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章

    他那样积极走张主任的门路,只是想打通进货渠道,可没想过要薅公家的羊毛。

    裴景书一听,赶紧拿了纸笔在旁边写写算算,“卤味进货九块钱……”

    裴安和提醒她,“张大哥天不亮去屠宰场进货,顺便我们要的东西也带回了菜市场,我额外给了他一块钱感谢费。”

    她果断把这一块钱添上去,没对他大手大脚的撒钱行为表示任何抗议,反而信心满满,“没关系,上次的卤汁还能用,卤这么多食物过于勉强了,还要再调配一些,但统共也就十来块钱的成本。只要能都卖掉,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裴安和对此表示乐观,“肯定都能卖掉。上回吃过我们免费卤鸡爪的顾客,这几天老缠着问呢,十来斤的量,单单他们就能包圆了。”

    裴景书点头,手上继续不停的打草稿。

    创业至今已有近二十天,飞速成长的不只有二哥,她也同样进步很大呢,二哥和老妈已经马不停蹄开始处理食材了,她也负责核算成本、初步定下新品的价格。

    裴景书一边算一边讲给他们听,“之前称过,一斤生的鸡鸭爪,卤熟也就堪堪八两重,我估摸着鸡鸭翅也差不多,要把这个也算在成本内。不过市面上也有卤鸡鸭翅卖,他们的价格在两块到两块三毛不等,我们可以说第一天试卖,暂时定在两元一斤,后面涨不涨价看顾客反应。”

    苗红旗裴安和母子俩都是一心多用的聪明人,这边手上动作如行云流水,那边裴景书的嘀嘀咕咕也没错过。

    乍一听闺女的定价,苗红旗是吃惊的,想劝她悠着点,卖太贵很有可能全砸自己手里,那这十多块钱可就打水漂了。

    不过她还没来得及插话,裴景书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一斤卤味两块钱,没买过的肯定会犹豫,我们加起来也就弄了两斤,卤熟都不够卖两次。我的意见是拆开来一个个卖,散的卖肯定比称斤贵,一斤鸡翅也就六只,如果一只卖四毛钱,岂不是一斤就多赚四毛钱?”

    闺女还是心里有数的,苗红旗这才放松下来,看看对面的老二,更是神情舒展,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惊喜和认同,“小囡这样安排确实很好,外面熟食价格摆在这里,他们还最少半斤起卖呢,我们直接零散卖,必定是不缺顾客的——我觉得鸡鸭爪也可以按只卖,这样买的人越多,以后回头客也会更多,你说呢?”

    裴景书比了个“OK”的手势,“翅膀定价没问题了?那我继续算爪子。”

    生鸡爪一斤大概十三个,卤熟那就大概要十五个才能凑够一斤,“我觉得一斤卤鸡爪定价一块六差不多,半斤九毛钱,按个卖那就收一毛三分钱吧,买得越多越划算……”

    “景书,按照这个定价,我们将有多少利润?”

    裴景书飞快计算道,“鸡爪卤出来大约八斤重,取个中间值,就按半斤九分钱来算营业额,鸡翅太贵,大概率要散卖,那这些卤味全部卖出的话,营业额将在二十元左右。”

    也就是说,增加的新品,也将给他们带来将近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而且相比现有的产品,它操作还简单,等他们打开这块市场,就可以增加备货量,利润超过卤肉饭和糯米饭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裴安和表示很满意,“这个利润很可以了,等我过两天上手了,就请张主任多进点货。”

    裴景书随口接了句,“可不么,要是顾客都愿意买单,我们进多少货都行,只要核心技术卤水掌握在自己手里,忙不过来还可以请人手呢。”

    当然,他们现在就一个不起眼的小吃摊,别说固定店面了,连个操作间都没有呢,还挤在家里做饭的小厨房束手束脚,都没地方让他们扩大规模的,说什么钱请工人干活,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因此裴景书也就随意提了这么一嘴。

    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

    裴安和目光炯炯的看了妹妹一眼,已经把她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了。

    但也只是先默默记下。

    就像妹妹说的,他们的东西要有顾客愿意买单,才可以一点点扩大规模、做大做强,而广大的顾客基础是用心经营出来的,新产品要用心,先前的老产品也同样不能敷衍一点。

    于是在他俩一如既往的用心经营下,这天晚上的卤肉饭顺利售罄,卤味更是在他们出现的第一个小时就被一抢而光,导致好些老顾客兴致勃勃从家里带着饭盒过来,却只看到一桶满满当当但是连骨头渣都捞不出来的卤汁。

