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54章

    鲁王拍拍心口,有些后怕:“母妃,幸亏您只生了儿子一个,不然睡一觉起来弟弟成别人家的了,您说可怎么办?”

    “怎么办?”将门出身的宁妃冷冷一笑,是那种浓眉俊目的明艳,手往桌几上一拍,桌几上的茶盅就猛地跳起来,继而落地摔得四分五裂。

    看一眼惨淡收场的茶盅,鲁王眨眨眼,忽然觉得自己的后怕是多余的。

    他媳妇摸菜刀时他哪怕搂着天仙都不敢干啥,想来父皇的心情与他差不多。

    这般想着,鲁王心中一动,嘿嘿笑道:“母妃,儿子求您个事呗。”

    “说。”宁妃吐出一个字。

    皇上突然把燕王记在皇后名下,对她影响虽然不大,可终归是有一丝不爽快。

    平日看着好脾气的皇上动作未免太迅速了些,简直让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这一次是把燕王记在皇后名下,焉知下一次又是什么奇事?

    想想这些,宁妃能有好心情才怪。

    “母妃,您看乐哥儿也大了,您儿媳肚子里说不准还有了孙女,儿子一直是个郡王也不是个事啊——”

    宁妃拿眼睨着儿子,似笑非笑问:“所以呢?”

    鲁王笑容越发灿烂:“所以您替儿子在父皇面前美言几句,让他把儿子的爵位提一提呗。不求多高,亲王就可以了……”

    宁妃一指门口:“滚蛋!”

    “母妃——”鲁王可怜巴巴站起来。

    这可是亲娘啊,不答应帮忙就算了,这反应是不是太绝情了一点儿?

    宁妃可不在乎混账儿子的想法,纤细手指又点了点门口。

    瞄一眼摔在地上还没收拾走的茶盅,鲁王灰溜溜走了。

    才换上不久的花草纹烟青锦帘微微晃动着,宁妃收回目光,轻轻叹了口气。

    人都有上进之心,她诞下皇子,升为宁妃,当然也曾惦记过更进一步,可随着儿子年岁渐长,就收拾好心情决定享受人生了。

    让儿子这样的性子去争那个位子,就是逼着儿子去送死。

    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且指望将来儿子把她接出去快活呢,哪会想不开。

    郡王在眼下这种乱糟糟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但愿儿子平平安安,子孙满堂。

    宁妃想着这些,心情更差了,抬脚把摔得只剩一个杯底的茶盅踢出去老远,扭身走进了里室。

    庄妃那边,又是另一番景象。

    蜀王进宫比鲁王还要早些,此时正与庄妃相对而坐,默默喝着茶。

    “你媳妇还没动静么?”庄妃轻轻吹了吹茶盏,抿了一口。

    为着母子讲话方便,蜀王特意没带蜀王妃进宫,闻言神情带出几分阴鸷。

    庄妃见状劝道:“你们还年轻,不急。”

    “可我不急,恐怕有人急了。”

    庄妃把茶盏往桌几上一放,笑道:“你说齐王,还是燕王?”

    蜀王沉默片刻,道:“儿子本来只把老四当对手,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个老七,还真是猝不及防。”

    庄妃笑了笑,淡淡道:“既然猝不及防,那就缓一缓吧。”

    “母妃,您的意思是——”

    庄妃抬手把垂落的碎发抿到耳后,嘴角笑意浅淡:“若没有太后身体不适的事,我也要找机会与你说一说。你与齐王对上,既不占嫡,也不占长,原本就落了下风,凭借不过是皇上对你的几分偏爱与你外祖父桃李满天下的根基,可这些比起正统规矩终究不值一提——”

    “母妃——”

    庄妃叹气:“你听母妃说完。”

    史上立子以爱不是没有,放在皇上身上希望却不大。

    当然,儿子大了,有争一争的心当母妃的只能尽量帮衬,但帮衬归帮衬,眼见事不可行该缓一缓还是要缓的。

    “现在燕王成了皇后之子,虽不是皇后亲生,却勉强占了一个‘嫡’字,对一些臣子来说这甚至比齐王居长还要重要。眼下你不妨退一退,由他们二人一争高下。”

    “可是母妃,万一他们中的一人脱颖而出,到时候哪还有儿子的机会——”

    庄妃语气淡淡:“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当然会有落空的风险,但最差不过是保持老样子罢了,总比废太子与晋王要好。六儿,你就听母妃的,先静观其变,再审时度势而为。”

    【第736章

    齐王的危机感】

    蜀王沉默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儿子听母妃的。”

    他是想争那个位子,望着那个位子就眼红,可如果连母妃都不看好,希望他缓一缓,那他除了静候机会也无路可走。

    他与晋王不一样。

    晋王没有母族和妻族当依靠,完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除了拼命别无他法,而他需要顾虑得就多了。

    见儿子没有反对,庄妃心底舒了口气,指了指窗边摆放的棋盘:“六儿陪母妃手谈一局吧,难得进宫一趟。”

