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这里所谓的‘惨’其实也是对比出来的,正如夏彭捷说的,要对比那些红红火火的毛纺织作坊——其实都不必对比最主流、能成为许多城市支柱产业的毛纺织业,对比新兴的棉纺织业,那都是多有不如的!自从本土种植起了不少棉花,棉布也备受体面人青睐后,棉纺织发展可是很快的。
在这一点上,阿乌尼奥似乎格外有发言权,因为这就是一座纺织业相当发达的城市!不仅仅毛纺织的基础深厚,出产优质的毛呢布料。棉纺织也发展不俗,如今纺织行会里,棉纺织业从业者都独立出去了!
这样看起来,阿乌尼奥会成为瓦松第一个发展丝织业的城市,也不是没理由的。这座城的纺织业传统深厚,毛纺织、棉纺织都卷得飞起。这种情况下,一些纺织商人求变,转向还是一片蓝海的丝织业,更像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当然,阿乌尼奥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功不可没就是了——阿乌尼奥地处瓦松南部,不比布鲁多算是个区域性‘十字路口’,它算是‘三岔路口’吧。北上可以进入瓦松腹地,东边则是罗兰西,西边还通伊比利亚。
这不是地形上单纯的相对位置,而是真的有繁忙的商道这样走的!而如果南下不远的港口城市马萨利亚,就能走海路连通罗兰西和伊比利亚半岛。算下来是具有海陆双重属性的三岔口!
这样的地理位置条件,让阿乌尼奥很容易进口原料,也很容易出售货物。脑子活络的人想到去搞丝织业,也很难说不是见多识广的前提下,自然就想到了。而且真要说的话,当初能搞到罗兰西的二手丝织机也是因为有商路通着,不然真当谁都能有这个门路么?
就这样,在夏彭捷等丝织业商人不需要做什么准备,路易莎又讲究效率的情况下,递话的第二天路易莎就去了夏彭捷的丝织工坊。
说实话,看到丝织工坊的路易莎虽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但看到现实情况还是觉得有些失望——她此前参观过普罗万最大的毛纺织作坊,普罗万的毛纺织业也是出名的,然而就是这样,普罗万的毛纺织工坊在路易莎看来也太小了!
几十张织机而已...虽然当时毛纺织工坊的工坊主也给路易莎解释过,他们工坊还和不少织工有合作。那些织工有自己的纺织机,都是由工坊供给原料,在家纺织,然后由工坊计件收购的。但是,路易莎还是觉得‘小’!
知名的纺织之都普罗万,最大的纺织工坊,就这,就这!?这一年能有多少产量?总是不由自主对比后世大工厂生产的路易莎,看到量少而慢吞吞的织机,就容易这样着急。再然后才想起来,这是工业革命前的世界呢!
所以工业革命才是伟大的,流水一样淌出大量纺织品的工厂,完全改变了旧世界的生产力水平!
之前路易莎为普罗万的毛纺织工坊失望,现在丝织工坊这边却是连普罗万的毛纺织工坊都远远比不上了。阿乌尼奥最大的丝织工坊,也应该是瓦松最大的丝织工坊,总共也只有二十来台织机。而且路易莎很容易想到,丝织工坊应该没有像毛纺织工坊那样,和在家工作的织工合作。
因为丝织太‘小众’了,小众到只有夏彭捷这样有资本的商人才能引进、生产,普通工人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丝织织机,不懂丝织的技术。这样一来,个体户织工就没有生长的土壤了,只能是成为了夏彭捷这样丝织商人的雇工,才能接触、学习丝织。
路易莎仔细看了看织工是如何织布的,那些从东方进口来的一束束生丝,或许是经过了纺纱女的加工,反正工坊里看到的都是成品纱线了,可以直接用来织绸——其实仔细看也没什么用,纱线没什么特别的,木制为主的织机也看不出什么特别来。
路易莎作为华夏人,虽然是对丝绸有很深的感情和亲近感,但她对丝绸纺织的部分不甚了解。不知道各种不同的绸子是怎么织出来的,唯一了解一些的,竟然是‘缂丝’这种丝织品里的贵族是怎么个工艺。
毕竟‘缂丝’名头响亮,还有不少纪录片和短视频展示它呢!路易莎看过一个纪录片,因此知道一些...不过就‘缂丝’那个工艺,只是了解有什么用?难道要在阿乌尼奥搞‘缂丝’吗?根本搞不成的。
织造上没什么发言权,路易莎也就没说什么,问了一些工人民生问题后,就离开了工坊。
对于路易莎这个表现,夏彭捷等人倒也不奇怪。丝织对瓦松来说是陌生的,太子妃也不会因为出身高贵,拥有的丝绸多,就对穿在身上的丝绸有更多了解。要是路易莎真的参观一遍丝织工坊,就能有特别好的扶持政策出来,那才是意外呢!
