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当然,这些事全都是路易莎安排的不错,可大部分还是以纪尧姆的名义进行的——这也很正常,本来很多事没有纪尧姆的名义,路易莎这个准·王后也是没法做的。像是免税什么的,那肯定得国王下令才行啊!有这样的好处给在前头,此时西岱的市民当然心甘情愿为路易莎和纪尧姆欢呼!
还不算光亮的街头,很多人争先去看他们新的国王和王后,虽然纪尧姆和路易莎他们都不止一次看过了。
圣母大教堂不远处街市上的商人们,还有他们的妻子,见游行队伍走过,雀跃欢呼过一阵后就议论起来(这里的商人,他们很多都是‘夫妻店’,这个时候丈夫来开店,妻子当然也是一起的)。
“我们的国王陛下十分英俊哩!大家都说陛下是骑士的典范,我看一点儿不错!不只是战场上总能带来胜利,还因为他坚毅的面庞、沉静的气度...这才是王者的样子!”说实话,过去数年,一直都被一个卧床不起的病人统治,百姓们说起来也脸上无光。
这是因为,此时的统治,多多少少有祖先游牧时期的遗留痕迹——大家始终渴望强人统治,一个足够强大的统治者,哪怕他是邪恶的,也多的是人崇拜。
所以,哪怕不是‘强大’,好歹也该是个生理上健康的人...说实话,大家印象里国王就应该是意气风发的、受上帝祝福的,一个长期卧病在床的国王,即使他再能玩弄计谋维持自己的统治,下面的人也会缺少尊重。
“是的,是的...啊国王陛下和王后殿下都有一头黑发,都有一种聪慧之人的气质呢!”有人跟着赞同,又眯着眼睛看向走远的队伍说道。
“...当然了,最值得说的还是王后殿下,路易莎王后殿下,她必定是受神祝福的。别看我如今只是一个小小梳子商,其实我年轻时也走南闯北,行商去过很多地方,曾见过不止一位王后或大公夫人。我敢说,她们之中没有一位可以与我们的王后相比,都差的太远了!”
嗯,这也算是一种‘与有荣焉’吧...别说是王权统治的古典时代了,就是后世,一些还有国王的国家,如果王后长得漂亮,人民不也会以此为荣吗?
譬如一个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莉,她一个人就不知道带起了摩纳哥多少知名度,而这些知名度最后也都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很多人确实知道摩纳哥是欧洲避税天堂,真正字面意义上寸土寸金都不能形容,但也有很多人是因为王妃格蕾丝·凯莉才知道这个地中海袖珍小国的。
路易莎可不知道自己又被民众议论了(猜得到有这样的事,但具体的就不知道了),而且这个时候她也顾不过来了...按照瓦松传统,国王和王后加冕前的游行和加冕后的游行,可以说是一样重要!换个说法,就是事无巨细,内外城凡是马车队伍能够穿过的街道,都得走一遍。
而且不只是走一遍,中间遇到一些特别的地方,像是教堂、市政厅、修道院什么的,都得停下来,下车之后接受这里人的致敬,甚至一些奉上的礼物。
这样走走停停、上上下下,真的最累人了!
“所以,王室中总说,要想当国王,一定得有个好身体。”路易莎好不容易偷空能喝一点水的时候,侍女特意开了个玩笑。这主要是为了活跃路易莎的情绪,让她能振奋一些。
喝的是糖水,勉强算是补充了一些能量吧。
路易莎也没法对这个‘笑话’说什么,因为她已经累到根本不想张嘴了,虽然她心里苦中作乐想了很多——想的是,当国王确实得有一个好身体,不然以此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活不到继位!这方面,熬死了三个哥哥的纪尧姆想必是很有发言权的。
当然了,面对国王得应付的大量活动和事务,这也要求有个好身体...现在就是这样,看纪尧姆的样子倒是比路易莎有余力的多。
路易莎其实很难理解现在这种情况,因为她的体力在女士中间算是很不错的了,她实在想不到身体稍弱一些的王后要怎么撑过加冕——中世纪的贵族女性,相对近代上流社会女性,体力肯定是好很多的,毕竟没有束腰和危险化妆品的摧残,还经常骑马打猎什么的嘛。不过也不是人人都如此,就路易莎见到的,不少贵族女性已经很有近代贵族小姐孱弱的样子了。
当然,再难支撑,路易莎也一点儿纰漏没有地完成了加冕前的游行。直到队伍抵达了城市边缘的另一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她才松了口气......
