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周朝因为分封制存在近千年68,事实证明,封国可以保卫中央。陛下富有海内,儿子却只是无功无爵的68普通人,若是朝廷发生了68什么变故,谁能施以援手呢?只有学习古代的68政策才能长68治久安。周青臣阿谀谄媚,是个小人,陛下千万不68要听他的68话。】【淳于越一番话直接骂了68满朝公卿,将所有赞成郡县制的68人都打成小人,说他们不68能直言上谏,是在纵容秦始皇的68过错,合着,只有你淳于越是忠臣啊!】
评论区
“天下一统已经八年68了68,郡县制也实行了68八年68,为什么还68要倒退回去?”
“而且,这是宴会又不68是朝堂,大家热热闹闹的68吃个饭,还68要给人泼冷水,淳于越的68情商也太低了68。”
“或许,他就是故意的68呢?”
“淳于越都这样犯颜直谏了68,秦始皇也没有处罚他,谁说秦始皇是暴君的68。”
“说到底都是因为利益,儒家是尊古的68,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偏是新事务,他采取的68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这些东西都是不68符合儒家理念的68,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68“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68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68权势。”
“这是不68满秦朝统治之人在挖大秦的68根基。”
淳于越面色涨得通红,他嗬嗬几声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扶苏担忧的68看向那个方向,想为他求个情,话到嘴边,却又咽了68回去。
秦始皇在思考,八年68之后,天下依旧没有归心,难道真的68要将六国贵族尽数屠灭吗?
【秦朝的68短命似乎巧合的68应征了68这一段话,但我们站在历史的68下游纵向对比便能知道,郡县制不68是导致秦朝灭亡的68主要原因。】
【西汉建国后,刘邦采取折中之法郡国并行,迎来的68却是地方藩王坐大,威胁中央,造成了68七王之乱。】
刘邦:七王之乱!
【还68有晋朝的68八王之乱,直接将整个中原大地打的68满目疮痍,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带来了68三百多年68的68动乱,中原汉人沦为“两脚晋朝之前的68人都懵了68,“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还68有“两脚秦始皇怒目而视:“异族安敢乱我中原,蒙恬,定要将匈奴赶尽杀绝!”
刘邦猛地起身:“汉人!难道我大汉是被晋灭掉的68?”
刘彻眼眶发红:“仲卿,去病,操练兵马,准备一举歼灭匈奴!”
曹操等汉末之人还68不68知晋朝是怎么来的68,但都对这个软弱荒唐的68王朝嗤笑鄙夷,他们在中原打得火热,也能把异族当成副本68刷。
司马炎悚然68而惊,天幕说的68是朕的68大晋?
司马家以士族篡皇位,一边团结重用士族,一边提防他们效仿自家也来个取而代之,只能以同姓封王制衡世家,没想到,同姓诸侯也不68保险!
【唐朝时期,若不68是节度使手握兵权、财权、人事权,俨然68成为一方诸侯,如何会有安史之乱。】
唐太宗:是哪个倒霉孙子给节度使这么大的68权力的68,这还68不68造反,等着被清算吗!
【还68有明朝永乐大帝,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藩王之身打败朝廷大军,入主中央的68王爷……】
朱棣一听天幕说起自己未来做的68事,就往大哥身后躲。
朱元璋疑惑:“打败朝廷大军!老四,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出息了68!”
藩王才多少兵力,怎么可能打败朝廷,难道朝中一个能打仗的68大将都没有了68!
朱棣看到父亲似乎不68是很生气,就从大哥身后探出头来,“爹,儿子也不68知道啊。”
他一探头,就被朱元璋一把抓住,按在阶前用手里68的68奏折抽打。
“还68敢造反!”
“儿子不68敢。”
“你小子能耐了68!”
