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厉害就厉害在不用甘蔗,而是用了本土到处都能种植的甜菜。这件事一旦被点破,
大家发现用甜菜制糖和用甘蔗制糖其实是一回事,也就是时间问题了。所以,让人不知道布鲁多本土能制糖,这一点很重要!制造一个灯下黑的视觉盲区,说不定比什么保密措施都好使。
制镜就是另一回事了,没有大面积种植的甜菜摆在明面上,技术门槛在此时来说又非常高,直接保密技术比较方便。至于本地是否自产玻璃镜,这倒是瞒不过,因为不像食糖,那样品质的玻璃镜别的地方不产啊!
既然瞒不过,就没必要下功夫了...路易莎自然可以光明正大地关照这事儿,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功劳、地位,声望与尊重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现在让她意外的地方是,知道制镜工坊背后站着她,和来见她是不相干的。给制镜工坊下订单的人陆陆续续也有一些了,还从没有人因此要特意拜访她的。
一个是无必要,要买人家的东西,难道就一定得背后大老板出来接待?另一个,是多少显得有些无礼了。路易莎作为一个贵族少女,她经营产业归经营产业。因为这份产业足够赚钱,而且她还是布鲁多的女继承人,注定是要做事的,都说得过去。可其他人却不好真的去和她直接谈生意了。
另外,这人是个尼斯共和国人,这也挺值得玩味的...经此一事,尼斯的制镜业可是大受打击!
“哦,如果是您的请求...当然,我也很愿意见见来自尼斯共和国的出众人物。”路易莎首先一句话算是答应了菲利波的请求。
在这位佩巴蒂公司合伙人的脸色,肉眼可见放松了一些后,她才继续说道:“只是我不太明白,如果来自尼斯的富人也对‘穿衣镜’有兴趣,下订单就够了,为什么还要特意来见我呢?”
这是在向菲利波打听呢!而菲利波也没有犹豫太久,很快就回答道:“这是因为他们有一桩大买卖要与您谈...布鲁多巨镜,我是说穿衣镜,如果他们要订购,就不是一面、两面了。他们希望向您确定制镜工坊的生产效率,以及拿到一点儿优惠。”
应该是要商量的事比较多、比较大,他们认为制镜工坊的管理者没有那个权限做决定,所以直接要见路易莎。
虽然拜托菲利波做牵线人的是同乡,甚至彼此家族的关系还很不错。但对菲利波·佩巴蒂个人来说,显然还是路易莎这边才关系到自己的核心利益,所以他‘卖掉’同乡根本不需要太多考虑——当然,他不认为自己这算出卖了同乡。
这种大家见面必定要谈到的事,说什么出卖?不过是他提前告诉了路易莎郡主而已。
他这样一说,路易莎就心中有数了,又问了几句,就点点头让人将等在客厅外的尼斯商人请进来。
来的不止一个人,总共有四五人,都坐下后女仆照例奉上了饮料。不同于夏天常见的冰镇柠檬水,这会儿进入了十月,哪怕是一天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也体感凉爽。送上的饮料就和气温相适应,是常温的果汁,健康又美味。
两壶果汁都是应季的,一壶是梨汁,一壶是石榴汁。都清淡芬芳,酸甜可口。
女仆送上这些后,是路易莎身边的侍女亲自来倒的。路易莎问他们愿意喝梨汁,还是石榴汁——这甚至让这些尼斯商人受宠若惊。
在倒上饮料后,双方还是以互相介绍、友好寒暄为主。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个名叫乔瓦尼的尼斯商人,似乎是几人之中领头的,开口说道:“路易莎郡主,我等此行的目的,是想订购一批特鲁瓦‘穿衣镜’。”
“这没什么。”路易莎微笑着说:“特鲁瓦制镜工坊接受任何订单,不过你们或许得排队,最近订单比较多,我们得‘先来后到’。”
制镜工坊的确有产能限制,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本身。真要说的话,制镜工坊雇工不多,但哪怕强度拉满,他们应付生产也绰绰有余——他们的活儿本身并不难做,就是临时调配一下溶液,再给玻璃板做银镜反应就行了。
算下来,竟然是制镜产业最没有技术难度的了。
