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章

    侍女是陪伴伯爵夫人多年的,她很清楚伯爵夫人的过往——很难说,现在伯爵夫人表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付出,完全是因为母爱。嗯,固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总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在弥补自己没能得到的东西。

    能够和富有的布鲁多领主结婚,考虑到当时巴尔扎克伯爵虽是再婚,之前那段婚姻却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伯爵夫人可以想见也是系出名门——在布鲁多的继承制度之下,女性确实可以继承土地,但继承权是次于自己的兄弟的。当时谁能想到,伯爵夫人也只生下了个女儿呢?

    伯爵夫人的娘家在瓦松南部,她的父亲是一位伯爵。只不过没有巴尔扎克伯爵这样强大富有,还是十二大原始贵族之一,历史悠久...重要的是,她的家族出了名的出美女,很难讲当初巴尔扎克伯爵可以求娶出身更高的淑女时,选择了向伯爵夫人的父亲提亲,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外人看来,伯爵夫人能够嫁给巴尔扎克伯爵,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毕竟贵族小姐很多,爵爷或爵爷的长子却要少得多呢!

    只有伯爵夫人自己,以及个别人清楚,她本来是可以做王后的...当时科布拉的国王是他的表哥,有意从自己母亲的家族娶一个表妹做王后。当时家里只有伯爵夫人和一个妹妹适龄,而从各方面来说,又是她更合适。

    所有人都默认她会成为科布拉王后了,却没想到,选择来亲自求亲的科布拉国王临时改变了主意——只是一眼,看了一眼当时因为孀居,穿着黑色丧服的伯爵夫人的姐姐,他就改变了求婚对象。

    这里的缘由不难猜,无非就是见色起意而已。虽然伯爵夫人的娘家家族是出了名的出美女,但美女与美女也是不一样的。伯爵夫人是个的美女了,可她在她的家族也只能说平均水准,相比之下她那个孀居的、年长了她8岁的姐姐,就真是容色摄人的大美女了!

    对中世纪的贵族来说,孀居守寡算是个减分项,但出身显然要重要得多。所以国王求婚的家族不变,只是由未婚的妹妹变成孀居的姐姐,臣子们也没怎么反对。至于伯爵夫人的家族,就更不会反对了。反正是联姻,哪个女儿又有什么不同呢?

    唯一为此黯然神伤的只有伯爵夫人,因为年轻英俊的国王表哥,也因为近在咫尺的王后冠冕与荣耀。

    “是的,伊娃小姐当然会成为所有人羡慕的新娘。”侍女顺着伯爵夫人的话说道:“伯爵大人是男人,怎么可能去做准备嫁妆的事儿呢?还是得夫人您上心...之前您列了清单,采购纺织品的人已经去普罗万了,这个不费时。”

    “不过,制作服装和珠宝就要花时间得多了...我们得赶紧选好裁缝和金匠。”

    特鲁瓦也生产纺织品,但显然没有普罗万的规模和技术,想要好一些的纺织品只能去普罗万采购——其实如果可以等到普罗万的五月集市会更好,那时候普罗万会汇聚各地的高档纺织品,选择余地更大。

    但夏天就要结婚的话,那就没办法等那么久了。购买纺织品是很简单的事,可之后部分纺织品制作成服装和寝具等,还得花不少时间呢!

    派去普罗万采购纺织品的人也不只是会在普罗万下订单,还会顺路去一趟西岱。西岱作为此时的‘大都市’,瓦松的王都,不需要等什么集市,本身就汇聚了各地的优质商品——其实时间充足,应该去罗兰西的,那儿的几座名城才是此时的‘时尚之都’。

    但还是那句话,时间太紧张了。

    “我们总共要准备价值6500镑的服装和珠宝首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侍女还在说。

    按照之前和波拉格方面签的婚约文书,布鲁多得为伊娃提供相当于嫁妆金13的珠宝。而说是13,为了接收嫁妆的时候计算方便,他们还是定了一个确定的数字,6500镑——原本切尔尼男爵还主张7000镑,钱南男爵认为6000镑就很多了,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就是6500镑。

    比较反常识的是,服装开支是算在珠宝大项里的,而不是纺织品,纺织品一般就单指没有经过裁剪的成卷纺织品。这或许是因为,此时为新娘准备的服装都非常华丽,描金刺银、镶珠钉宝是最基本的,相比起金银珠宝的部分,纺织品部分的花费反倒比较少。