但夏彭捷没想到的是,都走出丝织作坊门口了,路易莎忽然说:“你们的商业间谍弄到蚕种了吗?缫丝技术呢?如果已经有蚕种了,我倒是可以教你们养蚕缫丝的技术,这我是知道一些的——啊,不过也没什么用,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养蚕要在春夏才行,得等明年了。”
路易莎确实知道该怎么养蚕,她上辈子小时候,不少同学都会养染色小鸡或者蚕宝宝玩儿。路易莎都没养过,染色小鸡不养是因为觉得能跑动的小动物很麻烦,蚕宝宝则是因为她害怕蠕虫状的任何生物。
但没养过不代表不知道怎么养,她那时候有个同班且住得近的闺蜜,她爱养蚕,每年都养!路易莎虽然不愿意碰她养的蚕,但也会和她一起给她的蚕宝宝摘桑叶,听她念叨一些养蚕宝宝的注意事项什么的。嗯,算是一个理论高手了。
“不不不,您请说!”夏彭捷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儿啊!然后就是狂喜。
他可不认为路易莎会和他说谎,欺骗他有什么意义?更何况是这种很快就能得到验证的事儿——之所以狂喜,是因为这件事真的比路易莎想象的意义要大得多!
虽然以养蚕缫丝相关技术的扩散程度,东方和罗兰西都做不到保密了,但要搞丝织业63*00
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方面,有很多技术之外的条件需要具备。另一方面,也是学技术其实没有那么容易。
即使是再简单的技术,很多时候也得是师父手把手地教,再加上徒弟不笨,才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学会。而如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艺流程,还得是偷师(即使这个偷师没有太大障碍),那多久能学会,就有些看运气了!
罗兰西丝织业那么挣钱,其他地区都没有有样学样,难道是大家都不想发财,又或者发财的机会太多了,轮不到一个小小的‘丝织’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实际就是,这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儿,而且请求领主的扶持,也只能解决技术之外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还是得自己解决。
于是路易莎详细地和夏彭捷等阿乌尼奥丝织业商人说了怎么养蚕,怎么照顾蚕吐丝结茧,又怎么缫丝——其实,她说的一些东西,相较于现在养蚕缫丝的做法,都过于先进了!
养蚕、照顾吐丝结茧什么的,是来自于上辈子小闺蜜的言传身教就不说了。后面缫丝,就是看的一些纪录片和复古UP主的视频了,而那些视频展示的基本是明清时期的做法了。
路易莎对此没有清晰认知,或者就算意识到了,很可能也不会当回事。反正都是‘古代’了,稍微先进一点儿也无所谓,只当是不同地区的技术就是了(这其实也很可能是真的,说是明清主流技术,宋元就有的可能性也很高。只不过可能只在某个地区流行,没有传播开,古代科技常见这种情况)。
嗯,只要技术实现上没有障碍,那就没问题了。
路易莎把养蚕缫丝的事儿说的很清楚细致了,见夏彭捷等人用纸笔记录得差不多,她还提醒道:“这是东方人的办法,我是说远东,远到丝国。所以,或许具体的做法你们还要调整一下,参考罗兰西的技术。他们那儿的气候和我们更接近不是吗?蚕种也用他们的就好,真的用远东的蚕种,可能不肯吃我们这的桑树或别的杂树叶子,又或者吃了之后吐丝品质不高......”
