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章

    她也不专横,喜欢的东西虽然多,却样样叫人觉得有品味。即使那些喜欢的东西里,有一些过于‘俗气’的东西,她做来也是不同的。就比方说‘美食’,路易莎对食物非常挑剔,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暴食、庸俗、欲.望。但只要见过她是怎么做的,很难不向往她。

    “哦,音乐,你说音乐?”路易莎还抱着自己的琉特琴,轻轻用羽毛管拨动了一下(此时的琉特琴不是手拨的,一般用羽毛管当拨片拨弹)。

    “我很喜欢悦耳的音乐,那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我不得不说,练习乐器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乐趣了。”

    路易莎上辈子会一点儿尤克里里和口琴,前者是跟风学着玩儿的,后者是她有一个堪称文艺青年的长辈,跟着学了一点儿。但都是‘样子货’,她二十年的人生里,和乐器、音乐没有太大的缘分,她也没发现有那方面的天赋和爱好。

    只能说中世纪日子无聊,这也算打发时间了。大概正是因为心态不同,再加上从小就有现代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她才能学的那么好吧(对比同时代的普通人)。

    海莲娜注意到了,路易莎说到这些的时候丝毫没有装腔作势,她如自己所说的那样,认为宫廷生活中诸多乐趣‘不过如此’。而且就算是她给予了肯定的乐器演奏,也看不出她有多沉醉,仿佛随时可以扔下一样。

    说实话,这种满不在乎的劲儿,比海莲娜见过的任何一种‘贵族风度’还要贵族风度。

    “这方面您真是宫廷女子的典范,我听说您不只是会演奏琉特琴、绞弦琴和竖笛,演唱各类多节诗、回旋曲、骑士田园恋歌等歌谣。还能自己撰写优美典雅的诗歌和散文,真是令人佩服。”海莲娜半是真心地恭维。

    “那不算什么,我并不认为我的水平很高。只不过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所以稍有水准就会引来惊奇,仿佛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一样。”路易莎是真的这样觉得,这些事她学得快完全是因为她有现代人的见识。

    华夏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现在情况也差不多。身为现代人她看过的古代作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大量的文字信息充斥了她的日常生活。可能她觉得有些俗气的比喻修辞,此时看来就惊为天人——第一个将姑娘的脸比喻成红苹果的人也是天才!

    要知道,英语成熟还得等到莎士比亚之后呢!因为莎士比亚作品中大量的短语和句子,极大丰富了英语的表达,而莎士比亚已经是文艺复兴时的人了...中世纪不是所有国家都像英国,要等一个莎士比亚,但文学上的不成熟是一样的。

    “我认为,以海莲娜你的聪明才智,如果你愿意的话,也能做到这些。”路易莎认真地对海莲娜说道:“只不过你不愿意,是不是?你和老师一样,着迷于炼金术...我也觉得那挺有趣的,但仅限于其中一部分。”

    “像是长生不老药、点石成金,《绝学》那样的文章里介绍的将水银转化为银...这些就算了。”

    路易莎听说安东尼是知名炼金术师的时候非常吃惊,她没想到‘炼金术’这种东西居然是可以摆到台面上的——过去她很长时间都生活在修女院里,这让她对中世纪时的宗教环境有了比较切实的了解。

    和想的不一样,虽然这是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社会,但‘怪力乱神’之类的东西是不受认可的。天主教认为,不存在其他超自然的力量,如果有人认为巫师、妖魔、小精灵等真的存在,那就是‘迷信’。

    虽然私底下,尤其是偏远的乡间,那些东西总有人相信......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在宗教力量强盛的中世纪,非常少见‘焚烧女巫’。反正路易莎在中世纪生活十多年了,还没听说过焚烧女巫的事——因为从根子上来说,天主教根本不承认女巫的存在!

    历史上焚烧女巫运动是在15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后半叶这300年(最‘兴盛’的时期是17世纪前后,那时候文艺复兴都过去了),怎么都和中世纪无关了!

