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章

    大埠村村民们出离地兴奋了,对王土小小年纪就当村长一事再也没有不满,反而连连追问什么时候开始动工,被村民们热情包围着的王土只得改变自己的计划,只说他姐夫烧出砖来就动工,至于他的秀坊和宿舍扩大计划,不如从村外招人吧。

    于是大埠村接下来几天的时间,常常有村民跑去刘家村探头探脑地查看砖窑进度,等看到砖胚被放进砖窑时,连忙跑回大埠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其他人。砖胚放进去了不就是要烧了么,王土可说过烧好了就动工盖房啊,快了,快了。

    王土也在忙着大埠村盖房的事儿呢,刚开始他想的是每家每户都一样的户型,现在他还是一样的想法,为了确认盖什么样的房子,还请来了镇上经验老道的师傅,经过师傅对大埠村的实际勘察,他给出的建议竟是每户建两层楼房。

    王土从没想过建楼房,“老师傅,哪怕镇上的楼房也不多,大埠村就是个小村子,为何要盖楼房?”

    老师傅摸摸胡须,“你既然说砖瓦足够,不用考虑花费,又说每家每户都必须一样,那自然是考虑楼房。每户人家人数各不相同,房子小了,人多的就要挤在一起,到时人多的人家看到其他人家住的宽松可能不但不会心存感激还会心生怨恨。如果房子照顾到人数最多的人家,那需要的占地就会增加太多,我看到你还要盖其他房子,如果此时不规划好,可能就会影响到你的计划。”

    第38章

    最终王土采纳了老师傅的建议,并决定雇佣老师傅和他的团队,他们都有盖楼房的经验,既然要盖就要做到尽善尽美,不止要结实还要美观。大埠村的人盖平房可以,盖楼房可就不行了,先不说美观不美观,就说安全问题就没法保证,这万一哪天睡着睡着突然楼塌了就大发了。

    刘家村砖窑第一窑已经烧出来,王土觉得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成功率,主要是第一次烧窑,火候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出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所以王土宣布刘家村砖窑烧砖成功,以后所有砖窑都要烧起来,优先供应大埠村的砖房建设。

    无视刘家村众人的激动,王土淡定地转身走回大埠村,就看到刘婶在焦急地等在村口。王土连忙快走几步,问道:“刘婶,出了什么事么?”

    刘婶看到王土松了一口气,“是那些要回镇上住的绣娘,突然提出要住宿舍,可宿舍位置不够,我正着急呢,只能来找你。”

    王土奇怪道:“怎么突然都要住宿舍了?竟然凑到一块儿去了。”

    “听她们说现在路上越来越不安全了,虽说咱们县遭了洪水,可起码缓解了干旱,就是没了粮食也能采点野菜垫垫肚子,可再往北边就不行了,那边旱到现在还一滴水都没下过,所以从北边逃到咱们县的灾民越来越多,之前路上的流民还都是咱们这边的人,虽然看着提心吊胆但到底也没出啥岔子。但现在这些北方灾民都已经到了咱们这里了。绣娘们既是姑娘家又穿的不错,还带着口粮可不就被这些人盯住了,一个绣娘就被抢了捎带回家的口粮,不过幸亏她机灵还跑得快,除了受了点惊吓,人没啥事。所以啊,她们也怕了,商量着要住宿舍。”

    “我在山上的木屋空着,让没床位的先凑合一下,宿舍已经在盖了,等盖好再搬过来。”王土不担心住宿问题,他担心的是北方灾民竟然已经流窜到附近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流民聚集在一起,又得不到官府救济的时候,就会引发暴动,按照他们县的受灾情况来看,自己县的灾情都无法顾及,更不用说安排这些流民。

    心事重重地回到饭馆,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打算按照网络订单打包发货,结果往常只有几单的提示音今天竟然响个不停,王土精神一振,仔细一看,有几款刺绣甚至已经卖光,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店铺突然订单增多,他还是很激动的,大钱小钱一起赚才能细水长流不是?

