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微臣领旨。”元珩握紧了手中的圣旨,柔然敢来犯,这次,一定要将其彻底除掉,以绝后患。尉迟凛一行人没来得及走出京城,就被扣押到了大理寺的牢房中,两方既已开战,这就是人质,自然不能放归。
尉迟凛怎么也没想到,他来这一趟只是想要洽谈岁贡一事,怎么就变成阶下囚了?
元珩去城外点兵之后,明日便要出发,处理完正事后他赶紧回了府中。
今日圣旨一下,沈蓁就知道了他要出征的事情,虽说这些日子她早就想到了这一天,可是这一天来得这般快,沈蓁还是有些难过。
看到这男人回来,沈蓁瘪瘪嘴没说话。
元珩走上前将她拥入怀中:“蓁蓁......对不起.......”
这一去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她还有三个月就要临盆了,到时候若是赶不回来不能陪在她身边,元珩心中只会愈发恨自己。
沈蓁想生气,可是这是国家大事,他是去保家卫国的,自己若是因为这事生气那就是无理取闹。
可是想到也许三个月后自己要一个人面对生产,她就忍不住委屈。
为什么偏偏是现在要开战,偏偏是在她万分依赖元珩之际,他就要离开。
元珩任由她发脾气,他也知道是自己不对,将她一个人留在京城,可是世事难料,这次发生的事情又岂是他能预料到的。
他已经将府中的一切都打点好了,留下一半禁卫军在府中照看她的安危,还有象征他身份的令牌也给她留了下来,凭借此令牌,皇城守卫可任她调动。
府中接生嬷嬷和奶娘也都已经找好了,等到他离开,便将沈夫人和秦恬都接进府陪她,如此这般安排,他才能稍稍放下心。
沈蓁在他怀中生了会闷气,好半晌才觉得心中顺了些,这才抬头看他。
“你自己要小心,我会和孩子在京中等你回来........”她小声地叮嘱着。
元珩笑了笑,低头在她额上轻轻吻着:“放心吧,我肯定不会让孩子一出生就没了父亲......”
沈蓁没好气地掐了他一下,有些生气地说道:“你胡说些什么?不准乱说话!”
“好好好......是我说错了。”元珩抓着她的手往自己身上打了下,这才让沈蓁露出一点笑颜。
沈蓁拉着他来到一个箱子前,元珩弯腰将箱子打开,才瞧见里边都是一些衣物。
“我知道出征在外不方便带太多东西,这才叫人收拾了些冬衣,长留关是苦寒之地,过几个月天气就凉了,也不知你何时会归来,所以多准备了些御寒的衣物。”
沈蓁指给他看:“还有一些常用的膏药,我叫刘太医给你准备的,虽说有军医,但你可以带一些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
将军出征,归期未定,况且世事无常,沈蓁越说越难过,她从来没觉得战争离自己这般近过,她也不敢再往下想........
元珩此前从来没体验过有人等着自己归来的感受,他母亲在宫中不能外出,从前也只是三福会给他收拾些东西,整个王府冷冰冰的,不像现在这般,让人不舍离去。
沈蓁还在那絮絮叨叨地说着自己给他准备的东西,元珩突然伸手将人搂进怀中,扣住她的后脑勺,狂风暴雨般的亲吻落在她唇间。
“唔......”他力气很大,将人死死抱在怀中,沈蓁被他吻得有些透不过气来了。
好半天,她感到自己的嘴唇都有些发麻了,男人才松开他,他抵着怀中女子的额头,温热的气息打在她脸颊上,耳畔边,沈蓁胸口剧烈起伏着,双手软软地抓着他胸前的衣服。
“蓁蓁.......我舍不得你........”元珩低沉又带着一丝欲望的声音钻入她耳中,沈蓁身子有些发软,还好他的大掌揽在腰间,才不至于摔倒。
元珩还在那不依不饶地问她:“你会乖乖等我回来的对吗?会想我吗?”
沈蓁被他弄得面红耳赤的,对上他炽热的眼神,她下意识地就想闪躲,但是元珩紧紧搂着她,不住地在她脸颊上、脖颈间亲吻着。
“会不会想我?”他一定要得到她的回复。
沈蓁被他弄得痒痒的难耐极了,只好轻声道:“我会想你的.......”
