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不愧是跟他最要好的妹妹,配合就是如此默契。
他们俩配合默契了,裴平洲和许向华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搞得措手不及,好一阵你来我往的推脱客气,中间还穿插着裴小宝茫然的声音,“小宝呢?小宝没有红红吗?”
这场家庭会议,就在大人小孩各说各话的热闹喧哗中,完美拉下帷幕。
各自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裴安和卸下一份重担,裴景书更是考完无事一身轻。
第二天一早,他俩简单的收拾了行李就直奔市客运站。
兄妹俩轻装简行的程度,让老母亲都目瞪口呆,她看看背个时尚肩包像是出门逛街的裴小囡,“让你收拾行李,该不会就收拾了个钱包吧?”
“没有啊,还有个书包,放了书本、洗漱用品和我昨天借来的相机,二哥帮我拎着了。”
苗红旗于是回头看裴安和,倒是比他妹妹强,左手一个书包,右手一个……公文包,她一言难尽的问,“换洗衣服呢,不是说好要玩好多天?”
裴安和解释道,“衣食住行,阿成都帮我们准备好了,特意叮嘱了不用带什么行李,人过去就行,景书到了直接去店里挑几条喜欢的裙子,出门玩可以打扮起来。至于我的衣服也不缺,他还惦记着男装市场,每次去羊城进货都会抽空关注男装,看的多了免不了买几件,他衣柜里还有很多来不及穿的呢,我俩穿的号差不多,去他衣柜里挑就成。”
裴景书也乖乖举手,“我还带了一套换洗衣服。今天去店里拿的新衣服,会洗过水再上身的。”
看他俩安排得明明白白,主要是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裴小囡,还记得新衣服要先过水,苗红旗竟然有种闺女懂事了的感动欣慰。
当然下一秒,她就把这不切实际的欣慰掐灭了,家属楼里跟裴小囡一起长大的女孩,都能相夫教子、上班做饭,家里家外一把抓了,裴小囡还停留在会自己穿衣服吃饭的程度,她算哪门子的懂事。
苗红旗把视线从裴小囡身上移开,又叮嘱了裴安和两句,便让他们早点去赶车。
去省城的客车不是很多,错过一辆就要等好几个小时,裴安和也没有掉以轻心,早早拉着裴小囡赶到车站,还顺利抢了靠窗的座位。
他俩就坐在位置上一边等发车,一边闲聊,裴景书难得发出感慨,“再过几天,我们下海创业就一周年了。”
裴安和顺着她的话说,“也是,我下海多亏了你,要什么礼物吗?”
裴小囡摇头,语气十分沉重:“我想说的是,我都奋斗一周年了,怎么至今还是连个房子都没有!”
裴安和:……
不愧是你裴小囡。
他随意摊了摊手,爱莫能助的表示,“对不起,这个我好像帮不到你。”
“我知道啊,要是眼前有合适的房子,你自己不就买了,怎么还轮得到我?”裴景书不假思索道。
二哥自己都还没房子,他肯定也想要。当然她要是自己遇上好的,同样也不会告诉二哥,自己先捡漏了再说。
倒也不必如此直白。裴安和咳了咳,想转移话题,裴小囡又仿佛预判了他的预判,恰达好处的抢先一步开口,“说到礼物,我答应回去给叶峤西带来着,但至今都没有方向,你有什么建议吗?”
裴安和:……
那还不如聊房子呢。裴小囡究竟是什么时候对叶峤西这般关心的,还主动答应给他带礼物的?