    王土边按照订单信息打包边寻思着给店铺上新货,库存已经不多,之前忙着公司的订单,也没来得及补充新品,不过绣娘那边几个订单在做都忙着,看来得再招人了。

    再一个就是大埠村如今所有人都跟着老师傅挖地基,竟是无心给他盖宿舍了,看来绣娘、盖房的小工统统都要再招人。

    王土看着忙忙碌碌的众人说道:“老师傅,我打算再从外面招些小工,如今并不是建一栋两栋房子,是上百栋房子,我想早点盖好,而且我们村其他人应该也迫不及待地想住进新家。”

    老师傅听了很是赞同,“确实该多招些人,可以每家每户同时盖,这样也不会出现大家争抢先盖好的楼房。”

    “每户楼房同时盖?不错,这样最省事,先让各户选好想住的位置,到时每户人家分给相同人数的小工,每户人家就负责自家的房子,谁先盖好谁先住进去,也不用争不用抢,老师傅你们就负责指教他们和把关质量。”

    王土心里默默估量着需要的人数,“我现在就要去镇上招人,不过现在路上不安全,我去叫几个村子里的人陪我一起吧。”

    被叫来跟王土一块去镇上的就是上次负责巡逻村子的几个人,他们都年轻力壮,他们站一块老远一看就知道不好惹。

    王立也在其中,他不解地问王土:“何必去镇上招人,附近其他村子的人不是很多么?”

    王土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一下,等他们激动过了又说:“所以要招很多的人,但是人多开销就大,我不可能再给他们跟你们一样的酬劳,听说最近北方来的灾民有点多,我估计他们肯定愿意接这个活,其他村子的人愿意接受也可以来干。”

    还没进镇,就看到城门外面一群灾民在跟守门的士兵对峙,颇有点剑拔弩张的气势,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便随手拉了蹲在一边的路人问道:“这是怎么了?”

    路人习以为常地回答:“这些灾民想进去讨饭,那些官兵不让,说上面下的命令,这些灾民在外面又讨不到饭,早晚都得饿死,可不就豁出去了!不过他们不知道,就是进去也讨不到饭,镇子上的人家自己都要饿死了。”

    王土听了若有所思,想了片刻后,跟王立耳语了几句,王立点头表示知道了,复又走向跟官兵对峙的灾民,等走到离他们还有几步的距离便站上路边的一块大石头,双手隆在嘴边大声喊道:“招工了,管一顿午饭,用粮食抵工钱,一天一斤大米。”

    其实用大米抵工钱还是很招摇的,王土也不是不想换成其他更差点的粮食,只是那边大米算是最便宜的了,他都是专门买的质量最差的米,其他粗粮反而更贵,倒是地瓜便宜很多,他也有想过用地瓜,不过地瓜吃多了烧心,再者运送上没有大米省心,想想也就放弃了。不过他给这次招的小工粮食从五斤减到了一斤,刚开始摊子不大,他给的也痛快,现在摊子越来越大,他不可能再如此大方了,处处要用人,处处要用粮,他总要为了长久考虑,再者一斤大米现在可是相当于二十几文钱,不过王土也知道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宁愿要糙米,毕竟同样的价格,糙米可以多吃好几顿,可以多养活几个人。王土没有先在周围村子招人就是这个原因,周围村子跟大埠村总有认识的人,相互一打听就知道工钱是多少,等知道自己领的是一斤,大埠村刘家村的都是五斤,即使再老实的人也会心生不满,所以现在从灾民里招人是最合适不过的。

    第39章

    王立的声音一出来,本来剑拨弩张的双方都是一愣,尤其是灾民们,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也顾不得跟官兵对峙了,纷纷跑到王立身边询问详细招工的招工情况,倒是那些官兵一时半会儿反应不过来,还在站在那里懵圈中。

    围在前面的一个灾民向王立确认道:“你们招工是做什么的?还有大米能换成糙米么?我们不求吃得好,就求吃得饱。”

    其他围着的人纷纷点头说对,王立只能说抱歉:“是去盖房子,至于大米是换不了的。”

    “竟然只有大米没有糙米,这是哪个大户人家啊?”

