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章

    众人纷纷期待地看向村长王齐,把王齐看得心虚直冒冷汗,他能有什么办法,他刚还在庆幸还好自家房子是青砖瓦房呢,就是他想让村民们到他家暂时安置一下,他家房子也住不了几个人啊。王齐只能让他们先回家,说不定今夜过去,水位就退下去了呢。

    第二天,从大姐那里知道自家房子倒了的王土,不由庆幸地长抒了一口气,想到他不在家也没告知村里其他人,村民们为了找他们,还费力地在废墟里挖了半天,王土琢磨一下,买了几十份一斤的红糖,红糖在异世界便宜花不了几个钱,在大埠村可是实打实的精贵物,还补血养身体,送这个正合适。

    王土先去了村长家,村长正因为还没下去的水位犯愁,见了王土便问他现在安置在哪里,王土因为想着自己经常上山,便随口说安置在山上,不成想村长倒受到了启发,直说他怎么没想到呢,王土接下来还要跑好多家呢,也没管村长发什么疯,向村长打听清楚都是哪些人之后,就继续挨家挨户送红糖,不得不说王土送的礼品颇受欢迎,每个收到的人家脸上都笑开了花儿,热情地拉着王土聊天聊地,王土脱不开身只能陪笑,好不容易送完,王土觉得自己的脸都笑僵了。

    隔天大埠村不止一家的房子出现了歪斜,吓得几户人家快速地收拾好东西就跑到了村长家,王齐心里早就有了应对之法,也不管家里人不情愿的臭脸,让他们先在自家窝一晚,然后召集村里人说了他的打算-大埠村水位一直不见降低,村里房子恐怕都撑不久,幸好大埠村临山而建,山高树多,大家齐心协力建几间木屋,早日搬进去,也不用时刻忧心房子会不会塌。

    大埠村村民听完王齐的话,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吆五喝六地一起上了山,晃悠了半天,终于确定下来在一个地面相对平坦、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建木屋。

    王土网店卖出去的第一单也收到了对方的钱款入账通知,还给了一个五星好评外加一长串的评论,也许是因为这个评论,网店又接到了几个单,心情好的王土也不逼着小树和他一起学字了,允许小树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他则下楼捯饬了几个好菜出来犒劳自己。

    正在做饭的王土突然听到了饭馆大门被人推开的声音,心下疑惑,门上明明贴着本店歇业的通知啊,怎么还有人上门?

    王土从后厨往大堂探头,见来人竟是那晚小轿车的车主。李金看到王土也是高兴地上前几步,饭馆的地板都跟着砰砰作响,“是你?原来你家是开饭馆的?哈哈,没想到出来吃个饭都能碰到熟人。”

    王土默,他跟对方也不是熟人吧,不过,“饭馆早就关门不开了,你没看到门上贴的纸么?”

    “关门了?门上贴的纸我没注意啊,好不容易看到一家饭馆,没想到竟然不做了,唉!”李金垂头丧气地转身要出门,肥大的肚子饿得咕咕作响。

    王土看着他臃肿的背影,一时竟然觉得他很可怜,便开口叫住李金,“我正在做饭,你要不留下来一起吃吧,算我请客。”

    只见李金立马精神起来,转身给了王土一个大大的拥抱,笑得本就不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我就知道我们能再次遇到肯定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哥们,够义气哈!”

    王土被李金抱得差点喘不上气,使劲把兴奋的李金推开,按在凳子上,落荒而逃地跑进厨房做饭,太热情的胖子真是考验人的承受力啊。

    吃饭的时候,小树显然还记得李金这个胖子,对他爱搭不理的,时不时朝他做鬼脸,幸好李金不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只是拼命的吃饭,不停地夸赞王土做饭好吃,还一把辛酸泪地说他自从来了这地儿就没吃过一次饱饭,吃住都跟工地的人一块儿,住的是猪窝,吃的是猪食,他爸太狠心了云云。

    王土也知道了李金原来就是政府请来的投资商的儿子,想来一直也是锦衣玉食,不然怎么会胖的如此夸张,还嫌弃工地的居住条件,说实话王土做的饭也就一般般,他只跟李大爷学会了几道拿手好菜而已,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根本没有李金嘴里说的那么好吃,恐怕是饿很了才觉得美味,不过比起工地的饭菜肯定是好上不少,想到这里王土便说他最近也不忙,李金要是想吃就来,不过饭钱是要付的。

