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这倒不会花更多钱,因为这样做可以让王宫的建设规模下来一些,降低王宫的建设成本。其实就是将原本王宫的一些职能分给了新城区,将新城区建得宜居又方便,由此带来的吸引力和宫廷大而豪华是一样的。
但后续的维护成本却截然不同,庞大而奢华的宫廷建筑维护成本是极大的,但公共设施后续维护却可以由社区和市政府负责。这不单纯是推卸责任,而是这样做对民众的压力还要轻不少(如果要维护王宫的话,花的钱也是民脂民膏)!
市民自己维护自己也能使用的公共设施,成本是很低的。宫廷建筑则不然,人工、物料、运行成本更高不说,还得考虑贪腐——社区和市政府维护公共设施也会有贪腐,或者至少过手留油,可那和宫廷维护的贪腐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第202章
路易莎向纪尧姆阐述了自己的设想,得到了纪尧姆的初步认可。之……
路易莎向纪尧姆阐述了自己的设想,
得到了纪尧姆的初步认可。之所以说是初步,是因为后续少不了完善、细化,各方面的妥协等等......
“这是一种思想疾病,
一下子感染两个人。
他们彼此独立,性别不同。
这种疾病通过一种热烈的欲望感染到人,
而这欲望源自迷乱的目光,
他们进而拥抱、亲吻,
一起沉迷于肉.欲。
......”(注一)
路易莎原本和自己的顾问谈一些西岱的事,试图完善西岱的新城区开发计划。一整个上午都在忙这个,以至于都有些头昏脑胀了。等到她从书房出来,准备去外面走走,
就听到外面房间里,女士们正在诗朗诵。
“是《玫瑰传奇》啊,
真是熟悉,巴尔扎克伯爵夫人很喜欢它。那时候在特鲁瓦宫廷,
总能听到这首诗的朗诵声。”路易莎摇摇头。她对这首长诗兴趣不大,
即使它是这个时代最为流行的长诗。但因为巴尔扎克伯爵夫人喜欢,特鲁瓦宫廷大流行,
路易莎想不熟悉也难。
当然,除了路易莎外,
很多人也很追捧这首诗,
宫廷里的人并不只是因为巴尔扎克伯爵夫人的缘故才反复研读这首内容足以写满一本厚书的长诗的。
“这的确是一部很特别的作品,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集大成之作。”海莲娜公允说道,
但看了看路易莎又说:“不过您对此兴趣不大,
我倒是不奇怪,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玫瑰传奇》有些过火了,但在您看来可能这也不算什么。”
“而一旦不觉得这部作品是富有冲击性的,
自然也不会高看它了。”
简单来说就是,路易莎站在后世人的角度,对此时一些经典的、精益求精的东西,还会惊艳。但此时的一些以‘新潮’‘刺激’‘过火’闻名的东西,在她就很普通了。《玫瑰传奇》是爱情诗歌,而爱情相关的作品再未来可太多了。
无论是歌颂还是诋毁,是对她充满希望,还是毫无波澜,什么样的作品都有。而且写的细致入微,远不是一首诗能比的——尤其它还是一首叙事长诗,还不如一些短诗,集中了精华后,还能单纯从诗歌之美上打动读者。
当然,此时的读者大概是觉得这首长诗也是有诗歌之美的...只是对于路易莎这个本质上的‘外国人’来说,即使她在这个世界重新成长了一次,文化感觉上也是外国人,直接说就是体会不了那么入微。
“您不用奉承我。”路易莎笑着摇了摇头:“对于诗歌的品味,我总是和大家有些不同,是不是?”
