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去做汉室故臣?汉室故臣品秩虽高,但谁都知道,这是虚的!
所有人,所有为这个偌大的周氏王朝付出的文武勋贵,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不过分,这是他们应有的诉求。
所以,周野有怎样的打算,此番回军便要有相应的安排。
在祝融的注视下,周野收起了信,放在了一边。
见美人眸中有愕然之色,周野笑问道:“你希望我当皇帝么?”
祝融不是扭捏的人,用力点头:“嗯!”
“众望所归,连当今陛下都早有此心,用荀相的话来说,这叫众归……众归所望!”
“众望所归!”
周野在她脑袋上敲了一下,轻轻摇头:“公瑾今晚都没急着回去呢。”
很明显,小老弟也急了。
大规模的劝进早已开始,现在所有人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
为的,只是周野一个肯定的答复。
“兄长,此时您还犹豫什么呢?”
“乱世需要结束,您这一步非走不可!”
果然如周野所料。
他是三天不炮,一炮三小时;不炮则已,一炮晕美人的角色。
昨晚到半夜才睡,结果大早晨就被周瑜给吵醒了。
他急着去办事,但来都来了,该说的话还是得跟哥说。
“天下是您打的,制度是您定的,无论文武还是百姓皆期盼新朝。”
“此刻若是没有新朝应运而生,那必然是徒增矛盾啊!”
周瑜素来是温文尔雅的。
周野从来没见他这么急过。
他伸了伸清晨的懒腰,有些睡眼惺忪:“公瑾,你把话说得再明白一些。”
“我这话还说的不明白吗!?”
大哥你是没睡醒?……周瑜快步走到兄长面前:“这个皇帝您必须得当啊,这时候还犹豫什么?”
这话他人说已经有些不敬了。
但二人关系本来就不一般。
例如如果是荀彧或诸葛亮在这说,周野有义务的演一演,毕竟三辞三让是古有之例。
但周瑜是宗室亲臣,三辞三让的事都可以丢到一边去再来谈的。
“近来公瑾收到了不少信吧?”
“何止是不少,堆起来都有我一般高了!”
周野颇有兴趣:“都怎么说的?”
周瑜耐着性子坐了下来,喝了一口早茶:“有说自已是外臣,不清楚您的意思,向我询问的。”
“还有的是说了长篇道理,让我转述于您的。”
“总而言之,多是不能理解,认为您是断然不需谦虚的……兄长,您今日之功,胜高祖世祖远矣,还……还扭捏什么呢?!”
“扭捏?”
周野听了大笑,连连摇头:“公瑾啊公瑾,你们是担心我扭捏,我是担心自已胃口太大,吓着你们啊!”
周瑜一愣。
周野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先去忙吧,快了快了。”
“你就转告他们,说‘有多大的功,便有多高的赏’。”
“功既是自古以来未有,那赏亦如此!”
第1385章
幽州形势,投降与否
迅速扫尾!
这是周野最后附加的嘱托。
大家伙不是急着要封赏和吃蛋糕吗?
那就赶紧的吧!
接下来数日之间,冀州河间、安平等地的守军也先后投降。
镇守孤城的程昱、夏侯渊、乐进等人愈发无力控制部下。
同时,他们自已也清楚坚持再无任何意义。
他们立在那似乎只是象征意义了,周军都犯不着去攻城了。
到了此刻,多死一个人,都是浪费。
大军如星云发散,遍布冀州各地,目的只为其一——抓曹操!
曹操决心要躲,可以说他对周野已完全失去了威胁。
但周野偏不如他所愿。
天下大定了,但这后期的‘罪魁祸首’却消失了,总让人觉得似乎不圆满。
偌大地图上,还挂着曹魏旗帜的只有四处:陈留曹仁、安平乐进、河间夏侯渊、涿郡曹真。
其中,除涿郡之外,其他三地都开始进入了投降节奏。
几位将领,多多少少还是想谈一些条件的。
当然,他们现在没法讹诈周野什么,只能争取一些将来的利益。
对此,周野各部置之不理。
不跟你谈,也不打你,就憋着你。
“要这么狠吗!?”夏侯渊直瞪眼。
程昱苦笑摇头:“成王败寇,自古如此,他犯不着再多分好处给我们。”
夏侯渊气的胡子发颤:“小气!抠门!”
太抠了,你都富有天下了,至于吗?