“罗兰西发展丝织业很多年了,蚕种培育上肯定是有丰富经验的。”
夏彭捷听得连连点头,心里更觉得这件事靠谱——路易莎说的真的事无巨细,仿佛她亲眼看过操作一样(实际真的看过,只不过是视频)。有这么细的描述,甚至说明了哪里是难点,哪里是重点,一些增加成功率和效率的小诀窍也说了...编可难编得这么详细又有理有据。
至于路易莎最后的提醒,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夏彭捷认为,养蚕缫丝其实和酿造葡萄酒有点儿像,她们不是农业,却又根植于农业!所以具备很多农业得特征。譬如都要因地制宜,气候、土地等一旦变化,其他要么跟着变,要么就很可能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野蚕就算了,特意养来吐丝的蚕可是挺娇气的,如果不是本地气候下培育很久的蚕种,出什么意外都有可能。温度、水、食物等等,全都得注意!
对于路易莎这样不提任何条件,直接无私分享了养蚕缫丝技术的做法,夏彭捷等人感激而敬佩——这次他们是真正感受到这位名声在外的布鲁多女继承人,是怎样注重工商业,又怎样对此保持着开放的心态的了。
这真是此时贵族中难得一见的。
所以夏彭捷等人更有干劲了...主要他们认为,未来的国王有这样一位王后,持续施加影响之下,瓦松的工商业环境肯定是向好的啊!大环境好了,他们任何一个工商业者,才都能好呢!
“真没想到,养蚕缫丝的技术,就这样得到了...我们派去的商业间谍都还没消息呢!”直到众人送走了路易莎,扬维尔还觉得不可思议。
夏彭捷看了他一眼,沉声道:“刚才你也听殿下说了,这是丝国人养蚕缫丝的办法,和东方人、罗兰西的做法不一定相同。而我们这儿的气候和罗兰西更相近,环境也类似,所以还是要参考罗兰西的做法——商业间谍不会做白工的。”
在大家点头赞同的同时,还有人嘟囔着道:“我甚至觉得太子妃殿下说的办法,应该比罗兰西的做法更实用、高效...养蚕我还没见过,但我曾经看过罗兰西一个家庭作坊是怎么抽丝的。很多细节看不到,不过用来对比评价两套做法的优劣好坏足够了。”
听到这样的说法,其他人更是信心增加了不少。
夏彭捷对同伴们说道:“我们已经收集了不少罗兰西蚕种、种了几年的桑树,之前也试着养蚕,只是存活率,还有吐丝结茧的几率总是不高。明年春天,我们就按照太子妃殿下说的办法,结合所知的罗兰西经验,再养一批蚕!”
这件事就这样敲定下来了,大家都没有异议。这个时候夏彭捷又提议道:“太子妃殿下教导了我们这样重要的技术,如果养蚕成功,阿乌尼奥丝织业发展起来,确保阿乌尼奥100年的富庶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作为第一批丝织业商人,当然也会发大财!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报答太子妃殿下!”
扬维尔忍不住道:“殿下从没提到过报偿,而且我们也没有力量贡献给殿下什么......”
夏彭捷看了这个朋友的儿子一眼,心里叹息了一声,再次觉得他根本不是开创事业的料!只不过他早就过了责备这个后辈的时期了,当下只是平和地解释:“是的,太子妃殿下生来富有而高贵,根本不缺我们的报偿!哪怕现在的我们倾尽全力,贡献给太子妃的东西也不值一提。”
“但报偿太子妃殿下,这是我们的感恩之心,尽力而为就是了,这和我们到底能贡献出什么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我听说王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殿下巡游到一些小镇,镇子里得到了殿下们的施舍,也会想回报殿下,如此便会凑钱送一件礼物。这些礼物如一张皮子、一对刺绣荷包、一个织锦罩子,说起来对殿下们又算得了什么呢?”
