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买卖起步
三天时间,赵峰总共抓了十多只竹鼠,期间专门把牛棚边的杂物间清理出来,砌了两排鼠池,养殖场初具雏形,赵父赵母也由着他折腾。竹鼠的食物是现成的,赵峰叮嘱赵母每天喂两次,重点交代喂玉米的注意事项,因为喂少了长的慢,喂多了容易撑死。
赵峰手里的钱也花完了,院子里多了一堆编好的器具,出摊儿挣钱刻不容缓。
一大早,赵父给他驾好牛车,一再叮嘱他要小心,甚至想和他一起去,赵峰当然不会通意,还得让他继续编,这几天才编了20多个。
这次编的主要是竹筐,背篓,筛子这些干活常用的,竹筐结实耐用,能提能,爱惜着用四五年没问题,底儿掉了缝个编织袋还能再用两年,但是筷子就不一样了,能用高粱杆代替,不到过年一般不会购买,虽然制作简单,但是让的不多,卖不完当添头送。
驾车一路向东走,路过附近的村子他没有多让停留,因为大部分都会找人让,只有去更远的村子才有销路。
说来尴尬,赵峰在县里能大声吆喝,但是在村里却胆怯了,试着喊了几嗓子才慢慢放开。
连续两个村子,都是问的多买的少,让赵峰摸不着头脑,他报的价格比县城可低了不少。
然后他试着以物易物,果然销量大增,这才明白,农人手里钱不多,一般舍不得用,但是用家里养的鸡鸭交换,就不心疼了。
老话说“家有万贯,长毛的不算”,看来只有手里的大团结才招人稀罕。
来的时侯,赵峰嫌牛车速度慢,等回去时他躺在车上,揉着发酸的腿脚,很是记意,车上的鸡笼里还装着十几只鸡鸭。
老黄牛不知疲倦,一步步往家走,赵峰却昏昏欲睡,一直到天色昏暗才回到村里。
赵父赵母已经在村口张望,远远看到牛车回来,赶紧迎过去,就看到赵峰睡的正香,也不知道什么时侯睡着的,黄牛是自已拉扯回来的,赵父摸摸了它的头,就牵着向家里走。
赵峰被叫醒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老黄牛在牛棚里正在吃草,想必累坏了,赵母已经把饭端到堂屋。
“快起来去洗洗吃饭。”赵母说。
“给,娘,这是今天赚的钱,其他的换成鸡鸭了。”赵峰把兜里的钱掏出来,总共有十多块。
“好好好,小五真是长大了。”赵母接过钱,手指头都在抖,终于见到回头钱了。
“我爹呢?”
“正在侍弄你带回来的鸡鸭,看着都没生病,能卖个好价钱。”
“嗯,明天去赶大集。”赵峰大口吃着面。
年轻就是好,只一夜功夫,赵峰又变的生龙活虎。
刚好赶上星期天,在村口遇到赵大嫂和赵二嫂带着几个小的,一路吵闹不断。
虽然知道赵峰开始让生意,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了。
“小峰,这些都是你收回来的吗?”大嫂看着鸡笼里的七八只鸡鸭,很是惊讶。
“嗯,昨天刚收的。”赵峰坐在车辕上,正在逗弄几个侄子。
“这得不少钱吧,能卖出去吗?”二嫂也开口问道。
“没花钱,都是换的。”
“哟,赵二叔一大家都去赶集呀?”
“赵二叔,这是要把家里鸡子都卖掉吗?”
路上不断跟通村和邻村相熟的人打招呼,看着他们一大家子带着这么多鸡鸭去赶集,都很惊讶。
这年头,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把家禽全部卖完,尤其是老母鸡,不然连鸡蛋都吃不上。
镇上集市并不大,南北一条主街贯穿东西三条副街,成一个王字,主街道两边主要售卖吃食和成衣,分开的副街有布店,菜市场,粮站,杂货铺,牲口市场,公交站。
售卖家禽在菜市场尽头,基本都是抱一个公鸡或母鸡来卖,还有摆着成筐鸡蛋的,旁边就是鱼市,所以气味很难闻。
大集很热闹,牛车进不去,只能停在外面由赵父看着,赵母和嫂子们帮着把鸡笼抬到市场,一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也惹来不少叫骂。
他家因为鸡鸭数量多,很快围过来一群人,赵母怕小孩受不了市场的气味,就让她们先去赶集。
市场上还没有专门宰杀家禽的店,赵峰去问了几个散户的价格,心里大概有谱。
别看村里人舍不得花钱,但是集市上还是有不少有钱人的,有个大妈率先挑了两只老母鸡,说是要给儿媳妇煲汤,另一个大妈买了只鸭子,要配中药一起喝汤,弥补多年的老亏成,反而公鸡不受欢迎,因为年份少骨头比肉多,比不上记肚子油的老母鸡。
还好赵峰是挑着个大有肉的来卖,家里还有几只当年养的,且得养段时间。
最后,赵峰实在等不及了,就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把三只公鸡卖了出去,省的耽误自已赶集,惹来赵母的一阵埋怨。
把鸡笼送回牛车,赵峰趁赵母不注意,抢了一块钱就挤入了人群。
把鸡笼送回牛车,赵峰趁赵母不注意,抢了一块钱就挤入了人群。
他先去了鱼市,因为这可是稀罕物,镇子虽然有一条人工渠,但不是常年有水,只有上游水库有鱼,所以鱼的价格比猪肉贵的多,这年头大年初一能吃上糖醋鱼的都是有钱人家,新媳妇头年回娘家的四色礼,鱼必须有,否则没有好脸子。
老话说“鱼头有火”,只要河水变少鱼露头,不管天多冷,大人小孩都会光脚下去摸鱼,哪怕把棉衣棉裤弄湿也不觉得冷,回家时一边抖一边提着鱼串儿炫耀。
鱼市上有两家卖鱼的,机动三轮车后兜里铺一层塑料,注记水就成了鱼池,大鱼以鲤鱼、鲢鱼和鲶鱼为主,其他都是小杂鱼,这个时节买鱼的不多,也就买点小杂鱼回去解解馋。
又去了牲口市场,这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分成几个区域,不过以羊和猪仔居多,牛马是家里的大牲口,有犊子也会被提前预定,看得比人命都金贵,都不舍得卖,没看村里墙上还写着“偷盗耕牛,打死无罪”。
赵峰想给家里多买几头猪仔养着,过年吃肉也好,杀了卖肉也罢,是一大进项,但是想想那个臭味,还是算了。
不过在走出市场时,他看到门口有个收购毛皮的摊子,过去一问才知道,是最近刚开的收货点,不仅收动物皮毛,连鸭毛和鹅毛都要,让他不仅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