“一人做事一人当,又不68是我做的68,你去打那个朱棣啊!”,尽在晋江文学城
……
一时间,抽打声、哀嚎声交织不68断,天幕的68声音都快被他们淹没了68。
【丞相李斯当即反驳淳于越的68提议,他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68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夏商周三代,没有什么好效仿的68,秦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商鞅变法,变法就是革新,若是一味学习古人,哪有今日68的68大秦。】
【为了68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主的68绝对权威,统一思想,他提议焚书。】
【《史记·秦始皇本68纪》记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68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烧掉的68书中,《尚书》记载的68是上古圣王的68治世理念,与秦始皇的68观念格格不68入。《诗经》中很多篇目都在称赞历代君王,是六国遗贵的68精神寄托,秦始皇自然68要将其打破,建立起以秦朝为中心的68统一思想。】
【所以,秦始皇焚书,焚烧的68是六国的68历史书和68私人收藏的68百家经义,医药种植之类的68书并没有焚烧,而烧掉的68诗、书,在咸阳是有备份的68,真正将其一把火烧了68的68是项羽。】
【其实“焚书”与汉武帝的68“尊儒”目的68是一样的68,都是为了68统一思想,只不68过儒学成为后世的68官方学说,所有文人官吏都是儒家学子,自然68要将秦始皇焚书的68事大书特书,钉在历史的68耻辱柱上。】
评论区
“我政哥好可怜,被人误会了68两千年68!”
“是被人抹黑吧。”
秦朝的68大臣窃窃私语,显然68在争论焚书之事孰是孰非。秦始皇没有发话,他也不68认为自己做错了68,若是几年68后,依旧人心不68齐,怀念六国,他不68介意再“焚书”一次。
刘彻冷笑,某些人真是脸大,朕乃天子,朕即国家,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是朕选择了68儒家,若是儒家达不68到朕的68要求,朕也可以换个学说!
千古一帝
【至于“坑儒”则是后世误传,
秦始皇三十五年,方士卢生侯生答应为秦始皇寻长生药,但这世上怎么可能有长68生药,
卢生、侯生担心被始皇责罚,
便卷了钱财逃之夭夭。他们不光自己逃跑,还造谣诽谤秦始皇,疯狂说秦始皇的坏话,说始皇刚愎自用,
贪恋权势,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得到长生药。】
【不得不说,
这种信口开河,不守信用,卷了主68家的钱财,还要诽谤主68家的行为,就是我们遇到也不能轻饶了他。也不知谁给他们的勇气,敢如此挑衅始皇。】
秦始皇:朕也想知道这个问题!
咸阳的方士已经被廷尉控制了起来,因68始皇尚未下达命令,
他们暂时被关押在一个小房间68内,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天幕。
这群人里就有徐福、卢生、侯生,
不得不说,
能在始皇面前出头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他们早早就进入咸阳,
结交权贵,为自己造势。现68在,
也方便了始皇一网打尽!
天幕的讲述把卢生、侯生吓得瘫软在地,
周围人也远远地避开了他们,仿若他们是瘟疫一般。
徐福:“世间68如此美68好,
为何要一意寻死呢!”
屋子里其68他方士不由得暗暗祈祷,宁愿自己在将来默默无68闻一事68无68成,也不想被天幕提起。
秦国百姓很认可天幕的说法:“是啊,谁要是敢骗我的钱,我拼死也得报仇。”
一些与秦国没有国仇家恨的基层官吏也纷纷点头认同,“就是,陛下对他们够好了,他们居然忘恩负义68,倒打一耙!”
六国贵族心情68很复杂,若是他们遇到这样的事68,定会将骗自己的人赶尽杀绝。换位思考,暴君便是将他们都杀了似乎也情68有可原……
张良意识到了更深一层的东西:“此事68一出,天下百姓都会同情68秦皇。”
天幕出现68的太不是时候了,如今的大秦如日中天,他们却如同阴沟里的老鼠。本来还能在暗地里拉拢基层官吏,蛊惑普通百姓。但天幕将朝廷发68布的命令掰开揉碎了讲解,将始皇夸得天上有地下无68,百姓自然会站在始皇的角度思考,还有几人会记得六国……
【这些话直接戳到秦始皇的痛楚,徐福出海多年未归,卢生、侯生又是这样的态度,秦始皇已经意识到,他可能永远也寻不到长68生药了。】
【盛怒之下,秦始皇以妖言罪抓捕传谣言的方士,总共抓到460人,这些人中有方士,也有在咸阳的儒生,因68不满始皇重用法家而68暗中推波助澜。】
李斯崇拜的看着始皇帝:这就是法家的治国之道,便是盛怒之下的陛下,也会尊法行事68。
秦始皇听着未来的自己一次次被骗,也有些心累,但他依旧面无68表情68,正襟危坐,不会将自己的另一面显露出来。
【秦始皇下令将这些人坑杀在咸阳,这就是所谓的“坑儒”事68件。】
【《史记》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这里说的是“坑术士”而68不是儒生,坑儒的说法是后世的史学家一点点添加的。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仅仅过去了65年,相较于后代的史学家,他的记载才是最可信的。】
【这件事68还引发68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坑术士之前,长68公子扶苏劝谏始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扶苏睁大了眼睛,这话是自己说的?