    李金最后总共吃了三大碗米饭,炒的几个菜也被他一扫而空,这下小树可是真不高兴了,这个大胖子太能吃了,他吃的这些他们可以留着吃两三顿呢,而且还是白吃白喝,一向护食的小树嘟着嘴跑上楼,不想看到这个大胖子。

    小树的郁闷,李金可不知道,他吃完就心满意足地被王土送出了门,还约好了明天的午餐时间,至于早餐,李金要表示睡懒觉从来不吃早饭。

    第27章

    接下来一周,王土的网店生意越来越好,基本上每天能卖出三五单,李金也每天都来报到,每次都留下一张百元钞票,渐渐地两个人聊的多了,王土知道了李金对学习没兴趣,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都烂的很,不过李金有个有钱的爸爸,有钱能使鬼推磨,高中毕业后李金爸爸直接把李金送去了国外留学,在国外痛苦地挨了一年后,李金就受不了了,偷偷地坐飞机飞回了国内,一个月之后李金爸爸才发现,然后无论李金爸爸使什么办法李金都死活不回去,看着儿子就头疼的李金爸爸便把李金赶到了最近投资的一个小项目工地上,想让他体会体会在工地工作的辛苦,从中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

    看着埋头猛吃的李金,王土想李金爸爸可能要失望了,李金每天回工地就窝在屋里打游戏,半点苦都没受到。

    王土这日和小树回大埠村的时候,发现山上的木屋竟然又多了,连房子是青砖瓦房的村长都在,不由面露疑惑,疾步走过去,“村长,您怎么也搬到山上来了?”

    “唉,老天爷不让人活啊,好不容易不旱了,现在又闹洪水,咱们县的上游水坝要决堤了,大家得到了县衙通知,打算在洪水来之前早早地搬到山上以保安全。”

    “那我大姐他们村可有通知到?”

    “放心,肯定都通知到了,刘家村虽然离山远一点,但是时间足够肯定来得及,你要是着急,可从山上找过去,现在可不能下山。”

    王土心中着急,可也知道村长说的有道理,本想找过去,又怕大姐他们也会来找他,错过彼此,只能按下心中焦急和大埠村的村民呆在一起。

    村长便把王土叫进了自己的木屋中安心等待,一段时间不见全文这小娃子还认识他,不过他显然对小树这个小伙伴更有兴趣,只看了他两眼,便拉着小树挪到一个角落叽叽喳喳地玩了起来。

    待到下午众人便听到轰隆隆的响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不一会儿那声音就跟在耳边炸开似的,众人纷纷捂住双耳。

    一刻后,众人听着山下汹涌彭拜的滚滚涛声,默不作声,大埠村的村民虽然都躲过一劫,但是家园已经被洪水摧毁,洪水不知何时才退,存粮也维持不了多久,此时众人纷纷对未来充满了绝望,气氛异常沉重。

    村长首先打破了沉默,“愿意跟我一起下山的一起来,看看能不能捞到一些冲过来的有用的物什。”

    村长起身后,王土便跟着起身,陆陆续续又有人不断地站起来,下到半山腰的时候,众人就停住了脚步,前面就是一片汪洋,一眼望去,大埠村早已淹没在洪水里,便是村长家的青砖瓦房也看不到一点影子。王土只听到村长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捡了跟棍棒伸进水里到处划拉着,只是水中虽然杂物很多,但没有多少可用的,不过飘在洪水上面的桌凳倒是还可以继续使用,大埠村忙着上山,这些大件倒没顾得上带走。

    王土跟着众人把桌凳抬回木屋那里不久,大姐王草就跟刘一找过来了,王土忙跟村长告别,和大姐他们去了山洞,王土提出让王草跟他去饭馆住,不过王草知道丈夫担心家里,所以没有同意。

    一直在王土的饭馆里吃饭的李金,知道王土还开了一家刺绣网店后,便说要给他拉客户,王土本来还以为李金只是客气客气,没想到吃完饭,李金就打了几个电话,随即王土的网店便哗啦啦地来了好多订单,而最令王土高兴的是李金还说他爸公司几万员工,过节要发节日福利,他已经打电话给公司总部的人事总监,就定王土的刺绣品了。