圣彼得大教堂附属的修道院,就是他们今晚的落脚地了。今天回在这里斋戒沐浴、休息一晚,明早又要早早起来...明天就是真正的加冕了,圣彼得大教堂也是罗佩王室一直以来的加冕教堂。
应该说,当初罗佩家族只有‘西岱伯爵’的头衔,还不是瓦松王室时,圣彼得大教堂就是对罗佩家族最重要的教堂了。所以有一些‘荣耀’(或者说‘好处’),即使是西岱本座大教堂的圣母大教堂也抢不走。
游行一整天,路易莎的确累了,以至于她根本不会发愁明天还有加冕,以及加冕后的游行。基本上是简单洗漱之后,沾上床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和前一天一样,又是一番捯饬。今天的礼服其实也和昨天差不多,只不过礼服的主色调不再是白色,而是紫色。用紫色天鹅绒做主料,替换了白色织锦缎的部分,其他就都差不多了——最多就是白鼬皮的用料更豪奢了一些。
像是里面的希克拉斯,下摆就不再只是白鼬皮镶边,而是一大截都用的白鼬皮了。还有外面的斗篷,上半部分,就是能裹住上半身的长度,也都是白鼬皮点缀黑鼬鼠尾巴的那种了。
再然后,就是最重要的王冠也换了(毕竟是‘加冕礼’,王冠当然重要),这次甚至不能说是王冠,而是一顶帽式王冠,就是后世英国王室只有正式场合才会戴的那种款式,平常都见不到的。
第187章
瓦松国王的加冕仪式和路易莎在普法尔茨见过的,慕伯汉国王的加……
瓦松国王的加冕仪式和路易莎在普法尔茨见过的,
慕伯汉国王的加冕仪式相似。应该说,这一套东西是有着同一来源的,甚至,
慕伯汉国王的加冕仪式成型要大大晚于瓦松国王,所以就算说‘参考借鉴’,
也是慕伯汉学了瓦松。
所以,
和当初一样的,
加冕礼上纪尧姆才是主角,路易莎的负担要轻多了——纪尧姆先是要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前厅进行的问答礼,当初在普法尔茨路易莎没机会见到,这次倒是全程见证了。
不过其实也没什么的,
就是利卢大主教询问纪尧姆一些道德、信仰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纪尧姆自己回答,而是由他指定的另外一位主教代为回答的...当初慕伯汉国王在普法尔茨加冕时也是一样的。
利卢大主教正是瓦松的宗教诸侯之长,
这次纪尧姆的加冕仪式也主要是由他来主持。
这样的‘问答礼’之后,利卢大主教又带领一批主教为纪尧姆诵经祝祷,
完成这个后纪尧姆就可以去更换教士的服装了。到这里,
路易莎都只是远远旁观而已,直到换好教士服装,
她才和纪尧姆一起往圣保罗大教堂的正厅而去。
此时此刻,所有要见证这场加冕仪式的人都已经到了,
有的只是观礼,
有的人却是这场加冕礼的一部分——譬如说巴尔扎克伯爵,路易莎一走进大厅就注意到了,
他和另外几位世俗诸侯站在一起,
表情严肃。
路易莎这个时候稍微落后纪尧姆半步,
然后和他保持同一节奏,不紧不慢地走到了祭台前,
