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章

    如今方家是一个主厢房两个侧厢房,主厢房住着大哥一家四口,东厢房住二嫂一家三口,自己则是住在西厢房里。

    西厢房里挨着厨房,里面也堆了很多杂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只好乱放。

    “方武和方文也渐渐的大了,不好总是和大嫂大哥住在一起,我看不如把现在已经有的三个厢房重新收整一下,往右边再盖一个副院子。”

    方家右边是一块大空地,挨着现在有的主厢房再盖上一个紧挨着的东主厢房和东次厢房。

    大哥自家还住在现在的主厢房里不动,把二嫂住的东侧厢房给方文方武两兄弟住,刚好还能分出来一个小书房让方武读书用。

    二嫂一家三口搬到新盖的东主厢房,如今娃娃还小,住在一起最合适。

    自己则搬到新盖的东次厢房去,和二嫂一家挨着。

    秦浔就能住在现在自己的房间里去,这样大家就都不用挤了。

    槐花盘算过,翻修一下看房子再加盖两个屋和院子,满打算下来也就花个一百二十两银子。

    刘秀秀一听槐花说要掏钱盖房子,立马站起来第一个同意。

    “哎呦我就知道咱们槐花妹子是个孝顺孩子,长大了赚钱了懂的孝顺哥嫂了。”

    大房一家早就头疼的不得了,方家宅子小人又多,不分家都住在一块,这屋子里人挤人。

    而且这主厢房还有一个待客的堂屋,住的地方就更小了。

    更别说方文方武这两个小子越来越大,光是方武读书还要挪来挪去的就让人头疼的不行。

    “可是咱们家盖房子哪有让槐花一个人出钱的道理?要出钱就大家一起出。”

    方明不乐意,槐花治腿疾本来就是他这个当大哥的责任,被一个大善人帮了忙掏了去,如今家里要盖房子哪有都让妹子出钱的道理。

    刘秀秀不乐意,“那不是你家妹子有银子吗?我要是有几百两我也拿得出来给家里盖房子。”

    杜丽娘翻了个白眼,“你别光说不做啊,我看让你出个一两银子你都心疼。”

    “杜丽娘你想着老娘不敢撕烂你的嘴是吧?”

    方亮把自家媳妇拉到一遍,“你少起哄。”

    方明拍板,“就这样,大房二房能力有限,每房出个十两银子,加起来一百四十两,到时候我跟你嫂子挪到侧厢房里去,槐花你住到新的主厢房里。”

    “大哥,这样不好吧。”

    槐花有点犹豫,古人很讲究风水的,她一个未出嫁的姑娘家住在主厢房里怕是要让别人嚼舌根的。

    “这又咋啦?这家里的房子都是你掏钱盖的,让你住主厢房天经地义,我看谁敢跟我说不同意的?”

    二房只点头,反正他们也就出了十两银子,能住个新盖的那简直是不可思议,谁住主厢房都无所谓。

    刘秀秀还想说什么,就又被方明瞪了回去,只敢自己嘀咕,

    “真是没规矩,谁家姑娘没出阁自己住主厢房的?”

    方明呵斥,“人家疼姑娘的人家都给姑娘准备的有闺房书房,怎么就咱们家姑娘不许有?”

    刘秀秀撇撇嘴,谁让这钱也不是她挣的,要是她能挣这么多钱早就拿着钱分家了,谁还一天到晚的挤在一块过活。

    方明方亮两兄弟速度很快,没两天就找到一帮人开始着手干活,槐花腿脚不好就不参与,一大群帮工的伙食都是刘秀秀和杜丽娘负责。

    第52章

    大锅菜羊杂汤

    槐花只帮忙指点着做菜,这盖房子光是帮工乌泱泱的十几号人,做大锅菜最是实惠方便。

    槐花写好要准备的东西,刘秀秀和杜丽娘天没亮就赶着牛车往镇上买东西。

    来上五斤五花肉都切成薄片,起锅烧油,油热把五花肉都扔到锅里煸炒。

    这群帮工都是干苦力的庄稼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大清早的就闻着这个肉香馋的不行,干起活来更加卖力,就等着晌午饱饱的吃上一顿。