    洪水过了七八日才退去,徒留一地狼籍,大埠村没有一间房屋存留,因为担心洪水再度爆发,所以所以村民们暂时没有重新修建房屋的意愿,还是窝在山上的木屋里。

    而王土这时也收到了李金爸爸公司总部打来的定金,对这个走关系得来的大单,王土很是看重,并没有因为李金的关系而随意马虎,首先几万份的礼品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他必须雇佣大量绣娘,再者大蜀国布料针线昂贵,所以一切原料都需要王土亲自采购回来,而且大埠村家园已毁,匆忙搭建的临时木屋只能挤挤巴巴地塞进一家人,根本没有空间让绣娘进行刺绣,所以王土打算建几间秀房,考虑到大埠村绣娘不够,还要从外面招人,那就需要给这些外地人提供住宿、饭食。王土算来算去,他需要的都恰好是这个世界所谓的工厂模式,而且既然要建就要建好点,这个世界的红砖,水泥通通都要用上,这种房子会更加结实,即使洪水来临也不容易倒塌。

    第28章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王土计划先盖两间绣房和两间宿舍,只要他打个电话,工厂就会把需要的砖块和水泥给送到山上正在修建的店铺那里,所以最主要的还是把建筑材料运到大埠村,又不能假以他人之手,看来他只能艰苦劳作了。

    这种事情第一人选当然还是姐夫刘一,现在也顾不得避讳刘家兄弟,王土专门买了几辆手推车,刘一和王土在店铺这里装车,然后王土再推进山洞,刘家四个兄弟负责把材料卸下来放在洞口,再把空的手推车推回去,对于莫名消失在另一端的王土和大哥,他们一律听大哥的吩咐,不问不想就负责出力,就是一向话多的刘五也没出声,不过脸上却时不时地露出傻笑,一副我已经猜到了的神秘表情。

    刘氏正带着孩子做午饭,同村的一个小媳妇抱着孩子扭扭捏捏地走到她的面前,“刘婶,可否匀一口给孩子吃,孩子还太小,吃不下粗粮,已经几餐没吃了。”

    刘氏轻轻叹气,看着小媳妇怀里里小小的身子不忍拒绝,“可以,我给你盛。”

    小媳妇闻言脸上一喜,把手里的海碗递给刘氏,刘氏接碗的手一顿,复又若无其事地接过,手里的勺子一起一落,便是满满地一大海碗,小媳妇嘴里说着感谢的话步伐轻松满身欢快地端着海碗离开。

    刘氏的大儿子不满地哼了一声,刘氏警告似的拍拍儿子的头,其实心里也略显无奈,今天这个小媳妇不是第一个来要粥的,因为之前换的糙米都已经吃完,又因为洪水来不及去镇上换,便开始吃起了家里的精米,没想到村里其他人特别是快要断粮的人看着眼馋,不好意思开口说自己要,便借着孩子的口来要,刘氏本就是性格软绵的人,也不懂得拒绝,一来二去,这些人就习惯了在刘氏坐好饭的时候上前讨要,为此刘氏只能每次煮饭的时候多煮一点,看着袋子里的米下去的越来越快,刘氏的心也开始慌了,本来今天打算硬起心肠拒绝的,只是看到应该还在娘怀里吃奶的年龄的小孩子,刘氏心里又软了,只能心里安慰自己这是最后一次。

    小媳妇端着海碗回去后,便把海碗端到婆婆面前,婆婆赞许地看了小媳妇一眼,接着把海碗里的粥一分为二,小的那份给小媳妇的儿子吃,大的那份给大孙子,而其他人都没份,只是啃着手里硬得崩牙的黑面馒头。

    刘一和弟弟们把转头和水泥堆在洞口之后,便扛着粮食来到大埠村所在的木屋,外围的村民看到刘一兄弟几个扛着几个袋子,便问他们这是要做什么,刘一便接口说道:“我妻弟土子要在大埠村建厂房,想要在村里雇些人呢。”

    这话砸在众人耳朵里,纷纷炸开了锅,上前询问工钱怎么算,这个王土早就跟刘一说好了,每日五斤大米或者白面,所以刘一说完,就见众人围住他想要先报上名,就怕人招满了,轮不到自己了。

    这些人你挤我我挤你,乱成一团,刘一和弟弟们都肩上扛着粮食,也没法伸手阻挡,差点被挤倒在地,幸亏村长及时赶到,把众人喊开,才幸免于难。

    王齐让众人退后,自己上前和刘一他们打招呼,“土子要建厂房?是做什么的?”

    “土子晚点会过来找村长您详细谈谈的,我们是先把粮食送过来,顺便把要雇的人给安排好,等你们谈成了就立马开工。”

    “那行,你们需要多少人?村里壮劳力不老少呢。”

    “越多越好,土子是希望尽快完工的。”

    “好,那我就等土子来跟我说,人你也不用费心了,我来给安排,土子知道了也不会不放心。”

    “唉,行,王村长,那我们把粮食放到您那?”

