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圣旨?不过废纸一张
虽然担心苏子墨没有令牌会被太子怀疑,但,眼下萧宸的处境更加危险,姝玉犹豫了片刻,还是将令牌收了起来。
她想了想,又补充道,“太子无论有什么要求,你都要答应下来,千万不要惹怒他。”
“呵呵,你放心吧,”
苏子墨笑着回道,“梳子哥为官这些年,怎么应付上官还是有些心得的。”
“那我先走了,等我回宫,我们再见!”
姝玉深吸了一口气,随后便坚定地站起身来。
“好,你多加小心。”
苏子墨收起脸上的笑容,仔细地帮姝玉整理了下有些凌乱的发丝,“莫要惊慌,不论遇到什么事,一定要冷静。”
告别了苏子墨后,姝玉重新返回宫门。
宫门口处,之前死去太监的血渍还尚未擦干净,守卫冷冰冰的视线,打量着来往的所有人。
姝玉低着头,随出宫的队伍慢慢地向前走动着。
终于,轮到她了。
“令牌!”侍卫不耐烦地喝道。
姝玉深深福礼,而后从袖中掏出苏子墨给她的令牌,递给守卫。
守卫接过令牌,仔细地翻看着,虽然有苏子墨的保证,但姝玉的心脏还是开始剧烈地跳动,手心处也全是冷汗。
随着守卫的眉头微微皱起,姝玉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你是哪个宫里的?出宫为何事?”
终于,侍卫的眉头舒展开来,他将令牌还给姝玉,语气也平缓了许多。
“大人,奴婢是在尚仪局当差,尚仪局司赞苏大人这几日在宫中暂住,奴婢出宫为苏大人取些衣物。”
姝玉努力地平复了心神,略一思索后轻声道。
“行了,出去吧。”
侍卫点了点头,让开了道路。
“多谢大人!”姝玉再次福了一礼。
当她缓缓走出宫门,前方再没有其他人阻拦盘查后,姝玉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她终于离开皇宫了!
姝玉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眼前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她一时有些恍惚。
“这便是皇宫外吗,真想去四处看看啊!”
姝玉心中暗想,但随即赶紧摇了摇头,将这个念头赶出脑海。
见街上人们穿搭随意、布料粗糙,她心中一动,将头发随意挽了下,又将自己的衣服随意地挽起。她身上的宫服太过精致,有些过于扎眼了,她不想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随即,她便向人打听秦府的位置,快速向着秦府的方向进发。
一路上,姝玉都有些提心吊胆的,生怕身后有人跟踪。
终于,远远地看到了秦府的匾额,她的心中一喜,但随即又警惕起来。
她小心地在四周转了转,确定没有隐藏的守备军后,她才快步来到大门前,敲响了大门。
许是老天爷觉得她这一夜实在过于艰辛。
当她拿出萧宸给她的玉佩后,秦府的仆人立刻辨认出这是当家主母的玉佩,随即便恭敬地将她带到府邸内宅,她也顺利见到了如今秦府的话事人——秦老太君。
内宅中,
丫鬟恭敬地将玉佩递到秦老太君手中,那玉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似有灵性一般。
秦老太君端详良久,指尖轻轻摩挲着玉佩,眼眸渐渐变得深邃,似是穿越了时空的长河,见到那个风华正茂的女子。
“这是宸儿他母亲的东西……”秦老太君轻声呢喃。
“老太君,那女子还在外面等着呢。”丫鬟见老太君陷入沉思,轻声提醒道。
秦老太君回过神来,急声道,“这是宸儿派来的人,快,带她进来。”
姝玉有些忐忑地走进屋内,便见一位满头银发、面容慈祥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急切地迎了上来。
秦老太君拉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关切,“姑娘,你辛苦了。”
看着秦老太君关切的眼神,姝玉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了已故的祖母,这一路紧张不安的情绪一下子忽然释放出来,眼泪也刷地涌了出来。
秦老太君似乎猜到了什么,对着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连忙退出屋子,将房门关了起来。
“姑娘,不哭,”
秦老太君掏出手帕为姝玉擦了擦眼泪,随后拉着她坐了下来,“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坐下来慢慢说,宫里出了什么事?”
“老太君,我是姝玉,在宫中侍奉王爷,”
姝玉有些不好意思地止住哭泣,接着一口气将自己已知的情况都说了出来,“太子谋逆,联合皇城的守备军混入了宫内,将皇上和王爷围困在了文华殿一带,王爷征得皇上同意,征调秦家军队救援……”
说完,她将藏在内衣中的圣旨也掏出来,呈到秦老太君面前。
不料,秦老太君随手接过圣旨放在桌上,压根没有看一眼的打算。
沉默了片刻,秦老太君缓缓开口道,“我明白宸儿的意思,这确实是秦家再次崛起的机会。可是,如今这里只剩秦家的老弱妇孺在此看家护院,无法联系我秦家的军队。”
“不能飞鸽传书召唤军队回来吗?”姝玉心急宫中的萧宸,着急道。
“不可,军队调动不是儿戏,若是认真来说,即便是圣旨也无权调动军队,需要见到虎符方可。”秦老太君摇了摇头,解释道。
虎符?
姝玉顿时恍然大悟,对皇帝的小心思恨得牙根痒痒。
秦家部队此次未见虎符擅自调动,如果皇帝将来严查,这就是罪证!
难怪,秦老太君对圣旨不屑一顾,那根本就是张无用的废纸,还不如萧宸给她的玉佩有用!
“老太君,那该怎么办?太子和王爷之间,可绝无半点缓和的余地啊!”姝玉焦急地问道。
“别急,老身这就召集府中的家眷们商议对策,总能有些办法的。若实在不行,便组织附近的预备民兵队伍救出宸儿。”
秦老太君叹了口气,随即立刻命丫鬟召集府内的家眷,集思广益。
大堂内,得知宫内的情况后,众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面面相觑之下,一时之间竟无人开口。
“既如此,那便召集民兵……”
失望之下,秦老太君正要下令,角落中却有一年轻的妇人怯怯地举起了手,
“老太君,妾身实在思念自家弟弟,前几日偷偷与弟弟书信往来,弟弟说,他们这几日在附近的什百镇运送辎重,这几日可能会在那里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