第67章
学神的气质。
裴景书这辈子的第一次旅行,
体验堪称完美,吃喝玩乐样样不落,要去打卡的景点,
风景依据绝美还不用排队,想要的美美照片也拍了一箩筐,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没按照计划,玩到回学校补课前的最后一天回来,而是提前三天就坐上了返程的客车。
提前返程的原因比较复杂。
裴景书反正是乐不思蜀,满载而归的。
而看到他们大包小包堪比进货盛况的家人们也都惊呆了。
看到老妈眼中不断积蓄的怒气值,裴景书从旅行的快乐中回神,
趁着大家炮口对准二哥的时候,
拎起准备好的书包溜之大吉,“我去给叶峤西还相机送礼物,顺便在他家写作业,晚点回来,
不用给我留晚饭。”
到了叶峤西跟前,
她又换了一副面孔,连比带画滔滔不绝的分享,“我竟不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神奇的地方,国营文物商店,
字画、瓷器、古钱币、邮票、金银器皿,甚至是首饰妆奁,
那里都应有尽有,只要一百块,
通通一百块,
你买不了吃亏,你买不了上当……”
看着裴小囡一脸占到天大便宜的欢喜,
叶峤西嘴角抽了抽,提醒她:“一百块也是很多人一两个月的工资。这些东西从老百姓手中收过去,可能也就出个几块十几块钱。”
一直嚷着不需要中间商赚差价的裴景书这次却不以为意,“没关系,多出的钱就当是鉴定费了,国营商店出品总不会有假货,这些古玩我珍藏个一二十年,未来必定身价倍增。”
反正她绝对不亏,这次真是捡到大漏了,裴景书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源源不断从书包里掏礼物,“我能赶上这次捡漏还要感谢你,正是听说我苦恼于给朋友准备礼物,阿成哥建议去文物商店看看,才让我发现这种好地方。这次我买了很多,也给你准备了好几样,你不要推辞,安心收下就好。你看这文房四宝是一整套的,二哥和阿成哥都建议我送这个,恭祝你明年金榜题名,寓意是极好的,这刀宣纸也是二哥提醒我凑的,你不用也没关系,留着收藏……可惜文物商店的字画作品不多,真正有价值的轮不到我去捡漏,剩下一些都是高仿作品,有收藏价值但不多,我们自己也不懂辨别,就只随意选了两样看着精美的,算作凑数吧;瓷器和玉石摆件则是因为不方便携带和保存,我们还要挤客车回来,怕在路上打碎弄坏了,因此能选择的范围不多。不过,我自己收获还是很丰盛的,点翠缂丝,玛瑙翡翠,景泰蓝手串,还淘到一根金累丝蜻蜓宝石簪,经理说是清朝的,有一些来历,这要是真的,我可就发了。对了,我还收了两套妆奁,分别是紫檀木和黄花梨木的,是不是很珍贵?”
叶峤西承认裴小囡是有点眼光在身上的。
其实,就算去文物商店,能淘到真古董的概率也不大,就像她自己所说,真正有价值的轮不到普通人,多少收藏家都是家学渊源,自小熏陶出来的眼光,半路出家的都比不上,更何况裴小囡连入门都没有。
再有,收藏圈子消息是流通的,文物商店得到什么好东西,都等不及清理上架,第一时间就被闻风而来的圈内人走关系弄到手了。
也就是说,能摆出来的,大多都是行家们挑剩下的,不能说就没有精品了,但是要逃过那么多双锐利的眼睛,可能性太低。
索性裴小囡不冲着这个,她如数家珍的“战利品”,都是些点翠宝石翡翠,可见是从它们本身的价值出发,有来历属于锦上添花,比如出自名家之手,或者它有一任主人是名人,必然能提高其身价,但没有也不影响它们升值。
说起来,很多门外汉都梦想着一步到位,捡漏个国宝从此坐拥金山银山,而她只要它们能升值就心满意足,从这个角度,裴小囡还是很务实的。
虽然务实这两个字和裴小囡本人放在一起,怎么听怎么滑稽。
现在,看着“务实”的裴小囡数了这么半天,似乎还没把她买回来的东西都数完,叶峤西委实忍不住,问出了心声:“你是把整个店搬回来了吗?”
裴小囡不无遗憾的摇头,“我也想呢,可惜没这个经济实力,就现在买的这些,我自己带的钱都不够,还找二哥借了两千,对了,明天还得去银行取钱还给二哥。”
都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她跟二哥自从存款破万,就不与而同多找了几家银行存钱。
这次旅游本着穷家富路的原则,她自己就带了足足三千块,换成大团结怕不是要用麻布袋来背,那也太夸张了,当然不能带现金,机智的裴景书揣了一张三千的存折轻装简行。
裴安和也跟她一样。
存折掉了跟现金掉了一样,根本找不回来的,没有人会带着所有家当出远门。
“所以,这就是你们提前回家的原因?”