    焚烧女巫和宗教热情也没什么关系,本质上是那个时期社会结构、风气等剧烈变化之下,人们将越来越无法调和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转换为对弱者的处刑——被指认为女巫的,往往是外乡人、单身女性、位于群体边缘的人,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女巫’,而不是‘巫师’这个包含男女的大群体,也进一步说明了问题。要知道,即使是最弱小的男人,也有比他们更弱小的女人呢!

    因为有对‘迷信’的认知,所以路易莎还以为炼金术也和其他‘迷信’一样,在这个时代属于上不得台面的,只有偏远地区的‘愚夫愚妇’才会信。如安东尼这样的知名学者,怎么会是炼金术师,还大家都知道呢?

    她却没想到,此时炼金术虽然不属于主流,暧.昧地在科学和神学之间左右横跳,但在世俗世界却不算忌讳。有的炼金术师甚至会公开和教皇通信,说明炼金术的好处——一般来说,教会官方对炼金术都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的。

    斯科特父女的到来等于是给路易莎打开了一扇炼金术的小窗,她在安东尼那里找到了一些炼金术文章,就像她刚刚说到的《绝学》。这里重点当然不是‘炼金术’,而是炼金术里真正科学、理性的那部分...是‘化学’啊!

    炼金术针对各种材料,进行溶解、熔化、过滤、升华、煅烧、蒸馏等操作...路易莎这个现代人怎么能不感兴趣呢?

    “您说的真有意思。”听到路易莎的话,海莲娜显得有些不自然:“炼金术的最终目标就是炼制出‘贤者之石’,而贤者之石意味着长生不死药和金子,您一下将它们全部否定了。”

    这时候也回到房间了,路易莎发现让娜送来了下午茶的点心,就放下乐器说道:“我并非不尊重您的追求,但我相信哪怕是最乐观的炼金术师,当下也不会真的将‘贤者之石’当做目标了...至少我们得现实一些。”

    “制作一些有希望做出的东西,追寻一些不那么虚无缥缈的知识。”

    第25章

    让娜送来了路易莎的下午茶点心——此时平民最重视午餐,因为只……

    让娜送来了路易莎的下午茶点心——此时平民最重视午餐,因为只有吃饱了午饭才有力气接着干活儿。晚餐的话,随便应付一下就能去睡觉了。贵族则不同,他们有的是财富和闲工夫,所以最重视晚上那顿吃喝。

    点上烛火的一场晚宴往往能持续到很晚,叫每个人都尽兴呢!

    因为晚餐吃的比较迟,正在长身体的路易莎就有些撑不住,往往会在下午四点左右吃一顿下午茶。她也不担心多吃一顿会青春期肥胖什么的,反正城堡的伙食不合胃口,晚餐她都不怎么吃的。

    看到让娜送来了下午茶点心,海莲娜也挺高兴的。要说在路易莎身边做侍女,除了路易莎本身很有趣外,还有什么让她高兴,那就是这些让娜送来的吃的了。

    海莲娜并非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她过去呆的地方,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罗兰西,都是以美食闻名的。相比之下,瓦松的烹饪传统虽然不弱,却也比不上!之前海莲娜还在瓦松王国的王都西岱生活了一段时间呢,也没吃到什么令她惊艳的食物。

    然而来到了布鲁多宫廷,宫廷御厨烹饪的菜肴没让她满意,却是一个小厨娘端出的食物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美味。

    路易莎看了一眼送过来的下午茶,饮料是玫瑰苹果茶和葡萄酒。她当然无意饮酒,所以葡萄酒是为其他人准备的——随着路易莎开始吃下午茶,她身边也有人有了一样的习惯,她当然也不会吝啬让厨房多做一些。

    其实有吃晚餐习惯的人,这顿下午茶可有可无,尤其是对女性,多吃一顿似有贪食的嫌疑。但谁让让娜端出来的食物太好吃了呢?所以大家也很有默契的,从不去讨论节制饮食是何等美德。

    下午茶出现‘酒’似乎很奇怪,但路易莎对此接受良好。不只是因为此时谁都喝酒,还因为后世作为下午茶代表的‘英式下午茶’本来就有不喝茶,而喝香槟等酒饮的选择。

    当然,路易莎对此不感兴趣,她选择喝‘茶’。即使此时西方没有茶,花果茶也是她最后的坚持——其实随身空间的超市里有一些茶叶、茶包,但不方便光明正大使用。所以偶尔偷偷饮用外,路易莎也不会为了日常饮食拿出来。