    “伯爵让您为伊娃小姐准备1500镑的珠宝,之后应该还会送来连带镜框,总计价值1500镑的穿衣镜...我们还有3500镑可以用于采购金银、宝石和最好的服装面料,以及支付裁缝和金银匠的报酬。”

    布鲁多都自产穿衣镜了,陪嫁当然要陪嫁一面。而且穿衣镜估值归估值,实际成本是另一回事,用它做嫁妆对巴尔扎克伯爵来说算双赢——节省了一部分嫁妆钱,又多出货了一面穿衣镜!

    说这话的时候,侍女小心地看了一眼伯爵夫人,见伯爵夫人没有为难才放下心来——所谓的让伯爵夫人给伊娃准备1500镑的珠宝,其实就是让伯爵夫人也出钱的意思。反正她也只有伊娃一个女儿,与其等将来留给伊娃做遗产,不如这个时候就拿出一些,分担一点儿嫁妆。

    倒不是伯爵就差这1500镑了,他30000镑的嫁女开支都认了,1500镑在其中算什么?只不过是心里不高兴,以这种方式‘惩罚’伯爵夫人之前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这对伯爵夫人也算是个挺大的负担了,她当初嫁给巴尔扎克伯爵,不算嫁妆金,单说珠宝,总共也没有1500镑吧。当然,这些年来,伯爵送她的、她各种方式积攒的珠宝,也有不少,1500镑的珠宝不至于拿不出来。

    就是这样一来,她自己的珠宝匣就要空了——主要是镇场子的隆重珠宝算上,才能凑出1500镑。剩下的,就是一些小珠宝了,这对于布鲁多的女主人来说,就太不体面了。

    “3500镑的资金足够了。”伯爵夫人显然已经考虑过这件事了,说道:“伊娃的妆奁中,有一些用于隆重场合的珠宝,包括王冠、大胸针、长念珠,此外,各种戒指、皮带扣之类的小首饰至少还有几十件。算下来,至少值四、五百镑。”

    “服装也是同样的道理,她有很多衣服,其中不少还可以拆线后重新设计、裁剪、缝纫,连带着衣服上的珠宝也能再次利用。这一笔算下来,又可以得到和首饰差不多价值的嫁妆。我再从我的妆奁里挑选一些珠宝,并结算重做衣服的工费,1500镑就齐全了。”

    伯爵夫人的确算计地很精明,侍女听她这样说,心里也放下了一个担忧——没人觉得新娘贵为伯爵之女,嫁的是一位国王,嫁妆里出现少女时代旧衣服拆改的衣服有什么问题。

    这里有节俭的传统在起作用,但更多还是因为生产力不发达,纺织品价值高。即使是贵族,也做不到轻易抛弃...不只是伊娃的衣服会有拆改情况,此时任何一个贵族,甚至国王或者王后,都是这样的。

    当然,也和此时的服装大多宽松,而且女装中多长长的袖子和托裾有关,这给拆改留下了余地。如果是紧身的或者裂口装饰的服装,那要拆改,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正在伯爵夫人和侍女算计伊娃的嫁妆时,伊娃正好来到。

    或者说,没什么‘正好’,她最近每天都会来陪伴伯爵夫人。一半是因为她留在伯爵夫人身边的时间不多了,最近格外依赖。另一半,也是她知道伯爵对伯爵夫人不满,导致伯爵夫人最近不太好过。她来陪伴伯爵夫人,也是给宫廷其他人看的。

    不管怎么说,她是未来的波拉格王后。因为这个原因,其他人也要给予伯爵夫人这个布鲁多宫廷女主人,应有的尊敬。

    “快来瞧啊,这是你嫁妆清单中,珠宝的部分,也包括了服装。”伯爵夫人朝伊娃招了招手,塞给她一张清单。

    就像这世间所有的待嫁新娘,尤其是富有的待嫁新娘一样,伊娃对自己的嫁妆清单格外感兴趣。她很快低头仔仔细细看起了这份清单——其实没有太多可说的,贵族新娘的嫁妆,包括的内容都差不多。只不过数量、精美程度上,得‘丰俭由人’而已。

    像伊娃的这张嫁妆清单,服装部分最被看重的是那半打带长托裾的礼服,这些都得是崭新的,不能是以前的衣服拆改。其中一件,还是她婚礼时要穿的,更是重中之重——贵族的婚礼仪式,新娘的穿着佩戴,展示的是她自己,也是娘家!