    五花肉都炒熟之后往锅里放葱姜蒜,炒出蒜香之后把切好的白菜倒进锅里,猪油把白菜包裹住,高温榨出白菜里的水分,往锅里撒上一大把盐,接着又不听的翻炒。

    下去干豆腐条,泡好的腐竹,还有鲜豆腐块,锅里倒入热水之后把早就泡好的粉条也扔进去。

    把火弄到最旺大火炖煮。

    揉好的面团发酵之后分成一小份一小份,放在蒸笼上蒸成馒头。

    又把从肉铺里买回来的羊杂都切成片,放进锅里焯水,起锅重新烧上一锅热水把羊杂放里头,抓上一把盐爬进去不停炖煮。

    往里面再放一大把粉条,等羊杂汤出锅的时候,把切好的葱花放进碗底,一勺熬的浓香的羊杂汤配着葱香让人垂涎欲滴。

    那十几个帮工狼吞虎咽的,生怕自己吃的是最后一碗再也吃不到似的。

    还有人偷偷留下给自己家人带了一点,杜丽娘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毕竟谁家的帮工能吃到这么好的伙食?就怕是财主老爷家也无非是多一勺肉罢了。

    有了好吃好喝的摆在这里,这群人干活比以往都快了许多,不到一个月就把房子盖成了。

    槐花也不是那种尖酸刻薄的人,见这些人干活手脚麻利,结算工钱的时候还特意往多了结算。

    “诶,这一家人出手可真是阔气,一大碗的肉菜和一大碗的羊杂汤,我看那些个男人吃的一个比一个多,那香味都能飘二里地了,给我馋的不行。”

    方家的大手笔一下子就传遍整个北燕村,都是乡里乡亲的,那槐花隔三差五的还挨家挨户的送些鱼虾菜什么的,也就不嚼什么舌根子。

    毕竟那样挣钱的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听说槐花那腿上十几年的老毛病都治好了,怕也是花了不少银子。

    南坪村杜老太太听说方家如今阔绰的很,心里更是暗暗对自己那个嫁到方家的闺女咬牙切齿。

    好啊你个骚蹄子,要不是老娘当初把你嫁进方家你如今能有这般好日子过?

    可真是忘了本了!

    自从杜丽娘上一次回娘家被槐花找回去,已经有好几个月都没走过娘家。

    杜老太太原也不稀罕她这个闺女,不过一听杜丽娘如今过的滋润心里的又恨又怨。

    那些下三滥的货色就让他们羡慕去把,哼,她闺女如今发达了也应该先孝敬长辈才是,看不想个法子收拾她她就不知道自己才是她娘!

    方家一家人都搬进了新房子里,老屋翻新了一下看起来也和新的没什么差别,一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了。

    “小姑姑你可真厉害,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你一样。”

    方武第一次总有自己的房间开心的东摸摸西摸摸,为了方便他学习还特地给他买了一套的笔墨纸砚。

    槐花点了点这个小机灵鬼的鼻子,“像姑姑这样哪里好了,姑姑还等着你考取功名让姑姑沾沾光呢。”

    方武挠挠脑袋,“嘿嘿,你放心,等我考上状元了我一定买最大的房子给小姑姑住!”

    众人都被方武天真的童言童语逗的哈哈哈大小,只有秦浔看一眼方武平日的字帖摇了摇头。

    槐花察觉出来也不由得叹一口气,就是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古代人也能看出来方武不是学习这块料子。

    也不是说方武这孩子不聪明,而是没有一个好的师傅教他,如今学的都是些皮毛。

    “等姑姑再赚些钱就送你去县里读书,听说县里哦明德书院的先生可是当过进士的。”

    刘秀秀惊讶,“那得不少钱吧?听说那宁德书院一个月的费用就得五两银子呢。”

    槐花摇摇头,这哪里算多呢,毕竟在古代读书可是稀缺之物,类比现代的贵族学校,花钱买的就是教育,多花点才买的多。

    “那你等着小姑姑供你读书,你就趁着现在好好看书练字好不好?”

    槐花摸摸方武软和的脑袋,如今她腿也大好了,只留下一道不深不浅的疤痕。

    原先想着先给聚贤斋做几道菜送过去,不过李掌柜特意唤人来叮嘱,千万要把身子养好再说。

    聚贤斋内,张大胖满脸愁容,槐花从来没见到张大公子还有发愁的一天。

    忍不住打趣道,“一月未见张公子不如往日了呀,怎么?难道有什么事为难张公子了?”