    裴安和耐心地给每一个乘兴而来的老顾客展示空空如也到的漏勺,笑容热情但不谄媚,“不好意思呀,真的卖完了,没想到大家这么捧场,明天同一时间,我们还会准备一批卤鸡鸭爪的……能不能多备点货?不好意思,这个有点困难,大爷您也知道,市面上是没有单独的鸡翅鸭掌卖的,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多准备些,为了保险起见,明天可以早点过来。”

    “另外,为了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关照,明天的卤味,继续保持这个优惠价格。”

    这时,一个吃完饭,和两个老姐妹从家属院溜达出来散步消食的老太太,路过熟悉的摊位旁忍不住放慢脚步,正好听见裴安和的话,忙凑过来确认,“小裴,你们说的这什么优惠,一共优惠多久?”

    这位毛纺厂老同志钟阿姨,退休以前是厂工会的一位领导,她负责的一部分工作内容是组织单身青年联谊,也就是组织大型相亲局。

    退休以后,钟阿姨也将这份事业发扬光大,每年都能撮合成好几对。

    最近,她的目标放在来厂门口摆摊的小裴兄妹身上。

    钟阿姨慧眼如炬,一开始只看上其中的妹妹。

    这姑娘生得太好了,盘靓条顺、唇红齿白,她自诩活到入土的年纪,都没见过比她更标致的女孩。

    自从这对兄妹过来摆摊,厂里那些年轻的男孩女孩,一个个也跟着躁动起来,到了下班时间就拎着饭盒往厂门口跑,生怕来晚了一分钟,他们想见的人就会飞走一样。

    要说兄妹俩的讨喜程度,其实是不相上下的,他们纺织厂里女工也是占大头。

    但钟阿姨觉得,小伙子想成家立业,最基础的一点要有正式工作,不然凭什么养家糊口?

    她看兄妹俩年纪轻轻,酷暑天的却搬着许多大家伙,每天来往他们厂门口好几趟,为了生活辛勤奔波,但凡有个工作,也不必这样辛劳了。

    因此兄妹中的哥哥,一开始就没能进入毛阿姨的“客户”名单,长的再好、再招小姑娘稀罕也不行,她撮合新人是讲良心的,没工作的小伙子绝不能外介绍、坑别人好姑娘。

    但他妹妹就没关系了。

    不是所有女人的必须养家糊口的,现在也不是困难时期,不讲究这些。就她先前撮合的一对,女孩只是他们厂的临时工,因为长得漂亮性格好,被街道主任的小儿子相中,人家干部家庭,也没嫌弃女孩工作不够体面,儿子喜欢就成,订亲的时候他父母还说婚后要给女孩办转正。

    只是女孩进门不久怀孕,医生说怀相不好,就一直在家休养了,前些天钟阿姨听说女孩连小儿子都生了,也没有要回厂里上班的迹象。

    可见那些真正有家底的人家,并不在乎儿媳妇有没有饭碗,在家生儿育女才是重点。

    钟阿姨想着,上一个高嫁的幸运女孩,远没有厂门口这个摆摊女孩来得令人惊艳。

    小姑娘长着张完全可以用鼻孔看人的漂亮脸蛋,却是特别大方讨喜的性格,不管买不买她家吃食,上前搭话都是笑盈盈脆生生的,就没见兄妹不耐烦的时候。

    另外,在这个天气,一天到晚出门做生意,很多要养家糊口的中年人都免不了抱怨几句,小姑娘顶着张娇生惯养的脸,却不怕苦不怕累,从没因为辛苦而退缩过。

    就冲这份吃苦耐劳的心性,钟阿姨真是越观察越喜欢,觉得哪哪都好,要不是她家没有适龄的男孩,她都不舍得把人往外说。

    后来借着一次买卤肉饭的机会搭上话,她才了解到,小裴看着高挑颀长,原来还是个学生呢。

    而且是重点中学一中的学生。

    这个消息,让钟阿姨半是欢喜半是遗憾,欢喜的是她没看错人,小裴果然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女孩!遗憾的是人家还是学生,至少还要两年毕业,如果考上大学,那就不知道还要再读多少年。、