之所以雇工们还有很高的报酬,不过是因为做玻璃镜的利润大,不用在乎这一点儿工资。同时也算是一种买通,大家都知道能拿到这么高的报酬,不是因为他们技艺出众,而是因为制镜工坊在做独门生意。
这样的话,其他人就不容易买通他们,出卖技术...虽然说,他们也没什么技术。甚至送来的溶液、溶液原料,他们也大多分辨不出来什么是什么。至于说偷偷带出去,卖给别人。且不说伯爵的人和路易莎的人都管着这些,就算真的夹带出去,那也是很难做‘逆向工程’的。
逆向工程即使是在路易莎上辈子那会儿,分析手段已经那么多了,也依旧是少数高技术机构才能做的,何况现在。
真正限制制镜工坊产能的,是制造链条上其他部分。像玻璃板制作,就比较容易卡在抛光那一步...抛光真就是个费时费工的活儿,除非玻璃工坊那边无限雇‘擦镜人’,不然就得等它。
另外,各种溶液的原料制造,以此时的条件,是真的很难提升效率63*00
了。而实验室制取效率么,只能说懂的都懂。
不过路易莎也不是太在意提升产能这件事,本来就是做奢侈品,生产太多反而不值钱了。在一个范围内,尽可能多生产就行了...不紧不慢地做订单,反而给潜在用户一种这很珍稀的观感,有利于维持奢侈品的格调和价格。
当然了,路易莎并不是要做那种价格高得吓人,潜在买家屈指可数,根本撑不起一个产业的‘顶奢’。所以一般也无意让买家等货——现在不过是‘穿衣镜’刚出来,订单赶到一起了。
想来,这样的订单堆积期,对‘穿衣镜’这样价格高昂的商品,也不会长久。
“是的,先来后到,但我们希望能有一点儿优待。”乔瓦尼见路易莎脸色不变,赶紧补充道:“为了我们的巨大订单...我们一次至少要订10面穿衣镜,这还只是第一批!”
路易莎回忆着菲利波透露的,乔瓦尼这些人的生意情况,声音如常,问道:“一次订购10面,说不定还有后续订单...难道诸位是想将‘穿衣镜’这一商品带到东方去吗?”
尼斯共和国坐拥地利,做东西方转口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近东那些国家虽然对他们来说是‘异教徒’,可金钱显然是不分宗教的——甚至,尼斯商人在近东国家有着非常多的特权,已经将那里经营成自留地了,很是防范西方的同行们。
乔瓦尼等人就是做转口生意的,据说无论是东罗的高官显贵,还是苏丹身边的红人,他都有结交。他们来订购穿衣镜,就不太可能是在本土销售。何况他们还要那么多,话里话外甚至有后续订单,也只能是打东方市场的主意了。
就算他们拿不下整个东方市场,只是一部分,也不见得比本土给制镜工坊带来的订单少多少了...东方更为富庶,贵族们更加奢侈,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穿衣镜这样的商品送过去,说不定比在本土还受欢迎呢!
第一批订购10面,这不过是稳妥起见。另外,也是他们手中能抽出的现钱有限。他们都是资本雄厚的大商人不错(资本不雄厚,转口生意是玩不转的,最多就是小打小闹),可越是大商人,越是习惯将钱滚动起来,让钱生钱!
而这样一来,能尽快抽出的资金就不可能太多了。
如果是一般的上游供货商,乔瓦尼等人还有信心,先拿货再说。用很少的订金,甚至不用订金就将这门生意运转起来。可要合作的对象是一位伯爵(指的是巴尔扎克伯爵),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们大多不会理解商人们做生意,都是‘十个坛子九个盖’的事儿,你欠我我欠你是常态。他们要的是稳当,订金是不能太少的,而且余款还得尽快回——这一点,经常要和东方的那些贵族打交道的乔瓦尼等人,是再清楚不过了。
保守又贪婪,这就是乔瓦尼他们对贵族的评价。
“是的...我们打算卖到东方去。”知道自己的底恐怕是被菲利波透了,乔瓦尼稍微纠结了一下,还是爽快地承认了。甚至还就此说道:“您了解这一点就应当明白,我们是有信誉的人,市场也非常广阔。”
“如果我等有幸与您签订合约,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订单,我们会为您带来难以想象的利润...事实上,假使您能允许我们支付的订金少一些,付余款的账期能长一些,我们甚至可以第一批订单就达到20面!”
