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6章

    如尘大师如蒙大赦,连忙躬身行礼,然后快步退出了御书房。

    一出御书房,他就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在皇上身边办事,当真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哪怕是皇后娘娘和淑贵妃,都整日活在皇上的算计之中,如尘大师更加觉得自己的命不由自己做主了。

    他叹了口气,然后加快脚步,朝着自己的住处走去。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不仅要让再淑贵妃的药中加大剂量,还要想办法把这件事情嫁祸给皇后。

    这件事,换成谁应该都会觉得只有皇上不想让他活了,才会吩咐给他这种事。

    但事已至此,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第604章

    再封康王

    如尘大师离开之后,皇上往后靠了靠,之后叹了口气。

    如今朝廷的变化,让他越发觉得脱离自己的控制了。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那些曾经对他忠心耿耿的人们。

    第一张就是之前的镇国公,扶持他一路走来的兄弟,也是崔振邦和崔安如的父亲。

    他们之间是有过真感情的,毕竟年少的时候,就已经在一起立志要让大夏更加强大。

    可是镇国公功劳越来越大,也多了一丝危险。

    他们看上同一个女人之后,镇国公竟然不想着让给自己,而是坚定地把她娶了回去。

    从那件事之后,他就已经开始怀疑了。

    镇国公一次又一次的立功,他心里都很矛盾,大夏的国力在增强,镇国公的地位在提高,对自己的威胁也是越来越大。

    想起来这些,他就觉得自己在边关做的事情,并没有出错。

    “别怪朕,兄弟,毕竟朕坐在这个龙椅上,有些事情也是身不由己……”

    皇上似乎还低声嘀咕了一句,表情只是用来安慰自己而已。

    再想想朝中如今的大臣们,口口声声都是忠诚,可是都在暗中有着自己的算计。

    镇国公真的死了,皇上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如今他并没有因为镇国公这个威胁不在了,就高枕无忧,反而在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他深知,这朝廷之中,已经没有了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每一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计着。

    即便是温继礼,那也是崔安如的亲舅舅。

    他如今的状态,一定是想要跟崔安如他们兄妹相认,给他们补偿的。

    若是他提醒了崔安如他们什么,凭借着崔安如的聪明才智,很难不联想。

    他睁开眼睛,目光变得坚定而冷酷。既然已经无法掌控朝局,那他就要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一切重新拉回正轨。

    皇上直起身,停止自己刚刚的惆怅,心中暗自发誓,他绝不会让任何人威胁到他的皇位,绝不会。

    如今他应该面对的,就是来自太子的威胁。

    立下这个太子实在是太冲动了,本来想着让他压一压其他两个兄弟的锐气,没想到压过头了。

    这两个月自己这样努力地扶持楚王,太子一回来,就完全让楚王没有了什么施展身手的机会。

    皇上深吸一口气,开始思索如何应对太子日益增长的势力。

    他身后站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孟家,还是镇国公府,都是能够让京都权贵圈子抖三抖的人家。

    孟家那位老太爷还在,就是自己见到他,也要多几分恭敬,谁让他当年是父皇的伴读。

    如今崔振邦回归,他们的势力更是如虎添翼。

    他知道,太子在边关这一趟行程,已经让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了他的存在,而且贤名远播。

    将来,若是不出什么大事,自己一定是不能直接把他换掉,不然就会造成动荡。

    如今太子身边的人,个个都是心机深沉,绝非易于对付之辈。

    他回忆起太子幼时的模样,那时他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对自己这个父皇充满了敬仰和依赖。

    那个时候,自己对淑贵妃也是如同平常夫妻一样,毕竟没有办法得到镇国公夫人安宁的遗憾,在淑贵妃那里得到了满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逐渐长大,野心和欲望也随之膨胀。哪怕之前他再怎么不争不抢,也实实在在做了很多贡献。

    若是说他对自己的位置也有兴趣,自己肯定不相信。如今,他已经成为了自己最大的威胁。

    皇上沉默了片刻,这个位置的孤独和冷漠,让他已经习惯了这样思考问题。

    他心中涌起一股悲哀,他深知这一切都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但是,他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皇位。他开始策划,如何削弱太子的势力,同时加强自己的控制权。

    他提前已经想到的,可以利用其他皇子来制衡太子。楚王虽然被太子压制,但仍有不小的势力。而剩下的那几位皇子,虽然一直默默无闻,但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意外的变数。

    三皇子陆景尧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次给太子宫中塞侧妃的事,最后反而便宜了陆景尧。