    “是啊,哪家啊?家里头囤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难道连家里的奴才婢女都跟着吃?”

    这时,围着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不只有灾民也有路边的百姓,听完王立的话后人群便交头接耳起来,一时竟没有上前报名的,把王立晾在了那里。

    王土那边已经把一个搭台帮人写信的老秀才请了过来,在石头旁边摆放好桌子,老秀才拿出笔墨坐下后,喊道:“报名的排队,人数有限,先到先得。”

    围着的一群人顿时也顾不得聊天了,急忙跟着排队报名。年纪太小太老的都不要,王土不是看不到他们可怜的处境和眼里的渴望,可是这个头开不了,他们本身身体不好,干活又不如其他人,要是一旦开了头,别人只会拿他当冤大头。其实要是有他们能干的活,王土还是愿意要他们的,但是现在的确没有适合的,那也只能暂且抱歉了。

    由于王土要招的人实在太多,最后报名的队伍都空了,人数竟然还没有达成。不过王土也不急,跟报名的人说好明天开始上工,还临时决定把老秀才也招到大埠村,专门负责每天登记每个小工的粮食发放。

    回去的路上会路过几个村子,他们碰到了就去喊几声要招工,让想去的明天到大埠村报到,听到声音出来打探的倒是不少,大部分都说回去再想想,也有一部分当场就说要去,一路下来,王土估计明天人数应该差不多会够。

    果然,第二天王土数了数,平均每家大概能分到二十几个,多出来的十几个人就负责盖宿舍。不过,王土拍了一下额头,他忘记招绣娘了,不过还是等宿舍盖好再说吧,至于缺的刺绣,听说镇上的绣铺生意不好,存了不少货,他去压压价,就先拿绣铺的出来缓一下。

    这几天大埠村热闹非常,中午的时候,老远就看到乌压压的一群人捧着大海碗蹲着或者直接坐在地上埋头大吃,为了给他们做午饭,王土不只买了二十多口大锅,更是买了一堆筷子和海碗,谁让他们竟是连吃饭的家伙都没有,怕大姐王草他们累着又找了二十来个妇人做饭。

    盖房子的这些人干活重,人也饿得快,饭量又大,每个人一大海碗都不够吃,王土也不限制他们吃多少,就是菜只能那么多,米饭管够,不过菜没了可以吃咸菜疙瘩,王土从市场批发回来的,咸的齁人,跟李大爷给的一样,当初大姐王草很喜欢,现在这些小工也喜欢。因为中午咸菜都是切成小块放在坛子里让人自己取的,王土吩咐过,每天固定的量,剩下了就随便分给大家。所以,下工的时候,这些人就会捞几块放进碗里带回家下饭,光有米没有菜也不香不是。

    于是,从大埠村到镇子的路上,到处都能见到拎着个小布袋、拿着个大海碗匆匆赶路的男人,早就知道的不以为怪,不知道的就会好奇询问一声,不过这些灾民可不会满足他的好奇心,要知道最近知道的人多了,也有许多人想去做工,虽说现在人招满了,想去也不可能了,但是等房子盖好了以后呢?听说大埠村还需要人但是还需不需要这么多就不一定了。大埠村伙食好,又难得接受他们这些灾民做工,所以他们想把大埠村的活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不想出现更多的人跟他们抢。

    不过他们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他们每天往返路上看见的人许多不说,在大埠村做工的其他村子的人也会被问啊,所以这一段时间内,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只是大埠村不招人他们才没啥行动而已。

    镇子外面的一间茅草屋内走出一个一个穿着破烂的妇人,翘首望向通往镇子的马路,旁边她的儿子也跟着眼巴巴地望着,过了一会儿,从不远处的几间茅草屋里飘来缕缕米香,妇人闻到更是叹气,家里没米可下,只能等当家的回来。

    目光所到的马路那头终于出现男人的身影,妇人眼光一亮牵着孩子迎去。

    两人往回走的时候,妇人语带抱怨,“别人家早就做好了饭,就等着男人回来吃,咱家却是连一粒米都没有了,同样做工,咱家就是过的不如别人家,你现在把余粮接济给他人,等工完了,咱家吃什么?”