    母子二人收拾好心情,对弈起来。

    贤妃那里,气氛就糟糕多了。

    才气吐血的贤妃憔悴得仿佛老了七八岁,病恹恹靠着床头与齐王叙话。

    “母妃,事情怎么这么突然?”齐王沉默良久问了一句,心中不是没有埋怨。

    先前要李氏害燕王妃就是母妃的主意,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但没有害成燕王妃,反而把李氏给搭了进去。

    说起来,还是母妃没有谋划周全。

    这也就罢了,老七被父皇给了皇后,母妃居然一点风声都没透露给他,实在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听齐王问起,贤妃脸色越发苍白,干枯的嘴唇微微颤抖:“你父皇连太后那边都没透露一个字,当日叫了宗人令进宫就把事情给定了……”

    提到这个,贤妃又想吐血了。

    她是老七的亲生母亲,结果朝堂上宣布了,事情成了定局,皇上才知会她一声。

    不用想,她现在已经成了宫里宫外彻头彻尾的笑话,不知多少人背后谈笑。

    可恨她高居贤妃之位,后有国公府支持,却连自己儿子都守不住。

    在贤妃看来,她嫌弃自己的儿子是一回事,而儿子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了别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可以选择,她情愿亲手毁了这个儿子,也不想便宜别人,尤其是便宜了皇后。

    多少年来,她屈居皇后之下,用来宽慰自己的理由便是皇后无子。谁成想那个让她在子嗣一事上鄙视了多年的女人,居然把她儿子给抢走了!

    抢得如此干脆利落,如此容易,以至于她现在还没回过神来。

    贤妃缓缓闭上眼睛,平复着翻涌的心情。

    太医说了,她不宜再大悲大怒,不然身体就要彻底垮了。

    没戴上凤冠却熬垮了身子,那她才真成了彻底的笑话,现在至少还有机会。

    且看能笑到最后的是谁。

    “母妃——”

    听到齐王的喊声,贤妃睁开眼睛,落到齐王面上的目光越发温和。

    她的希望,全部都在儿子身上了。

    贤妃缓缓开口:“真是低估了皇后,都说咬人的狗不叫,我一直不以为然,现在被狠狠咬了一口才知道老话都是有道理的。”

    齐王张张嘴,想说现在说这些为时已晚,可眼前之人毕竟是自己生母,抱怨的话只能默默咽了下去。

    “母妃,您说父皇对老七究竟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贤妃扬了扬眉梢,却觉哪怕做出这样的动作都有些吃力,轻轻喘了口气道,“不过是被皇后灌了迷魂汤罢了,总不能是看着老七出类拔萃,要让他当太子吧?”

    “可万一呢?”

    贤妃默了默。

    齐王用力抹了一把脸,苦笑:“母妃,老七连正儿八经的皇室教育都没受过,生来就顶着妨克父皇的名声被送了出去。可他偏偏在这样的逆境中一点亏都没吃,居然还成了半个嫡子。儿子夜间辗转,每每思及此事就心生惶恐,甚至有种老七是不是真命之子的错觉——”

    “胡说!”贤妃一声冷喝,苍白如雪的面颊染上殷红。

    齐王抿了抿薄唇,没吭声。

    贤妃还是无法认同儿子的话:“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你父皇对老七没有那个心思。”

    齐王久久沉默着,沉默到贤妃想要再说些什么时,轻声道:“此一时彼一时,放在数月前,想来父皇也没有把老七记在皇后名下的心思。”

    “你的意思是——”

    齐王眼神如冰,一字一顿道:“养虎为患是大忌,您说呢?”

    不管母妃对老七态度如何,老七到底是母妃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他有弄死老七的心思,总要试探母妃的意思。

    贤妃自然明白齐王话中之意,见他神情狠厉,不但不难受,反而松了口气。

    老四在群臣中名声素来不错,可这未尝不是一柄双刃剑,有时候会束缚了老四的手脚,让他不够果决。

    老四能被老七逼一逼,许是好事。

    贤妃缓缓笑了:“是这个道理。”

    齐王垂眸,轻声道:“儿子只怕惹母妃伤心,那就是儿子的不孝了。”

    “伤心什么?”贤妃冷笑一声,“母妃只有你这个儿子,旁人的死活为何要伤心?”

    知道老七记在皇后名下那一刻起,她就再没有这个儿子了。

    凡是碍着老四的,都是绊脚石。

    “李氏如何了?”母子达成一致,贤妃转而问起齐王妃。

    齐王眼中闪过厌恶,语气冷淡到极致:“还是老样子。好在她出不得门,不怕她胡言乱语。”

    贤妃沉思片刻,淡淡道:“你那个王府没个女主人打理,实在不像样子。”

    齐王颔首:“是。这些日子乱成一团,让儿子分心不少。”

    贤妃轻抚着留得长长的指甲,语气凉薄:“差不多的时候就让她‘病故’吧,齐王妃的位子总不能一直让个疯子占着。”

    齐王有些迟疑:“虽然无须为妻子守孝,可一旦李氏‘病故’,儿子就不好过于活跃了,恐怕要蛰伏好一阵子……”

    “无妨。你父皇龙马精神,一时半会儿没什么机会,你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养精蓄锐。至于老七,现在的春风得意算不上什么。”

    齐王缓缓点头:“母妃放心吧,儿子会看情况处理好李氏的。”

    养心殿里,景明帝睁开眼问潘海:“齐王从贤妃那里离开了么?”