    奢侈的珠宝和华丽的衣裳一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家对一位远道而来的新娘的第一印象,乃至评价标准!

    还有珠宝部分,最显眼的当然就是王冠了。原本伊娃就有两只王冠,一只更华丽,只有最隆重的场合才会使用,一只就轻便很多了。不过就算是相对隆重的那只,也比不上嫁妆清单中预计要准备的。

    嫁妆清单中列明了,王冠还得再准备2只,一只是‘普通王冠’,一只是‘冠羽式王冠’——当然了,普通王冠不可能普通,从预算上就能看出来了,预计得花350镑打造的王冠,能普通么?

    至于‘冠羽式王冠’则更加华贵,‘冠羽’本来就是一种头饰,和发箍、王冠等是不同的类别。具体来说,冠羽特别华丽,形态也普遍高耸一些。

    但随着王冠越来越华丽,而且哥特风侵入到金工领域,王冠的造型也开始像哥特式教堂一样高耸起来后。冠羽就和王冠合流了,产生了所谓的‘冠羽式王冠’。

    这种‘冠羽式王冠’因为特别隆重华丽,尤其受新娘子的青睐,几乎属于是婚礼必备了。不只是贵族女性结婚时会戴,稍有财力的平民结婚时也会准备,买不起也能从教堂租一顶啊——出租冠羽算是地方教堂的一项固定收入了。

    这怎么不算一种西方人自己的‘凤冠霞帔’呢?

    而且,大概正是因为过于华丽,和未婚少女的轻盈气质不合,婚礼外也只有已婚贵妇才会戴冠羽式王冠...之前伊娃就没有冠羽式王冠,这次都要嫁去波拉格做王后了,肯定是要准备一顶最好的了!

    “只用准备两顶王冠算是省事儿了,毕竟波拉格王室答应了,床榻礼和晨礼金中都会有王冠,那些都是王室传下来的珠宝了。”对于预计要定制的‘王冠’,伯爵夫人表现得轻描淡写。

    并且还指点伊娃:“你过去拥有的两顶王冠,那顶重一些的就算了,小一些的就不要在结婚后继续戴了。那太轻巧了,不符合一位王后的身份。你可以留着,如果将来生下公主,就送给她。或者让金银匠拆掉,制作新的首饰。”

    说到这里,伯爵夫人又有些愤愤不平起来:“你的父亲实在是太偏心了!我向他索要巴尔扎克家的家传王冠,为你做陪嫁,他却说路易莎才是布鲁多的继承人,那要给路易莎做陪嫁——路易莎已经有了整个布鲁多,为什么连一顶家传王冠都要专门留给她?”

    所谓巴尔扎克家族的家传王冠,其实传了也没几代。毕竟如今首饰风尚变化虽没有现代大,可两代人之间肯定是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的。真要往前数,两三百年前制作的王冠,在现在的人看来,会觉得过于朴素简单吧?

    算下来,巴尔扎克家的家传王冠才传世一百年左右,是当时一位公主出身的伯爵夫人结婚带进家族的,尤其珍贵!它或许没有此时很多王冠的复杂工艺,但只一样就能保证哪怕它过时了,依旧是价值连城——王冠正面中心位置,镶嵌着一颗重达26克拉的鸽血红红宝石。

    这时候还未迎来地理大发现,西方世界更谈不到满世界弄宝石,所以后世很多知名的大宝石,此时都是没影的。大概生活在这个时候人,根本想象不到,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那么多、那么大、那么好的宝石吧?