    男人不耐烦,“陈伯家一个老一个小,根本就无法养家,再说陈大哥可是救过我的命,我帮他们是应该的。”

    妇人当然知道,只是现在处境艰难,她得为自己家多考虑一下,不过不等她再开口,男人大步朝另一个方向走去,显然又是去给陈伯送粮,妇人一口气顿时闷在胸口。

    男人到时,陈伯也在煮饭,不过锅里的米煮开了也就一小把,他脸上带着不悦道:“陈伯,不是说了不用省,我每天给的粮食都是一天的量,你本来就病了,还天天吃这么少,身体哪里好的了?你就是不顾及你自己也要多想想小东,小东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饱了才能好好长大。”

    陈伯脸上露出笑容,微微摇头,“你每天就一斤大米,还要给我们一半,你自己家里哪里能够,你也不要劝了,我也不是不要,我一个老头子活多久无所谓,就是放心不下小东,所以我厚着脸皮接下了,可我也不贪多,听我的话,隔天给一次,不然我宁愿一点都不要。”

    妇人见男人手里的粮食份量没少,立马嘴角拉起,也不多问,结果袋子就去做饭。饭做好后,妇人和儿子用自己磨的小木碗盛粥,男人则用的是大埠村那边发的海碗,他照例把海碗里的咸菜分别夹给媳妇和儿子,妇人低头刚要喝粥,眼前的碗里就被放进了一片肥肉片,耳边又传来儿子高兴地惊呼声,妇人惊讶地抬头看向男人,男人则装作一脸嫌弃地说道:“我天天吃都吃腻了,干脆带回来给你们吃。”

    妇人面上白了一眼男人,心里却感动不已,她可是知道午饭肉片每人只有两片的,哪里会吃腻,一般人早就馋得先吃了哪还想得到带回来,这人明明想着她们嘴上却不会说点好听的话。

    第40章

    王土最近有点春风得意,刘家村的砖窑烧的砖现在除了供应大埠村还有些许剩余,红砖价格比青砖便宜,所以剩余的也被人买走了,他也终于摆脱了有粮无钱的尴尬境地,虽然钱数并不多,但好歹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再就是大埠村的楼房已见雏形,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全部竣工,秀坊宿舍又盖好了两间,新的绣娘也已到位,招这些绣娘王土没费心思,都是老绣娘们相互介绍过来的。不过这宿舍建设也没有停止,多准备几间,不能像这次临时抱佛脚。还有他的网店也生意火爆,他也是看了评论才知道他的网店火了,因为店里的刺绣精美,被一个买家发到了比较受大众欢迎的论坛上,没想到喜欢的人很多,楼越盖越高,竟被加精置顶了,他的网店就这样火了。知道了前因后果的王土趁热赶紧给自家山上的礼品店打广告,提前攒人气。

    心情极好的王土带着周末休息的小树去了下岗村姥姥家,姥姥家的气氛明显感觉比以前欢快多了,一群人热闹了一阵后,王土也不久留,告别姥姥姥爷便上了路。

    这次他可是架着自家马车来的,这马车还是用红砖卖的钱买的,当时眼看着在自己怀里还没热乎过来的钱转眼就成了别人的,他可是心疼了老半响。

    晃悠悠地走到半路,突然看到前面路边几匹马在低头吃草,旁边竟然没有人看守,这些马匹的主人呢?