    她想给人家介绍好对象,真真是遥遥无期了。

    不过,钟阿姨亲没能说成,借口搭讪光顾过两回兄妹的生意后,不知不觉被征服,成了他们的忠实顾客,隔三差五都要买点回去哄孙子孙女。

    再后来,她看裴安和这个小伙子也顺眼了,琢磨着他只是没正式工作,但是能吃苦、会赚钱、长得好,这一手做饭的好厨艺也算是安身立命的本钱,这么多的优势,足够弥补没工作的劣势了。

    钟阿姨决定可以先帮哥哥介绍个对象,等妹妹毕业了,她再好好给妹妹寻摸。

    总之,裴安和沾妹妹的光,成为钟阿姨名单上的备胎,裴景书才是她心心念念的白月光,这会儿老阿姨问的是裴安和,目光却炯炯有神看着裴景书。

    裴景书还不知道钟阿姨对她有多厚爱,面对这位老顾客的视线,她看似热情打招呼,实则慌得一批。

    这个所谓的优惠要持续多久,她也想知道哦。

    好在二哥演技惊人,明明毫无准备,却掷地有声、一副他们早已计划好一切的口吻回道,“五天,新品前五天都优惠,对我们家卤味感兴趣的请不要错过。”

    裴景书给及时站出来救场的二哥点了个赞。

    钟阿姨也对他的回答很满意,对旁边的老姐妹说,“明天我得早点来买,刚才给孩子买回去的两个卤翅,我跟老伴也切了小块尝尝,味道一点不比刘记的差。”

    老姐妹之一忙问,“就是那家两块三一斤的刘记?当真跟小裴他们这的味道差不多?”

    “可不是,老头子都说再不去刘记排队了,以后就认准小裴他们。”

    问话的阿姨点头,“行啊,明天我也买点尝尝,钟姐出门记得叫我。”

    “还有我,也叫我一声。”

    老姐妹们一边闲聊着,一边悠闲的继续往前散步,她们的对话,却点燃了现场氛围,人们纷纷上前打听裴景书他们明天几点出摊,也有没买上卤味的顾客,继续坚持把饭盒递过来,“来都来了,那给我打份卤肉饭吧。”

    “好的!”裴安和接过饭盒开始打饭,裴景书也高高兴兴收钱。

    上辈子跟风玩过梗的,突然就成了她现在最喜欢听的一句话。

    第20章

    裴小囡的仪式感。

    裴安和在顾客面前说得那么为难,

    一副能弄来市面上买不到的食材,已经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实在不能要求更多的样子,

    不过就是为了刺激顾客消费。

    裴景书只能说,二哥果然天生是当奸商的料子,

    已经熟练掌握并开始运用饥饿营销大法。

    成功被饥饿营销刺激到的顾客,刚开始那些天跟不要钱似的蜂蛹到他们摊位前抢卤味,抢到了的欢天喜地宛如天上掉了馅饼,没赶上的则是东西越难抢他们越上头,陪跑了一次又一次。

    这骚操作,

    不仅刺激到卤味的销量,

    就连他们的卤肉饭都跟着框框卖,比平时提前半小时收摊。

    裴景书埋头收钱,也觉得美滋滋。

    饥饿营销只是一时的,小本买卖终归是薄利多销、多卖多得,

    兄妹俩经过头几天的试验摸索,

    后面每天稳定提供三十五斤爪子和二十斤翅膀。

    与此同时,它们的价格也分别“恢复”到了爪子一斤一块八、半斤一块的,翅膀两块二一斤、半斤一块二的价格。

    顾客想散卖也还是可以的,每只相应也提高了几分钱,

    但因为他们前面营销做得好,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就算先前没买过,

    也多少都听过他们家名声,有一定的信任值,

    至少都是半斤起买。

    这年头家里大人小孩一堆,

    就买一两只鸡爪鸡翅回家,也实在不够分呐。

    卤味的生意一稳定,

    便为他们又增加了近一百块的营业额,加上卤肉饭和糯米饭,兄妹俩的日营收随随便便三四百。

    但其实这个备货量也就勉强够应付老顾客,每天六点左右基本就售罄了,很多顾客了解情况,晚上七点以后干脆懒得出来碰运气,还不如第二天赶早。

    说实话,屠宰场张主任的路子已经被二哥走通了,至少几十几百斤的鸡爪鸭掌,兄妹俩是要多少有多少。

    可他们每天最多只拿五十斤回家,也只有一个原因——人手有限,再增加进货量,忙不完,根本忙不完。

    有钱不赚王八下蛋的道理,裴景书裴安和都懂,但他们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裴安和已经学会并熟练掌握卤味的制作方法,让他一个人调配卤水、下食材进行卤制,以及精准掌控火候,这些都是没问题的,苗红旗已经可以放手当甩手掌柜了。