    此时,一颗26克拉的红宝石,绝对属于罕见的!而且这还是颜色红得纯正,瑕疵小到可以忽略的鸽血红呢,说是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这顶王冠的价值是如此之高,以至于被带进巴尔扎克家之后,就没有再随哪个女儿陪嫁出去。甚至于,在位的布鲁多伯爵都不一定会把它送给自己的妻子,有的伯爵夫人也只有在婚礼等场合,才能临时‘借戴’一下。

    伯爵夫人就属于是这种情况。

    本来还挺为嫁妆清单中琳琅满目的首饰、服装高兴的伊娃,听见伯爵夫人这样说,嘴角也拉平了:“...谁让她是未来的布鲁多女伯爵呢。”

    伯爵夫人冷笑了一声,不快道:“可你未来是要做王后的,会给巴尔扎克家带来更多的利益和荣耀...路易莎又算什么?不过是注定要给布鲁多带来不稳定的女继承人!说不定,今后她想要稳定布鲁多的统治,还要借助你和波拉格。”

    第68章

    因为要为伊娃准备嫁妆的关系,最近的布鲁多宫廷常常有金银匠、……

    因为要为伊娃准备嫁妆的关系,

    最近的布鲁多宫廷常常有金银匠、裁缝等进进出出。不只是伯爵夫人和伊娃本来下了订单的工匠,很多没接到订单的,这时候也带着自己的作品过来求见了。

    城里谁都知道,

    伊娃小姐是要去波拉格做王后的,巴尔扎克伯爵为她的嫁妆准备了大笔预算!这足够拿到订单的人都吃到饱了!

    也是为了不错过手艺出众的匠人,

    这些日子伯爵夫人和伊娃是来者不拒。哪怕是听都没听过的匠人,

    来求见她们,

    她们至少也愿意看看带来的现成作品。

    “您是金银匠?哦,这倒是不多见。”伯爵夫人房间外的走廊里,排着好几个匠人。其中一个得知排在自己前头的,是一个金银匠,

    还有些意外。

    最近来‘自荐’的匠人,还是裁缝居多,

    金银匠是偶尔才有的。这主要是因为,现如今特鲁瓦城里的金银匠供不应求,

    平常帮制镜工坊制作各种镜框,

    想做多少都有,这就是‘保底’了。再做一些珠宝首饰,

    日子就非常滋润了。

    这种情况下,主动出来找活儿做就有些缺乏动力了——技艺一般的,

    自觉这种给未来王后做陪嫁珠宝的活儿,

    人家看不上自己,何必去浪费时间?至于技艺高超的,

    在现如今的特鲁瓦,

    活儿根本做不完!给伊娃做首饰,

    到时候肯定会要求格外多,也不见得能多拿工费,

    真不算很吸引他们。

    大多只有处在不上不下位置的金银匠,这个时候才会过来‘自荐’。

    “哦...我是刚来特鲁瓦的。”中年金银匠笑着抹了下小胡子:“越来越多的金银匠来了特鲁瓦,专门给制镜工坊做镜框。那活儿不错,至少保证了生活,而且想做多少就有多少。但我们金银匠想多赚一些,还是得做首饰啊!”

    其实此时金银匠还有一个来钱大项,就是给人放贷,很多银行家都是金银匠出身,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不过这倒是没必要和才认识的人说了。

    “这倒是...你带了什么自己制作的珠宝吗?能瞧瞧吗?”也是等待被召见,有些无聊了,所以这个裁缝好奇地问。问完后还补充了一句:“如果不错,说不定以后我也能向您订制高级服装上用的珠宝。”

    这种会做高级服装的裁缝,早就有自己经常合作的金银匠了,不然以前是怎么做高级服装的?不过多个选择总是好的,所以他说的这番话也不是假话。

    走廊外几乎都是裁缝,也没有作为竞争对手的同行,金银匠没怎么犹豫,就打开了自己一直捧在手上的珠宝盒。这是一个牛皮制成的珠宝盒,轻巧便携、颜色素雅,表面还有简单的压花,这就值些钱了——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里面装的东西。

    珠宝盒里装的是一枚圆盘形大胸针。

    胸针应该算是63*00

    中世纪最重要的珠宝首饰了,或许王冠更夺目、戒指更意义深刻、念珠还有宗教加成...但不管怎么说,始终是胸针最常见!贵族和富商戴镶嵌宝石的金银胸针,普通人也能戴青铜、白锡等材质的平价胸针,这些胸针中最朴素的,本质上和大别针没什么不同。

    至于这件放在牛皮珠宝盒里的圆盘形大胸针,属于非常奢华的那种,只有贵族才会佩戴。

    首先它的大小就很惊人了,目测直径将近8寸——裁缝经常要量体裁衣,目测尺寸还是很有经验的。实际他看得不错,这枚圆盘形大胸针直径有7又78寸,换算成后世长度单位是超过20厘米的!