夏彭捷还循循善诱:“另外,这也是我们增加在太子妃殿下面前印象的机会,这次之后,谁知道我们再有机会在太子妃面前说话是什么时候了?而让殿下印象多一些的办法有很多,送礼则是其中最不会出错的一种了!”
夏彭捷的说法没有一点儿问题,所以讨论的重点很快就转移到了送什么给路易莎好——说是‘尽力而为就是了’,好像送什么不重要,有心意就够了。但心意就是要通过细节体现的,哪怕都是不那么值钱的东西,精挑细选、揣摩出来的礼物,也是一眼分辨得出来的!
大家讨论了一番,最终觉得送路易莎一批阿乌尼奥生产的丝绸是比较好的选择。
首先,丝绸始终是高档织物,路易莎拿到手中肯定是有用的。哪怕自己用不上阿乌尼奥这种普通丝绸,赏赐给其他人也用得上。其次,夏彭捷他们都是丝织业商人,有自己的丝织工坊,拿出一些丝绸对他们是比较容易的。
再其次,路易莎提供了养蚕缫丝的技术,之后还要主持扶持阿乌尼奥丝织业的事儿...他们为了表达感谢,送阿乌尼奥生产的丝绸,也有一种切题的恰到好处之感。
就这样,在阿乌尼奥所有丝织业商人共同出力下,总共60卷丝绸送到了‘行宫’,也就是纪尧姆和路易莎现在暂时驻跸的阿乌尼奥首富宅邸。这60卷丝绸,有20卷是本白色,有20卷是蓝色,还有就是黑色和绿色各10卷了。
没有最为昂贵的紫色、红色等,这也很正常,最好的染料只会用在最好的布料上。阿乌尼奥产的丝绸太普通了,用紫色、红色的染料去染,在织染商人看来是‘不划算’的。
路易莎收到这份礼物也没有推辞,虽然她没想过要回报,但她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既然是这样,回礼自然收的心安理得——为了让送礼的人安心,她有时哪怕不想收礼(比如一些穷人凑钱送的礼物),也是收下了。
收这份礼物时,正好纪尧姆来见路易莎,见到了侍女抱着一卷一卷的丝绸,要收进箱子里。还有些奇怪:“您又采购了丝绸吗?”
路易莎多的是成卷的丝绸,但出门巡游期间又不用做衣服,所以带了一些预备着送人的成卷丝绸外,路易莎并未多带丝绸。而最近落脚在阿乌尼奥有几天了,该赏赐的也赏赐了,也不会再把那些丝绸拿出来。所以,现在这些丝绸只能是从外面来的了,于是纪尧姆有此问。
路易莎摇摇头,然后就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纪尧姆说了,最后说道:“那几位先生倒是诚恳的人,其实我并不想收下这样的礼物,他们也不是什么豪商巨贾,眼下要扩大生产,还需要用钱呢——但没办法,如果不收下,他们说不定就要多想,认为我是不满意他们的礼物也不奇怪。”
纪尧姆没想到,路易莎居然还知道怎么养蚕缫丝。虽然之前听路易莎大概说起养蚕吐丝结茧,以及一些丝国人的‘丝绸小故事’,觉得她确实比一般人了解的多。但那更可以解释为博闻强记,而不是真的懂怎么养蚕缫丝。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至少对纪尧姆来说不重要。
他听路易莎这么说后,更多是针对夏彭捷为首的商人不以为然道:“您为他们提供了这么大的帮助,他们怎么感谢您都很正常。您收下他们的礼物没什么,不收也不必考虑他们的想法——别把那些商人想得太好了,他们很多时候都别有用心。就像这次,他们肯定也有借着这次机会讨好您,和您拉近关系的意思,而这必定是有所图的。”
第154章
对于纪尧姆的‘好心提醒’,路易莎当然是笑着表示赞同和接受啦……
对于纪尧姆的‘好心提醒’,
路易莎当然是笑着表示赞同和接受啦——她虽然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但要说谁对商人的戒心最重,其实还是她。谁让她上辈子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呢?更别提华夏自古以来‘轻商’传统之下,
导致一些对商人的负面认知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
商人当然有他们的作用,而且这个群体中有好人有坏人,
这也是一定的,
不适合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
将其视作一个整体看待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时绝对正确的!