高情商地说,是诗歌品味上和其他人不同,低情商地说就是诗歌上品味不高,显得有些呆板了。
“不同也没什么不好的。”海莲娜不以为然:“再说了,哪怕您这样,您掌握的文字、修辞、诗歌格律,能够背诵的诗篇,都比很多读到一首诗就妄加评论的人多多了。而我一直认为,只有很少数的才谈得到诗歌品味之类,多数人到不了那个程度,高深的话也只是人云亦云。”
“比较起来,那些您掌握的东西还更实际一些,能够应付需要的场合,也每每能够看懂一系列的隐喻和典故。”
对此路易莎就不好说什么,不然一不留神就会变成对她的奉承大会。索性她很自然地转移了话题,问道:“你们怎么想到诗朗诵打发时间了?我以为你们是不怎么喜欢诗朗诵的,哪怕天冷不愿意去城堡外,唱歌弹琴讲故事也更受欢迎啊。”
主要是路易莎身边的人多少受她影响,她对诗朗诵没兴趣,长期下来,侍女、女官也就对诗朗诵兴趣不大了。
博福特伯爵夫人解释道:“我们原本正在读信,是哈斯金斯夫人的弟弟的来信。这位先生想请哈斯金斯夫人将他落在姐姐家的几本书,以及姐夫留下的旧靴子托人送去给他,还请哈斯金斯夫人拿一些钱给他,他上次的钱花完了。如果没有钱的话,别说购买纸张、羽毛笔、墨水这些东西了,就连吃的都要没有了。”
哈斯金斯夫人并不是侍女或女官,她是众多服务于路易莎的女仆之一。不过能进宫廷做女仆,尤其是还能露脸的,待遇肯定比普通女仆要好。也因此对她们会多一些要求,譬如出身至少该是清白的。
哈斯金斯夫人的娘家在她老家当地也是‘望族’了,只不过他们家这一支太远了,所以过的就是普通人生活。而她嫁的家庭,说是普通家庭,可丈夫也是个前途不错的律师。说实话,要不是丈夫死的早,没留下什么积蓄,她守着一儿一女,又不愿意再嫁,还真不一定会进宫做女仆。
她现在说起了也不算是普通女仆了,手下还管着几个洗衣女仆,她们一起负责清洗路易莎的衣服、寝具等。因为路易莎对这方面的清洁卫生要求高,而且和时下人有一些标准上的区别,所以格外看重负责这事儿的人,哈斯金斯夫人自然也就在她这里挂上号了。
路易莎看重的话,哈斯金斯夫人是不是女仆就不重要了。至少路易莎身边的侍女和女官,当着面时对她都很好,不会因为她是女仆就随意对待她。这大概也是她会请侍女和女官帮她读信的原因吧——她不识字,信件什么的只能请别人帮忙读。
路易莎回忆了一下:“哈斯金斯夫人的弟弟,我记得他是在西岱读书的。”
“是的,您记性很好。”博福特伯爵夫人语气轻快说道:“哈斯金斯夫人的父亲送了儿子来西岱读书,这自然是为了年轻人的前途着想,想让他未来能做个律师或者会计什么的。正好,哈斯金斯夫人也在西岱,还能照看、监督那个年轻人......”
此时有两个学术圣地,一个是西岱,另一个则是一个盛产温泉的小城‘博洛尼亚’。这两个地方都已经有了不止一所大学了,虽然这时的大学和后世人们所知道的大学有不小的出入...总之,这两个地方可以收容足够多的学子求学,这就让各地的年轻人汇聚过来了。
当然,这些年轻人大都是家里有点儿底子,但又实在不多的家庭出身...毕竟这年头求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路上被强盗杀了都不知道。如果是家里有家业继承,比如说一间店铺什么的,一般也不会出来上大学了。
不过也有人是真的怀揣着宗教理想上的大学,神学专业能合格毕业的话这年头是‘包分配’的,立刻就能成为神父——普通投身于教会的人,如果什么都没有,即使能进去,也不可能得到教职。这件事儿有门槛,而且门槛还很高。
远离家庭求学的年轻人,在此时有两大问题,一个是经济窘迫,生活差不多是无人照看的状态。另一个就是没有监督,身边又都是同样年纪爱玩乐的年轻人,一不小心就会荒废了学业。所以哈斯金斯夫人的父亲因为女儿嫁到了西岱,将儿子也安排到西岱求学,实乃明智之举。
哪怕哈斯金斯夫人无法给弟弟提供经济援助,照顾弟弟属于拿钱办事,那也肯定比外面的寄宿家庭收的少、做得好啊。
不过哈斯金斯夫人的父亲大概没料到,自己的女儿会在宫廷里干活儿,十天半个月也回不了家。别说照顾弟弟了,连自己的儿女也是出钱交给他们的叔叔婶婶照看的,只有她回家时才会相聚......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要监督弟弟努力学习,不要和一些来西岱日久的青年学坏了,哈斯金斯夫人也很难做到。
不过有她在总比没她在强,逢着一些日子,她总能亲眼看看弟弟的情况,再给父亲写信报告。比起很多送儿子去远方求学,数年见不到,根本不知道情况,只能儿子写信说什么是什么的强多了。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哈斯金斯夫人的弟弟还算规矩,并没有像此时很多离家求学的大学生一样,凡是写信回家,必定是要钱。不过么,西岱生活成本高,他又处在各方面需求都日益增长的年纪,钱从来不够用也是真的。
哈斯金斯夫人在宫廷挣得还可以,而自从专门为路易莎工作,那就更别说了。所以她在确定弟弟没有学坏,花钱虽然有些大手大脚(以他的经济情况来说),但也尚算理智的情况下,就时不时也会援助弟弟。有时是送东西,有时是给钱。
“哈斯金斯夫人的弟弟落在她家的几本书中,就有一册《玫瑰传奇》...说起来,我们中也有不少喜爱这本书呢。”博福特伯爵夫人最后简单一句话解释了为什么会从读信,到诗朗诵《玫瑰传奇》。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说到《玫瑰传奇》,我就只会想到巴尔扎克伯爵夫人,然后紧接着想到伊娃。”路易莎说着摇了摇头:“说起来,上一次听到她的消息,还是她生了一个女儿。”
路易莎当然会对这件事印象深刻,但不是因为伊娃作为她的妹妹,现在还是波拉格王后。伊娃地位稳固、顺利生子,对她也有好处——两姐妹不管曾经是什么关系,在外人看来都是利益共同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路易莎印象深刻的真正原因是原书中伊娃的死因,正是难产......