对于订单翻倍这样的‘大饼’(虽然只要她答应,这块大饼立刻就能变成真的),路易莎不置可否。故意略过这些,泛泛而谈:“您如果能将特鲁瓦穿衣镜卖到东方,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我和伯爵也没有理由反对。”
如果单纯是下订单,最多是订单比别人多一些,显然也没必要来拜访她。正如菲利波透露的,乔瓦尼他们有更多的利益诉求。
果然,见路易莎不主动开口说,也不吃他画的‘大饼’,乔瓦尼只能自己说出了诉求:“...我们对‘穿衣镜’在东方市场很有信心,但运输风险不小,资金压力也很难负担。所以希望您能看在我们的订单数量大的份儿上,给予一些折扣,在账期上也宽限一些。”
“另外,关于穿衣镜,我们希望特鲁瓦制镜工坊能够提供镜芯就好,这样更方便运输。”
乔瓦尼知道这些要求很难全部得到满足,还是那句话,贵族可是很贪婪的!要让他们少赚钱、晚拿钱,就等于从他们口袋里偷钱,这是万万不能的。但他有信心最终说服路易莎,这里面包含着精明商人对年轻小白的轻视,也包含着男性对女性的轻视。
路易莎是个年轻姑娘,人们总是很难不‘以貌取人’。这其中甚至难说是‘恶意’,只是顽固无比,连恶意都谈不上的思想钢印。
见路易莎没有立刻回答,乔瓦尼便道:“您应当明白,零售和批发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您尽可以卖给其他人1000镑每面穿衣镜,那是零售。我们这样就算是批发了,要求一些折扣完全是正当的。如果不留出一些利润,我们也没法将您的镜子卖到东方。”
“至于账期,嗳!这也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您并非商贾,不明白这点很正常。但如果是正常的商业贸易,是应该有更长的账期的。”
路易莎听完了这段儿,才笑了笑说:“我不太懂您说的这些,但我想这些也不重要——我是说,您说的很对,我和我的父亲不是商贾,我们也不是真的在做生意。”
“或者换个说法,我们愿意按照我们的方式做生意,为此少赚一些钱也可以接受。”
路易莎真的不懂吗?她可太懂了!这时只不过是不愿意被乔瓦尼牵着鼻子走而已。而她这样不在乎少赚一些钱的样子,也确实让乔瓦尼等人一时语塞...他们平常往来的商人、贵族,都不可能不在乎少赚一些钱。乔瓦尼认为贵族贪婪,可商人的贪婪难道就少于贵族吗?
但路易莎这样说,在乔瓦尼看来,还真有可能是真的。这也算是反过来利用了此时人们对女性的轻视——在男人眼里,女人缺少头脑、善变,做出一些不符合利益的事儿,不是很正常吗?
这是明白自己‘愚蠢’,处理不了复杂的问题,为了让自己打理的事情变得简单一些,宁肯少赚钱什么的。
一时之间,乔瓦尼还真不知道是劝说路易莎,别这么轻易‘躺平’好,还是给她事无巨细解释其中的利益干系好。
过了有那么几秒钟,他才勉强笑笑道:“您应该多考虑一些时间的,要是您今后明白,这是少了多大的利益,就该感到痛苦和后悔了......”
路易莎依旧微笑着不说话。
乔瓦尼的那番说法,放在正常的生意中都是对的。无论是批发应该比零售拿到更优惠的价格,还是要更长的账期,甚至要求‘出口特供简装版’(不加镜框的镜子),在此时、在后世,都是常例。
但问题是,现在可不是做正常的生意,内在逻辑完全不一样——路易莎现在是在做独门生意,卖的还是奢侈品呢!