《资本论》中的著名论断,作为一个接受过十几年教育的人,
谁又没听说过呢: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
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
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商人对一个社会,尤其是古典的封建社会,
是需要一边使用,
一边好好控制的。不能让他不来,更不能叫他乱来。
“是的,
我会非常谨慎地看着他们的...商人为了利益,
可以极大调动生产能力增加和商品流动,
这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们需要他们。但与此同时,
他们又太容易失控了,只要有足够的利润,我猜他们甚至可以卖出吊死自己的绞索。连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其他事更别说了,损天下而利己也不奇怪。”
路易莎这样说,纪尧姆觉得没毛病。倒是旁边的吉娜对世界认识不深,忍不住道:“殿下,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啊?人怎么会卖出吊死自己的绞索...再贪婪的人也会怕死啊,而且死了怎么享受贪婪得到的利润?”
路易莎想了想,给吉娜举了一个例子:“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形容,实际会复杂很多。譬如,有一个国家穷兵黩武,已经走到崩溃边缘了,按理来说,他们应该停止连年的战争,给国家一段喘息之机了吧?”
吉娜觉得这没问题,就点了点头说‘是’。
路易莎于是继续说道:“但他们没有,因为一开始一些战争就是国内的一些商人,以及被商人的金钱腐蚀了的贵族故意支持的!在战争中他们可以倒卖武器、粮草等物资,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说一开始还在控制中,战争过程中国家也可以获利,那随着得利的商人,以及他们的盟友越来越多,胃口也越来越大,必定是会失控的。”
“越来越多的战争、越来越多的敌人,是不是?”路易莎反问了一句,也没等回答,就继续说道:“这种时候,未必没有头脑清醒的人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了,但根本没法停下来。最后就是国家毁灭,他们那些人的财富也被瓜分,本人自然也没有活命的机会。”
“不看那些细枝末节,这本质上不就是商人卖出了吊死自己绞索吗...商人作为一个群体追逐利益时是狂热的、无理智的,而且他们总是很短视,会为了短期的利润,卖掉会下金蛋的母鸡。”
“什么是下金蛋的母鸡?母鸡还能下金蛋吗?”吉娜又发现了华点。
路易莎卡壳一下,只能对她说了下金蛋的母鸡的故事:一只鸡每天能够下一个金蛋,它的主人可以凭此过上相当富足的生活。但他的短视和贪婪害了他,他认为一只每天都能下一个金蛋的鸡,肚子里肯定有更多金蛋!于是迫不及待要将那些金蛋取出来,于是有了‘杀鸡取卵’的行为。
“这个故事很有趣,道理看起来荒诞,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干过杀死下金蛋的母鸡的事吧?只是故事将其直白化了,所以显得故事的主人公非常愚蠢。”吉娜就喜欢收集故事,立刻感觉到了这个小故事的含金量,要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
“您总是有那么有趣的故事。”吉娜去记录故事了,纪尧姆轻声对路易莎说道。
路易莎猜他这样说是因为,之前她对她讲了不少和丝绸有关的小故事。当下还挺自豪地点了点头:“对啊,因为我很喜欢读书,还喜欢听异国的人说他们的事,增长见识——人的一生很短暂,经历的有限,但可以通过了解不同的故事,体会不同的东西,这很大弥补了短暂人生的遗憾。”
“您有什么想要听的故事吗?只要您想听,我也可以说给您听呢!”路易莎大包大揽,大有纪尧姆只要说个故事种类,她就能讲的意思。嗯,这是属于现代人的自信了,现代年轻人就是接收信息太多了,一肚子的故事!
纪尧姆其实对‘故事’的兴趣不大,但讲故事的路易莎让他觉得很有趣,对此自信满满的路易莎也很可爱。于是便顺着她的意思,思索了一会儿才说:“那么,关于战争的故事,您知道吗?”