    可他只有一双手,要在有限的时间处理好几百只鸡爪鸡翅,别说加入食盐面粉反复抓洗干净,让他一个人把三十五斤鸡爪鸭爪的指甲全部剪干净,都能把他累得拿不稳剪刀。

    因此,不仅苗红旗依然要帮裴安和处理食材,就连裴景书这个“文职人员”,也不得不放下账本,主动加入洗菜大军。

    后来她又想了个办法,自掏腰包雇了俩大侄子当童工,他们的洗菜工队伍越发壮大起来。

    裴景书自觉赚大钱了,对着大侄子们也豪气起来,告诉哥俩,每天只需要上午帮忙干一个小时,就是搓洗鸡爪鸡翅、剪剪鸡鸭爪指甲这些简单工作,一点也不难。

    只干一个小时,她每天给兄弟俩每人一毛工钱。

    这是什么概念呢。一毛钱,足够哥俩带着小弟弟出门玩的时候,人手一根冰棍儿,馋哭楼下其他没零花钱的小朋友了。

    他们吃完零食,还能剩下一毛,攒起来留着以后花,岂不是分分钟成为这条街最富有的崽?

    兄弟俩被小姑的壕无人性震惊了,毫不犹豫决定跟她干。

    然后,他们豪气云天的小姑,突然拿出一张纸让他们签到,“干一天,就在日期这里画个勾,等到月底,就按照上面的签到天数,一次性给你们结清工钱。”

    裴远山裴远河:……

    顶着大侄子无语凝噎的眼神,裴景书理直气壮,“这不是还没有分账吗,我手头暂时没工钱付给你们,放心,月底我跟你们小叔就要对账分钱了,到时候工资一分都不会少你们的!”

    她说着热血上头,反过来给哥俩画饼,“说不定那天我心情好,还给你们多发奖金。”

    裴远山裴远河:……

    怎么回事?越听越不靠谱,有种他们会被白嫖的感觉。

    但是,基于小姑姑从小吃香喝辣总能给他们一口汤的情谊,兄弟俩最终还是信了她的邪,答应先免费给她干一周活,等月底一次性结工钱。

    裴远山一副他们已经仁至义尽的神情,嚷嚷道,“小姑,看在咱们这么多年交情的份上,工钱可以先欠几天。但等你月底分完账,可就是有钱人了,以后再请我们干活,工钱就要一天一结,不能欺负我们小孩子呀。”

    大侄子嘴上说她以后是有钱人,可这行为分明就是防着她日后赖账。

    裴景书有种被看扁的不爽,敲了敲他的狗头,“放尊重点,你们小姑我以后是要当包租婆的女人,能赖你们这一两毛钱吗?”

    裴远河眨着清澈愚蠢的大眼睛问,“小姑,什么是包租婆?”

    “就是有很多套房子,不用每天上班,收收房租就可以吃香喝辣的富婆。”

    裴远山非但没有对未来富婆小姑应有的尊重,反而笑得很大声,“小姑,这个叫资本家大地主,放以前是要被批斗的,还是赶紧换个梦想吧。”

    嘲笑完白日做梦的小姑,他一拽小老弟去了厨房,这就开始打工了。

    裴景书跟过去一看,他俩已经一左一右蹲在奶奶腿边,并在她耐心的指导下开始努力搓洗食材,动作生疏笨拙,但胜在搬砖热情高涨。

    她便也把教训熊孩子的话憋回去,坐上专属小马扎,也开始埋头干活。

    多了两个帮手,他们处理食材的过程轻松很多。

    而兄弟俩小小年纪成为童工的事,也没瞒着他们父母,当天晚上,裴景书跟二哥收摊回家,一进门就发现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客厅。

    他们上次留下来等兄妹俩回家,还是得知他俩要推出新品那阵,裴平洲两口子出于关心,特意留下来等兄妹俩收摊回家,第一时间确认新品情况。

    连着等了两次,知道卤味卖得十分火爆,他们彻底放心了,又恢复了以往的作息。

    这会儿,裴平洲徐向华都不担心裴安和他们的生意了,只随口关心了两句,许向华便看向裴景书,眉开眼笑道,“小妹,你让远山他们帮忙干活了?这下可省心了,他们先答应叔叔,每天至少写一个小时的暑假作业,现在又要给你干活,我跟你哥都不用担心他们成天去外边胡闹闯祸。”

    “要我说啊,该是我们感谢你,景书你们是在帮忙看孩子呢,他俩皮糙肉厚的,要打下手尽管吩咐去做,也是锻炼哥俩自力更生,工钱就不用了,哪有帮家里干家务还要收钱的!”