,尽在晋江文学城
【老父亲被卖假药的骗了这么多年,后半辈子最大的追求都没了,只能惩罚罪魁祸首出出气。自己看中的长68子不光不安慰自己,还要为他们求情68,这让始皇更加愤怒和失望。愤怒于被亲子误解,失望于经过这么多年的栽培,扶苏还是过于仁善,无68法撑起这个国家。而68他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天不假年,长68生药又遥遥无68期,大秦的将来还是要交到长68子的手68中。】
【重病就要下猛药,为了让扶苏直观的体会到大秦奋六世之余烈,兼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始皇将扶苏派去上郡做蒙恬的监军。他的本意是为了培养扶苏,扶苏却觉得自己让父亲很失望,这是被父亲放弃了,父子关系降至冰点。】
【此后,父子二人致死都没有再见一面。】
扶苏的心如坠冰窖,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那些方士确实是罪有应得,父亲并没有做错,自己怎么会鬼迷心窍为他们求情68呢。,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68时,父皇一定很伤心吧。
“父皇,是儿子不孝……”
秦始皇撇了扶苏一眼,虽然事68情68还没发68生,但他觉得培养这么多年的长68子还是那么幼稚天真,他就该早早将扶苏打发68去上郡,有蒙恬在,不用担心他的安全,还能将他与儒家那些人隔离开。
只是不知后来发68生了何事68,打破了自己的计划。
【由此可见,“坑儒”的数量是极少的,却成为了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使其68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恨不能掘墓鞭尸。】
【对比汉武帝时期的丞相消消乐和巫蛊之祸;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动68辄灭九族,洪武四大案;还有清朝的文字狱。秦始皇杀的人还不及他们的零头,为何被骂了这么多年?不过是因68为这件事68得罪了儒家,得罪儒家就相当68于得罪了所有掌握权柄的文人,他们的笔下自然极尽抹黑之能事68,几乎成功的让一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千古一帝遗臭万年。】
秦始皇:“扶苏,你看到了,这就是思想的力量,比统一六国还要难的是统一人心。”
扶苏:“父皇,儿臣受教了。”整个大秦只能有一个声音,对不起了,淳于先生。
刘彻:天幕真会吊人胃口,这“巫蛊之祸”都提了好几次了,朕晚年到底做了什68么事68?
汉武帝朝的百官却有些疑惑,什68么叫“丞相消消乐”?
有人想起了前几任丞相,被免去相职的卫绾,以伪造诏书罪被处死的窦婴,被免职的许昌,似乎被厉鬼索命的田蚡……
好像都没有什68么好下场!
现68任丞相公孙弘:……
老夫都这把年纪了,不会晚节不保吧……要不还是乞骸骨回家养老算了。
朱元璋:谢谢,咱只想安静吃瓜,并不想被天幕提起。
朱元璋以前是很看不上始皇帝的,将秦始皇与夏桀、商纣、隋炀帝并列,认为他横征暴敛,是千古暴君,供奉历代帝王的帝王庙中都没有秦始皇的份。,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听天幕讲了这么多,他还真没有发68现68秦始皇有多暴虐,秦始皇从没有大开杀戒,也没有凭喜好断人生死。可见,那些污点绝大多数都是后人抹黑。
作为一个同样被文人看不上的皇帝,他对秦始皇的感官发68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朕要将秦始皇抬进帝王庙,享历代供奉!”
朱标:“父皇不妨听完秦朝的讲解再决定。”
秦朝毕竟二世而68亡,后续还有那么多糟心事68,他担心父皇会后悔。
评论区
“我政哥太可怜了,这就是美68强惨本惨啊。”
“秦皇汉武真是一对难兄难弟,从哪一方面评价他们都很像。”
“据说朱元璋看不上始皇,认为始皇是暴君,可惜,在后人眼里,始皇是当68之无68愧的千古一帝,断层第一,朱元璋却最多排个第四,三个千古一帝的名额没有他的份……”
三个千古一帝!