然后跪倒在了祭台前地软垫上。路易莎这个时候却有些思想放空,甚至瞥到了祭台前方雕刻的图案,似乎是罗佩家族主保圣人的事迹故事。
与此几乎是同时,大厅里众教士共念《垂怜经》,利卢大主教则在副主祭忏悔后走到祭台后。他首先赐福众人并点燃香炉,此时又是一连串的高级神职人员祈祷。直到这个时候,严格意义上的‘加冕’才正式开始。
利卢大主教作为瓦松的宗教诸侯之长,要行使敷圣油、加冕的职责。而在他一旁,是路易·罗佩这个琅城大主教上前协助,琅城大主教也属于瓦松的六大宗教诸侯之一,他在加冕仪式上是固定负责手持圣油瓶的。
就在利卢大主教为纪尧姆涂圣油时,其他大主教也准备好了。就在他们一边的后方,朗格勒大主教手持权杖,比埃尔大主教手捧国王衣钵,图维大主教持有国王戒指,皮卡第大主教持有国王腰带——这些也一样不是随便来的,都是传统。
而利卢大主教和琅城大主教另一边,则是六大世俗诸侯站成一列,也各司其职。他们之中罗纳公爵手捧王冠;伏京公爵则高举瓦松王国首席方旗;吉耶纳公爵高举瓦松王国次席方旗;沃特尔伯爵负责持有国王之剑;巴尔扎克伯爵这个布鲁多伯爵,就高举王室旗帜;最后是加龙伯爵持有国王的马刺。
嗯,这其中只有加龙伯爵不是那么‘传统’,因为原本负责做这件事的应该是‘图鲁兹伯爵’,只不过之前图鲁兹已经绝嗣,其领地也收归于王室。而加冕仪式上的传统不能变,六大世俗贵族的格局也不好变,所以增补上了加龙伯爵......
当利卢大主教接过琅城大主教递过来的圣油瓶,将其直接倾倒在纪尧姆头顶,路易莎闻到了馥郁的香味。很显然,这些圣油都是‘香油’,是浸泡很多香料,萃取了大量香气物质得到的......
而这就是敷圣油的仪式了,接着利卢大主教又从世俗贵族之首的罗纳公爵手中拿起了王冠,将其戴在了纪尧姆头上。紧接着又是一番诵经祝祷,纪尧姆才可以站起身来,由比埃尔大主教将手中的国王衣钵(那是一件外袍)披在他身上。
然后是皮卡第大主教上前,将腰带系在纪尧姆腰间。
之后才是图维大主教将代表忠诚与信仰的国王戒指戴在纪尧姆手指上——先王冠、后戒指的做法和慕伯汉国王加冕时相反,从这也可以看出两国国王的权力差别。慕伯汉国王还深受宗教影响,慕伯汉国内的宗教贵族是真的说话算话,所以和信仰息息相关的戒指放在了加冕仪式的最前面。
瓦松就不是这样了,代表世俗统治的王冠反而是最早戴上的...再才是由沃特尔伯爵授予纪尧姆象征着其对国家与教会的守护的宝剑,以及由朗格勒大主教交给他表现虔诚于公正重要性的国王权杖。
最后,加龙伯爵上前,半跪在纪尧姆身侧,将马刺安装到他的靴子上。
说起来,这样一套其实很像周礼,充满了各种象征性的安排,处处彰显着等级...这大概也是一种殊途同归吧。
而相较于纪尧姆这边,路易莎的‘加冕仪式’就堪称敷衍了。甚至说是‘加冕仪式’,都没有戴冠这一环,路易莎一开始就带着一顶华丽的帽式王冠进来了——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眼下‘加冕仪式’甚至都是一个新词,很多人还更喜欢称加冕仪式为‘受膏礼’呢!