这次她的生产年纪还要更小,路易莎还有些担心来着...最终结果是好的,母女平安——果然原书中会难产,孕期一直心情压抑也是部分原因吧。
“波拉格王后生下了一位公主,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既然能生下公主,那王子也就指日可待了...对于一位王后来说,这已经很好了。”雨果夫人这个时候似乎是斟酌着说出了这段表面上看很平常的话。
凭借路易莎对她的了解,以及这些日子一些流言,路易莎当然明白这番话里的隐藏意思——无非就是结婚一年半了,她的肚子一点儿消息都没有,这一点很是让人忧虑。
说实话,自从路易莎和纪尧姆结婚后,宫廷内外盯着她肚皮的人就不少。只不过随着怀孕的消息一直没有,一些流言蜚语自然就多了。之前还可以说是纪尧姆去和伏京公爵干仗去了,最近半年多,纪尧姆可是一直和她形影不离的。
第203章
关于生孩子的问题,路易莎一直是避之不及的,这一点和后世的年……
关于生孩子的问题,
路易莎一直是避之不及的,这一点和后世的年轻人有些像,不过里面的原因完全不同。
如果是上辈子的她,
对生育虽然有些畏惧,但那就是正常的、对未知事物的不安。现在就不同了,
考虑到此时的医疗条件、生产死亡率等,
她的畏惧是真正的对死亡的恐惧——可她生活的这个时代,
她的人生又不由她决定。
作为父亲的巴尔扎克伯爵将她送进丰特罗的修女院,她就要安于做个修女。而将她接回宫廷成为女继承人,安排和王室王子联姻,她也无法拒绝这样的命运...现在她是多了一些自由和权力,
也渐渐能掌握一些自己的人生了,可她依旧得遵守这个时代的规则。
她成为王后,
第一大任务就是为国王生下健康的男性继承人。如果是非战之罪,譬如说无法生育,
又或者生的都是女孩儿,
那倒是没什么。虽然那会导致她作为王后的权威下降一些,但只要她自己撑得住,
这都是小事,她的人生经历异于常人,
没那么容易受影响。
可她如果拒绝国王的亲近,
又或者自行采取避孕措施(即使以这时的条件,避孕措施很难有好效果),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纪尧姆喜欢她没错,
可也很难说他对此是什么意思。即使暂时不会勉强她,
考虑到家里是真的有王位要继承的现实,很多事也不是单纯能讲感情就算的。而真要走到那一步,
要面对这样的艰难处境,路易莎简直不敢想,那和全世界为敌也差不多。
当然,如果真的被逼到了生死关头,采取一些激进的做法,甚至就是和全世界为敌,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但问题就是现在还没到那份上,产妇死亡率,尤其是初生死亡率比较高是事实,可活下来的更多。尤其是路易莎还有后世的经验,当下优良的条件尽量复刻后世的经验,这又能提高产妇存活率。
这让她生育危险归危险,却也只能说是中世纪人生里的一种‘日常风险’——即使它比其他多数日常风险的致死率都高了那么一点,可说到底还是‘63*00
日常风险’。真要说的话,在中世纪喝水吃饭都有比后世大得多的风险,更别说瘟疫、战争这些东西,让人哪怕什么都不做,都随时要面临死亡威胁了。
这种生存环境,难道就不生存了,或者跑到没人的地方隐居?