    苹果玫瑰茶也很好啊,用新鲜苹果块煮水20分钟左右,然后加入玫瑰花瓣。这之后就不用再煮了,而是焖泡。可惜没法拿出一些红茶来,不然放玫瑰花的时候再加点儿红茶,这就是苹果玫瑰热红茶了。这会更加好喝,也更适合配点心。

    分出一部分下午茶给其他要吃的人后,路易莎就坐在小桌旁,请海莲娜坐对面。除了饮料之外,桌上还有各种可以饱腹的点心...虽然原则上下午茶不讲究饱腹,补充一些糖分也就够了。但路易莎吃下午茶主要是因为晚餐不想吃,饱腹就有必要了。

    精美的银碟和玻璃餐碟用来盛放吃的,总共有三甜三咸六种,分别是华夫饼、饼干、蛋挞、手指三明治、芥子炸小胡瓜和培根香草烤小牛肉卷,有甜有咸、有荤有素、有碳水有蛋白质,搭配也是很合路易莎心意了。

    “这是‘祭饼’啊...”海莲娜尝了一个巴掌心大小的华夫饼,眼前一亮道:“虽然是‘祭饼’,但比西岱圣母院的祭饼更甜美酥松呢!人们都说西岱圣母院的祭饼是最好的,但比起这个也不算什么了。”

    ‘华夫饼’从分类上来说属于‘祭饼’一类,即宗教节日时分发给大众的代表性糕点。这种名为祭饼的专用糕点一路改进,到如今专指不必发酵,在优质面粉中加入水和红葡萄酒,然后放入两片圆形铁质模具(类似电饼铛)中烤制的饼。

    常见的‘祭饼’比较薄脆,内里绵软的部分没有后世华夫饼那么多,面糊的配方也多少不同。不过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华夫饼并不陌生,确属‘祭饼’一类无疑了——至于其中的差异,当做是一种独家配方的祭饼就是了。

    如今年月,很多后世确定的东西,此时都还不统一呢!毕竟在传播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就是想统一成某种‘正宗’,也是不可能的。

    路易莎也吃了一个华夫饼,这是在她的指点下,用面粉、淀粉、鸡蛋、牛奶、食糖、融化黄油调的面糊(有泡打粉会更松软,不过没有也可以)。没有加葡萄酒和水,所以就是纯粹的蛋奶甜香、黄油香...刚出锅的华夫饼外酥内软,一口下去是融洽的各种香甜味,既丰富又不像此时很多食物那样口味‘杂乱’。

    旁边还有配着吃的果酱和蜂蜜,海莲娜就加了。不过路易莎觉得华夫饼本身的香甜味足够了,所以没加。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过去我吃过的祭饼,哪怕是刚出锅不久的也会缩紧,一下就不那么松软了...”

    祭饼是大众点心,虽然早先只有修道院和教堂才会制作,但此时就连街头小贩也会烤来贩售。所以海莲娜吃过多种祭饼,自己也会做,一下就吃出了不同。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过筛后变得更细腻的面糊要先静置十分钟,然后才能去烤。”路易莎并不敝帚自珍。

    喝一口苹果玫瑰茶,没那么腻了,路易莎又去吃咸的手指三明治(所谓手指三明治,大小为两指厚、一指长,又名‘茶三明治’,最开始就是配茶的,算是下午茶标配了)。这次有两种经典口味的三明治,分别是清爽的黄瓜三明治和风味十足的三文鱼三明治。

    黄瓜三明治用的是白面包片,中间夹的是去皮的黄瓜、黄油和奶油芝士。三文鱼三明治则要用黑面包片来做,中间夹烟熏三文鱼薄片——在此时黑面包无疑是真正的平民食物,贵族几乎不吃的。但用来做三文鱼三明治,其厚重的口味、稍显粗糙的口感,却更能和烟熏三文鱼的口感、香气相得益彰。

    当然,这也和黑面包的做法有关。此时的黑面包都做的很粗糙,毕竟是平民食物,磨面粉的时候都不讲究过筛几遍,磨碎了就拿去烤面包了...路易莎却是让人以白面包的细致制作黑面包的。