    正奇怪着的王土,忽又听到马路远处传来好大一阵马蹄声,听声音好像非常紧急的样子。走在路中间的王土害怕因为挡了对方的路,而惨死马蹄之下,赶紧从马车上下来,牵着马来到马路一边。

    没一会儿,便见一群官兵骑着马浩浩荡荡地疾驰而来的,不过待看到几匹无主的马,领头的官兵随即缓下速度,一群人下马在周围搜查了一会儿,站在一边的王土也不例外地被询问了一番,不过最后好像是无功而返。领头的官兵听完手下的汇报,便招呼上马继续往前去了。

    王土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却想着这些官兵可能会到他们村子,他得赶紧回去,也不知道在追什么人,万一最后人找不到迁怒到他们老百姓身上就不好了,这种事情不是没有过,这些官兵可不会拿老百姓命当一回事儿。

    王土拼命赶着马车往回赶,等到了大埠村发现那群官兵果然来了村里,那群官兵也看到了他,领头的官兵此时正跟王齐说着话,忽又把锐利的视线停在他身上:“你是大埠村的?之前是做什么去了?”

    王土赶紧上前回道:“回官爷,小的是去走亲戚了,在下岗村。”

    一边的王齐也帮腔道:“对,他就是大埠村的现任村长,我这个村长早就卸任了。”

    领头官兵听了也不再追问,只是说道:“新的村长上任需要去官府备案记录,可不要忘了。”

    王土极有眼色的掏出一个钱袋呈上去,“谢谢官爷提醒,这一时忙得忘了,明天立马就去官府。”

    领头的官兵接过钱袋,若无其事道:“要是发现什么可疑的人立刻向官府汇报,知道么?”

    王土不住弯腰欠身,恭恭敬敬地说道:“晓得!晓得。”

    领头的官兵在这里没找着人,无法向上面交差,只能继续找,便不耽误时间,疾驰而去。

    王土抹抹额头上不存在的虚汗,拍拍胸口吓道:“这是找什么人,这阵势怪吓人的。”

    王齐也不知道,只说这些官兵来了就到处搜,连山上都搜了,不过没搜到人,倒是对红砖上了心。

    “你是说,他看上咱们的红砖了?那给钱不?”王土本还在心痛刚才给的钱,结果还有个更大的打击在等着他。

    王齐摇头叹气:“没强抢都是客气了,哪里会给钱!你也不要不舍得,他,我是打过交道的,虽然贪了点,但好说话,要是碰到不好说话的,你都不知道命怎么没的。”

    王土抓头,只能认栽:“那他要多少啊?我派人拉过去。”

    “他孝顺老娘的,他老娘不愿意住在城里,就愿意呆在乡下老家,看到咱村的房子觉得不错,打算也给他老娘也盖一栋。”

    王土这下放了心,“那行,一栋房子的砖还是有的,既然看中了咱们这样的房子,干脆我再派几个人去帮忙。”

    王齐点头:“嗯,你看着办吧。”

    这时,刘婶却走了过来,欲言又止的样子,看来是有什么事不方便说,便与刘婶走到一处偏僻地,“到底有何事?”

    刘婶忐忑不安道:“刚刚官兵要找的人,就在秀坊里。”

    王土闻言一愣,心里砰砰地跳,慌张地左右看了看,小声道:“人怎么在秀坊里?你怎么这么大胆,要是被官兵发现,我们全都要完。况且你也不知道被官兵找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咋就敢给藏起来?”

    刘婶也是一直心惊胆战,“我也不想,只是其中一个人是韩姐的儿子韩秀才,她跪着求我,我也没办法,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韩秀才被抓走啊,况且里面还有个小孩子,我实在不忍心。幸好秀坊里都是女眷,刚刚官兵来也只是在门口随意扫了几眼便走了,只是有几个人受了重伤,怕是不太好了。”

    第41章

    王土听闻其中竟有韩高秀才,颇有点惊讶,他对他印象深刻,人长的斯斯文文又是个能进县学的秀才,只是谁也看不出他竟然能成为被官兵追逃的人,他究竟惹了什么祸事?