天幕下的皇帝们兴奋了,不知道自己能排第几。
始皇这个第一他们勉强认了,但第二第三他们就当68仁不让了,朱元璋差点吐血,什68么叫没他的份,除了唐太宗李世民还有谁能排在咱前面。
汉武帝:“仲卿,你说这三个千古一帝有朕吗?”
面对死亡问68题,卫青发68挥自己一惯的谨小慎微,不发68表任何明确的意见:“陛下,天幕既然说您与始皇很像,这岂不是说明……”
刘彻有些兴奋:“是啊,朕定能排第二。”
李世民有些担忧:不知玄武门之变会不会拉低自己的评价。
当68然也有很多没有自知之明的皇帝,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千古一帝。
比如开创了开元盛世,开始享受人生的李隆基。被身边的奸臣哄的团团转的宋徽宗赵佶,自认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
【我们的领袖做过一首打油诗来回应某些人对秦始皇的批判:“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68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鲁迅先生也说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吃亏就吃在二世而68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68主68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
评论区
“鲁迅:这句话我真的说过。(^0^)”
汉初“帮闲”们:咳咳,这种事68怎么能明着说出来呢……
【近些年,我们国家综合国力飞速发68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民以身为华夏儿女而68自豪。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流传至今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历史辉煌灿烂,历五千年而68绵延不绝!】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历史中寻找自己的文化认同,追根溯源,抽丝剥茧后,秦皇汉武的历史真面目越来越清晰,抛开历代对他们的污蔑,我们见到了一个真正的秦始皇。】
评论区
“《史记》里面的政哥:蜂准,长68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68有虎狼心。这样的描述太过主68观了吧。”
“赢子楚相貌堂堂,赵姬是有名的美68人,身为他们的儿子怎么可能长68得丑。”
“就是,扶苏也是《史记》盖章的美68男子。”
“等将来技术更发68达一些,我们就可以将古人的面貌复原,那才是最真实的。”
秦始皇不屑的冷哼一声,“他们在怕什68么,连朕的外貌都不敢如实记录。”朕的功绩定然也有不实之处。
李斯提议道:“陛下,不如多召一些文士史官,编撰三代、先秦历史,给后世多留一些文字记录。”也可以将历史的解释权掌握在自己手68里。
秦始皇同意了他的提议:“收六国之书,重新68编撰,仿《吕氏春秋》,将其68中不实之处尽数删除。”
统一思想!
【我们讲了这么多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他便没有任何错误吗?当68然不是!】
【秦朝二世而68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68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埋下的雷,秦二世的昏庸残暴更加重了社会矛盾,才让如日中天的大秦王朝迅速崩塌。】
秦国国君:“快记录下来,一字不漏,我们要给政儿打好基础,有则改之,无68则加勉。”
秦始皇也坐正了身子,天幕的肯定对他统一思想、争取民心很重要,但大秦因68何亡国才是接下来的关键。
【秦朝在统一后频繁的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徭役赋税繁重,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最后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征调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阿房宫,秦始皇陵。虽然直到秦朝灭亡,阿房宫也只有一个地基,但这依旧耗费巨大。】
杜牧:“阿房宫只有地基!那我的《阿房宫赋》还有必要存在吗?”
友人宽慰道:“牧之写《阿房宫赋》是为了讽谏时事68,劝谏君王,与阿房宫本身并无68关系。况且,天幕也曾赞过这篇文章,牧之又何必担心。”
这时,天幕上出现68了秦始皇陵的画面。
始皇帝和部分负责皇陵建设的官员坐不住了,他们看到了什68么——一排排的兵马俑整齐排列在坑道中,与他们见过的陶俑只差个颜色。
两千年过去了,居然保存的这么好!
秦始皇可不这么想,他怒极反笑,天幕不是说没有打开朕的陵墓吗?这是什68么?
难道要打开朕的主68墓室,打开朕的棺椁才算吗?
还有坑道上那无68数的人头攒动68,似乎正在观赏朕的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