    张大胖把扇子一手,满脸的不耐烦,“你就别烦我了,我着急了好长时间了,我家中来了位贵客,整日我爹兢兢业业的伺候着,不知是哪里得罪了这位爷,如今弄的呀是人仰马翻的。”

    槐花好奇,“贵客?”

    张大胖四处望了望,确定身边没有别人于是附在槐花的耳边低声说,

    “我告诉你你可不能告诉别人。”

    槐花点头。

    “我家里这位贵客可是京城的一个大官,不知道来我们这穷乡僻壤的沛县到底做什么,整日让我爹去找什么会做菜的能人异士,听我爹说是比这位大官更大的官生了病,整日吃不下饭,他才来这儿的。”

    槐花听了之后只敢在心里摇头,这张大胖没什么心眼子,怕是他爹说什么就信什么了。

    京城的大官来到沛县这个小地方还偷偷摸摸的,肯定不可能是搜罗厨子这么简单。

    其中定是有别的隐情,槐花不想多问,这种官家的事还是不要知道的太多比较好,毕竟好奇心害死猫,她还想好好活着呢。

    “诶,这回你来这儿是早就准备好了吧?本少爷我可是一直在聚贤斋守着呐,等你那好肉好菜一上桌,我可是要第一个吃。”

    槐花捂嘴,“这回你失算了,可不是什么好肉好菜,而是一道吃就让你吃了上瘾的美食,你就等着尝吧。”

    第53章

    辣条

    槐花想这个玩意已经想了很久了,可惜在古代压根就不可能有人卖辣条这种玩意。

    在现代辣条可是零食必备,不管是学习还是上班还是看电视唠嗑,开上一包辣条吃着直接爽翻天。

    她干脆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用豆皮做的,一种用面粉做。

    在市场上买好的干豆皮用凉水泡发,用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

    锅里放油,油温七成热的时候把一勺辣椒粉,半勺孜然粉,四分之一勺的五香粉和花椒粉,还有姜末放进锅里慢炸。

    炸香之后倒进去一勺盐和四分之一勺的糖,再连续翻炒,辣椒香味炒出之后,把切好的豆皮扔进锅里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

    另一种用面制作的就是牛筋面辣条,物如其名,最重要的就是就是牛筋面。

    牛筋面口感劲道,面肉紧实有嚼劲,现在都是用牛筋面力机器做出来了。

    原理就是把揉好的面团同过机器的高压将面团碾压紧实。

    槐花特地让李掌柜做了一套模具,到时候只将面团放进去用人力欠打碾压立刻。

    选用上好的面粉加水和成较硬的面团,把面团放置在温暖的地方等待面团醒发。

    醒好面团之后,把面团放在模具中盖上盖子,取一把贴垂不停的欠打模具的盖子,让盖子说着模具的凹槽往下压。

    来回捶打几十下之后把盖子打开,将里面的牛筋面取出来,切成长条状后放进水中浸泡一炷香的时间。

    直到牛筋面柔软有筋为止,然后放入漏筐空尽多余水分。

    将辣椒粉、辣椒碎、孜然粒、孜然粉、花椒粉、食盐、白糖、和炒熟的白芝麻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备用。

    起锅烧油,再油锅里加入葱姜蒜、八角、桂皮、香叶,用小火慢慢炸至焦黄色,然后将这些香料看出来只留油在锅中。

    把锅里的热油再次加热一会儿,然后浇到调好的辣椒面里面,搅拌均匀,再次浇入热油,知道热油把辣椒面的香气激发出来,牛筋面的辣椒油就做好了。

    把在控干水分的牛筋面取出来放在蒸笼上,均匀的摆放整齐以后大火蒸上片刻,牛筋面熟透就可以将它趁热取出来。

    把牛筋面和辣椒油倒在一起,等搅拌均匀之后等待牛筋面放凉就可以直接上桌。

    香辣诱人的辣条一上桌,张大胖就被这油香肆溢颜色鲜艳的东西吸引住了目光。

    吃起来麻辣鲜香,还有淡淡芝麻的清香,辣椒入肚不觉得灼烧只觉得刺激的想要不停的来上几口。

    怕张大胖真的一口气吃光,槐花把他拦了下来。

    “这东西可不能多吃,重油重盐重辣,吃多了上火不说,小心拉肚子。”

    张大胖急的不行,连忙把盘子挪到自己眼前。

    “哎呀你就让我享了这个福吧,你放心,我就是这么肚子疼了也不怪你。”