因为在国王等人的加冕仪式上,戴冠本身并不很重要,甚至更早时候是可有可无的。但‘受膏’,也就是敷圣油这个举动却是核心中的核心!由此显示了其宗教内涵,也泄露了天主教源自于东方的事实(‘受膏’本身就是近东地区的传统,而且天主教的根子也确实来自近东,这方面天主教和□□教可以说是一母同胞)。
路易莎跪在软垫上,大主教领着其他教士为她专门念经祝祷了一番也就差不多了。
做完了这些,才是现场所有人一致的欢呼,期间夹杂着‘国王万岁’‘王后万岁’之类的声音。
就在这样的欢呼声中,路易莎和纪尧姆被人拥簇着走出了教堂。外面还有更多人等待着,这些人倒也不是普通民众,说起来也是城里各界的代表了,是西岱的统治阶级一份子。他们用提前准备好的香水和花瓣,去洒在纪尧姆、路易莎身上,不一会儿他们两人就觉得自己身上有些湿漉漉的了,香气也很复杂。
一部分人只是目送纪尧姆和路易莎顶着、香水、花瓣上了敞篷马车离开,自己却留了下来——不同于贵族们跟上了马车,汇聚成队伍,要一起进行加冕后的全城游行,这些人是不能参与游行的。他们都是城里各行会,以及外地商人的代表,说的明白一些,就是工商业从业者。
这样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就算有钱有势,是西岱实际的统治阶级,也无法出现在一些场合......
不过,此时不能加入游行队伍,他们似乎没什么不满,反而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事实上,他们中不少人期待纪尧姆正式继位已经很久了。在路易三世时期,他们这些人过的和过去没什么不同,就是苛捐杂税多了一些。毕竟路易三世需要笼络手下的人,就得对一些贪腐视而不见,而贪腐么,也自然会变成压在平民身上的负担——他们这些人,说是有钱有势,但本质上也依旧是‘平民’,权力可以轻易决定他们的生死。
他们之所以期待纪尧姆继位,倒不是觉得纪尧姆有多不同。就算纪尧姆看起来总不会像路易三世一样,对下面的蛀虫那么放纵,可国王压榨百姓,要弄钱到手,这是一样的...真正让工商业从业者对纪尧姆‘寄予厚望’的原因是‘路易莎’,也只有‘路易莎’。
简单来说,不管在贵族圈子里,对路易莎的评价是怎样的两极分化,至少在平民之中,路易莎是很有人气的。
不同于大多数贵族,所谓的做慈善,其实非常流于表面。与其说他们是在做慈善,不如说是在买场面好看,又或者单纯就是表演。倒不是说根本没帮到人,而是要么要被教会过一道手,效果好坏全要看教会的‘良心’。要么场面大过实际,民众体感不强。
路易莎的慈善就非常细致了,她有来自后世的‘经验’(虽然只是看到听到的),和此时人们的做法完全不同。至少她是绝对不会直接发钱的,哪怕是给食物,也是比直接发钱好得多的做法。
当然,她实际也不是给食物的做法,除了一些场合上临时给食物,长期还是另一套做法。
像她比较喜欢的做法之一是‘以工代赈’,既接济了人,也不会因为是单方面的给与,无法长久——‘以工代赈’的唯一问题是费钱,古代其实挺常见以工代赈的,之所以都没有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的‘以工代赈’出名,不外乎古代只能搞小规模以工代赈,可没有现代国家的财政底气,以工代赈是大搞特搞!