独门生意就不说了,人无我有向来是最贵的。后世的独门生意,收割全世界,大家在能自己做出来之前,也得受着。那种情况下,谈什么折扣?人家能在做订单的百忙之中,接受你的订单,把你排进去,就千恩万谢了!
之后还每每都能以各种理由涨价,比如说主要的工厂所在地发洪水了,影响生产,又比如说全球原料价格上涨......
至于奢侈品,路易莎上辈子那会儿,可没听说顶级的奢侈品会因为代购买的多,就给代购打折。人家不愁卖的东西,买的再多也是原价。最多给你行一些方便,譬如原本要配货的,给你少配一些,或者在可选的配货里给你好一些的——苍蝇拍什么的就算了,好歹给几条丝巾吧。
一个奢侈品,居然要打折、降价了,只能说明这个牌子不行了,至少也是这个款式过气了。而且这样打折、降价,并不会让核心客户开开心心过来抢购,他们只会迅速抛弃这个,选别的当季爆款,甚至换个品牌抢购。
那些其实谈不到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卖的实际是情怀、故事、逼格的现代工业品(有些是半手工的),都有那个底气坚持不降价。路易莎现在卖真有竞争力,除了特鲁瓦制镜工坊,其他地方完全没法生产的‘穿衣镜’,凭什么要降价?
乔瓦尼他们要留出利润,关她什么事?而且路易莎敢打赌,就算没给他们打折,他们最后也是含泪加价卖给他们的东方客户,总不会少了自己那份利润的。至于说价格高导致的市场小,那也不在这一点儿了。
而且路易莎真给折扣,能给多少?给太多了伯爵不高兴,她也不高兴,甚至还要防范乔瓦尼等人到时候出口转内销。毕竟,运到东方去卖,按照他的说法运费不少、风险很高,这样哪有就近卖了,轻轻松松过手赚一道来的舒服?
而给的少了,又有什么意义?
之后乔瓦尼要继续谈,路易莎都只是和他‘打太极’...乔瓦尼作为一名十分精明的商人,也不是真的傻瓜,等到离开的时候也该知道,路易莎刚刚都是故意的。
将他们引见给路易莎的菲利波还在等他们,是一同离开的。出了路易莎居住的‘红塔’,乔瓦尼身边的同伴就忍不住向菲利波抱怨道:“佩巴蒂先生,您真是把我们的底细全给路易莎郡主倒完啦!这让我们在刚刚的谈判中极为被动。”
对于这样的抱怨,菲利波才不认呢,轻松化解道:“您说的太严重了!我的确给路易莎郡主说了你们,但也只是作为引见者该说的。难道我将人带到路易莎郡主面前,什么都不说,就只管要求一位尊贵的女士见一群陌生人吗?”
“至于你们在路易莎郡主面前的被动,那只能说是你们自己的失误。”说到这里,菲利波甚至以过来人的口吻说道:“我猜你们一定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诚意,路易莎郡主可不是常见的那种傻瓜,她是那种既聪慧,又不缺乏意志的女性。”
“如果不能够在谈判中意识到她是个强大的对手,被她占据主动权,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一直在思索刚刚路易莎表现的乔瓦尼心中动了动,问道:“所以,路易莎郡主并不是一个对利益不敏感的人,对吗?”