“对啊,二哥怕我控制不住自己,真要把整个文物商店搬回家,毕竟我俩钱包都掏空了,可阿成哥手里有钱着呢,那边开业一个月,营业额快两万了,要借钱还是没问题的,二哥怕我买的太嗨,他没法回来交差,于是连夜做出了提前回家的决定。”
叶峤西:把花光了路费说的这么清新脱俗的,也只有裴小囡了。
裴景书不仅自己的战利品说不完,给学神的礼物同样没完没了,才介绍了文房四宝的来历和材质,又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几样,“文房四宝是他们建议的,我还帮你挑了几样,一整版的猴票,还有两串年代久远的小叶紫檀佛珠和蜜蜡手串,当时一看,我就感觉它们很衬你的气质,所以两串都收了,看我对你够意思吧。”
看着这两串足以成为外公心头好的手串,叶峤西幽幽的问裴小囡,“它们衬我什么气质?”
裴景书差点就要把“老干部”三个字脱口而出,接触到学神罕见想刀人的目光,她机灵的及时改口,“当然是衬托你高岭之花的气质啊。”
说真的,她又是高岭之花,又是学神的称呼,把他捧得高高的,叶峤西却不为所动,“你少给我起外号,我会更感动的。”
连父母长辈都没给他起过什么昵称,可自从认识裴小囡并和她成为同桌,现在全班同学都跟着喊学神了。
叶峤西实在不希望下学期又换外号,太羞耻了。
对于学神的拜托,裴景书大度的摆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
叶峤西:……
“我现在还不能回家,你这里有什么作业或者试卷吗,分我一套?”
她还是第一次提出这种要求,叶峤西自然不会客气,翻出厚厚一沓的试卷,都是省内各重点高中的大考资料,包括了今年的预考和高考试卷,裴景书感动的眼泪掉下来,“你给的也太多了,我只是想要应付过这两天,爸妈不再生气了就好。”
“没关系,慢慢做,还有一个半月才开学,总会做完的。”这回轮到叶峤西不紧不慢的看着裴小囡,“伯父伯母很生气吗?”
听到这个,裴景书也顾不上控诉叶峤西的魔鬼行为,她难得叹了口气,忧愁的说,“花了这么多钱,他们没这么容易接受的,要知道出发的时候,我妈甚至叮嘱了二哥节省点,都没想到我会这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趟门一口气花了五千块,比二哥这一整年花的都多呢。”
第68章
江城饭店。
家人们心目中的傻白甜裴小囡,
还是有点小聪明在身上的,她发现自己这次干的事不是一两句撒娇可以糊弄过去的,果断趁着老爸老妈集中炮火教训二哥的时候溜之大吉。
等苗红旗发现训错了人,
气也出了一半,剩下一半的怒火,
在裴小囡磨磨蹭蹭、生无可恋背着一堆试卷回家后,也所剩无几了,老母亲最后只送了一个字给她,“你该啊。”
措不及防给她当了背锅侠的裴安和,见此情形都眉开眼笑了,
“我还以为你急着去叶峤西家是故意的,
原来真有正事啊,这么多试卷,确实要争分夺秒了。”
裴景书:……
她也妹想到竟是这种结局。
没办法,学神的爱如此沉重,
跪着也要走下去,
接下来的“暑假”,裴景书除了上课,就是跟叶峤西一起愉快的刷题。
为什么她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她对这些试卷爱的深沉。
裴景书沉迷刷题日渐消瘦,
家人们也没闲着,老裴同志管着两家卤味店,
手下员工三两个,越来越有店长的派头了,
事业第二春蒸蒸日上;老伴苗红旗也不遑多让,
裴安和一撒手,她彻底成了盖浇饭店的顶梁柱,
能力得以施展,裴平洲和许向华这对名义上的老板和老板娘,都在老板亲妈的指挥下安心干活,生意也算红红火火。
就连本该无事一身轻的裴安和,也跟个大人物一样,整天早出晚归的,有时候甚至直接睡在外面。
他现在认识的朋友多,不提前打招呼,苗红旗是完全不知道他睡在谁家的,有事都找不到人,老母亲难免忧心,一度想让小闺女去敲敲边鼓,看看这个老二究竟每天忙些什么,到底是不是在做正经事。
裴景书很淡定的摆摆手表示不用问,“之前在省城的时候,二哥就提过一嘴,他回来要着手准备新生意,想来是手里本钱足够,这次不满足于小打小闹,正忙着四处联络寻找商机呢。”
苗红旗一想也是,老二虽然最近老是带着一身酒气回家,可她洗衣服的时候也仔细检查过,除了烟酒留下来的气味并无其他,不像是出去鬼混的样子,应当就是正常应酬。
老二眼看着是要干大事赚大钱的人,生意场上抽烟喝酒应酬都是常事,只要他不是赚了点钱就出去吃喝嫖赌、花天酒地,苗红旗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转而小声的打听起来,“你知道老二攒了多少本钱?”