谁知元珩听到后更加亢奋,直接将人抱起来大步往床边走去。
沈蓁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元珩不好压在她身上,只好将人抱在腿上坐着,低下头在她唇上吻得难舍难分。
湿热的吻来到脖子上,沈蓁仰着头轻声娇吟着,任由他摆弄...........
这一夜,虽然不能真的占有她,但元珩还是想尽办法在她身上留下印记,沈蓁被他弄得累极了,都没能好好说会话就睡了过去。
元珩却看着她的睡颜,一夜都没能安睡。
天色刚蒙蒙亮的时候,外边就传来越青的声音,催促他启程。
冷硬的铠甲衬得他愈发冷峻威严,元珩回到床边,低头在她额上吻了一下,不忍吵醒她,定定看了她一会才转身大步离开。
他不想沈蓁来送他,看到她,他害怕自己会舍不得离开。
沈蓁醒来的时候,大军已经出发了,她怔怔地坐在床上,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这才意识到,他们是真的分开了。
第135章
鸢都
元珩离开后,京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有沈蓁知道,自己每夜都难以安眠。
这一刻她才真的意识到,她好像有些喜欢那个男人了。
他在身边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可这回他一离开,没有人抱着她入眠,半夜抽筋也没有人马上来给她揉脚,更没有人在她不想用膳喝药的时候耐心地哄着她。
沈母见她这几日精神憔悴,便干脆搬过来时时陪着她,好歹自己曾生养过孩子,照顾沈蓁也算是有经验。
刘太医依旧待在王府中每日给沈蓁安胎,在刘太医这几个月的忙碌下,沈蓁的胎相很稳固,脸色瞧着也越来越红润。
前几日进宫见了一次德太妃,太妃也忧心元珩,从她那回来后,沈蓁就迷恋上了抄经书。
每天呆在屋子里抄几张经文,既是为将士们祈福,也能让自己的心安定一些。
元珩离开京城半个月后,沈蓁就收到了他的家书,上面写着众人已经快马加鞭到了鸢都城,再过几日便能到达长留关,万事皆顺,让她安心。
有他的信,沈蓁这才松了口气,不然她总是胡思乱想。
其实现实远不如信中说得那般平静。
元珩进入鸢都城的第一日,就遇到了敌袭。
鸢都是中原北边的郡县,过了鸢都城便是中原和柔然的关障长留关,这些地方终年苦寒,他们到的第一日,天空就飘着雪花,天地枯寂无声。
元珩下令在此休整一日再出关,可是半夜在营地休憩时,远处就传来了马蹄声。
将士们立即进入了作战状态。
“你们在此休营,宋将军整顿将士,本王带人去查看。”
“是,王爷万事小心。”宋持此次是副将,这一路他都跟在元珩左右。
元珩带着人进入林中,前去打探,密林之中,四周只有若有似无的马蹄声和树叶簌簌的声音。
突然间一支利箭擦着他的耳畔而过,重重地钉在了身后的树干上。
所幸元珩耳力敏感,这才躲了开去。
须臾过后,瓦格便手握长弓,骑着骏马居高临下地出现在了他面前。
“久闻王爷身经百战武功高强,怎么今日也有被我偷袭的时候?”瓦格笑得张狂,他在盛丰的安排下顺利出城回到柔然,听闻中原大军到了鸢都,便想先来一会。
“瓦格?”元珩皱起了眉头,尉迟凛还在京中被关押着,瓦格却出现在这,那就证明瓦格根本不是尉迟凛的人,他背后另有其人。
而且这人还是京中有权势之人,这才能将人从驿馆带出。
元珩心中有些不安,瓦格能回到柔然,那就说明他背后之人和柔然有勾结,那如今京城中岂不是危险重重。
“小夏子背后的人是你。”
听着元珩肯定的话语,瓦格挑了挑眉,没想到这么快他就能将这些联系在一起,不过就算知道了又如何?
只要他一离开京城,那么盛丰在京中就好动手了。
盛丰本想扶持尉迟迥为柔然王,也和他约定了等到他成就大业,到时候边境都划给柔然管辖。
可尉迟迥那没用的东西,临到头却怕了想要反悔,盛丰一怒之下便出了另外的主意。
他让瓦格杀了尉迟迥,再将柔然王子身亡的消息传递回柔然,这样柔然出师有名,朝廷定然会派元珩去镇压。
元珩一走,京中的元钊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对付起来便容易多了。
“柔然勾结叛臣,里应外合,你们的野心可不小啊!”元珩不过一瞬便想明白了这其中的事情,他不知幕后之人是盛丰,但是京中出了叛臣是板上钉钉的事。
说话间,他已经解下了腰间的佩剑,大军还在营地中,若还未出关便被柔然人打了过去,难免会军心涣散,必须解决他们。
瓦格只觉得他已然是瓮中之鳖,丝毫不将其放在眼中,他哈哈大笑:“你知道了又如何?你还能飞回京城去?”
