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看见他,夏氏的脸上就再挂不住。</p>“不是都说过了,待我回去再议吗?这么急做什么。”</p>
碍于乔望舒就在跟前,她没把话挑明。</p>
正所谓家丑不外扬,更何况是在晚辈面前呢?</p>
来运觑了乔望舒一眼,嗫喏着叫苦:“三夫人,您就原谅小的则个。三爷的令,小的不敢不听啊!”</p>
主子吩咐下来的事没办成,他哪里敢回京复命。</p>
没奈何,夏氏只好吩咐另一个贴身丫鬟香兰:“你带他去安置了,且容我想想办法。”</p>
来运大喜,倒头就拜:“小的遵命!”</p>
他们说话时,乔望舒为了不让夏氏难堪,一直低头跟孩子玩,假装不知道此事。</p>
她能看得出来,三伯母并不想让她知道这些事。</p>
可是,听完对话,她却难掩心头震惊。</p>
这个场景,她见过!</p>
就在雪中木屋里,她经历幻境之时。</p>
后面的画面庞杂纷乱,且没有逻辑,乔望舒以为她并没有印象。</p>
可是,在看见一模一样的事情时,她的记忆陡然变得清晰。</p>
跟三伯母有关的未来画面,一清二楚呈现在她脑海里。</p>
她强压住心头震惊,没有抬头。</p>
乔家门风清正,不时兴宠妾灭妻那一套,更不会有那个庶子会生在嫡子之前。</p>
就算是纳妾,也全凭嫡妻做主。</p>
从上到下,都夫妻恩爱和睦。</p>
都说,乔家的男人靠得住,是有担当的。</p>
别看如今乔家大不如前,京里的大户人家都想把自家女儿嫁入乔家,只为了她后半辈子的幸福。</p>
乔望舒也一直以为,三伯母的日子过得不错。</p>
可眼下,她把幻境几个片段串起来一想,才知道并非如此。</p>
乔三伯,在外有着仗义疏财、义薄云天的名声。</p>
其实,全靠夏氏的嫁妆来贴补。</p>
两人的感情确实不错。</p>
乔三伯屋子里只得一个通房丫头,没有别的女人。</p>
可是,面子是他得了,里子是三伯母在修修补补。</p>
这回遣来运到别院,不用说,又是来找三伯母支取银钱的。</p>
夏氏嫁入乔家二十多年,前前后后下来,恐怕嫁妆也所剩无几。</p>
怪不得,乔望舒会在幻境里看见,三伯母放印子钱的画面,正是冬日时分。</p>
难道,就是因为这件事?</p>
因为这个,后面还被查出来,遭了大半年的牢狱之灾。</p>
乔三伯倒是啥事没有。</p>
平日里那些跟他要好的兄弟朋友,紧要关头,一个个连面都不露。</p>
还是大伯寻人托关系,使了银钱将夏氏从牢里捞出来。</p>
乔望舒记得的最后一个画面,是夏氏憔悴枯槁的面容,再后来就不知道了。</p>
她垂着眸,心里替三伯母难过。</p>
“想什么呢?”见她发呆,夏氏笑着问。</p>
乔望舒回过神来,掩饰道:“没什么,想着回头有了奶娘,这个孩子总算能吃个饱。”</p>
正说着,小丫头揭了帘子,连翘端着熬好的药汤进来。</p>
汤色清亮,微微透出褐色。</p>
闻着有些微苦。</p>
夏氏略为诧异:“望舒,可是你有所不适?”</p>
乔望舒摇摇头,把孩子发热的事说了一遍:“是驱寒祛热的汤药,加了点固本的药材。”</p>
“我来。”</p>
夏氏把药碗接过来,笑道:“你个姑娘家没带过孩子,不知道给这么丁点大的娃娃喂药,有多不容易。”</p>
说着,她遣了香雪,用黄糖化出一杯温水来。</p>
待孩子喝完药,再给他点甜头尝。</p>
神奇的是,见她举着勺子凑到嘴边,孩子把小嘴紧紧闭着,说什么也不肯张开。</p>
也不哭。</p>
眼珠黑溜溜地看着她。</p>
可爱又无辜。</p>
哪怕换成黄糖水,他也不张口。</p>
夏氏失笑:“这么个小不点,猴精猴精的。”</p>
乔望舒心头一动:“三伯母,我来试试。”</p>
夏氏把勺子递给她。</p>
刚才勺子里的汤药已有些凉了,乔望舒重新盛了一勺,试了试温度才放到小娃的嘴边。</p>
夏氏刚想说什么,下一瞬就惊讶地睁大了眼睛。</p>
明明乔望舒什么也没做,孩子就乖乖张嘴,乖乖喝药。</p>
丝毫不嫌苦。</p>
她看看乔望舒,再看看孩子,惊叹道:“我的个乖乖!他还只认我们家望舒一个人哩。”</p>
连翘在一旁笑着说:“那可不?要不是姑娘捡了他回来,这天寒地冻的,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p>
“七姑娘菩萨心肠。”香兰无比赞同。</p>
论乔家上下,谁没有受过七姑娘的恩惠呢?</p>
给孩子喂完药,夏氏便旧事重提。</p>
“望舒,你身边只得一个大丫鬟,遇到一点事就人手不够。”</p>
她俯身逗弄着婴儿,笑着说:“这孩子要是真跟着你,你怎地忙得过来?”</p>
大户人家待嫁的姑娘,并不轻松。</p>
更何况,乔望舒背负着阖府上下的关爱长大,不忍让每一个爱着她的人失望。</p>
小时候身体不好,她也没耽误启蒙。</p>
幸好有上辈子的记忆,让她学起来又快又好。</p>
请来的先生表示太可惜了!</p>
她若是个男孩,定然是状元之才。</p>
之后,就开始学规矩礼仪、琴棋书画、女红刺绣。</p>
这些都是她前世未曾接触过的,便按部就班认真练习,不敢有丝毫懈怠。</p>
跟着母亲学着料理中馈、还忙着替人诊治。</p>
定亲后,她就开始准备嫁衣。</p>
在这个时代可没有婚纱定制,更没有床上四件套,一切都得靠自己。</p>
新嫁娘身上所穿的吉服,就是她的个人作品展示。</p>
不仅关乎她的体面,还关乎她娘家的脸面。</p>
更关系着她嫁到婆家后,会不会被看重。</p>
如此种种,乔望舒不适应也适应了,是断然不肯示弱的。</p>
带来别院的行李里,就有她绣到一半的鸳鸯交颈被。</p>
她打算着,回京时能把被子和枕套都给绣完。</p>
夏氏说得没错,她身边的丫鬟太少了。</p>
在勋贵中,伯府的爵位不高,姑娘身边至少也有两名贴身丫鬟伺候。</p>
哪里像乔望舒,坚持不肯要第二个的?</p>
只是往日也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乔望舒就是不答应。</p>
这会儿多了个孩子,正好趁势再次提出。</p>
乔望舒柔柔一笑,只说:“我知道了。”</p>
没说应,也没说不应。</p>
夏氏知道她的脾气,就撂开此事,看着孩子问:“望舒,这个孩子你是怎么个打算?”</p>
“要我说,他就算同你亲厚,一直跟着你也不妥。”</p>
哪有闺中少女就开始带孩子的?</p>
于礼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