“当然。”菲利波不假思索地道:“不过有时要看‘利益’是什么,我只能说路易莎郡主总能抓住重点。她对利益的重视,与那种死死抓住钱不放,其他什么都不顾的家伙不同。很多时候,有必要的话,她也确实是不在乎钱的。”
“这种不在乎,不是她不敏锐,不理解,而是她完全出于自身的意志做出了取舍。取舍,您明白吗?”菲利波有些揶揄地看向这位年纪差不多的同乡,他其实已经有些猜到,刚刚乔瓦尼他们遇到了什么。
类似的事,在他认识路易莎以来不止一次见到过...每一个轻视路易莎的人,最后总会为此付出一些代价,直到他们能够尊重她这个对手或伙伴。
第56章
乔瓦尼等人认清现实很快,收回了之前的要求,老老实实给制镜工……
乔瓦尼等人认清现实很快,
收回了之前的要求,老老实实给制镜工坊下订单。
到最后,只勉勉强强达成了账期上面的小优惠,
就这按照路易莎的说法还得‘试用’——这次是大家第一次合作,乔瓦尼他们也是第一次尝试将‘穿衣镜’这样的新事物,
卖去东方这个市场,
算是给他们降低一些风险吧。
等到下一次,
不见得还有这样的优惠...这也是路易莎的习惯了,不会把一件事说死,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尝和她合作的人对她这个习惯是又爱又恨,拿不到一个确定的承诺,
有时真的挺让人心焦的。但路易莎的好处是,她说了就会做到,
承诺是真的会坚守...在这年头,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尤其是在贵族这个善于出尔反尔的群体中。
“我还以为您会答应那些罗兰西人,
让他们不必订制镜框呢。”海莲娜眨了眨眼,
在签订合约的人离开后,对路易莎说。
路易莎心满意足地喝了一口水果茶,
摆摆手道:“那怎么可能呢?一点儿账期的让步可不能和镜框的事相提并论。”
人家提了那么多要求,不可能真的一个都不满足。路易莎确实是卖奢侈品,
是做独门生意,
尽可以不去遵守一些现在商业中的‘规则’。但这年头大家还讲究‘人情’,更别说她本来就不是真正的商人,
像真·商人那样完全不给别人甜头是行不通的。
而要满足的话,
唯有账期,
路易莎可以稍稍让步...对此巴尔扎克伯爵或许有不同的意见,但别说他现在人不在特鲁瓦,
路易莎可以自己做决定。就算巴尔扎克伯爵在,路易莎也有信心可以说服他。
这也算是路易莎将心比心,考虑到了乔瓦尼等人巨大的资金运行成本吧——如果正常交易,穿衣镜的买家都是下订单的时候支付三成定金,拿到镜子,确保没有品质问题,就付清剩下的尾款。
这种□□、银货两讫的做法,在零售业其实很正常。或许对贵族们来说,他们也想像平常的一些开□□样‘挂账’,到了一定时间(一般是一个季节的最后时间,或者某个节日)再算账开销。但制镜工坊这边笑着说不可以,他们也就放弃了。
大家下意识将镜子当做了平常零买零卖一样的,而零买零卖不接受挂账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对早知道穿衣镜价格的贵族还好,钱都预留出来了,没有这笔钱也不会去下订单。但对乔瓦尼那样想一次贩运10面以上穿衣镜的大商人,那就是实打实的重压了!哪怕是资产规模在10万镑以上的大商人,能一次抽出1万镑资金的,也是凤毛麟角。
所以乔瓦尼等人是几个人一起来的,他们等于是合伙做第一回!
路易莎接受他们下订单的时候只用付两成订金(单说镜子,不算镜框),等到镜子、镜框一起交货,再付他们的三成。交货两个月后,第三次打款,付剩下部分的一半。还有最后一次付款,要在半年内或者下一次下订单前付。
这其实已经极大减轻了乔瓦尼他们的资金压力,他们到底是大商人,订金和交货时付的那部分,手头其实是准备好的。至于两个月后的第三次打款,按时间估计,他们那时应该已经抵达东罗马...顺利的话,生意都开张了,凑齐这部分款子自然也不难。
至于生意不顺利...路易莎为什么要为他们的生意不顺利通融?而且穿衣镜真的已经是很好的商品了,连这也在东方销售不出去,乔瓦尼他们这些年是白混了吗?