    然后,这枚大胸针整体是一圈一圈地镶嵌着各种宝石,从里到外,依次是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紫水晶和珍珠。除了最中心一粒红宝石有绿豆大小,其他以此时的标准都算是‘碎钻’了。

    这也是虽然用了不少宝石,却不至于贵出天际,能出现在一个不怎么出名的金银匠手中的原因吧。

    除了这些宝石,大胸针底盘上还点缀着小小的花丝工艺制成的黄金人像、兽像。虽然因为比较小的关系,无法做到非常精细,但基本特征抓的很好,而且焊接毫不拖泥带水,所以胸针底盘显得干净、规整。这是制作它的匠人基本功扎实的体现。

    能制作高级服装的裁缝也是有见识的,当下判断出这个金银匠水平不错——与此同时,他却并不看好对方。

    水平不错可不足够给大贵族做工,尤其这次要做的是陪嫁珠宝,一位未来王后的陪嫁珠宝。那肯定是精益求精,务必最好......

    事实上,这个裁缝这些日子都听说了,不少人都送了自己手上的成品给伯爵夫人和伊娃小姐看。敢于送成品过来的,不说多好,至少没有差的。但就是这样,被看中后,开始为伊娃小姐工作的匠人也是寥寥无几。

    当然,表面上是不会说这些的,所以这位看过胸针的裁缝非常捧场地赞叹道:“真是非常精美,有这样的技艺,您离成名也只差个机会而已,这次就是好机会...这些宝石也是您打磨的吗?还是另外有宝石工匠卖给您成品?”

    有的金银匠会自己搞定从金银到宝石所有东西,也有的就专攻一项了。

    “哦,全是我自己做的。”金银匠颇有些得意地看了一眼牛皮珠宝盒里的胸针,然后合上了盒子。

    其实说起来,这些宝石的加工并不复杂。不过因为除了中心的一颗红宝石,和最外面一圈的小珍珠,其他在此时都是‘碎钻’,这就比较考验技术了...以此时的珠宝加工技术和工具,只要加工的宝石尺寸一变小,难度就要大增了!

    就在房间外走廊上,匠人们低声交谈的时候,房间里的伯爵夫人和伊娃也在谈话,为刚刚展示在她们面前的一套衣服。

    这套衣服是礼服之一,具体地说,是所有礼服中最重要的,婚礼当天要穿的那一套——所以今天房间外走廊,等了比较多的人。因为作为客户的伯爵夫人和伊娃看这套礼服看了很久,看得非常仔细。

    这是一件华美异常的礼服裙,它并非是此时流行的、以科塔尔迪为代表的、剪裁开始贴身的裙袍,而是整体形制非常宽大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个风气变化的时代。女性一边开始追求修身的服装,展示出身体轮廓,认可人体之美。一边也没有落下过去的宽袍大袖,有不少服装还是‘老式’的剪裁。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旧的风格退潮往往有一个过程。在很长时间里,曾经的先锋、流行会先成为单纯的礼服,‘生存空间’有逐渐收窄的过程。这就像后世人们一些重大场合的西式礼服,其实几百年前都是最时髦的衣服。

    作为婚礼礼服,服装本身风格老派一些,本就是应有之义。

    礼服材质是丝绸的,原本伊娃想要用丝绒,主要是担心到时候镶嵌大量的珠宝,会弄坏了轻薄的丝绸。但经过一番考虑后,还是选择了丝绸——初秋举办婚礼,到时候礼服裙外面还有斗篷,穿丝绒就太热了。

    至于说弄坏丝绸,弄坏就弄坏吧,那样的礼服估计也就穿那么一次...之后就是拆下宝石再利用。

    丝绸裙子的袖子和裙腰装饰,是刺绣工的杰作,完全用银线绣出的、繁复精美的东方几何图案——选择这个图案也不只是因为漂亮,以及此时东方异国情调的流行,还是因为波拉格本身就位于西方世界的东面,受东方风格影响更大。

    除此之外,装饰就主要靠银子和珍珠了,这条礼服裙算上银线,总共用了5.6磅白银,也就是近2公斤的样子。至于珍珠,总计接近9000颗...不管这些珍珠是否全是小珍珠,这个数量下来,重量也很可观了吧?