    王土怀着这样的疑惑匆匆走向秀坊。看到他走进门,秀坊的绣娘们都跟谁说好了似的停下忙碌的双手,静静地瞅着他。

    咋感觉这么慎人呢。

    王土暗做镇定,问道:“人呢,几个大活人能藏到哪?”

    只见本来坐着的绣娘纷纷起身,露出里面已经绣好的几面屏风。这几面屏风有一人多高,两人多宽。所以藏几个人确实可以。

    王土不得不佩服她们的聪明和胆量,竟然能想出这招光明正大的把人藏在这看似无处可藏的秀坊,还能在官兵来的时候,镇定自若。这险冒得可不小,一旦哪个绣娘露怯,被官兵怀疑,他们这些人都得跟着陪葬。

    王土踱步走去,绕到屏风一边,便看到韩秀才手里扶着一个浑身是血的黑衣男子,其他几个黑衣男子伤的也不轻,其中一个黑衣男子怀里还紧紧地抱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

    韩高看到王土,略带歉意地说道:“对不起,给你添了这么大的麻烦,逃亡时慌不择路,不知不觉中竟跑到了这里,我本来是想领他们到深山里的,只是他们受伤太重跑不快,到底是被追上了。多亏在此众位的帮助,救命之恩,韩某实在无以为报。”

    王土见秀坊实在不是说话的好地方,便制止了韩高,只说:“这里不方便久留,还是先上山去再说。”

    看着他们互相搀扶着从隐秘的小路往山上走去,王土忍不住回秀坊告诫一番:“人既然救了,就要守口如瓶,这可是关系到你我几十条人命,嘴巴可要把牢了,除你们之外,不能再多任何一个人知道此事。”

    看着绣娘们郑重地点头,王土才安心地追着韩高他们上山。

    韩高他娘和媳妇儿也露出担心的目光目送他们,其他人见状纷纷安慰她们。

    王土追上韩高等人,询问韩高:“你们为何会被官兵追杀?”

    韩高静默片刻,面露愤怒道:“你可知大蜀国镇国将军李通将军?”

    王土闻言眼里立马露出崇拜之色:“镇国大将军李通,大蜀国的百姓谁人不知?镇守边关二十多年,屡战屡胜,让敌人闻风丧胆,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就是因为他在,西凉国才屡屡败退,入蜀国而不得。”

    韩高却是讽刺一笑:“是啊,大蜀国的百姓谁人不知镇国将军为国忠心耿耿,可是皇帝和朝堂之上的奸臣们就不知,竟然判镇国将军通敌卖国之罪,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可怜将军根本没有准备,听闻圣旨到立刻从战场上赶回来,结果刚进帐篷就被砍了头颅。”

    王土惊骇:“怎么会,镇国将军他被下旨处死了?”

    因为太过悲痛气愤竟然大逆不道地骂起了皇上:“狗日的皇上是疯了么,谁替他守着这江山看不到么?镇国将军保家卫国,不想最后竟然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

    韩高和黑衣人此时也面露悲容,眼角含泪:“将军的亲信也被打的措手不及,本来还是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竟是拔刀砍向了他们,他们死伤无数,拼死才护住将军唯一的嫡孙逃了出来。”

    “本想在县令大人那里暂避一时,没想到追兵穷追不舍,县令大人不得已让他们先躲到县学,只是追兵消息灵通,最后这群畜牲连县学都不放过,在县学大开杀戒,我因外出幸而保命,恩师惨死前把他们的藏身地偷偷告诉了我,我们趁追兵看守松懈之时连夜逃出县城,出了县城也不知该往何处,当时突然就想起了这里,紧邻深山,这才奔赴而来。”

    王土心情沉重,看向黑衣男人怀里的男孩,只见他嘴唇紧抿,眼里像是藏着一抹深泉,幽幽地看着你,让外人无法窥知他的想法。

    “既然是将军的嫡孙,那么官兵绝对不会轻易放弃搜寻,你们逃跑的方向太明确,他们早晚还要再搜山,现在哪怕是深山里也不安全。”