现代国家不只是生产力大大增强,国家可以调动的钱要多得多,甚至还可以花未来的钱度过眼前的难关。
路易莎也做不到近现代那种以工代赈的规模,甚至她的以工代赈,在古代来说都是‘小规模’了(毕竟她也不是统治着,不可能调动大量资源去做这件事)。不过再怎么样,她也从来没停过这种做法。
像是纪尧姆一直在扩建罗本都别墅,路易莎和她结婚后,就顺便接手了这项工程的监管工作。这项工程除了需要用一些专业的石匠、木匠等,杂工也要不少,其实并无什么技术要求。所以路易莎特意让人雇了生活无着的那种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倒是更倾向于雇佣较为体面的。
这也算是西方的传统之一了,强调‘强者更强’,对于弱者有一种骨子里的鄙夷与冷漠。似乎他们从未考虑过自己也有可能落入到那样境地,而且也不认为落入那样境地是环境,甚至单纯运气的问题,只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种方式,认为‘优胜劣汰’。
所以哪怕是对穷人,也会更优待穷人中境况看起来尚且好一些的,认为他们更有自尊——这是没有想过,真落到了非常糟糕的境地,一切选择就不受‘自尊’之类的因素影响了。再有自尊的人,快要饿死了,也会拿自己的好衣服去换东西吃,而不是留下来保证自己外表‘体面’。
罗本都别墅只是路易莎用工作接济穷人的做法之一,其他,尤其是在她真正能做主的布鲁多的土地上,她要做的更多、影响更大。而凡是知道她在布鲁多做了什么的普通民众,没法不对她抱有深深的期待,甚至祈求...实在是这个年代的普通人太难了,能遇到一个会在意他们生存的人,就像是撞大运抽到奖了。
这是在普通人中,但在并不是广大底层的城市新兴中产阶级,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虽然期待是一样的)。
城市新兴中产阶级中占主流的工商业者们,他们无比确定路易莎对工商业抱有相当开发的态度,很愿意给他们更多支持。
“真希望王后殿下能在我们这位新国王面前发挥她的影响力,让王室的光辉也惠泽到我们这些人身上。”看着远去的巡游队伍,兰伯特家族的一个成员如此说道。
兰伯特家族正是西岱二十个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本身还是中产阶级家族。他们对路易莎尤其支持,这不只是因为路易莎对工商业有着相当开放的态度,还因为兰伯特家族的家族成员之一,还成为了特鲁瓦红酒皂在西岱的代理商之一。
这两年靠着这个,他可以说是赚大了!不只是金钱上大有63*00
收获,还极大增加了影响力...因为这个,兰伯特家族对路易莎可是相当有‘好感’的——听说一百次,也比不上一次‘眼见为实’。他们见过了路易莎是怎样做大特鲁瓦红酒皂的,合作者又是怎样一起发财的,当然有所期待。
特鲁瓦红酒皂这两年也不只是养肥了一批代理商,更重要的是在特鲁瓦,建立起了一个肥皂联盟!凡是加盟的合规肥皂商,全都一起生产同一标准的特鲁瓦肥皂。眼下有做成品牌的趋势,总之是大家一起发财。
也不只是特鲁瓦红酒皂,总之其他林林总总的,像是镜子、玻璃、金银珠宝加工等,一起让特鲁瓦这座城市繁荣的不像话!
西岱当然也想像特鲁瓦一样......
“我不怀疑王后殿下对工商业的友善,也不怀疑王后殿下聪慧的头脑,唯一的问题是,王后殿下是否对陛下有那么强大的影响力——是的,国王陛下似乎非常宠爱王后,对她非常尊重,甚至还委以重任。”也有人在这个时候也保持了冷静,在其他人都期待着未来的变化时,泼冷水一样说道。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这位新国王也不是那种意志薄弱的人,还一直有着‘骑士典范’这样的美誉。要说他是一个能让自己的宫廷中充满妇女的影响的人,恐怕最大胆的假设也不敢这样想。即使陛下的确爱着王后殿下,可......”
一旁有人接上了这话:“嗳!男人的爱,国王的爱...虽然我是个男人,但这时候也不妨实话实说,这并不是能指望的东西。”
是的,纪尧姆对路易莎的喜爱,这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在眼里的。然后经过这些人往外传扬,这便在宫廷以外也不是秘密了。但这种君主的‘爱’向来是靠不住的,甚至不说是国王了,就是普通的夫妻,因为丈夫爱着妻子,妻子便能施加充分的影响——这也不是一定的事儿呢!