最后一次付款自不必说,要么就是他们第一次去销售顺利,赚到钱了,再下订单。要么就是等上半年,给了不算充足,但勉强也够用的凑钱时间。
“镜框?”海莲娜听了路易莎的回答,想了想说:“其实制镜工坊从镜框上赚不到什么钱。”
镜子已经够贵了,路易莎在镜框上确实很克制。虽然买家是下单给工坊,工坊再下单给金匠制作镜框的,但从价格来说,也就比贵族们直接去找金匠贵个一成不到。如果定制的是基础款镜框,甚至可能差不多。
事实上,路易莎给制镜工坊揽下镜框这一块儿,一方面是为了在不提升镜子本身价格的基础上,提升穿衣镜的总价,用金钱去震慑他人,以显示其格调。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繁荣特鲁瓦市面了,不算小的镜框需求,会吸引来很多金匠。
这些金匠,还有他们的家人、学徒、帮工,给特鲁瓦带来人口、消费、生产。这对于这块土地的统治者来说,本来就是一桩好处。
更别说,金匠算还是这年头少见的技术人才。从他们中出来,有人搞艺术(如大名鼎鼎的波提切利),有人成为了银行家(最有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始人摩西就是金匠),有人搞机械发明(发明西方活字印刷的古登堡就是)...那真是人才宝库,前途光明呐!
路易莎不知道自己将来打算干什么,但为未来的计划储备人才是很有必要的。手握足够的人才,才能想做什么做什么。
“那不是钱的问题,各地的金匠纷至沓来,这本身就是一桩难以用金钱计算的好处了。”路易莎笑着解释了一句。
海莲娜虽然不如路易莎,这个站后世视角的人看得清楚,但也能理解路易莎这个说法。点点头:“的确如此,金匠会雇佣帮工,而且他们本身是很有钱的人,聚集一批金匠,特鲁瓦很多人靠他们都能生活了。”
她也算是习惯了,路易莎经常会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看问题。这很让她敬佩,主要是这样的远见,在此时也不多见呢。
处理完这件事,路易莎又吩咐一名侍从:“您去给制镜工坊的马修传个口信,让他明天进宫来见我。”
第二天,作为制镜工坊副管事的马修,一早城堡刚刚放下吊门,就急匆匆进了城堡。这倒是不怕早,这个时候哪怕是贵族,前一天晚上没有盛大宴会的情况下,也不会休息得太迟...这个时候肯定是起床梳洗完毕了的。
事情也确实这样,路易莎听说马修来了,立刻就让人将他请了进来。
都是熟悉的下属了,路易莎便开门见山道:“工坊最近只制作‘穿衣镜’,是不是太单调了?原本不是预想要制作各种尺寸的镜子吗?”
“最近‘穿衣镜’非常红火...”马修说这话并不是推辞的意思,而是描述事实。而当他说完了现况,接着立刻说道:“您是觉得,现在推出其他尺寸的镜子,不会分散工坊那些主顾的注意力,抢走‘穿衣镜’的风头,是吗?”
“当然不会,而且也不是立刻就要出售其他尺寸的镜子,只是你们应该有心理准备。”路易莎意有所指地道:“你们也会担心,这一波订单风潮过去后,一旦订单少了,闲人是不是太多...吧?”
制镜工坊的人对工作强度不大很高兴,但工作轻松也该有个限度。正常人上班,工资高又日常工作清闲就算了,还经常停工——这种情况下,不会是喜悦,更容易担心会不会要裁员,毕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员工嘛!
“能买得起穿衣镜的贵族的确不多,这一次过去后,随着穿衣镜进入各地宫廷,被更多贵族看到,肯定不用发愁今后。但也很难大量出货了...嗯,可以再看看那些去东方的商人,他们或许能带来惊喜也说不定。”
乔瓦尼那些人,不只是将镜子卖到近东!必须要知道的是,此时去往更富庶的远东的航路掌握在东方人手中...一旦镜子在那边打开了市场,他们那儿的海商很有可能会直接过来采购,然后贩卖去远东。
东方是个比本土大得多的市场(如果能打开的话),而远东,那又是个比东方更大的市场了...总之,未来可期。
不过,再怎么未来可期,那也是未来的事儿,而且不一定成真。所以还是得着眼于眼前,尽力开发本土市场。
制镜工坊最初是打算制作各尺寸的镜子的,各种准备都做好了。但路易莎却叫停了这部分生产,让他们先专注于最大尺寸的‘穿衣镜’——这里面,路易莎当然是有自己的算盘的!