裴景书当然知道,二哥几乎所有生意都有她的一份,兄妹俩定期分红盘账,自然是对彼此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
这两个月二哥整天跑外面应酬,不知道他撒出去多少钱,但她至少能确定,二哥下海这一年多,起码赚了六七万。
因为她裴小囡,承包了卤味二店和小饭馆的店租装修,又给齐家兄弟的服装生意投资了小几千,过年的时候还拿出小一千块跟二哥一起置办年货、给亲妈大嫂和外婆等女性长辈买金饰,暑假又去文物商店挥霍了五千,如今存折上,依然还有两万块呢。
二哥搞事业比她更拼更卷,收入至少是她的两倍。
所以她很确定,身怀巨款的二哥如今摩拳擦掌准备搞个大新闻,他在外面奔波考察的时间越长,证明他越看重下一个生意,裴景书自然是乐见其成,不过此时对老妈的问题有些惊讶,“您不知道吗?”
苗红旗摇头,母女间说私房话,她也不再是滴水不漏,坦诚的道,“你二哥虽然没藏着掖着,但他不爱聊这个,我也不能总是打听,只是估摸着他这一年多也该有个两三万?”
原来如此,裴小囡不加思索的说,“大胆点,再翻个倍。”
苗红旗眼睛一亮,却很有分寸的没追问下去,裴小囡透露出来的信息,已经足够让她喜出望外,老二下海一年能赚五六万,两年就是十万,这是多大一笔巨款啊,在老母亲眼里等同于金山银山,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那种。
她这下彻底安心了,再不为整天不着家、一回来就带着一身烟酒气的裴老二忧愁,而是做好一个母亲的责任,为他洗衣做饭、保障后勤。
而裴安和也没让母女俩失望,九月份开学,随着裴景书正式成为国宝高三生,他也仿佛赶着送惊喜一样,回家宣布了他要开大饭店的消息。
憋了这么久还是要开饭店,家里其他人都有点见怪不怪了,只有望眼欲穿的裴小囡百分百捧场,双眼放光的问:“有多大?”
她算是问到了点子上,裴安和也给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像省城的江城饭店那么大。”
暑假兄妹俩在省城吃喝玩乐,江城饭店算是印象深刻的“景点”之一,这家饭店近两年开业的,号称省城第一高楼,足足十一层,还有电梯房呢!