    海莲娜出于对让娜和路易莎的信任,也吃了明显由黑面包制作的点心(三明治),出乎意料的好吃。就忍不住说道:“我从未想过,居然能在大贵族的餐桌上见到黑面包,而且它还是那样美味...或许人们对食物的偏见本来就是没有道理的。”

    “我也这样认为。”路易莎对此时的‘食物歧视’也不满很久了!食物哪里分贵贱呢?是人给它们分贵贱而已。

    “因为果子长在高处,所以就比生长在地下的根茎类蔬菜要高贵,这是什么道理?因为这个,大蒜一直都是低贱的食材。可是现在看起来,即使是大贵族的饮食也离不开大蒜了——如果食物真的分贵贱,那也应该是用美味与否来划分的。”

    路易莎又吃了一个芥子炸小胡瓜,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小食,路易莎上辈子在意大利餐厅吃过,印象深刻。

    当时意大利餐厅提供两种炸小胡瓜,一种是大茴香炸小胡瓜,另一种是芥子炸小胡瓜,供客人选择。据说大茴香炸小胡瓜是原版的,只不过有人吃不惯大茴香籽的甘草味儿,这才推出了芥子代替食谱中用到的大茴香籽。

    将一锅盐水煮沸,加入切片的小胡瓜,水再沸时捞起小胡瓜片。用干布巾吸去小胡瓜片上的水分,然后均匀地裹上一层细细的面粉和一点儿盐花,就可以用中小火慢炸了。等油炸得两面金黄沥干油分,最后洒上一些芥子和柠檬汁就能上桌了。

    这道小食食材平常,调味克制,但讲究油温,完全遵循了适可而止的烹饪原则与清新质朴的饮食风味。和此时堆砌大量香料,调味复杂但味道咸淡都不分的烹饪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品尝这样的食物,真有种舌头经过种种‘冲击’后,受到温柔款待的感觉。

    ‘咔嚓、咔嚓’,连吃了好几个炸小胡瓜片,路易莎才住嘴又喝了茶。

    此时海莲娜观察了蛋挞好一会儿,虽然这是一种相当陌生的食物,但香气是不会骗人的,于是谨慎地拿了一个来品尝——啊,好吃!她的双眼一下眯了起来。

    一边吃着,她一边又看中了‘貌不惊人’的饼干,不太确定道:“这是...饼干?”

    饼干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其名称本意是‘烤两次的面包’。最初就是将烤好的面包进一步烤制,达到去除水分,进行长久保存的目的。这样的目的显然和美味无关,往往是穷人不得已的选择,又或者是军队行军、船员远航等特殊时期的饮食。

    直到中世纪中前期,阿拉伯贵族才开始享用加糖制作,并浸泡过杏仁油,撒了芝麻、杏仁等的饼干。而花了大约两百年时间,西方才学会了这种饼干制作方法,也是此时贵族正吃的饼干。

    但说实在的,即使是这样的饼干,在路易莎这个现代人的口味里也很难称得上美味。

    饼干本身依旧干硬,加糖也改变不了口感粗糙。后面通过浸泡杏仁油的方式改进口味,有效是有效,也难免油腻。

    而这次下午茶吃的是中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玛格丽特饼干’:

    软化的黄油加入到拌匀的面粉、栗子粉、食糖中,加上一点点盐再搅拌均匀。然后将熟蛋黄挤压过筛,混着之前拌匀的面63*00

    粉等揉成面团。最后将这个面团搓成长条,切成一个个的小剂子。这些小剂子肉圆按扁,入烤炉烤制,这就成了。

    第26章

    ‘玛格丽特饼干’真是新手饼干中的新手饼干,不只是做起来比较……

    ‘玛格丽特饼干’真是新手饼干中的新手饼干,不只是做起来比较简单,原材料也易得,都是现在厨房里常见的。

    当然,味道也不差——口感上和后世主流的饼干,无论是薄脆饼、早餐饼,还是曲奇饼,都不太一样。在路易莎吃来,香酥厚实,又没有那么厚实,类似放大版旺仔小馒头。

    海莲娜在路易莎吃培根香草烤小牛肉卷的时候,终于品尝了饼干。

    路易莎也回答了她刚刚问题:“是的,这是一种饼干,怎么样?”

