可当他尝了一口雪糕后,脑袋点的像拨浪鼓似的:“大姐,成交!”

    大娃、二娃和妮妮也说要尝一下雪糕的味道,周荣给他们各尝了一口,问他们要不要增加筹码,把明晚的冰棍换成雪糕。

    冰棒,甜甜的、冰冰的,很好吃,但比不上雪糕,三人都同意周荣的要求,明天多背两篇课文和唐诗,用冰棍换雪糕......

    罗秋月见大芬小芬看着周围的人吃冰棍雪糕,不停舔嘴唇,她也去买了七根冰棍,自家四口和马大丫三姐弟,每人一根。

    马建民咬了一口冰棍,直呼过瘾,对罗秋月说:“大热天的,就得这玩意儿解暑,你留点钱在家,我热的难受时自已去买点冰棍汽水凉快一下。”

    罗秋月看着他身上迟迟不见好的伤口和脸上的淤青,若有所思,半晌后说:“把钱给你,我不放心,我每天给你买好冰棍汽水,再给你弄点冰回来,你自已消暑,前提是必须把你爹娘照顾好。”

    罗秋月说这话时,声音很大,周围的人听了,都夸她孝顺,让马建民对马根生、杜春花老两口多尽点心,说生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

    马大丫去上班后,马二丫每天主动去罗秋月的小酒馆帮忙,不要酬劳,管几顿饭就行,家里的活交给虎子干。

    虎子贪玩,将马二丫交代的事,随便糊弄一下就跑的没影了。

    马建民想使唤人都没办法,只能自已照顾马根生和杜春花。

    但他很不尽心,经常几天都不给两人换尿湿的裤子、被褥,也不帮他们擦身子,两人的身体已经烂了一大片,有些部位还长了蛆。

    有时路过他们家门口,都能闻到一股臭味。

    大家猜测,马根生和杜春花活不了多久了。

    被自已的不孝子折腾死,也算两人的报应了......

    第114章

    他要重新做回人上人

    夜深了,大家逐渐进入梦乡。

    万籁俱寂中,偶尔能听到拍打蚊子声、男人的鼾声和婴儿的啼哭声。

    自体会到了在巷子里露宿的舒爽感后,周荣他们每晚都和大家一样,在外过夜。

    家里只有一张110*200厘米的竹床,周家广大娃他们睡在凉席上,哪怕点了蚊香,也容易被虫子咬,周荣便将家里的竹床偷偷复制两个,借着下班的时间,请一辆板车运回家。

    只要不下雨,周荣他们天天在外休息,聊天、听故事、背书、吃雪糕,体验不一样的夏天。

    在外露宿,唯一担心的就是半夜下雨,还是那种急性暴雨,一阵手忙脚乱后,大家都得淋成落汤鸡。

    可大家摆竹床阵的热情不减,每晚照旧......

    6月底,雨水增多,有时整宿整宿的下,街面上到处都是积水,出行很不方便,竹床阵也没法摆了。

    周荣给家里人各买了一双雨鞋,免得大家光着脚在水里走来走去,脚丫子烂了。

    周荣想起原书中的情节,洪安乡7-8月份发了洪水,周家湾和杨林坡因地势比较高,房屋没有被淹,只庄稼被毁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