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71章

    “我早有预感,王成那般嚣张,动不动就灭人满门,终将自食恶果。”有人摇头道。

    “现在他连姓氏都换了,你知道吗?他已改名为汉王李火平,连原本的王家都不再承认。”

    另有人嗤之以鼻,认为他是个大祸害,表面斯文,实则心机深沉。

    “不过,我总觉得他背后有难言的苦衷。”又有人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

    “苦衷?呵呵......”

    有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过就是攀附新贵,急切地展示自己的价值,最终不还是被遗弃了。”

    另一人举杯一饮而尽,低声细语:“你们难道忘记了他如何获得汉王身份的由来吗?”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警醒,其中一人道:“难道是指那笔巨额的嫁妆?”

    经人提醒,大家才恍然大悟。

    “说得对。”

    那个人因为成功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而情绪高昂,得意洋洋之中流露出一些自我满足。

    “你瞧,那王家为支持他们的家族子弟王成在汉王之位的竞争中获胜,竟开出十亿钱粮的丰厚嫁妆承诺。

    这般的全力支持,终于使王成如愿以偿。

    但谁料,在陛下大婚的当天,王家却翻脸不认人,坚决不出钱,成了一个让人讥笑的笑话。

    你说这王成又能怎样应对!”

    “这位兄台所言非虚,王成的遭遇也真够令人唏嘘的。”有人摇着头感慨道。

    “起初被王家背弃,再后虽有了新的靠山,可对方也耗费心力出谋划策后,再次遭到遗弃。

    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想必此刻他的心情恐怕极度压抑吧!”

    但背后的事端纷争也难以定论。

    “也许这世上的事都是互相的,谁又能说谁就是绝对的好与坏呢?”

    ......

    作为舆论焦点,原本的敌对双方,如今汉国的两大势力,正围坐一堂。

    品尝着神秘肉质的凉拌肉条,同时热烈讨论着一卷长达一米的珍贵帛书。

    李倾城疑惑地望着李火平,问道:“十五箱帛书?这数量究竟有多少?”

    “这物品的尺寸标准我无从得知。”李火平无奈地表示。

    “帛书的大小并无统一规范,谁有闲暇去一一计算呢?

    但能以帛书形式保存的,必然是有价值的书籍,正好可以充实石渠阁。”

    “对,但据闻竹简多达三百余车,若每车以两千卷计,那便有六十万卷之巨?”李倾城面露疑色。

    “你在开玩笑吧。”李火平嗤之以鼻。

    “一车装两千卷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那些军将哪有这等耐心?我看打个对折就差不多了。”

    李倾城听后,虽感数量庞大,但很快便将此念头抛诸脑后,目光转向了下一项。

    “天材地宝竟有五十余车之多?再加上金银玉器、古玩字画百余箱?你们这些名门望族当真如此富有?”

    随着逐一细数,李倾城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惊异与艳羡之情。

    她身为汉国女帝,却未曾见过如此丰富的珍宝。

    “这等宝物,恐怕只有顶级豪门才能拥有吧。”李火平有些疑惑地猜测。

    “王家绝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珍宝,否则他们也不会吝啬于十亿钱粮。”

    李倾城则撇撇嘴,对王家失约的行为心生不满。

    “算了,我们不谈他们了。”

    对于王家的狭隘,李火平也无可奈何,他重新将话题引到眼前的帛书上,细数钱财与粮草的数目。

    “共计四百七十余车钱财,近九十万石粮草,合计高达一百三十亿铢。”

    然而,他眉头一皱,心中不禁生疑:“这数目是否有所夸大?”

    当今时代,一车能运输的重物能达到两吨的标准吗?

    即便如此,这也就相当于四千斤左右,整体价值不到百万。

    若将四百七十辆满载的车辆加起来的总价值不过数亿之数。

    即使加上那九十万石的粮食储备,总计也不过十数亿。

    然而,为何突然间数量激增了十倍之多呢?

    这令人感到困惑。

    “或许是因为加入了前面的珍稀宝物吧。”

    此时的李倾城并未对此多加关注,双眸微红,目光紧紧锁定着钱粮两字。

    作为汉国的统治者,她深知虽然天材地宝价值连城,但国家的根基仍在于钱粮。

    尤其是在她继位这些日子里,深感没有钱粮的困扰是多么的痛苦。

    如今有了充足的资金,她终于可以开始实施那些被搁置的计划了。

    对于她的情绪失控,李火平表示理解。

    这其实是前代皇帝遗留下的问题。

    当初老皇帝驾崩,二皇子李彦在争夺皇位中取得胜利,但他的皇位并不稳固。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开始暗中对其他兄弟下手。

    然而,这一切最终败露,四个封地的兄弟同时反叛。

    经过数月的战争,四王被平定,国库也几乎被掏空,周边地区也陷入了一片混乱。

    在胜利的消息传来时,前圣天子李彦因过度兴奋而猝死。

    由于他无后嗣,皇位便落到了长公主李倾城的头上。

    她继位后,不仅要面对混乱的局势,还要收拾李彦留下的烂摊子。

    这其中包括了重建国家经济、恢复生产、修复战争留下的创伤等一系列艰巨的任务。

    李火平凝视着她的激动神情,善意地提醒道:“苏老贼已经将七成资金挪走,我们仅剩的不过四个亿左右。陛下,您有何打算?”

    李倾城轻叹一声,回应道:“四个亿也算不少了。

    预计半个月后平叛军将归,届时先以重赏犒劳将士们吧。”

    这样的决策,彰显了皇家的慷慨与智慧。

    无论是前世的汉朝还是现世的汉国,皇帝们对于犒赏将士的热情始终如一。

    这一传统,或许是汉朝即使在危难之时仍能英勇作战的原因之一。

    对此,李火平心知肚明,但并未多做停留,继续沉浸于眼前的记录之中。

    所抄内容提及了关于领土和资产的诸多信息。

    其中包括没收的不毛之地共八万余顷,长安附近的区域占据七千余顷。

    商业帝国之下,流云商行的店铺众多,光是楚国境内就高达七十余间,草原上更是有十几支流动的行商队伍。

    令人震惊的是,关于借贷和债券的文书竟然堆积成山,达到了八十余箱的规模,却已在短时间内悉数被焚毁。

    更为值得称赞的是,已有超过十二万奴仆得到了救赎。

    此役一战,连带周家老祖在内的嫡系成员共计四十三人,无一逃脱。

    尽管整个汉国都属李倾城的领土,她对这些不动产并无太大兴趣。

    然而,当她瞥见那些借据和奴仆的数量时,她的神情却阴郁至极。

    这些细节或许才是真正触动她内心深处的地方。

    “传闻世家巨室养有奴仆之事,朕也有所耳闻,想不到竟有如此肆无忌惮之举。”

    李倾城的声音透露出杀气。

    “仅周家一族,竟拥有奴仆达十二万之众,难以想象汉国还有多少百姓沦为他们的奴隶,被日夜驱使。”

    李火平深吸一口气,略显无奈地补充道:“恃强凌弱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如今私养奴仆之风已然盛行。”

    此风不可长,否则百姓将深受其害。

    “别看那些世家大族了,就算是小门小户也有他们的奴仆劳役。

    就以我们的现状来看,想要管控无异于蚍蜉撼大树。

    因此,我们必须倍加努力才行!”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