    “嗯,很香酥,而且轻盈...比起最薄的那种祭饼都要轻盈,人们还总说那种薄祭饼是轻薄如云彩哩!”海莲娜细细品味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她现在只担心,在路易莎这里吃的太好了,今后父亲离开了布鲁多宫廷,自己再也吃不到,那就太难了。

    “是黄油的香气啊。”海莲娜品味出玛格丽特饼干里明显的黄油香,又忍不住道:“您倒是经常食用黄油呢!”

    路易莎知道她的意思,虽然在后世的人看来,黄油和橄榄油一起成为了西餐的代表油料。但在此时,猪油和橄榄油才是具备统治地位的。橄榄油不必说,乃是地中海饮食三部曲之一(即谷物、橄榄油和葡萄酒),在地中海沿岸这甚至不只是饮食,更是‘文明’。

    猪油则是蛮族入侵后随着这片土地新的当权者走上巅峰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么。而猪油之普遍、之受欢迎,从它被允许出现在四旬斋期就知道了。

    这个本该禁绝一切动物性食品(不算鱼)的斋期,却允许‘植物油状’的猪油出现!这只能是自下而上的裹挟。

    就如同一些动物,明明不是鱼,只因为会在水里活动,也被务实地归类为鱼,摆上斋期的餐桌...实在是人民群众的呼声太大,大家太离不开它们了!

    至于黄油,它在民间其实很常见,但在贵族餐桌,尤其是北方以外地区的贵族餐桌,就非常少见了。历史上黄油名声变好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事了,然而最初也不过是橄榄油的替代品而已。

    “因为黄油本来就很美味啊,尤其是带有奶香的纯净味道,口感顺滑,和糕点非常相称。在我这里而言,味道就是唯一的标准,至于餐桌上的高低贵贱等级,那不重要。”路易莎依旧是这样说。

    让娜这时候和其他侍女吃完了自己那一份,也过来攀谈:“路易莎小姐说得对!而且即使是固执的人,最后也不会拒绝真正的美味的。即使那些美味是用‘低贱者之食’制作的。”

    “像这一次,伯爵大人还特别命令主厨学习我的食谱呢!到时候要在晚宴使用,用来宴请宾客。”让娜的食谱就是路易莎和她弄出来的,路易莎负责动口,她负责动手实践并在原本的基础上修改。

    毕竟理论和实际多少还是有区别的,在后世厨房里做得的菜,在此时的厨房很难照搬,各方面条件都不一样了。再考虑此时能接受的口味微调,就更不必细说了。

    “我还以为伯爵能直接让你来做呢!”路易莎笑着侧过头。

    这当然是开玩笑的,她早就知道中世纪一座大城堡里仆人群体的复杂程度,不比华夏古代大家族里来的低。就像《红楼梦》里那样,一个小丫头再会做饭,也不能一下提拔她去做厨房的主。

    说起来,《红楼梦》里管事的基本上是家生子,很多职位完全是继承制了。而在中世纪的西方,一些最开始不是继承制的职位,像是大总管、仆役长等,也逐渐继承制了。有的自家没有子嗣可以继承,还能买卖出去呢!

    果然太阳底下无新事。

    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近代西方宫廷的影子了,国王没法随便开除职位家传的仆人、真正占住职位的人不做事(雇佣其他人做)、一个职位上不止一个人...其实是有本而来。

    “那可不会,虽然大人们都爱吃这些,但...”让娜摇了摇头。

    从路易莎回布鲁多以来,虽然一开始让娜只是给她开小灶而已。但偌大宫廷,哪里来的秘密呢?加上路易莎愿意给大家分享让娜做的食物(也是借助外力倒逼布鲁多宫廷的厨房改进的意思),大家也逐渐吃上了这口。

    不得不说,好吃就是好吃!路易莎没搞什么中餐,基本上做的也是后世的西餐,和此时人们的口味算是一脉相承。大家接受起来也快,一下就被征服了——美味的东西没吃过就算了,吃过之后再要继续以前的饮食,那就多少有些难以下咽了。