他说得没错,就算知道了这些人的谋算,但是柔然攻打长留关不假,先守住边关,才有精力平息内乱。
只希望元钊那蠢货能坚持到他回去。
“摄政王,你说你们那中原皇帝又蠢又弱,整天防范着你,何必对他效力呢?”瓦格看出他眼中的杀意,便笑着开口,“你若是为新皇效力,到时候我有的东西,你都有!”
元珩被他的话逗笑了:“蝼蚁之态,难以自知。”
话不多说,他倏然出击,手中的长剑直逼瓦格,两方的属下也进入了战斗之中。
瓦格抽出身后的长箭射过去,但是元珩手握利剑一挥手,三支长箭便落在了地上。
不等瓦格再去抽箭,元珩手腕反转,尚未看清他是怎么出手的,元珩手中的暗器便打中了他的箭篓,利箭落于马下,瓦格高呼一声,直接抓起腰间的弯刀,一跃而起朝他砍过去。
冰冷的长剑映出元珩眉眼间的杀意,握着手中的剑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将瓦格击得连连后退,等到瓦格被脚下的石头绊倒时,他立即纵身一跃,整个人如同利箭出弦一般,直击瓦格........
白茫茫的雪地上被一滴一滴的鲜血染红,逐渐汇聚成一片红色。
瓦格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鲜血从他的头颅上迸发而出。
元珩的人也逐渐将失去主力骨的柔然士兵击退,柔然人的血,染红了这一大片地。
“蠢货。”元珩冷眼看着瓦格的尸身轰然倒塌,随意擦了擦手中的鲜血。
他怎么可能不做任何防范就这般带着几个人来探路?
出行前刘太医给了他一些药粉,和这药粉接触一柱香的时间就会身体发软,但是提前服用了解药就会没事。
瓦格出现的那一瞬,元珩的人便心领神会地将药粉洒了出来,混合着雪花和寒风,飘散到各处。
不过这药只适合小范围人少的时候使用,效果才好。
瓦格轻敌,再加上他毫无防备之心,自然难以躲过那一击。
大雪将这群尸体掩埋,元珩等人回到营地后,立马整顿后朝着长留关而去。
他要尽快安排好对战柔然的事情,然后回京,元钊就算再不堪,这天下也要在元氏一族手上。
第135章
挑事
京城皇宫中。
元钊看着边关来的急报,便知晓大军已到达长留关,并且在鸢都斩杀了柔然能将瓦格。
他不由得松了口气,有元珩在,边关的安危似乎不需要他担心了。
可是想到这次若是彻底除掉柔然,恐怕元珩在民间的名声更是势不可挡了。
皇后站在他身后给他揉着肩膀,见他叹气便问道:“皇上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了,若不是政事,倒不如说出来让臣妾为您分忧。”
元钊和皇后情分还算不错,在对元珩这事上也一直是达成共识的,因此也没瞒着她。
皇后听闻也叹了口气:“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摄政王军功赫赫,百姓爱戴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只是,臣妾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啊.......”
元钊握着奏折的手一紧,他哑声道:“皇后这话是什么意思?”
皇后觑了一眼他的神色,连忙走到他跟前跪下:“皇上,臣妾和您七载夫妻,万事都盼着皇上好,可是摄政王当真不可不防。”
“摄政王手中不仅有边关二十万大军,在京中更是一手掌控着禁卫军,就连皇城守卫御林军首领都是他的人,若是有一日他觊觎了皇上您的位置,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够了!”元钊猛地将手中的杯子掷于地上,碎片划伤了皇后的手臂,她连忙闭嘴不言。
元钊胸口剧烈起伏着,他知道皇后说得没有问题,元珩从前对这个位置没有兴趣,可是以后呢?