“我叫你们一开始只做‘穿衣镜’,是为了让我们可能的买主印象深刻...正如你已经领会到的,种类太多了,有时是会让人注意力分散的。之所以选择‘穿衣镜’,而不是别的,则是为了先声夺人。”路易莎还是很看重马修的,还特意给他掰开了解释。
“这样巨大的镜子,本身放在那儿就让人无法忽视了,它是如此抢眼。看到它的人很难想象,我们这个时代要如何制造出这样的宝物...只有这样的宝贝,叫出天价大家也理所当然。甚至某种程度上,穿衣镜的天价,让它对某些买家,以及未来的买家,更有吸引力了。”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大的镜子,这样高的价格,市场终究还是太小了...所以我们可以做小一些的镜子,价格平易近人一些。我想很多买不起穿衣镜的人,不会拒绝有一面桌上的化妆镜,又或者尺寸合适的壁镜。至于那些买了穿衣镜的顾客,只要穿衣镜不降价,也不会因此不满。”
这其实就是一个奢侈品品牌内部不同定位的问题,哪怕是再蓝血的大牌,也得有一些入门款,或者比较合适的经典款什么的啊......
“一开始,花样也不适合太多,很多时候过多的选择不代表好。而且新鲜感么,总要一点一点来——先准备做两种,一种是淑女们可以拿在手上的手柄镜,镜芯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蕉叶形。另一种是20寸*20寸左右的方形镜,无论是挂在梳妆桌前作化妆镜,还是作为墙壁上珍贵的装饰物,都很合适。”
“不算镜框的话,手柄镜可以定价为两镑左右就能拿下的商品,具体的你们看看利润率,再做决定吧。至于方形镜,先确定为不超过100镑......”
别看小手柄镜定价为两镑左右,实在便宜,实际上若加上材质较好的镜框,也就要好几镑了。而在中世纪,这绝不是一笔小钱,不能被‘穿衣镜’一面1000镑的价格弄得忘记了这个时代正常的物价。
而且这个价格的话,哪怕是小贵妇,估计也能比较容易买上一个。积少成多,不见得比穿衣镜少赚多少...另外,这也是给制镜工坊的雇工带来了一个保底的工作量。靠这个估计就可以覆盖制镜产业上所有人工、物料成本了,再卖其他的产品,就是纯赚!
至于说20寸*20寸的方形镜要价不能超过100镑,这也是有原因的...按照穿衣镜的尺寸,一面穿衣镜可以切割出8面这个尺寸的镜子了。如果方形镜的价格超过穿衣镜的18,那不是其他人大可以买了穿衣镜切割做方形镜赚钱?
这样的笑话是决不能出现的!
再者,这样也能体现出穿衣镜的尊贵,‘巨镜’的不易得...将镜子从方形镜做到穿衣镜的尺寸,其难度和成本,都不是线性增加的,而是指数增加——不管在特鲁瓦制镜工坊这是不是真的,至少要让外界有这种感觉。
“说不定,这样的方形镜开始卖以后,大家还会更愿意购买‘穿衣镜’。”路易莎想到了什么,抿着嘴唇笑了笑。
马修不太明白:“?”
路易莎向他解释这其中心态变化:“过去大家会考虑,穿衣镜能否像普通珠宝一样方便变现——大家认可穿衣镜的价值,可是它很难出手,不是吗?一般比较精美的冠冕,王室公主常用的那种,也不过两三百镑呢,那也是最好出手的。而如果是杰作中的杰作,每个家族最知名的冠冕,大家认可其价值,却不一定好出手。”
“啊,巴伦王室那批珠宝!”马修很快联想到了这个。
之前巴伦王室,叔叔夺了侄子的王位,巴伦王室前国王那一系,只有王后带着公主跑回了娘家瓦松。随身带的,就有不少巴伦王室最值钱的珠宝。因为要用钱,也曾找人去给那些珠宝估价,想要卖一部分来着。结果就是,大家看归看,很少有人出价...实在是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