    有了这样的母族,他们就是不争也要争了。

    皇上心中暗自盘算,他决定先暗中观察,寻找合适的时机出手。

    也是事实,给三皇子一些封赏了。

    当三皇子陆景尧晋封为康王的圣旨下达,太子听闻并没有觉得意外。

    这次回来,自己带回了崔振邦。

    从明面上已经能够看出来,自己背后的力量实在是太大。

    按照父皇的习惯,他是一定要想办法制衡自己的。

    楚王那里,明显已经不够分量了。

    明显崔振邦一个人,能够顶得上他背后那些军中所有的力量。

    柔妃娘娘本来还想着继续蛰伏,藏在皇后娘娘身后,悄悄放冷箭。

    得了刘娉婷这个儿媳妇,她满意得不得了,没想到皇上又给儿子封王了。

    高兴之余,她的担忧自然就多了。

    她明白,皇上既然已经把陆景尧提到了众人跟前,他们了又跟楚王站在了同样一个跑道上。

    这就意味着,他们又要像是从前那样,跟皇后娘娘和楚王正面对抗了。

    无论是李家,楚王自己,他们如今都没有把握能够应付,更何况还有一个风头正盛的太子。

    以前还可以躲在暗处,悄悄谋划,如今却必须走到前面,接受所有人的目光审视。

    柔妃娘娘心中暗自思量,她必须要为儿子打算,不能再走错任何一步。

    她马上召见了陆景尧,叮嘱他这件事也是福祸相依,让他一定不要为了这件事冲昏了头。

    刘娉婷的婚事刚刚定下来,他的王位就到手了,可以让他表现得更加殷勤一些,对刘家再好一点,这样也会让刘家觉得是他们的女儿优秀,而且命格奇特,将来一定会死心塌地地帮着他。

    这些分析,陆景尧都听进去了,只不过他还有一个遗憾,就是芮如风……

    第605章

    皇后气度

    无论怎么样,芮如风之前是他的伴读,如今却总是围着太子打转。

    这个行为,在他看来就是背叛。

    哪怕芮如风的妹妹芮如雪如今已经是太子的正妃,孟家那边自然应该倾向于太子,他心中还是不舒服。

    他想起以前和芮如风一起读书的日子,那时候的芮如风虽然也是沉默寡言,不过从来都是以自己为先,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功课,关系十分要好。

    平时自己出宫,也是经常去温家,甚至那个时候,他还想着能够成为芮如风的妹夫。

    温家出事分家的时候,他试图找芮如风谈一谈,结果他好像真的已经开始防备自己了。

    不过就是中途有几次三观不合,自己想着的是利益,芮如风想着的是民生,说到底,又能有多大的矛盾?

    如今,物是人非,芮如风竟然成了太子的心腹,这让他如何能不心生怨恨。

    陆景尧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让芮如风为他的背叛付出代价。

    这个消息让皇后娘娘和楚王也回过味来了,在宫宴上发生的事,他们就是故意的。

    其实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了这个结果。

    “母后,我们被人利用了……”

    楚王很是气愤的说道,之前就是因为三皇子的愚蠢,才会错失良机。

    没想到,这次柔妃母子又出幺蛾子。

    早知道这样,就不该给他们机会。

    皇后娘娘神色轻松,这件事她原本已经想到了。

    之前没有确认的时候,就有所打算,毕竟在宫中多年,对柔妃娘娘这个人的性格,还是很了解。

    一个小绿茶而已,靠着示弱和装可怜能够活到如今,还能把儿子养大,肯定是不现实。

    若是没有心机,怎么可能成为皇上这么几个仅存的儿子之中一个的生母。

    她轻声说道:“这件事你不用生气,不是让你在府中好好陪一下月仪,也能让她平复一下情绪么,这样匆匆忙忙地进宫,若是你父皇知道了,又会觉得你不稳重了……”

    这个话,楚王只能点头认错。

    “是儿臣莽撞了……”

    皇后娘娘没有抓着不放,而是说道:“事已至此,气愤也无济于事。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清局势,找出对策。”

    楚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主要这不是陆景尧第一次跟他用这种阳奉阴违的招数了,所以他更加气愤的是自己。

    “母后说得对,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儿臣以为,既然芮如风已经站在了太子一边,即便老三已经封王,芮如风也不会回心转意,所以孟家那边,肯定不会帮他。老三背后的势力不多,能够在朝堂上跟我们对抗的更是屈指可数,如今这个时候给他封王,一定是父皇想要重新扶持一个,跟我一起对抗太子的势力。所以,这些还都是父皇的安排,我们不该生气……我们如今必须寻找新的盟友,以增强我们的实力。”

    皇后娘娘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到底是自己精心培养的儿子,这么快就能想明白,而且还能提出解决的办法。

    “不错,陆景尧既然选择了背叛,就休怪我们不客气。至于新的盟友,本宫心中已有计较。你且附耳过来……”

    楚王闻言,连忙凑近皇后娘娘,只听得她低声细语,心中不禁暗自点头。

    看来,这场宫斗还远未结束,他们必须要更加谨慎,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崔振邦回来这几天,皇上很是贴心的准了他可以过段时间再上朝。

    不过镇国公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人来拜访,毕竟前任镇国公还在的时候,就从来不结党营私,跟朝中各个官员之间都在保持距离。

    到了崔振邦这一代,他想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不过他主动进宫拜见了太后娘娘,感谢了这段时间她对崔安如和梁紫玉的照顾。