    “抗过去吧!”

    众人虽然心焦,但见村长送走刘一几人之后也不做声就返回了屋内,也只能各自散去。

    王土是累惨了回饭馆洗个澡好好地睡了一觉才起床找村长商量厂房的事。

    “你是说你要在大埠村建房供绣娘做绣活和住宿?这大埠村刚发过洪水,不安全吧。”

    “我觉得再发洪水的可能性很小了,之前是因为连续下了半月的暴雨,现在关键是大埠村房子都已经摧毁,田地都已绝收,现在大埠村村民还有多少粮可吃,村长你肯定很清楚,我建房既能为村里创收,又能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恰好一举双得啊。不过,村长这建房的地皮钱你打算要粮还是要银子,收绣品的大老板一向只付粮食的,要银子的话我还要卖粮来凑。”

    “你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那我便跟你明算账,现在钱都不值钱了,你就用粮食抵账吧,明天把粮食准备好,在你开工前我把粮食分到每家每户手里,也让他们开心开心。”

    王土选的地是挨着山脚的,本来就是荒地,所以根本不值钱,王土愿意出粮买下,村长岂有不愿意之理。

    第29章

    村长王齐把大埠村的人聚齐,说了王土要建房招工的事儿,早就等着的众人纷纷上前报名,除了太小的和太老的,村长各个都给记上了。

    王土怕这些人之前饿得太狠,没有力气干活,还主动说可以把明天的工钱五斤大米先发给大家伙,好涨些体力,对此,没人不愿意,谁不想每天吃得饱饱的呢,更何况吃的还是过年时节才可能吃到的白米。

    看着大埠村村民都喜气洋洋的排队跟村长领粮,无事做的王土便和小树回了饭馆,准备一下明天需要的粮食,因为王土经常来买粮,粮店的老板早就对王土很熟了,不过听闻这次买这么多,还是吓了一跳,不过有生意上门哪有不做的道理,老板不仅给了王土一个便宜价,还打包票负责给送到山上店铺那里。

    王土和刘家五兄弟自然又是一番劳累。

    第二天王土就不让刘一五兄弟来了,强迫他们回去好好休息,反正建房的工人不老少,不缺他们几个,不过大姐王草被王土给留下了,他打算管做工的人一顿午饭,昨天的时候忘了这一茬,村长和村民们也没提起过,大概他们都对工钱满意,所以没有要求管饭,但是建房子是一个力气活,他也要求赶进度,要是不吃点好的,身体怕是要被累坏,就村里现在的情况来看,让他们回家自己填补是不可能的,所以王土的这顿午饭是必须要管的,不仅管还要管好。

    于是王草就在大埠村里找了几个干活利索的粗壮婆子,拎着王土买的菜和肉去了河边收拾去了。

    村长王齐则早已领着众人在山脚下为王土划的地上开挖了,等日头快要到头顶的时候,就见王草领着几个婆子捡了几块石头弄了几个简易灶台,再抬了几口锅放在上面,开始做起了饭,众人见了,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嘿,这饭是给咱们做的么?”

    “可是村长和土子昨天都没说会管饭啊。”

    捉摸不定的几人懒得多想,直接就问王齐:“村长,这土子有没有说过会管饭啊?”

    自己也搞不清楚的王齐只能绷着脸沉默半响,然后撂下一句他去问问就走向王草那边。

    王草和几个婆子正忙得不可开交,毕竟要做几十号人的饭,光是准备饭菜就花了不少时间,连锅和铲子勺子都是借的好几家的。

    王草刚搅拌完煮饭的锅,就听到村长王齐的声音:“草儿,你们这是?”

    王草忙转身,笑着对王齐说道:“这是给大家伙做午饭呢,土子说了会管一顿饭,昨儿个他忙糊涂了,忘了跟您说

    。不过人太多,我们这里筷子碗都不够,还是得麻烦大家伙儿回家取自家的碗筷来用。”

    王齐不在意地说道:“这有什么,只要听到管饭,怕是都高兴坏了,他们哪里会在乎这点小事。”

    “那饭做好了我再吆喝你们,村长你替我跟大家伙儿说一下哈。”

    村长慢悠悠地往回走,有那急性子等不了跑上前问:“村长,问清楚了么?”