    要知道,作为婚礼礼服,裙袍外肯定是会搭配一件斗篷的!而那件斗篷不用怀疑,华丽程度绝不会输于里面的礼服裙,甚至按照传统,还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换句话说,就是更沉重了!

    这时的贵族婚礼,对新娘来说的确非常‘辛苦’。

    “这件还可以。”挑剔地打量了一番后,伯爵夫人非常矜持地对一旁等候的几个裁缝说道:“你们过去就应该拿出这样的成品的。”

    对此,裁缝们都知情识趣地露出了谦恭的笑。丝毫不提平常服务伯爵夫人和伊娃小姐,她们根本没订制过这个级别的礼服,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成品...伯爵夫人这样说话,只不过是端架子而已。

    经常服务于贵人的裁缝们心知肚明,也明白只要配合好就行。

    “你觉得怎么样,亲爱的?”伯爵夫人转头看向伊娃。

    伊娃比伯爵夫人更加满意,着迷地看向这条礼服裙...虽然在礼服上大量用珍珠,在整个中世纪都算常见。可一般三五千颗就到头了,伊娃自己缝珍珠最多的一件礼服,也就大约3000颗珍珠。而这一件结婚礼服,一下9000颗,是过去的3倍了!

    “我觉得很好,它很美,很得体,是不是?”伊娃之所以强调‘得体’,盖因为缝缀大量珍珠在服装上,乃是此时宫廷风格的一种显著体现。

    “那就这样吧,你去试穿一下,如果可以,它就会是你结婚时的礼服了。”伯爵夫人指挥着侍女们服侍伊娃,去穿上那不便于自己穿、不能指望穿上后还能轻松行动的华美礼服。

    其实这就是走个过场而已,这本来就是照着伊娃的体型制作的,而且宽松形制的服装,稍微有一点儿误差也发觉不出来。

    事实也是如此,当伊娃穿着这件礼服裙走出来,没有一点儿差错,所有人都啧啧称奇。

    “伊娃小姐的确具备一位王后的风度!”其他人都奉承了起来,而且大家显然知道,怎样的奉承更能挠到伯爵夫人和伊娃的痒处。

    “...这样的礼服裙,非得配着同样华丽的斗篷,再戴上王冠才行,不然总是无法完全体现出它的等级。”伯爵夫人挑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然后就对伊娃说:“去换下来吧,缝了这么多珍珠,裙子本身太容易弄坏了,你还得确保结婚时它依旧完美无缺呢!”

    换下这件礼服裙,又稍事休息,才接着召外面的匠人进来。头一个,就是带着那枚圆盘形大胸针的金银匠,他向房间里的贵妇人们问好后,才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对这件还不错的大胸针,伊娃有些兴致寥寥。这既是因为刚刚试礼服消耗了她大量的精力,也是因为差不多水准的首饰她最近经常见到。匆匆打量了一番,就忍不住道:“这样的风格实在是有些过时了!”

    “差不多尺寸的大胸针,最近我还在路易莎那儿见到过一枚,那是一枚星形大胸针。”伊娃稍微比划了一下形状,接着说:“相比起现在很多胸针依旧用金银花丝等工艺编织复杂的装饰,那枚胸针完全突出了宝石。”

    “为此,宝石也完全放弃了包镶,最多只用爪镶,几乎让人忽略了胸针底盘使用的金银。”

    在中世纪早期,相比起难以加工的宝石,美丽、昂贵、柔软易塑形的金银,尤其是金子,才是贵族首饰的主角。金银匠可以尽情利用金银呈现自己的设计,那时就连王冠,多数也就是一个素金的宽面冠冕!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现在为止,金银匠依旧在珠宝制作中占据主导,宝石匠主要打配合。

    但到此时,事情其实已经有了变化。尤其是在胸针这种小而精美的首饰上,宝石开始成为主角,贵金属退居到了背景位置。

    复杂一些的,就像伊娃提到的那枚星形大胸针,正面看满满都是祖母绿、紫水晶和珍珠,只有珠宝与珠宝的间隙,才能看到金银的地盘。简洁一些的,就普遍是中间一颗大宝石,轮廓边再围镶一圈小珍珠,这其实已经很有后世珠宝的风格了。