路易莎当然不会知道,城里的工商业者针对纪尧姆和她的‘感情’已经设想了那么多。这个时候,她是真的‘无暇他顾’!
明明和昨天是差不多的全城游行,但今天更早就累了。似乎是这些天积累的疲惫没有完全随着休息而消失,只要稍微劳累一点儿,它们就又冒头了。
事实上,这一天全城游行,路易莎是完全靠意志力坚持下来的。而且哪怕是这样,她的状态也肉眼可见不如昨天。这一点,其他人看不出来,一直在一辆马车上和她同行的纪尧姆也看的清清楚楚。
纪尧姆当然不会因此责怪路易莎,事实上他一直觉得路易莎在一些事上过于完美主义者了——不同于后世影视剧里表现的样子,似乎古代贵族,无论中外,都会在大场合上一丝不苟,否则就是缺乏‘贵族风范’,甚至‘教养’。实际上的古代贵族,尤其是西方的,礼仪上其实挺粗糙的。
除了个别情况,多数时候就是大概差不多,他们的礼仪规范化是很靠后的事...这也不奇怪,仓廪足而知礼节,一个社会没有出现足够多的富裕阶层时,就不会有很规范的礼仪。
可路易莎是后世人的观念...后世人倒也没有太强的礼仪观念,因为现代人等级感很弱(至少路易莎生活的那个环境是这样)。很多古代的礼仪,在现代都消失了,或者就算存在,也不会有人做强制要求。
可是,后世人如果到了陌生环境,被告知要‘入乡随俗’,要学一套礼仪规范时。无论是出于教养出来的尊重,还是因为现代人受过长期教育,所以会下意识想做好,总之结果就是表现得特别完美主义。
真的,路易莎会特别在意一些游行时的细节,即使只是一个没什么会在乎的小动作,她也没有因此放松。在其他人看来,这种做给地位低于自己的人看的动作,差一点儿无所谓。但在路易莎,就是做错了自己丢脸,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总之,当终于结束加冕后的全城游行后,路易莎几乎是靠着侍女们的帮助,才有惊无险地回到了王宫的房间——这还可以休息一会儿,直到晚宴。
到底人年轻,明明已经累得不行了,吃了东西、洗脸擦身后躺下睡了两三个小时,再起来梳妆打扮,准备参加晚宴时,路易莎的精神就恢复了大半。
晚上盛大的庆祝晚宴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极尽可能地奢侈呗。然而再奢侈也没什么用,这些由西岱王宫大厨房出的大菜,路易莎能吃的没几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此前西岱王宫依旧是安娜王后的地盘,路易莎和纪尧姆甚至不怎么住这里,自然也就谈不到影响这里的厨房了。
其中唯二要说路易莎能吃的,也就是一道猪肉排和一道甜品了。
这个猪肉排的做法很简单,属于是此时也很容易就能完成的,这也是它流行于各大宫廷厨房的原因吧——烹饪这个猪肉排,要将铸铁的平底锅加热,让后扔一小块黄油进去,通过加热化开的黄油发出滋滋声,香气散发开就好了。
然后,在此之前还要先打好鸡蛋,分离出蛋黄,打散成蛋液,涂抹在了事先切好的肉排上。这次西岱宫廷用的是猪肉排,但其实这道菜用羊肉和牛肉都可以——具体来说是大块猪排肉,都是瘦肉,剃掉了筋膜和脂肪,切成每块34寸的厚度。
再然后,将芹菜、小洋葱头、柠檬皮和肉豆蔻都弄得碎碎的,再加上面粉,这时候裹上蛋液的肉排,就可以一片片从这些‘混合碎末’中滚过。
最后,这就可以放进铸铁平底锅中煎了,煎至两面呈褐色后就算完成了
——煎好的肉排还应该用酱汁调味,酱汁是和肉排一起端上餐桌的,由侍者给用餐的人倒。
至于说甜品,是苹果面包布丁。
苹果面包布丁也简单,就是用隔夜的硬面包,去掉面包皮,切成面包片来制作:首先要将这样的面包片铺在抹了牛油的深锅锅底
。
再然后就是将牛油和糖放进另一只锅子里加热,融化之后再加入烤杏仁、柠檬汁、苹果汁和切片了的烤苹果一起煮。煮好之后,这只锅子里的‘混合物’就被均匀地铺在了那只稍深的锅子里,压在面包片上,剩下的面包又在上面叠上一层。
最后撒上糖、烤杏仁、肉豆蔻,送进烤箱,这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估计时间,到了就拿出来而已——看这制作方法就知道了,味道不可能会差。