    王齐装作漫不经心地样子,缓缓回道:“中午管一顿饭,待会饭好了都回家拿碗筷去。”话音刚落,就听到对方嗷地一声嚎叫,边往回冲边大喊中午管饭,都回去拿碗筷去,听到消息的众人瞬间散了,都奔跑着回家拿碗筷,感受到大家伙儿的开心情绪,他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也露出了笑脸。

    等都拿回碗筷,王草的饭菜还没坐好,没办法大家只能把碗筷放一边,继续干活,不过时不时抬头看向锅灶的动作,说明他们心里一直惦记着呢。要说他们为啥这么惦记,主要是因为他们回家吃到的最好的也就是王土昨天发的白米,而且他们都认为王土有钱,肯定不会只管喝个粥饱,况且他们看到王草她们过来时拿的不仅仅是米袋子啊。

    这种情绪在王草和几个婆子开始放油炒菜时已经到了顶点,王草可能不觉得有什么,因为土子的原因她最近习惯了多放油炒的喷香,但是对于大埠村其他人来说,这油香就是致命武器,他们天天饭都没得吃,又怎么会有油可吃,即使是大埠村几十年前还没有战乱灾荒的时候,他们吃油也是抹一下锅底而已,哪有这么香过,所以连村长在内的众人都没了干活的心思,痴痴地望着炒锅,就希望王草开口说饭做好了。

    其实别说这些汉子,就是帮忙做饭的几个婆子也是被香的直流口水,他们就没见过这么舍得放油炒菜的,而且这油一看就是好油,看着黄亮亮的没有一点杂质,放进锅里见了火更是喷香,不止干活的那些人就是她们也要有口福了。

    王草带着几个婆子终于忙完之后,就打算叫大家伙儿开饭,现在晌午早就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大家伙儿肯定都饿了,第一天做,她还是准备的太仓促,时间卡的不严。不过在抬头要喊的那一霎那瞬间愣住,她看到干活的众人早就停工,都坐在地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她,手里还拿着碗筷,反应过来的王草顿时哭笑不得,炒菜放的油多,而且还有一个青椒炒猪肉的荤菜,这香味早就漂出去了,难怪这群人馋成这个样子。

    王草扯开嗓子喊道:

    “好了,开饭了!”

    早就等王草这一嗓子的人,顺速的起身奔到锅前递过自己的碗,跑慢的人只能排在后面,王草拿着一个大勺负责盛米饭,不多不少一人一大勺,菜有三个,一个白菜炖豆腐,一个韭菜炒蛋,还有一个就是青椒炒猪肉,锅里满满的都是大块的白花花的猪肉,保管每个人都能分到好几块。

    第一个盛好饭的人晕乎乎地找了一个地方坐下,好一会儿都不敢相信王土管的午饭竟然这样丰盛,说实话,这些菜他活到这么大吃都没吃过,要说勉强算吃过的就是白菜炖豆腐了,可是豆腐几文钱一块,他们家也就偶尔打个牙祭吃过几次而已,况且里面连个油花都看不到,哪像王草做的上面飘着一层油。

    一时间打好饭菜的人都顾不上说话,被饭菜引诱地埋头苦吃,最后碗底都被舔的干干净净。不过还有几个比较克制的人,菜就吃了几口其他的留着要拿回去给孩子吃。

    他们吃完了,王草和几个婆子才有空吃饭,好在饭菜做的多,见还剩下一点,便让几个婆子分了带回家,王草找的这几个婆子不给钱也不给粮食,就管中午一顿饭,她们虽然吃的好,但来帮忙自然是希望能有剩余的饭菜带回家的,王草对此也很明白。

    第30章

    吃完午饭后,干活的人也不躲懒,更加卖力地继续干,既然人家给的工钱高,伙食又好,咱们也不能让人吃亏是不。

    等天快黑的时候,王土过来了,让大家收工回家,顺便请村长跟他去验收粮食,王齐也懒得折腾,想了想便让每家每户出一个代表跟他去领粮,这时大埠村的村民才知道王土是用粮食买的盖房的地,而大埠村每家可五十斤粮食,自然各个喜笑颜开,他们怎么觉得发了洪水后大埠村反而好事不断了呢。

    一堆人跟着王土来到砖块和粮食堆放的地方,对于王土就这么大咧咧地放在外面,众人只能表示王土太放心。

    王齐见了红砖倒是愣了一愣,王齐以前家是青砖瓦房,只见过青砖,“这砖怎么是红色的?”