所以现在的路易莎颇有一种顺其自然的意思,怀孕也没什么,没怀也挺好,大概就是这样的...
不够总有人或明或暗地催生,路易莎也不会很耐烦的,所以雨果夫人的‘暗示’路易莎只当是没听懂。点头‘嗯’了两声,就说道:“我去外面走一走,刚刚与顾问在书房谈了两个多小时,都有些头昏脑胀了。”
这样说着,便有人行动起来,四五个侍女,再加上两名特意跟随的宫廷贵妇,一齐随着路易莎去了底楼对着中庭花园的一圈长长檐廊散步——这里散步风不大,而且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中庭花园的绿意休息眼睛,也不用担心头顶有雨雪,路易莎平常累了就会过来走几圈。
大概是清爽的空气和漂亮的环境确实有利于头脑清醒吧,路易莎不知道第多少次在这里散步了,这一次随着散步中的思维发散,不知道怎么的就想到了古法水泥的大概配方——古代当然可以制造水泥,只不过品质没有现代的高,更不可能有一些特种水泥的水平。
据说古罗马就有水泥建筑了,所以他们也有水泥只不过就很多罗马的‘黑科技’一样,罗马倾颓之后的数百年乱世中都失传了。这方面华夏倒是和西方是一样的,古代都有不少超出时代的技术失传。
主要是古代的技术缺乏传播的途径和动力,基本上天顶星科技就在极少数人手里传着。这样的话,一有动乱就很容易失传......
想到就去做,路易莎立刻吩咐身边的侍女,让她们记得派侍从去召几个工匠来。当然,都是路易莎欣赏的,有帮她办过事的工匠。她打算让那几个工匠牵头,试验古法水泥...她只记得大概的原料和做法了,所以要经过一番实验确定具体的配方和工艺。
“...除了几位大师,明天还要见兰伯特家族和波尔东家族的几位先生啊。”路易莎喃喃自语着。
兰伯特家族和波尔东家族都是西岱最有权势的二十个家族之一,两家之间还有一层姻亲关系呢!路易莎之前在特鲁瓦推肥皂产业的时候,和兰伯特家族的人有了往来,其家族成员正是特鲁瓦红酒皂在西岱的代理商之一。
如今他赚的盆满钵满,在家族中也是都知道的。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前情在,兰伯特家族对路易莎很有信任,路易莎需要打配合的时候,他们总是更支持一些。这样一来二去,路易莎也对他们印象很好...如今有事自然想着他们。
至于波尔东家族,倒不是因为他们和波尔东家族有姻亲关系,他们是靠自身得到路易莎的邀请的——真要说的话,这些西岱数得着的大家族,彼此联姻可太多了,只是一层姻亲关系实在算不了什么。
波尔东家族一直都和王室有很深的关系,非要说的话,就是坚定的‘保皇党’。现在是集中君权需要一些人配合着做一些事,路易莎当然会想到他们。这是对他们的信任,也是想着多年以来的忠诚,恰当给予的回报。
是的,召见兰伯特家族和波尔东家族的人,还是为了办这次建设新城区的事(这和集中君权就是目的与手段的一体两面)。
路易莎想的是,要为修建包括王宫在内的新城区招商,其实就是让商人出钱买地。首先这种事缺乏先例,而且新区选定的土地上还是大片的荒地和树林,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属实是空手套白狼,真的很难说服此时抱有古典式商业头脑的商人。
索性也就不说服了,就让能配合的人吃第一只螃蟹就好了。其他人看到吃了螃蟹的人没事,反而美滋滋的,自然就跟上了——实在不肯跟也不要紧,就路易莎现在的人脉和手腕,完全可以内部讲这次的招商KPI给包圆了。
兰伯特家族和波尔东家族不是唯一,他们甚至不是第一批。路易莎第一批见的是自己常用的一些商人,这不奇怪,什么时候都是自己人比较可靠。再然后就是纪尧姆用顺手的商人,这上面路易莎和纪尧姆的人有些交叉,因为他们回彼此推荐人,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各带各的团队就是了。
大家出于对‘跟着王后殿下有肉吃’的信任,即使不太明白眼下这件事,或者觉得风险太大,大多也是愿意跟的。这就是长期以来积累的信用的好处,有了信用真的是做什么都方便。
所以卖地真的很顺利,新王宫的启动资金这就凑出来了。新城区建设计划只等整理出来,得到纪尧姆首肯,立刻就能动工——因此,路易莎会想到古法水泥还真不是被缺钱逼出主意来了,而且古法水泥真不一定能省钱。
以此时的水泥强度和水泥制造生产能力,水泥作为建材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而成本也没有想的那么低。真要说它好,好就好在一个方便,还有一个就是节省时间了。后者是最受路易莎看重的,这不只是因为作为现代人习惯了追求效率,也是因为纪尧姆一直希望加快进度。
他虽然主观上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可身为君主想要集权时,又难免充满了时不我待的感觉。毕竟这个事儿,是个君主都想,可想做不代表能做,能做不代表能做好,做好了都不代表没有反复......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都想‘多快好省’一些,以免夜长梦多。
就这样,路易莎便又派出了一份研制古法水泥的项目。而这个项目和其他项目并行,一切都是在为建设新城区做准备——所以当纪尧姆点头肯定了路易莎做出的精细方案时,基本只要一声令下,立刻就能进入实质性工作了。
但路易莎没急着下令开工,她当然不会忘记做这些的初衷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像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发扬前所未有的宫廷文化,吸引全国贵族来消耗精力和财富!