“当然知道!”路易莎不假思索道。说到这里,她还取了一个巧,说道:“如果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发生的战争故事,我猜您肯定都知道了,我可以为您讲述东方异国的战争故事。无论是,真的有实战参考价值的,还是文学性、娱乐性更强的,我都知道!”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甚至《三国演义》,严格意义上来说,都算战争故事吧?
这个世界西方历史上的战争故事,路易莎也知道,但说那些就没有新鲜感了。而且要说东方故事,路易莎才更熟、能说出更多细节啊(很多细节其实都是后世考证或虚构的,不过不得不说,极大丰富了故事本身,作为‘故事’来说是更有趣了)。
纪尧姆当然无意还要通过‘故事’学习实战知识什么的,所以就让路易莎将一个娱乐性的故事。
路易莎上辈子通读过文言文版的《三国演义》,收藏过《三国演义》的连环画,电视剧更是翻来覆去地看。不算一些经典章回反复观看,电视剧也从头到尾看过至少3遍!另外三国相关解说也看过...算是半个三国迷吧(三国迷只能算半个,红楼迷真的就算一整个了!)。
所以这个时候想也不想,就说起了《三国演义》的故事。
“嗯,这个故事要从汉朝末年开始说起,‘汉’是丝国的一个统一王朝,其统治时期大概在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之间。那个时候,正是罗马的辉煌岁月,是开始兴盛到鼎盛的岁月。就像罗马建立了庞大的疆域一眼,‘汉’也是个统治辽阔的国家。”
“不算海域,只说陆地疆域的化,‘汉’比罗马要更广大,不过罗马本来就是立足于海洋繁荣兴盛的,所以不好这样对比。但是,‘汉’很可贵的是,它的统治方式和罗马不太一样,它是真正将大部分土地纳入了国家直接管理的范围,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在汉以前,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很习惯分封不同的大小领主,就像现在大陆上出现很多国王、大公一样——‘汉’以前,一个叫做‘周’的王朝,它延续了八百年,正是通过分封实现领土扩大和稳定的。不过,王朝后半截,抓住机遇、实力发展迅速的领主们已经不再尊重‘周天子’了,‘周天子’成为了一个摆设。”
“直到最后,所有‘国王’里的‘秦国’,打败了其他所有‘国王’,统一了丝国所有领地,而且秦国没有分封领主,选择了将天下的土地都归于秦帝国的皇帝统治之下。只不过秦国虽然强大,但非常短暂,只有15年,它就被推翻了。”
“之后就是汉王朝,汉王朝继承了秦王朝的做法。虽然一开始也分封过一些领土,但随着统治日益巩固,汉王朝的皇帝就以渐进的手段削弱分封出去的领地,并一步步收回,实现了丝国人所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路易莎很努力才翻译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尽量在意思正确的情况下,也表达出这句话的王者霸气。这明显引起了纪尧姆的兴趣,果然作为统治者,哪怕是预备统治者,代入那个角度,就很容易认同这话了。
就没有统治者不想中央集权的,只不过是有的做得到,有的做不到罢了。
一开始,纪尧姆是真的对故事不感兴趣,重点是说故事的人。但现在随着路易莎的简单介绍,他感受到了一幅庞大的历史画卷展开。那是一个和他脚下的土地完全不一样的国家历史,很多地方都不同,但只是一个开头就已经很迷人了。
他很想问问路易莎,那个汉王朝的皇帝是怎么做到的。但路易莎急着进入《三国演义》的故事,不想在‘前情提要’里解释太多。只是告诉他,今天是讲故事,类似的问题可以下次不讲故事的时候讨论。他们现在已经是夫妻了,有的是时间谈论一切想谈论的。
纪尧姆被这个说法说服了,并感受到了相当的愉悦。又听路易莎继续说道:“总之,就是这样汉王朝,在经历了兴盛、衰落、中兴,再衰落、再兴...波澜壮阔的四百年后,终于真正走到了王朝末期——就如同当年的罗马一样,所有帝国的末期都是一样的,有很多问题.......”