    韩高当然也知道,“都怪我自作聪明,可如今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王土咬咬牙,他豁出去了,镇国将军惨遭屠族,如今唯一的嫡孙也危在旦夕,他的秘密跟这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我有办法,我可以带你们去一个官兵绝对找不到的地方,只是你们得先听我说…”

    不提听完王土解释的韩高等人如何惊奇,王土把韩高等人带到了异世界的饭馆,因为其中一人伤势惨重,王土还不得不带他去了镇上的诊所疗伤,面对诊所里医生护士的好奇,王土只能撒谎说拍古装戏时,被对手陷害了,把假刀具换成了真刀具,假打成了真打,等发现不对时,已经这样了。又因为怕消息被暴露出去对电视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不敢报警也不敢去大医院。

    医生护士听完脸上露出猎奇的兴奋,点头表示理解,黑衣人的伤在大蜀国是危及生命的重伤,在诊所这里就没那么严重了,止血缝针,擦上药水包好沙袋,又开了些药便完事儿了。

    王土同样的药多买了几份,饭馆里还有伤患呢。

    韩高等人一连几天都是呆在屋里养伤,再者,就他们那身打扮,实在不好出去晃。

    王土没忘记给领头官兵送红砖,还派了人去帮忙盖房。大概看王土识相,领头官兵再来的时候还跟王土解释说逃犯可能跑进深山里了,他们要烧山逼他们出来,就是不出来也能熏死他们。

    王土默,大埠村的人也都不干活了,齐刷刷地仰头望着山上的熊熊大火高高燃起,如同狰狞的野兽肆无忌惮地攻城掠地。

    山火持续了整整三天,听说连镇上的百姓都能看到那红艳的火光。

    王土悄悄地走到怔怔望着山火的韩高他娘和媳妇身边,低声道:“韩高他们不在山上。”说完也不看她们的反应,脚步一转又走向他处,就好似只是路过而已。

    第42章

    山火灭的时候,大埠村后面挨着的几个山头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官兵们又来了一次,活人、尸体没找到,倒是捡到几只被烧焦的野鸡,虽说当官兵月钱多,可肉也不是说吃就随便吃的,所以他们雁过不留毛,只要看到了,统统都带走了。

    盖房的小工们见了,也忍不住成群结队地吆喝着上山捡肉去。他们觉得外围的早就被捡走了,便要往深里走,仗着人多,又是烧过的深山,他们也不怕出事。

    王土也随他们,反正只要不耽误干活时间就行。

    只是没想到还真让他们给捡到了好东西:一头野猪。可能是慌乱间掉进了深坑里,整个成了烤猪,听说还喷香。

    没有去的人顿时捶胸顿足,后悔不已。传开以后,这山上每天都会来很多人捡肉,不过大埠村后面这块被盖房的小工们占了,别人也不敢来抢地盘,反正山大的很。

    大家对肉的热情也让提醒了王土,要想过的好,必须有肉吃。

    虽然他可以买,但终究不敢拿出太多,让大家吃得满足。听说异世界的猪肉和鸡肉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在养殖场集中养殖。他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在大埠村也办个养猪场和养鸡场,争取让大埠村人人有肉吃。对了,还有刘家村,不愿意也要让他们愿意,他大姐也要有肉吃才行。

    既然打算养猪养鸡,那么养猪场和养鸡场就先盖起来吧。不过养鸡场和养猪场太臭,王土思索了一番,决定盖在山上,山上再臭也臭不到山下。另外山洞那里也要盖一栋房子,因为周围都被烧光了,再从山洞里运送物资有点打眼。

    想好这一切的王土不得不又要招人。不过,这次招人很容易,知道他要招人,王立就去跟盖房的打了声招呼,然后第二天就呼啦啦来了几十号人。

    王土也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因为他必须在盖房的人上工之前到达大埠村,等他们下工之后才能回到饭馆,这样一来小树也顾不上了,只能让他自己上下学。再有就是韩高等人,他们得负责自己做饭吃,几个大男人也不嫌弃自己做的饭难吃,只要能吃就行。