第188章
在举行加冕仪式之前,纪尧姆是准·国王,路易莎是准·王后。即……
在举行加冕仪式之前,
纪尧姆是准·国王,路易莎是准·王后。即使大家都知道他们是王国之中权力最大的夫妻,具体的权力也处在一种‘薛定谔’的状态。既可以说有,
也可以说没有。如果上下配合的话,那肯定是有的,
可要是有影响力的一群人不配合,
就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
不过纪尧姆和路易莎都不是那种着急的人,
他们习惯看准时机动手。
所以他们并没有在路易三世葬礼之后,到纪尧姆加冕仪式之前,急于收拢权力。反而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就‘静观其变’。这固然丧失了一些主动权,
也给某些人留下了‘撤退’的时间,但反过来说也便于了‘后发制人’。
纪尧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
眼下一些人做的事,他都让心腹关注着...别看当下收拾了首尾,
让纪尧姆实际掌权后不好发作。实际上,
这是有些人想的太简单了——身为国王,其权力是无限的,
正常情况下,真要发作某个人,
真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当然,真要是‘欲加之罪’,
要发作的话是有代价的,
所以前提是身为国王要认那个代价。譬如说最简单的政治信誉受损,
这也是最常见的。很多国王为了自己的任性‘耍赖’,看似没有惩罚,
其实信誉已经受损了,其影响大多是缓慢而深远的。
总之,当纪尧姆和路易莎完成了加冕仪式,一切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可以天经地义地接手权力。虽说有的国王在继承王位后,会有不能完整继承权力,又或者不会使用权力的情况,但这至少不包括纪尧姆。
相对于他的‘武功’,他在‘文治’确实很平庸,但也属于正常范围内了。在瓦松并未国力衰微的当下,他身为国王掌控局面并不难。至于说路易三世那些烂摊子,只能说,中世纪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国王一般般烂的话,其实没那么影响大局。
具体来说,西方古代这种集权有限的政体,就是和华夏那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不一样。统治者无法深度实行自己统治的结果就是,差一点儿的统治者也不至于流毒太重——最简单的,大量非王领的领地,相比起受国王的影响,肯定还是本地领主影响大得多。
当然,这不是说当下瓦松的情况就轻松简单了,只是说还远未到地狱开局的时候。
事实上,纪尧姆刚刚完成了加冕仪式,西岱还沉浸在一系列庆祝活动中时,他本人就和心腹下属们开始做各种各样的事了。在庆祝活动的热闹繁华下,却是西岱的政治地震...甚至庆祝活动还掩护了政治地震,毕竟前者牵扯了大多数不相干人的注意力,让影响没那么扩散。
而相比起纪尧姆的复杂忙碌,路易莎的日子就要单纯不少了。因为在这个时代,国王在权力的战场上血雨腥风,王后正常情况下就只需要享受权力提升之后的种种...不,应该说,王后非要去加入权力战场,那才是大家所排斥的。
相对华夏古代,西方古代的王后和政治、权力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涉足其中也比较多。但这也是‘相对’来说的,而且即使是这样,这也不是主流观念所推崇的。西方虽然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大家也会说一个真正的君王是不该听信‘妇人之言’的。
所以,本身也不是‘权力迷’的路易莎,这段时间就单纯是享受地位变化带来的自由与众星捧月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