    “离开了。”

    “蜀王呢?”

    “也离开了。”

    “鲁王呢?”

    “回禀皇上,鲁王是最先离宫的。”

    景明帝弯腰,无视吉祥的不满喵叫把它抱到膝头,淡淡嗯了一?

    【第737章

    再登侯府】

    过了几日,燕王被记在皇后名下的风头稍减,姜似这才出门。

    去宜宁侯府之前,她先去的是东平伯府。

    眼下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燕王府,她如果频频往宜宁侯府跑却不登东平伯府的门,未免太奇怪了。

    虽然这个圈子的人隐约知道燕王妃对东平伯老夫人态度淡淡,可更知道的是燕王妃与东平伯父女情深,与东平伯世子兄妹情深。

    没有起那个心思之前能够随心所欲,现在却要多考虑一些。

    姜似的到来得到了冯老夫人的热烈欢迎,陪坐女眷除了三太太郭氏,姜依几个在府中的姐妹都到了。

    “今日一早听到喜鹊在枝头叫,我正想有什么喜事,没想到是王妃过来了。”冯老夫人端着茶盏,满面慈爱,“祖母这几日正惦着你呢。”

    三太太郭氏坐在一旁,听了冯老夫人的话深感服气。

    老夫人一个当祖母的,能面不改色对四姑奶奶说出这番话来,难怪当初二嫂那样掐尖的人儿说被软禁就给禁了。

    六姑娘姜佩则是另一番心情。

    女子嫁人就该像四姐这样,高嫁之后回到娘家连祖母都要捧着,更别说她们这些平辈姐妹。

    而当初,四姐没出阁时她还敢与之争执——

    想着这些,姜佩觉得遥远仿佛上辈子的事,让她越发感慨:难怪世人都说女子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前面短短十几年的荣辱看娘家,之后漫长余生的荣辱则看嫁给了什么样的男人。

    悄悄扫量那张明艳的面庞,姜佩暗暗咬唇。

    四姐还真是好命啊,也不知她会嫁到什么人家呢?

    她是二房庶女,不比四姐,但怎么也要比三姐还有五姐嫁得好才甘心。

    姜佩琢磨着这些,望着姜似的眼神格外热切。

    姜似转眸扫了姜佩一眼,旋即收回目光。

    如果说以前她还用言语挤兑姜佩几句,现在则犯不着了。

    “祖母若是惦念,那我以后常来。”姜似神色淡淡道。

    冯老夫人心中一喜,面上越发慈祥:“这敢情好。到了祖母这个岁数,别的都不盼,就盼着你们能常回来看看……”

    这话听得姜佩悄悄扯嘴角。

    有一次五姐回娘家,来慈心堂给祖母请安,正赶上祖母歇下了,结果最后连祖母的面都没见着。

    盼着晚辈回来?那要看是谁回来了,倘若是四姐,哪怕天上下刀子祖母也乐意出去迎。

    姜佩越发坚定了高嫁的念头。

    姜佩这边心思起伏,冯老夫人连半分注意都没投给这个庶孙女,打量着姜似今日心情不错,问道:“王妃,王爷当真成为皇后之子了?”

    姜似淡淡笑着:“已经宣旨了,还能有假?”

    冯老夫人笑道:“就是觉得太突然了,不只祖母觉得突然,连你父亲与二叔他们都吃了一惊,王爷怎么突然就记在皇后名下了呢?”

    自从燕王的事传出来,又不好主动跑到燕王府去打探,这两日她连觉都没睡好,辗转反侧想着此事。

    燕王成为皇后之子当然是大好事,可从长远想,是福是祸就难料了。

    倘若别的皇子上位,身为皇后之子的燕王很可能会被收拾,到时候说不准还要连累伯府。

    不过若是燕王更进一步,伯府就会水涨船高,有无尽的好处。

    别的不说,四丫头一旦成了皇后,按惯例老大要封承恩伯,到那时这东平伯的爵位就可能落在老二头上。

    一门双爵,这是何等的风光荣耀。

    姜似听冯老夫人这么问,就知道这老太太打着什么算盘,心中不由冷笑。

    只想沾光不想受连累,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即便阿谨争赢了给父亲封赏,空出来的爵位就是扔了废了也不会便宜了二叔。

    前世二叔一家算计父亲的账她还记着呢,不过是这辈子要面对的事太多,而二房如今掀不起风浪来,留着回头算账罢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