    事实上,为让娜这次所说的晚宴,膳房的厨师们得向她学习几道好菜呢!包括但不限于红酒酱鸡、狗鱼肉圆、炸小牛排(米兰风味)...这也让路易莎在晚宴上终于有东西可吃了。

    对于路易莎来说,布鲁多宫廷的主厨们或许是刚刚学习这些佳肴,对比让娜还有些不足,以至于菜色本身差着意思。但对第一次吃到这些食物的‘宾客’来说,那就只有赞不绝口的份儿了。

    主菜就是红酒酱鸡、狗鱼肉圆、炸小牛排三种。

    其中红酒酱鸡和很多西餐菜肴一样,食材本身的处置很简单,就是烤熟而已。味道的来源主要还是酱汁,像这次的红酒酱,即是用鸡肉高汤、红葡萄酒、红葡萄酒醋等调料加热同煮,再加入面包屑增加稠度得到的酱汁(加热过程不能烧开,不然酒精蒸发,风味就不同了)。

    狗鱼肉圆则更简单,这在历史上就是一道里昂名菜。做法不过是将狗鱼肉剔掉鱼刺,搅打成鱼蓉后加入蛋清,制作成的圆形或椭圆形鱼丸。其调味简单,狗鱼又是瓦松国内各流域最常见的淡水鱼之一,这样做成的食物甚至可以说是‘家常’。

    在历史上,这道狗鱼肉圆也确实是流行于酒馆的平民美食。

    相对而言,炸小牛排算是三道主菜里唯一的‘高级货’了。在中世纪对食物的定义里,小牛肉和牛肉并非同一种食物,贵贱更是不同。一般情况下,牛肉虽然不是低级食材,但也绝称不上高贵。细嫩的小牛肉就不同了,属于高档食材,是贵族宴席上的常客。

    不过即使是‘高贵’的小牛肉,也没有太复杂的调味,不过是用盐和白胡椒两样调料调味而已。然后是依次裹上薄薄一层面粉、沾上鸡蛋液、滚一圈面包渣,就可以下锅用黄油去炸了。炸好的小牛排,用牛肉汁和芝士汁调味。

    本来地道的米兰风味还要放一勺土豆泥的,不过这时候没有,也就算了。

    红酒酱鸡醇厚清新,炸小牛排柔软而肉汁四溢,优质牛肉本身的‘肉味’也完全被激发出来了。还有狗鱼肉圆,在此时更是少见的纯以清淡鲜香取胜的食物——制成肉圆又加入蛋清后,狗鱼肉原本粗糙的肉质感没有了,反而极其细腻。配合食肉鱼特有的鲜美,‘本味’就很绝了。

    路易莎注意到平常更专注于饮酒的宾客们,这次至少多拿出了一半的注意力到菜肴上!虽然平常吃的就很多了(军事贵族大抵以能吃为荣),但吃的像这次这样投入的,实属少见。

    当最后以一道香橙味大米布丁收尾时,大家明显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即使一个个肚子都吃圆了!

    “...向您致谢,大人!”一位客人站起来,主动向巴尔扎克伯爵敬酒。这确实是真心的,到收尾时候只有‘消化酒’,而消化酒一般可没有敬酒的。

    “在下从罗兰西来,但即使是那儿以美食为傲的人家,我敢说也没有您宫中的珍馐美味。您给我们这样的招待,实在令人感动!”

    客人由衷的赞美令巴尔扎克伯爵心满意足,在此时,一位贵族领主的义务之一,就是给予客人好的招待。而在招待中,吃喝无疑占据非常重要的一环。相比自己吃到美食的快乐,这方面受到赞美,大大满足自尊心,这更叫伯爵看重!

    因为这样的缘故,他对路易莎更加满意——这样美味的饮食也是路易莎带来的。

    晚宴后他不顾伯爵夫人和小女儿伊娃不太好看的脸色,称路易莎为‘我心爱的小女孩’,愉快地说道:“还记得东南角的塔楼吗?过几个月一定完工,到时候你就能搬进去了。哦,你现在要做很多事,有足够的房间任你支配也是应该的。”

    特鲁瓦宫几年前就开始修建的东南角圆形塔楼,虽说路易莎一回来就说过,完工后会给她使用。但说归说,实际安排不到最后谁又知道?伯爵夫人早就打算替伊娃争取了,即使此前伊娃住的房间,已经比路易莎这个临时来的要好。

    第27章

    入V三合一大章!!!