    槐花摇摇头,走到一旁给张大胖倒了慢慢一杯的茶水。

    “你还是小心一点,这吃多的怕是你肠胃受不了,到时候真的看了郎中可别怪我没劝过你啊。”

    张大胖摇头,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李掌柜按约又把银子送了过来,还有上一个月菜品的分红,加起来就有四十多两银子。

    “姑娘不知道,姑娘这小食在卖的可好了,就是那些不在咱们聚贤斋里吃饭的也要来买上一两份,姑娘可真有本事啊。”

    李掌柜忍不住感叹,这么多年他还真没见过卖小食能卖的这么好的,他干了这么久还是这独一份。

    “李掌柜谬赞了,那等下回我准备好下一份菜品我再来叨扰李掌柜。”

    “不敢不敢。”

    槐花颠颠怀里的银子,加上上次盖房子剩下来的,还有八十两银子。

    今天她来聚贤斋特地挑了上午,就是想在沛县县城里逛逛。

    前几日她和大哥二哥说的话不是敷衍,她正有打算把方文方武送到县城的书院里学习。

    可是光是这样是不行的,槐花思考的长远。

    自己虽然有能力赚钱,可是这并不是大哥二哥一家的本事,她就是帮扶又能帮扶多久呢。

    方文方武读书花钱,若是父母没有能力,就算是读出些名堂怕是也没有能力走长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打算在县城盘一个铺子,让大哥二哥一家做个小生意,供几个孩子以后读书上进。

    沛县只有南门到北门一条主街,槐花自南向北沿路观察,一家挂着出租的牌子,槐花上前问了问附近的邻居,那铺子的主人家开价租一个月就要三两银子。

    槐花算了算账,一年下来就得要三十六两,十年都够把整个铺面买下来了。

    槐花摇头,那铺子主人看槐花不愿意,立马开口,“姑娘沿街打听打听,像这样正街的铺子有几家租金是三两的,我们家三两一个月已经很便宜了。”

    铺子主人说的确实没错,只不过槐花看过,那铺子又小又暗,铺面还不进阳光,怪不得这么长时间都没能租出去。

    槐花决定还是再看看,转角刚打算离开就被一个挎着篮子的妇人给拦住。

    “姑娘是想租铺子是不?”

    槐花点头,疑惑一个妇人怎么知道。

    “姑娘我姓韩,你喊我韩大妈就行,我就住在这,刚才我买菜回来听见你和我邻居说话我才知道。”

    “姑娘若是正经做生意,租干嘛,不如一口气买下来,我这里整好有一个铺面,后面连着是个独立的院子,住上个一家五六口人不是问题,就要三百两,姑娘看行不?”

    见韩大妈格外利落,槐花将信将疑,三百两买下正街独立带院落的铺面,怕是没有五百两下不来,怎么便宜这么多就卖了。

    “姑娘不知道,我家男人得了官,过不了多久就要去外省上任了,我们举家都要搬过去,我们在县里本来就有好几处院子,没个四五年也回不来,租出去又怕找不到合适帮着收租的人,想着还是直接卖了干脆。”

    “姑娘要是觉得行,我这会儿就带姑娘去看看。”

    槐花点点头,三百两她这会虽然一时半会拿不出来,但是要是给她个两个月的时间她肯定能挤出来。

    “那就麻烦韩大娘了。”

    第54章

    奇怪老人

    韩大娘说的铺面就在西街的中间,铺面有个二十多平米,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对于槐花打算做的营生来说已经够用了。

    铺子后面就是单独的院子,院子里有一个主厢房和次厢房,还有一间厨房。

    最妙的是院中还有一口井,这让槐花意想不到。

    有了井水那做东西就可以直接在院里进行,不用那么麻烦在北燕村制作再运过来了。

    “韩大娘,我很满意这个院子,只不过我这边手上有些紧,三百两我一时半会可能拿不出来,不知道韩大娘可不可以通融一下,等我筹好银子再来。”

    韩大娘摇头,“时间上怕是来不及了,姑娘不瞒你说,我家月底就要走了,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听到韩大娘的话,槐花心里咯噔一下,要是这样怕是没有戏了。

    韩大娘看槐花对这个铺面是实打实的满意,于是一咬牙,

    “姑娘不如这样,姑娘先付个定金,我这边给姑娘拟个买卖单子,姑娘能在月底凑齐一半银子给我就行,剩下的一百五十两,姑娘到时候封上一封书信,折成银票给我们寄过去也可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