    “哦,这是红砖,别人给介绍的,说是烧青砖的时候不小心错了一个环节,本来以为都废了,没想到开窑之后发现烧成了这种红砖,知道的人少,自然用的人也少,我看着红砖眼色喜庆就买了下来。”

    王齐听了王土的解释后没再多问,开始给众人分粮,高兴地等着分粮的其他人对什么青砖和红砖并不关心,反正他们这辈子基本没可能发达也用不上,还不如多关心眼前实际的东西来得实惠。

    接下来的日子,大埠村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不仅每户都领到了50斤大米,而且除了家里没劳力的基本上每户都有在帮王土建房,每天能领5斤大米外,中午还省了一顿,前所未有的粮食富余让大埠村一直灾荒缺粮绷着的心松懈了下来,他们不舍得顿顿白米,已经好几户人家约着去镇上换糙米黑面回来吃了,顺便还要换粮种,秋收已过,粮食颗粒无收,如果再不种上粮食,来年可怎么活,好在现在还可以种小麦、黍粟。

    王土也开始忙着找合适的绣娘,时间赶得太紧,他不能空等着房子建好再找绣娘,本村的几个他都已经说定了,现在已经在忙着绣开了,其他的绣娘去哪里找,王土一时间还真有点没方向,便去询问大姐王草的意见,虽然王草不会绣活,但毕竟也是女的对这些也有关注,应该知道一点。

    “这有啥难找的?你也甭在各个村里找了,直接去镇上,镇上会绣活的才多呢,如今又是旱灾又是洪水的,粮食贵得要上天,这镇上的人吃饭都要花钱买,你觉得有那么多钱让他们用么?更何况镇上穷人也不少呢。再不行就去县里,听说县里一家秀坊做不下去了,坊里面的绣娘都被撵回家了,其中一个还是姥姥村里的。”,镇上大街行人了了,倒是乞丐流民多了起来,王土不想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找,觉得可以写个招聘启事,不过他学的文字在大蜀国可没人认识,于是王土只能找到专门替人写书信的摊子,花了10个铜板让人代写了一张,然后跑到城门口张贴告示地方旁边把自己的招聘启事仔细的贴好,上面已经写明白了工钱地址,想做的自会上门询问,王土没有在这等待说明的必要,就返回了家中。

    却说给王土写招聘启事的韩高是个年仅双十的秀才,自幼聪明好学,以前家中也曾经富甲一方,只是家产到了他爷爷那一辈便被败坏了个干净,他爹倒是努力撑起了这个家,不过却早早因病早逝,家中仅剩他和娘亲两人,去年他刚迎娶了恩师的女儿为妻,如今世道艰难,他又要去县学读书,花费全靠娘亲接绣活,虽然现在媳妇也陪着娘亲一起接,可是绣活却越来越少,绣铺的老板娘说生意不好,根本没有几单绣活可做,怕是以后用不了他娘了,所以韩高趁着县学放假,便在路边支个摊子靠替人写书信赚几个铜板补贴家里。

    刚刚王土说他来写,等写完之后,韩高心里有些意动,虽然要离家去往乡下村里,但给的条件却非常不错,付的不是现钱,而是粮食,粮食是硬通货,要是需要铜板完全可以卖了粮食来换。当场韩高是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等王土走后,他也收拾了摊子回了家,打算跟娘亲和媳妇商量一下。

    韩高推门而进,见娘亲和媳妇竟然没在做绣活,讶异地问道:“今天就没有接到绣活?”他还以为最起码还要过一段时间。

    韩高娘亲愁眉苦脸:“是啊,我们今天去交了上次的绣活,老板娘就说没绣活给我们了,明明上次去接的时候还说这一个月还是有的呢。”

    韩高安慰娘亲,说起回来的路上一直想着的绣娘招聘的事儿,“我今天碰到一个要雇绣娘的,每月给150斤粮食,而且还不是糙米黑面,全部都是大米和白面,不过先在自己家做,后面要住到大埠村才行。”

    韩高娘亲可不管那么多,住就住呗,主要是:“给150斤粮食,可是真的?”

    “应该是真的,那人专门找我帮忙写的招绣娘告示,所以我才能知道这事。”

    “那咱们现在就去大埠村,去晚了万一人满了咋办?”