路易莎从‘黄巾军起义’席卷天下这个背景故事说起,说到这个背景之下,日后的三国群雄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首先当然就是‘刘关张’了...路易莎说故事的时候还是更多参考着电视剧说的,主要是电视剧的故事对路易莎来说更顺畅、精炼,也更有画面感。
原著这种文字留下来的印象,始终不如电视剧这种画面+声音来的长久,再来一辈子也还算清晰。
第一天,路易莎只说了电视剧第一集、第二集的内容,也就是‘桃园三结义’和‘十常侍乱政’。战争部份有涉及,但不多。不过这不重要,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已经吸引住纪尧姆和其他听到故事的人了,这时候的西方哪里听过这么成熟、这么宏大的故事?大家无比想知道接下来的发展。
于是第二天,路易莎直到安排扶持阿乌尼奥丝织业的事前,还抽空说了电视剧《三国演义》大概第三集、第四集的内容(就是‘董卓霸京师’和‘孟德献刀’)。相比昨天的故事,今天的部分精彩更甚,随着一个个重要人物粉墨登场,故事徐徐展开。
“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路易莎说完了‘孟德献刀’的剧情,就准备做‘正事’了,扶持阿乌尼奥丝织业的事,她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巡视领地当然不是纪尧姆一个人的事,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国王、领主自己巡视领地,往往会把整个朝廷都带上,再不济也会带一个能保证远程遥控指挥政务的‘小朝廷’。纪尧姆不是国王,倒没带那么多人,多数的廷臣还是在西岱的,可多少也要带些人!毕竟现在的西岱朝廷,纪尧姆已经把控一部分了,就有一些事是需要他遥控的。
现在路易莎就叫来了能在扶持丝织业事上帮忙的廷臣,说了阿乌尼奥丝织业的事。
“扶持阿乌尼奥丝织业,或者说,扶持一个瓦松本土的丝织业中心,这显然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必须要给予本地的丝织业从业者一些好的条件...譬如说,几年内的税款减免,又比如说瓦松境内对阿乌尼奥出产的丝绸免收或少收过路费......”
路易莎其实也不太懂这些,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上辈子看国家和地方是怎么扶持产业给政策的,这个时候也就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了。
“...这些应该能够迅速吸引一批有钱的商人投资到丝织业中来,啊,对了,还有贷款。”路易莎转头看向一旁这会儿没说话,正在玩儿填字游戏的纪尧姆。
此时大家很喜欢玩一种字谜游戏,一般都是口头的。路易莎就把这种游戏书面化了,能够更加丰富有趣。她平常会雇人专门编谜面谜底,凑接龙字框,然后钉成册子,没事儿的时候玩玩还不错——纪尧姆就是拿她的填字游戏册子在玩。
“殿下,您有信任的钱币兑换商,或者高利贷商人吗?”此时是没有‘银行家’这种说法的,做类似银行家业务的,就是钱币兑换商或者高利贷商人了。
“什么?”纪尧姆抬起头来,想了想:“是的,有那么两三个。”
纪尧姆在纸上写了三个名字给路易莎看,都是他信任的钱币兑换商和高利贷商人——这是很正常的,此时的大领主都会有这样的人在身边,平常可以帮自己管管钱、干干财务顾问的活儿。有事的时候又可以通过这些人借贷,比自己临时找一些商贾弄钱要方便,而且互信程度高,利息也少得多。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做白工的,肯定是需要从服务的靠山那里弄到别的好处的。譬如一些特权,直接就给他们了,他们当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殿下可以给他们写信吗?让他们来阿乌尼奥,考察这儿的丝织业,为投资丝织业的商人提供利息较市面更低的贷款。”路易莎还是比较看好丝织业发展的,所以要找纪尧姆信任的商人过来放贷。不然用她信任的、有合作的,事后看还以为是她在捞好处呢!
再者,这种事是纪尧姆的事,用他的人办更加正当。不然用路易莎的人办了,算怎么回事?