    裴远山裴远河:……

    哥俩再次无语凝噎,甚至深深地怀疑人生——他们和小姑,究竟谁才是爸妈亲生的?

    裴景书听完也目瞪狗呆了。

    她自作主张雇这俩童工,就是知道大哥大嫂跟二十一世纪的家长不一样,这时候的孩子们就没几个不干活的,他们家以前不使唤小孩,完全是因为苗红旗干活麻利,并眼里见不得脏东西,连以前的她都被嫌弃笨手笨脚、不让进厨房捣乱,更何况俩调皮捣蛋的大孙子?她现在使唤哥俩,他们的父母多半是不会介意的。

    可她万万没想到,大嫂对她的行为简直喜出望外、乐见其成,就差放鞭炮庆祝了啊。

    属实是亲妈没错了。

    裴景书忍不住怜爱了大侄子两秒钟,并坚持道,“工钱是我主动提出来的,我们都说好了,远山远河今天表现很好,我也不能言而无信呀。”

    一时之间,裴远山裴远河看向小姑的眼神都闪闪发亮起来,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庆幸——至少家里还有一个跟他们亲的,这么多年的姑侄交情终究没有辜负。

    许向华不知道身后的亲儿子正用星星眼看他们姑姑,她还在反向讨价还价,“知道你这个小姑对侄子们好,但也不能太宠他们,每天给个五毛一分就行了,让他们买两根冰棍解解暑。你给得太多,谁知道他们拿着钱出去干什么坏事?”

    裴景书觉得大嫂的担心也有道理,便转头问哥俩,“你们有了钱会乱花吗?”

    “不会。”裴远山大声道,“我们说好了,每天花一毛买冰棍,剩下的攒起来。”

    裴景书闻言,正想劝大嫂对儿子们多一点信任来着,不小心对上妈妈不赞同的目光,她一顿,接着灵机一动,“哎呀,我觉得他们想法不错,大哥大嫂实在不放心,那是要教他们怎么攒钱,还是帮他们攒着,都随你们呀,反正我只负责给钱。”

    许向华眼睛亮了亮,转头跟丈夫对视了一眼,不再说话,已然是默认小姑子建议的态度,大概就等着回家跟儿子们斗智斗勇了。

    裴平洲则是打趣妹妹,“这是真发财了,小囡如今说话做事都不一样,很有派头嘛。”

    作为日入三四百的大摊主……之一,裴景书心安理得接受大哥的夸奖。

    就这样,她花钱雇了两个童工,熊孩子一身用不完的精力,给她打工也卖力,帮他们减轻了不少工作压力,裴景书表示很满意。

    他们兄妹继续搬砖,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几乎是给他们提供了一条财路的张主任,等同于兄妹俩的财神爷,裴安和可不会忽略,更不能用完就扔。

    恰恰相反,生意做得越红火,他反而越要往张主任家跑,没有时间,强行挤出时间也要去。

    裴安和如今也不送那些贵重礼物,逢年过节送送烟酒茶叶就够了,不年不节的,他就隔三差五去串门,手上带点自家做的吃的,街坊邻居要是来打听,就顺势打开饭盒让他们瞧瞧。

    知道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张主任一家收得也踏实。

    因着张主任一家对他们的卤味赞不绝口,裴安和一开始常常送卤味,后来估摸着人家也快吃腻了,他也及时改变品种,换成母亲擅长的硬菜,红烧肉,葱烤大排,话梅排骨,甚至还有两次送过杭椒牛柳、葱爆羊肉这样堪称稀罕的美食。

    裴安和倒也不是为了送礼这么费尽心思,单纯是他们兄妹赚钱了,家里的伙食跟着更上一层楼。

    要论吃,谁能比得上他妹妹?裴景书肚子里那可是装着满汉全席的,只有她吃不到的,没有想象不出来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