    “唉,我放下东西陪你们一块去瞧瞧。”

    同时,城门口也有几个婆子围着王土贴的纸,“这说的是啥啊?应该是刚贴上去的,我之前经过的时候还没有呢。”

    “是啊,咋没个识字的来帮忙看看啊。”

    围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识字的却是没有,但也不妨碍这些人聚在一起热闹的讨论了起来,人围的多了,自然就引起了其他人的好奇,很多远远瞧到的以为发生了什么,也过来凑热闹,终于一个识字的好事小童拉着奶奶的手挤进人群前面,抬头看着贴纸摇头晃脑地念起来,吵闹杂乱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都静静地听着小童稚嫩的脆声。

    不过,小童念完之后,人群复又嘈杂起来,“大埠村是哪里?我怎么没听过啊。”

    “切,孤陋寡闻,重点是真的有这么好的事么?镇上的绣铺都快关门了。”

    “是啊,是啊,不过给150斤粮食呢,我侄女绣工老好了,我得抓紧告诉她。”

    “哎,我家闺女就行,我也得走了。”

    第31章

    王土贴完招聘启事就回了大埠村,加入到了施工的队伍,四间房的地基明天差不多就可以完成,明天这些人会分成两批,一批负责上山把砖块和水泥运下来,一批继续负责夯实地基,后天就可以垒砖拌水泥,王土很满意现在的进度,村里人没有偷懒,他的粮食也没白花。

    下午,韩高看着灰头土脸的王土愣了一瞬,说实话他看到大埠村的时候觉得受到了欺骗,这个村子一看就是因为洪水,已经被夷为平地了,哪里会有房子供绣娘居住,就在他们要失望而走的时候,被收拾完锅铲往回走的几个婆子看到了,问清楚韩高几人是干嘛的之后,便把人带过来找王土。

    韩高越过王土看向他身后正在忙的人群,原来房子还在建。

    王土还认得韩高,“你不是给我写字的小先生么?你找我有事儿?”

    “我是见你说要招绣娘,便想到了家母和内人,所以便带她们来应征。”

    王土没想到第一天就来了两个人,自然高兴,不过实在没条件招待几人,便只能站着和他们说明了工作内容和要求,双方都很满意,因为房子还没建好,只能先按照王土的要求回家做,等房子建好后,必须要到大埠村秀坊做,王土还是希望一块工作,方便统一管理,也方便统一绣品规格质量。

    韩高三人高兴地往回走的路上还碰到了好几波要去大埠村的,既然自己已经选上,也就跟她们没有了竞争,便非常好心地给他们指路,不忘提醒她们会看到一片废墟的大埠村,再往里走走就可以找到人。

    王土有点忙,他没想到这些人得知消息后立刻就赶了过来,一波接一波,一直到太阳落山,天黑下来才总算没了人。不过绣娘找到了,他也放下心中一块大石头。

    闲着无事时,王土想起这厂房需要的桌椅板凳床门窗都还没有呢,找到村里会木工的全文他爹王立,让他停了建房的工,帮他再找几个木工把这些给抓紧赶出来,王立单独做木工活才没几年,之前都是跟着师傅干,现在要多找人,自然就跑去找他师傅,他师傅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认识的熟练木工也多。

    王立的师傅住在镇上,虽然这几年基本光出不进,但本钱多,日子倒是过得不错,不过人忙了就嫌累,闲着的时候又嫌无聊,徒弟王立来找他做木工活,有一段时间没做过的师傅立马颠颠地和王立出去喊老熟人。

    虽然这做木工在哪里都可以,但是听到王立说在大埠村管饭吃后,王立师傅几个人便每天往返大埠村和家里,一点都不嫌麻烦。

    半个月后,王土要求的四间的红砖房彻底完成,俏生生地矗立在山脚,来吃上梁宴的大埠村的村民都夸房子漂亮,参与建房的男人们也与有荣焉,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这四间房子不是。

    “土子,你给大家伙的伙食太好了,现在房子建好了,我还舍不得呢。”

    其他人听了也纷纷附和,王草每天做菜都是大油大肉,生生把他们养肥了一圈,想到以后没得吃了,众人心里还真不舍。

    王土看到众人的表情心里偷笑,接着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叔,我想建的房子可不止四间,到时还要你们来做呢。”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这房子还要继续建啊,“什么时候再开始啊?”