纪尧姆想了一下,觉得这是没问题的。相比起让这些商人给靠山们各种风险巨大的‘项目’借钱,给投资丝织业的商人借贷,完全是就是正当业务了。再加上这事儿本来就有扶持,风险不知道低到哪里去!
很大可能有得赚的事儿,只是看在纪尧姆的面子上,给比较低的利息而已,甚至谈不上‘为难’。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在安排好了廷臣和能够贷款的商人后,路易莎又召见了一些裁缝——是的,她是不打算在巡视领地途中还要做衣服的,她又不差衣服穿,干什么旅行途中做衣服?
只能说这次情况不一样,她是没想做新衣服,可耐不住她想到了一个宣传阿乌尼奥丝绸的妙计啊...嗯,其实也不能说是她想到了,还是参考了后世的做法。
简单来说,就是她在一些重大场合穿阿乌尼奥丝绸做的精美礼服亮相,利用自己的人气,以及人们对王室的崇拜‘带货’。这还不是普通的带货,毕竟真要来说的话,此时的丝绸并不愁卖,阿乌尼奥这种普通丝绸才更好卖呢!这里的带货,更多是给阿乌尼奥丝绸做品牌、提升格调。
“...这些阿乌尼奥丝绸可以制作一些很漂亮的衣服。”路易莎拿出了之前夏彭捷他们送的丝绸,和裁缝商量着一些礼服的样式。路易莎还回忆了一些后世电影里的中世纪戏服,给这些礼服加亮点。
是的,后世路易莎那会儿其实已经全球审美降级了,古装服化道很多都挺拉胯的,既不还原,又还难看!不过总有不错的,再者她也不在乎影视剧里服化道是不是真的符合史实,只要看着不出戏,让人觉得是那个时代的,然后好看就够了。
在她心里,影视剧服化道又不是做古代服装复原的,要服务剧情和任务的话,允许艺术加工是很自然的事。一般,服装本身的精美好看适合是更重要的,复原度则要排到后面。当然,如果能够二者兼顾,那当然是最好的。
“...是的,这个袖子不需要全部缝合起来,可以是一侧系起来的,这样活动更自如。而且可以扯出一点儿里面的纯白色亚麻内衣,这既是一种装饰,也可以衬托外衣的华丽。”路易莎将文艺复兴时期很常见的一种衣服装饰拿出来了。
就是‘斯拉修’,即‘裂口’:在衣袖等部位划开裂口,扯出一些里面的白色亚麻内衣。裂口本身可以做很多花样,同时外衣的鲜艳和内衣的素净也是一种对比...这样的装饰一出现,立刻就风靡开了!
裁缝只凭想象其实不知道路易莎这个设计哪里好,不过此时其实也有一些人会借助露出的内衣部分,和外衣做对比映衬了,所以倒不是不能理解路易莎做这个装饰的理念——当然,不能理解,裁缝也会按照路易莎的要求做出衣服来就是了。
他们都是阿乌尼奥本地的裁缝,虽然也是服务于富贵人家的,在制衣上也有自己的理念。但他们更清楚,太子妃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
“您是打算替阿乌尼奥丝绸扬名,鼓励瓦松贵族也尽量选择阿乌尼奥丝绸啊...”理解路易莎做法的海莲娜见那些裁缝走了,就说道:“有您亲自示范,阿乌尼奥丝绸肯定会成为诸多贵妇人的‘新宠’,到时候必然供不应求而涨价。”
“只是普通丝绸而已,却因为您的推崇导致供不应求涨价,从而获得比普通丝绸更高的利润——我想,很多商人会迫不及待,只想赶紧赚上这一笔的!这就是您的目的吗?”
路易莎点点头,爽快承认了。她现在是太子妃,又人气高,经常随便搞搞就能引领风潮,这种影响力不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这样啊。”海莲娜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才说:“我猜您可能需要一个重大场合给阿乌尼奥丝绸‘亮相’,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您的影响力。嗯,就像您之前将玻璃镜、座钟推到大家面前时一样,选了一个很多人都看得到的机会。”
“最近好像没有这样的机会呢。”
第15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