    出宫之后,他又去见了长公主。

    如今梁紫玉是长公主的义女,他自然也算是长公主的女婿。

    对于崔振邦,长公主自然是非常满意,尤其是听说,在崔振邦失忆期间,南风帮的大小姐装作是他的夫人,他也坚持没有让她得逞,足足一年的时间,哪怕所有的帮众都作证他们就是夫妻,崔振邦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这一点,让那些已经见惯了三妻四妾,甚至外面偷腥的女子们都觉得,若是嫁给这样的男人,此生无悔了。

    “下官参见长公主……”

    崔振邦并没有更改称呼,他知道当时那种情况,也是有人逼着长公主认义女。

    而且那个主导的人就是温继礼,是他的亲舅舅。

    他们想要逼着长公主认下的人,是林知音。

    只不过长公主有自己主见,更有自己的脾气,最后选择了梁紫玉。

    他并不想跟别人攀关系,所以还是用君臣相称比较好。

    长公主看着他,让他起来之后说道:“按道理,你应该跟紫玉一样,叫我一声义母……我知道,我和你母亲当年的矛盾,你都知晓,对于翊王妃来说,接受我并不难,毕竟她不用开口喊我母亲,可是你不同,你的夫人如今是我的义女,你心里有障碍我可以理解。”

    “我也不妨告诉你,你刚刚给我请安的时候,我都在羡慕你母亲可以有你这么好的儿子,而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自己的子女……”

    听到长公主没有自称本宫,全程都是“我”来称呼自己,崔振邦也知道她是什么意思。

    “我只是你的岳母,你的心里负担不用过重……”长公主又说了一句,“比起梁家人,我倒是觉得,我更加像是一个娘家人。”

    “我这条命,也是你母亲请人救回来的,你不用觉得叫了我一声义母,会对当年我针对她的事情,没有了交代……那些都是皇后娘娘挑拨的,我可以直接告诉你。”

    崔振邦听到这里之后,也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跪下直接说了一句:“岳母在上,还请接受小婿一拜……”

    第606章

    风云再起

    长公主点了点头,这个女婿,她是真的满意。

    这段时间跟梁紫玉的相处,还有崔琅的存在,治愈了她过去这些年,她缺失的很多东西,让她回到大夏之后,真正有了归属感。

    之前在大雍和亲到时候,她一直都不相信,这个世上还会有人真正在意她,哪怕是自己的母后。

    如今,情况不同了,她已经理解了当初母后做出那个选择,该有多痛苦。

    这些话,还是梁紫玉跟她说的。

    这些年,太后娘娘长期都处于思念女儿,怀念儿子的状态之中。

    每次出去礼佛,都是祈祷有生之年能够再见到女儿。

    可是这些事,长公主之前并不知道。

    他们说了一会话之后,长公主也提起了如今京都已经有三位王爷的事。

    除了陆景琛是直接从他父王那里承袭了王位之位,另外两位都是皇上近期封的,看起来明显是为了对抗太子的。

    “若是放在之前,我一定是不想理会的,毕竟跟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如今这个情况似乎是不太一样了,太子那边总会牵扯到你们,听说你们也跟芮家那对兄妹相认了……”

    长公主的消息也挺灵通,这些事自然没有办法瞒过她。

    崔振邦点了点头:“是啊,妹妹说他们兄妹俩为了跟温家断绝关系,已经彻底把自己的姓氏都改了,当年的事,跟他们无关,而且他们已经不在温家了,没有必要牵连。”

    长公主直接问道:“贺钊呢?当年的事,他也不知情,如今贺家参与过那件事的,贺老太爷和贺老夫人都带着遗憾去世了,只剩下一个贺之年,身体还不错,看样子应该是不会轻易死掉,你们想要让贺家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跟你们相认?”

    长公主这个问题,让崔振邦为难了。

    这个也是他和崔安如一直没有办法轻易下定决心的事。

    贺家的情况,确实更加复杂一点。

    毕竟他们不会跟贺之年分家另过,也不会放弃贺姓。

    “安如的意思是,不如就当做是朝堂上的朋友,至于亲情不亲情的,当年他们对外祖母和母亲两个人的伤害,我们没有资格原谅,也不该让贺家的后代来承担,对谁都不公平。”

    长公主叹了口气,并没有办法反驳。

    这个问题,确实要这样考虑。

    “如今京都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了,我也是越来越看不懂皇兄的行为了……接连封了两个王爷,楚王也就算了,至少有边关的经历能够帮他填补一下履历上的空白,康王就有些奇怪了,他这些年对朝廷的贡献,应该还不到封王的资格……”

    崔振邦自然也知道,不过这个并不是皇上考虑的事。

    如今他想的是尽快扶持起来可以跟太子分庭抗礼的势力,不然就会让太子的势力过于庞大。

    “皇上的想法,并不是我们能够轻易看懂的……”

    崔振邦的话说得委婉,可是长公主听得懂。

    “紫玉,你别只看着不说话,我知道你在太后的教导下,大有长进,不如你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