    “不急,等大家把地种好了我们就马上开工。”

    “哈哈,好,刚好,种完地再去土子家把瘦下来的肉给补回去。”

    房子建好了,里面的家具也都搬了进去,做绣活的两个房间放的就是桌子凳子和专门存放绣品的柜子,每个凳子上都放了一个软垫,坐着相对舒服些。每个宿舍房间的里面则是五张上下铺床,这是王土专门要求的,本来他是打算打个大通铺的,他们这里都是几个人挤在一张炕上,谁也不会嫌弃,不过王土在网上看到学生工人都住的是上下铺,好奇心胜的他便搜寻上下铺的介绍,了解了之后王土对上下床这个想法很满意,人多就容易产生茅盾,特别是睡在一张炕上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床铺这种相对私人的空间,就有了相对的距离,相对就会更加轻松舒适,简直完美。

    王土还亲自跑到镇上通知做活的绣娘要到大埠村上工,等所有绣娘到齐之后,领着她们参观了秀坊和宿舍,决定要住宿的就报名,大埠村的几名绣娘没有报名,她们白天有了做绣活的空间,下了工还是要回家照顾家里的。

    镇上来的绣娘本来还对所谓的宿舍不报希望的,只是没想到看了之后让她们大喊惊艳,屋里摆放着五张她们没见过的上下床,床上的被褥枕头都已经备好且是统一的样式,浅浅的粉红色点缀着几朵小花,崭新又漂亮,摸上去软软的,比她们在镇上的硬邦邦的补丁被褥好多了。

    宿舍一边还摆着五张衣柜,每张衣柜有上下两层,衣柜旁边还有一张大桌子,桌子底下的空挡里塞着四五张凳子,地面不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而是平整的干硬地面,当然她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是水泥。整个宿舍有三面大窗户,照的里面明亮大方。

    几乎所有人都在瞬间喜欢上了宿舍,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住宿的都羡慕报名住宿的绣娘,看着她们挑着自己喜欢的床铺,有人忍不住问老板王土--王土习惯了另一个世界的叫法,便让她们这么称呼他:“老板,我们不能住,那床上的被褥我们能拿走么?”

    王土没想到她们脑袋瓜转的还挺快,“不行,这被褥是属于绣厂的,只免费提供给需要住宿的人。”

    话音一落,便看到绣娘们失望的眼神,连住宿的也不例外,王土哭笑不得,眼神一转,又改变了想法,“不过如果你们愿意用半个个月工钱抵的话,这被褥就是你们的了。”

    果然,他说完,就有绣娘动心了,在大蜀国,布料和棉花都是贵重物品,这些被褥王土是批发买的便宜货,但对她们来说可是好东西,就是用半个月工钱就买来也是她们赚了便宜,不过毕竟是几十斤的粮食,她们不敢擅自做主,等以后再说吧。

    第32章

    韩高是陪着母亲和媳妇来的,不久之后他就要去县学,考虑到两个弱女子平日往返不安全,一家人早就打定主意要住宿,今天过来除了帮着拿行李再就是认认门,看看住宿条件和环境,他没有随着女眷进宿舍,只是站在在门口打量了一番,心中很是满意,这条件比他们县学宿舍都好,他们屋里可是几个大男人挤在一张炕上,被子虽是从自家带的,但也是盖了几年的被子了,里面的棉花本来就是陈绵,几年过去早就变得硬邦邦的,一点都不保暖,放下心中顾虑的韩高与母亲妻子告别,安心地踏上了去往县学的路程。

    绣娘们开始按照王土规定的朝九晚五的时间上下班,为了准时,王土专门给每个绣娘买了一块手表,教她们学会看时间,秀房的墙上也挂了一个大摆钟,到点了才可以离开,因为这个,绣娘们之间还热烈讨论过一阵,她们都没见过手表,也没听过,回家跟家人说起,家里人也没有知道的,所以她们都觉得这手表是很贵重的物什,而老板竟然就这么大方的送给了她们,于是心里对王土越发感激敬佩。

    王土对此并不知情,因为这些手表也是他批发的,批发价格便宜的跟要扔在大街上似的,他一点也没想到绣娘们会如何反应。最近王土喜欢上了批发买东西,因为考虑到以后雇佣的人会更多,所以需要的东西他都往多了买,现在饭馆的空房间里都被填的满满当当的。

    大埠村,五点过了,要下班回家的镇上的一个绣娘刚出门口便被镇上的另一个绣娘叫住了,“小碗,等等,我听刘婶说大埠村为了尽快盖房子要请人帮忙种地呢,我可是好不容易要来了一个名额,你能帮我捎个信回家叫我大哥明天来上工么?”

    “好啊,珍儿你可真厉害,大埠村可是都找自己亲戚或者邻村的人,没想到你还能为自己家谋了一份工。”

    “就是赶巧了,谢谢你了,小碗!”

    “客气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