    唯一惨的就是李金了,接连几天吃了闭门羹的他怒了,特意赶到晚上的时候去找王土。敲开门后看到桌子上一大桌子菜后更怒了,“好啊,我中午都没得吃,你们晚上偷偷吃大餐。”

    王土看着自来熟地拉开凳子坐上的李金,拍拍脑袋关上门,真是一群祖宗,忙活一天,回来还要给韩高他们做饭,这才刚做好,李金就来了。

    这时,楼上的韩高等人却走了下来。

    王土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无奈感叹,怎么事都赶一块儿去了。

    听到动静的李金自然抬头看向楼梯,接着整个人都呆住了,打头的人虽说束着发髻并且穿着书生模样的衣服有点怪,但也只会让人以为是古装爱好者而已。让他呆住的是后面几个穿着黑衣劲服的人,他们浑身嗜血的煞气,怎么也掩盖不了的凌厉气势。

    李金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习得一身高深武功,执剑走天涯,浪荡江湖,行侠仗义,为民除害,作为一代大侠成为江湖的传说。不过这些梦想在他长大知道武侠里都是假的后就破灭了。

    如今看到黑衣人,他的被遗忘到不知道哪个旮旯里的武侠梦骤然被唤醒了,整个人显得激动不已。

    李金粗肥的双手抱拳道:“几位大侠贵姓?”

    此话一出,王土傻眼,不过让他更傻眼的是几个黑衣人,只见他们纷纷抱拳还礼。

    “免贵姓李。”

    “吾亦是。”

    “咳咳…”王土赶紧假咳几声打断他们默契的交流。“你们下来了,就赶紧吃饭吧,饭菜要凉了。”

    李金兴奋地帮忙挨个拉开凳子:“对,先坐下吃饭。我还没介绍我自己呢,我也姓李,咱们五百年前也是一家啊。”

    接着就问出了心中的好奇:“你们怎么打扮成这样?”

    结果黑衣人坐下后并不回答他,反而齐齐望向王土,李金也跟着忍不住看向王土,眼带疑惑。

    王土只能再扯谎,“听说过隐世的武林高手么?咳,他们所属的李家门派一直归隐山林,我也是因为经常在山里逛荡,有一次意外迷路时被他们救了才认识的。为了表达感谢,我极力邀请他们来做客,住一段时间。”唉,自从来了这里,他不知道撒了多少慌。

    李金却对他的谎言深信不疑,殷切道:“原来真的存在隐世的武林高手?那他们都会武功?能不能展示几招,让我见识见识。”

    王土也做不了主啊,只能无声询问。一个黑衣人瞧了瞧四周点点头,站起来走到楼梯底下,然后刷地一下窜上二楼站在扶手处,接着又一下子轻轻地跳下来。

    李金早就看的目瞪口呆,“这就是传说中能飞檐走壁,水上漂的轻功么?”

    黑衣人只是简短的否认:“并不能飞檐走壁,水上漂。”

    不过即使黑衣人否认,也不妨碍李金认定了那是轻功。心中武侠梦汹涌澎湃地泛起,在一群人惊讶的目光下,陡然跪倒在地,拜向刚刚的黑衣人,“弟子想拜入李家派门下学武,还请师傅收下徒儿。”

    “这…”黑衣人这次没有看向王土,而是看向坐在黑衣人中间的男孩,见男孩微微颔首,他才出声道:“好。”

    李金见黑衣人答应,兴奋地拜首,“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拜师礼成之后,王土以为终于能好好地吃完顿饭了,谁知刚拜师成功的李金为了讨好自己师傅,借他的菜献佛,不停地给自己师傅夹菜,当然也忘不了给其他的黑衣师叔夹,那谄媚劲儿看得一边的王土牙疼。

    李金离开饭馆的时候还颇为依依不舍,要不是实在没他住的地方,估计他都想留下来住一晚。

    第43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