所以啊,要从建设一开始就牵扯住贵族,现在是没有宫廷招待他们,但有‘施工委员会’啊!于是,国王要扩建西岱城新区,并且修建新王宫的消息就公开了——大家普遍认为新城区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宫,那才是需要花钱的地方。
古代社会,这倒是没错的。即使路易莎会比较注意新区建设,增加了不少公共设施,估计还是新王宫占工程开销的大头。
国王嫌弃旧王宫住的不好,打算修新王宫,这在此时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故事,没人会觉得奇怪。而且只要国库确实拿得出钱,也没人能阻止国王这样做——对此,纪尧姆宣布他通过卖地从商人那里搞到了钱,现在还需要每个骑士按照领地收一些钱(贵族都是骑士,即使是国王也是有骑士身份的)。
大家当然不乐意,但这种事不是不乐意就行的。当初路易三世时经常收钱,也没有人乐意,但他开征两回,总也要同意一回呢!
现在是纪尧姆第一次收钱,大家也不好生硬拒绝。就是这收的数额偏高了,以领地多少来收,算是土地税吧,中大领主出的最多,颇为肉痛呢!
但他们很快就不抱怨了,因为他们听说了施工委员会的事。出钱达到一个数字后就可以成为施工委员会的委员,只要人在西岱便能以委员的身份共同决策新城区各个工程,包括王宫竞标的事儿,还能监督施工。
他们用脚后跟想也能想到,这是给他们赚回损失的机会啊!
于是口风又变了,变成了国王陛下新继位,正要通过这种方式拉拢地方呢!于是一个个都喜滋滋上王都,准备付出的钱加倍‘赚’回来了!
第204章
路易莎和纪尧姆已经统一口径要建设新王宫,并‘附带’建设一个……
路易莎和纪尧姆已经统一口径要建设新王宫,
并‘附带’建设一个围拢在西岱城墙西北角的新城区了。这当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过事情本身是比较顺利的,因为钱的问题解决了。这种事以往很难搞,
也就是因为难得拿出钱而已。
现在既然王后殿下手段灵活,在商人中面子大,
居然把还没开发出来的新城区卖出了价格,
空手套白狼套出了新王宫的启动资金,
也就是差不多半个新王宫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大臣们也只有看这对夫妻表演的份儿了。
至于说剩下一半的新王宫建设开支怎么来,人家夫妻两个都不着急,大家也不用替他们着急。看王后这么能弄来钱,估计有的是办法。
是的,
他们也没把从骑士手中收到的钱算上,大家都是默认会被贪掉了...所以根本没有将那笔钱计划在内。
当然,
这些也都是以后的事了,就当下来说,
收取钱款的人才出发呢!估计等到钱和‘施工委员会’的委员们来到西岱,
又是至少一两个月后了。现在的西岱,只有城外西北正在做的伐木工作,
以及就近正在修建的窑炉等(烧砖用的),能看出即将要大建工程的样子。
这时候,
路易莎也能‘中场休息’一下了。至少在‘施工委员会’的委员们来到西岱,
工程全面开始前,这段时间她处在一种忙碌前的悠闲中。
“...这样的蓝布还真是稀奇呢。”拿着手中一块布料,
吉娜左看看右看看,
觉得和以前见过的蓝布有很大的不同。
而就在路易莎清闲的时候,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都见不得她这么闲,一份来自普罗万的礼物引起了她的注意——或者说,
一开始是引起了她身边侍女们的注意,不然一份小小的礼物而已,可能收起来就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