    特鲁瓦宫是一座‘新’城堡,

    虽说两百多年前就打下地基,但真正动工也就是三十年前的事——这里地处要津,在此建设城堡的决定并不难下。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

    事情一再推迟。

    为了防守容易、取水方便等,特鲁瓦宫作为一座城堡位于一座石灰岩山脊上。背后被不算陡峭,

    但够用的山坡保护,

    前面则临着一片不算小的河湖。

    特鲁瓦宫有两个入口,

    分别在两侧。嗯,特鲁瓦宫从平面图来说是一个狭长的形状,入口就在两侧‘尖尖’上,正是标准的‘易守难攻’。

    作为大型城堡,

    特鲁瓦宫当然不只是一个堡场,实际上它有3个堡场。从平面图上说,

    从城堡左侧大门进入,向右先是上层外堡,

    然后经过一座塔楼和内墙才能到上层堡场。

    上层堡场再向右,

    是一座长方形巨塔,巨塔侧面是一条狭长过道。如果是防守的话,

    这条过道是门口之后,又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

    穿过过道,

    右边就是中层堡场了,

    中层堡场由几个塔楼和幕墙包围。向右穿过一座幕墙,这才到达最后的下层堡场。这也是特鲁瓦宫的主要住宅区,

    其中城堡的主体安置在北面沿河一线。

    至于东南角的圆形塔楼,

    那是城堡中最后一个未完工的主要地面建筑了(如果以后再要增建大的建筑,

    那是另一回事)。

    这座漂亮的圆形塔楼和城堡主宅,各处在特鲁瓦宫右边入口门楼的一边。主宅在北面那一边,

    沿河建立。圆形塔楼在东南边,背靠山坡——右边入口门楼与两座楼房相连,和主宅间隔的楼房是用作监狱的,和圆形塔楼相连的楼房则用作警卫室,居住着入口值勤的卫兵。

    警卫室旁用幕墙连接圆形塔楼,这座塔楼不包括带有两层防护矮墙、设置堞眼的露天顶层,共有四层用于居住。对比伯爵夫人居住的角楼,每层面积有两倍大了,加上讲究不输主宅,难怪伯爵夫人想要替女儿争取。

    眼下,这座塔楼已经修建六年了,工程进入了最后关头。这个时候的建筑材料也没有甲醛什么的,明年春天一完工,路易莎应该就能住进去了。

    当然了,那也是明年的事,现在看起来,这座塔楼跟前还是乱糟糟的。不是内行人,根本看不出即将收工的意思。

    “雷欧大师!”就在乱糟糟的塔楼跟前,一个年轻人跑过来,对着一个系着皮围裙的高大老汉说道:“刚刚木匠师父说,之前预计的门板不够用,要抓紧时间新造——因为路易莎郡主的要求!”

    “路易莎郡主似乎打算在能用上门板的地方都用上。”那个年轻人神情似乎有些困惑:“或许是女士们太娇贵了,得用一道道门板来保卫。”

    ‘雷欧大师’就是负责修筑特鲁瓦宫的建筑匠师,在此时‘匠师’并不是随便一个建筑师都可以使用的,凡是能得到这个称号的,那都是能负责建筑一座宫殿、教堂的。雷欧大师曾给另一位匠师做助手,参与了一座教堂的修建,也正是那时得到了匠师的称号。

    之后他就被上一代巴尔扎克伯爵请来修建特鲁瓦宫,现在三十年过去了,城堡逐渐完工,他一生的事业也就在这里了——以他的年龄,他是不可能再接一个这样的工程了。

    往后也就是住在特鲁瓦宫,负责一些可能的小工程,以及城堡的修缮维护工作。

    中世纪的城堡可不是修完就完了,每年的修缮维护必不可少,不然再雄伟的城堡很快也会荒废。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