只要他想要,这个位置就是他的,自己根本无力和他对抗。
可笑的是自己还要依靠他保卫着边关的平静,还要依靠他给自己找内奸,这朝中上上下下的事情都要依靠着他。
元钊从小到大就十分嫉妒他,哪怕父皇最宠爱自己,将皇位留给了自己,可是看着元珩在人前的风光,看着众人都更加敬重他这个王爷而不是自己这个皇帝,元钊就忍不住恨他。
看着他眼中的纠结,皇后斟酌着开口道:“皇上,心越狠,您的位置就越稳。”
“皇上忘了吗,是他先欺骗了您,您忘了乔氏说的话?”
闻言元钊想起前些日子,平昌侯府的小姐见了自己,告诉自己的那些话,元珩一直在欺骗自己。
皇后见他眼神松动,继续说道:“只要除掉了柔然这个心腹大患,朝中这么多能将,难道就没有人能接替元珩吗?”
元钊没有说话,反而看向了皇后,皇后吞了吞唾沫,声音透露着阴狠:“要在他最慌乱的时候动手除掉他,而这京中,什么能叫他自乱阵脚?”
元珩像是被人攫住呼吸一般,猛地睁大了眸子。
两人僵持间,小太监前来通传:“皇上,盛大人求见。”
皇后连忙站起来恭声道:“那臣妾就先告退。”
元钊摆摆手,烦躁地让她离开。
皇后走出龙吟殿,在门外碰见了正准备进去的盛丰,两人的眼神有一瞬间的交汇,随后又擦肩而过。
----------
沈蓁自从那日收到元珩的信之后就一直盼着他再寄来家书,可是又过去了一些时日,却一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沈蓁派人出去打听,元珩在边关作战,按理说朝廷应该能收到长留关寄来的战报,元珩在京中留了不少自己的心腹,他的人应该都能打听到,可她却一点消息都没收到,这不免让她有些担心。
这日路启的夫人来王府拜访,见到她便转告了一些朝中的信息:“王爷的人在鸢都斩杀了瓦格,如今人已经去了长留关,战报都是直接送进宫,皇上也未曾在朝上提及过,路启他如今也不清楚。”
沈蓁眉毛蹙了起来:“瓦格不是应当和尉迟凛一块关在大理寺的吗?他怎么会跑出去?”
“路启也正奇怪呢,只是鸢都太远,那边都紧戒着,想要打听到消息不是那么容易,也许他是想回柔然搬救兵........”
不知为何,沈蓁总觉得心里毛毛的,可是连路启都没有消息,她除了在府中等着,又还能做什么呢?
长留关太远,也许只是书信来得比较慢而已......
过了几日,德太妃身边的人来了王府,说太妃想要见一见她。
德太妃不能出宫,之前也会偶尔传召沈蓁进宫去闲聊一番,沈蓁也没多想,带了几个下人便上了马车。
她七个多月的肚子已经有些大了,刘太医说她需要多走动,因此见她出门也没拦着,反正王府的马车十分舒适,到了宫门处就有软轿来接。
沈蓁来到寿喜堂,太妃见到她立马招呼她坐下。
“太妃,这些日子宫中可有王爷的消息?”沈蓁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德太妃摇摇头:“我身处后宫,打探不到这些朝廷的事情,按理说路启那小子应该有消息,这这次他也是什么都没收到,这便有些蹊跷了.......”
想来德太妃也意识到了有些不对劲,这才召她进宫,想要商量一番。
“从前允绥也时常出征,可每个月都会有信过来,这次走了一个多月也没消息,当真是叫人着急。”
瞧着沈蓁脸色不太好,德太妃赶紧住嘴,她拍了拍沈蓁的手:“是我多话了,这长留关偏远,信件晚些也是正常的,有你在京中,那小子定然很快就会来信的,别着急.......”
沈蓁一下又一下地抚摸着自己的肚子,她心里实在是难受,可又不敢说出来让大家担心,这样闷在心中,导致她最近脸色越来越不好。
德太妃赶紧岔开话题,和她聊了些家常事,围绕孩子说了些,沈蓁这才心情好些。
傍晚的时候,在宫中用了膳,沈蓁便准备回去。
只是还没等她踏出宫门,德太妃身边的听竹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太妃!出事了!”听竹跑得气喘吁吁,看见殿中的两人,连忙拉着沈蓁道,“王妃快些离开,皇后带着人往这边来,说要捉拿叛臣之妻!”
第135章
叛臣
“发生了什么?”德太妃被她说得云里雾里的,急忙抓着听竹的手,“怎么回事?”
听竹还没来得及说话,外面就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接着就是一群侍卫直接带着剑闯进了寿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