在他们抵达的第一天,齐家成兴致勃勃安排在江城饭店的餐厅大堂为两人接风洗尘,吃了人生中第一顿堪称高档晚宴的裴安和意犹未尽,后来又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天气,斥巨资在酒店订了个两间顶楼客房,拉着妹妹和好哥们享受了一把有钱人的纸醉金迷。
饶是裴景书,时隔十几年再次体验到高楼大厦的风景,也很惊喜,哪怕没有泳池spa电影院这些基础项目,光是在炎炎夏日待在空调房看电视,偶尔看着落地窗外的蓝天白云,都足够让他们欲罢不能。
唯一可惜的是钱包承受不起。
只住了一天,三人便依依不舍办理了退房,走出饭店的时候,裴安和还在兴致勃勃跟齐家成商量,下次要带家人或者哪几个哥们一起来体验高档客房,正好凑一桌麻将。
这次他们三缺一,加上裴小囡还是个杜绝娱乐的苦逼高中牲,他俩看着那么高端大气的麻将桌却凑不齐牌友,内心的遗憾惋惜已经满的快溢出来了。
人累的悲欢并不相通,裴小囡一点不觉得那天的江城饭店之旅有什么遗憾,反正她又不会打麻将,现在听二哥提到这个名字,她满脑子都是那栋高楼和上百名员工的规模,没出息的咽了咽口水,“是不是太大了点?”
裴安和挑了挑眉,一脸“你几时学会保守”的神情,嘴上还是配合解释道:“我指的是引进江城饭店餐厅的那种规模,找个大点的店面,最好能有两层三层,楼上做包厢,楼下是餐厅大堂,如果可以,再找一套音响设备,在大堂放放音乐,一边吃饭一边听歌。”
第69章
她努力一年还没能买上房,二哥居然连地皮都有了。
裴安和嘴上说的轻巧,
可是动辄两三层的大饭店,也听的其他人目瞪口呆,这一年来再忙也没忘记给小姑子打听房子消息的许向华,
更是忍不住悄悄跟丈夫咬耳朵,“两三层楼的这种大店面,
市面上可找不到几个,开饭店还得在繁华位置吧,现成的是真没有,怕不是要租了店面然后推倒重建了。”
饶是裴平洲这两个月接手校门口小饭馆,已然赚得腰包鼓鼓,
存款数字直接翻了一番,
也免不了被妻子透露出来的信息惊得倒吸一口气,“这样的话投资也太大了,岂不是万元起步?”
存款堪堪破三千的夫妻俩,三观又双叒叕被颠覆了,
想想二弟的大手笔,
他俩再没了这些天赚了点小钱的沾沾自喜,只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永远有人比他们更富有。
裴安和却嫌他们的认知还不够彻底似的,云淡风轻道,“嗯,
这次投资很大,计划筹款十万元。”
“十万?”这下连在旁边摩拳擦掌的裴小囡都傻眼了,
“我们俩砸锅卖铁也凑不出这么多钱啊,是不是太大胆了点?”
裴安和笑了:“这么多钱,
当然不能全靠我们自己,
风险未免太大了,因此这段时间联络了几位朋友,
最终确定下两位投资人,分别是张主任和一位姓林的朋友。这林总背景不一般,是位二代,有钱有人脉,我原本和他只是泛泛之交,正式搭上线还是托了张主任撮合,他家老爷子和林总家长辈有些渊源。为着这个,张主任对我们的计划很看好,我便让他也参了一股,林总答应出资三万,张主任说要凑一凑拿出一万,他们两口子都是公职人员,这份额便挂在他们家老爷子名下了。”
事实上,张主任不单单是看好,他这么热心肠的牵线搭桥,还搭上了家里长辈的人脉,正是自己也想加入进来。
作为国营大单位的领导,他已经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冲击,想当年票证时代,他们屠宰场是多么风光无限,老百姓肚里缺油水,就连干部们也不能大口吃肉,他们屠宰场的员工便都成了香饽饽,就连临时工都能三不五时弄点边角料回家开荤,在外面遭人艳羡,他这个现屠宰场主任,因着年富力强,是下任场长的有力竞争者,更是倍受追捧、门庭若市。
然而随着市场开放,他已然感受到了落差。
尽管荤腥仍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物资,屠宰场的地位暂时还没人能取代,可是各个国营饭店的没落,已经敲响了张主任的警钟,死守着这份铁饭碗,迟早会有无人问津的一天。
与他截然相反的则是裴安和这个小兄弟,自己做生意,那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就连此前靠着他生活的堂弟,随着猪肉摊的生意越来越好,一家子吃穿用度也赶上他了,早晚会有后来居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