    这样新风格的珠宝无疑更有冲击力,一经推出,大受欢迎...事实上,就算是这枚圆盘形大胸针,也很难说没有受到那种风格的影响——除了小巧的花丝工艺人像、兽像,这枚胸针镶嵌的宝石虽然相对分散,没有满镶,但已经呈现出宝石做主角、贵金属背景化的风尚了。

    “那是新流行的风格吗?”伯爵夫人听伊娃这样说,随口问道。

    一旁的侍女道:“似乎是这样,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风格...这是最近来到特鲁瓦的罗兰西金银匠才会做的,其中最出色的一个,听说来自维罗纳。路易莎郡主很欣赏他,给他下了很多订单。真不愧是罗兰西的金银匠,和我们这儿的完全不一样。”

    因为镜框制作需要不少金银匠,最近几个月涌入特鲁瓦的金银匠,比过去一百年加起来还多呢!

    维罗纳是地处罗兰西北部的一座城市,比不上最出名的几座名城,但也历史悠久。而且这座城市离尼斯很近,还直通罗马,有‘罗兰西门户’之称——就连‘维罗纳’这个名字,在拉丁语中也有‘高雅’的内涵。

    这样发展不错,又极具文化积累的城市,金银匠技艺和审美都突出,一点儿也不奇怪。

    “我喜欢这种风格的首饰,或许我们应该雇一个会制作这类风格首饰的金银匠。”伊娃不假思索地说。

    对此伯爵夫人没什么意见,在吩咐侍女安排这件事之余,只是随口询问:“你的学习进度怎么样了?对婚礼的准备,嫁妆很重要,你学习的内容也很重要...至少语言和礼仪方面得无可挑剔才行。”

    伯爵夫人还警告伊娃:“你不会想要和自己的丈夫语言不通,宫廷中其他人说话也根本听不懂,自己的礼仪还受嘲笑的。”

    “拉丁语我本来就会一些。”说到这个,伊娃露出为难的表情,勉勉强强说道。

    拉丁文是此时的通用文字,这一点无可置疑,但要说拉丁语是通用语言,这就不一定了。文字落到纸面上,比较容易统一,各地的拉丁文还能差不多。可语言?即使说的都是拉丁语,也是‘十里不同音’了。

    而且,各地的贵族,或许书面用语大部分都是拉丁文,可日常说话还是用本地语言更多。这就导致,哪怕是不标准的拉丁语,很多贵族也很难说流利,基本就是勉强用来交流的程度。伊娃说自己会一些,那是布鲁多宫廷教育的成果,要说多擅长,那是真没有。

    “拉丁语不重要!没有人会和本国人一直说拉丁语的!”伯爵夫人强调了一遍,又指出了伊娃试图糊弄过去的关键:“你最应该认真学的是波拉格人的语言...我想,我该问问你的语言老师了,关于你的学习进度。”

    “妈妈!您太严厉了,我怎么可能几个月之内,就学会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波拉格人的语言,甚至和慕伯汉大部分地区都不同...他们讲斯拉夫人的话,我以前从没想过会嫁到说斯拉夫话的地方,这更不是什么主流语言。”伊娃忍不住叫苦。

    布鲁多因为东临慕伯汉,交流比较多,也是实际需要,贵族们多少会有点儿慕伯汉语底子。但问题是,波拉格虽然属于慕伯汉地区,但他们的主体民族完全不一样,是被认为是蛮族的斯拉夫人,所以语言差别非常大。

    此时的西方世界,语言种类不少,贵族们往往会掌握几门外语。除了作为标准语的拉丁语外,首选当然是几大强国的语言,其中就包括瓦松的语言。至于蛮族的语言斯拉夫语,至少和他们交集不多的瓦松贵族,基本是不会学的。

    对于伊娃来说,这真是一门毫无基础的语言啊!

    “或许,波拉格的宫廷中,说慕伯汉地区的语言比较多呢?”伊娃怀抱着这个希望。

    “是的,他们说慕伯汉的语言,但更经常说自己的语言,尤其是私下交流时...如果你不想在宫廷中落入被孤立的境地,就不能不学!”伯爵夫人严厉地看了伊娃一眼。

    伊娃急切地需要摆脱这个对她来说,过于难熬的场面。而实在没法反对伯爵夫人这样要求的她,只能转移话题道:“您说的完全正确,我会认真学习波拉格人的语言的...其实除了语言之外,我的波拉格宫廷礼仪学的很不错。”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