“我手上还握着城池。”
“城中尚有军民,若是坚决不降,他也要耗费不少人命!”
夏侯渊脾气上来了。
程昱幽幽的看了他一眼:“妙才这么想,你手下的军土们是这么想的么?还有城中百姓,是不是也是如此念头呢?”
“……”夏侯渊无言以对,叹了一口气,颓废的坐了下去。
他们现在的处境很尴尬,就像是从业多年的鲍美人,眼看着铺子被封了,自已没前途了。
干涸多日,自身都想要的紧,可又想坚持职业操守,让立在门口的客人先掏钱再来玩。
但客人清楚他们的处境,铁了心要白嫖。
诶,要花钱他就不进门,就这样耗着,看谁先扛不住。
难受。
夏侯渊烦躁的搓了搓脸:“再熬三天,他们多多少少会松点口?实在不行,再将城门开了吧!”
提出的条件,除了自身之外,为首第一条就是希望能保证曹操的安全。
其余如曹仁、乐进,也是差不多的。
唯有一处例外——涿郡。
涿郡之所以不同,是和此地军事形势与地利息息相关。
涿郡在幽州虽然算得上是‘紧靠内陆’,但毕竟属于边地。
其右侧除了广阳、渔阳二郡,再过去的右北平、辽西一带皆是苦寒之地,地广人稀。
多年来,幽州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兵力也被多征调至外地作战,本地兵力并无多少。
对于其他坚若磐石的周家地盘来说,可以说是‘空虚’了。
而在跨过狭长的辽西通道之后,便到了辽东和乐浪之地。
大汉势微时,此处时常能够摆脱朝廷半独立。
紧靠此地,北有扶余、挹娄、沃沮、高句丽等国。
过了乐浪的半岛之地,则属于三韩之地,所谓三韩,便是马韩、辰韩、弁韩。
这些部落或国家在大汉之东,因此被称之为东夷。
在大汉兴盛时,他们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在大汉衰弱或是内乱时,这群人便会蠢蠢欲动,意图染指劫掠。
早些年,周野自大漠回军,击破辽东,斩杀了公孙氏,将即将独立的辽东大郡再次纳入了中枢统治。
但随之也带来了负面效果,那就是辽东一带的武力大幅度削弱,附近的敌人难免屡屡挑衅,伸手触碰。
碍于地形和气候问题,在培养起本地新的武力之前,从其他地方调集兵力来此作战极不划算。
为此,刘虞和卢植经过商议后,决定大规模撤走乐浪郡的汉民,将此地暂时让出。
集中人力,防守辽东一郡。
为此,乐浪也成为周野疯狂扩张年代唯一丢掉的一块地盘。
对于这样的边鄙之地,所有都心照不宣的不曾提及。
那时袁绍尚在,压力极大,所有重心都在中原。
经过众人盘算,也有周野本人点头,认为当时在此浪费过多力气是极不划算的事。
等内部稳定之后,东夷也是迟早要收拾的,到时候连带着收回便是。
数年过去,急剧扩张的高句丽在此站稳脚跟,大规模移民入内。
须知,汉人是有中原,所以看北是‘荒漠之处’,看南‘瘴蛮之土’,看此处又是‘苦寒之地’。
但蛮夷们定睛一看:好家伙,这些汉人一代又一代把最肥的地盘占完了,这么好的地都不要了?
他的朝思暮想、高攀不起,却是被你渣过的一条腻鱼。
那还等什么?赶紧脱裤子……
爽了几年之后,占了此地的东夷也觉得阵阵索然无味,开始喜新厌旧的盯着辽东了。
以高句丽为首,团结其他东夷,频频对此伸手,不止一次打算攻进幽州,但始终只能在辽东一带活动。
他们很努力,甚至多次和曹操联络。
但因这群人实在表现一般,所以曹操也没把希望放在他们身上过,原因归结为两个字:太菜。
近来,涿郡一带激战,更是让这群人亢奋起来。
幽州兵力向西集结,意味着他们可以大举进攻,吞下幽州东面。
一时间,辽东、玄菟诸郡,压力极大。
藏匿于涿郡的司马懿,也频频和这群人联系,说动他们进攻幽州,为自家策应。
同时,他在极短的时间内,不但提议曹真守住了夏育的进攻,还发动一次反击,击破了耿武、赵浮等人。
前些日子,曹真因受不了寒风染病在床,司马懿亲自率军出击,猛催刘和部,险些将刘和生擒。
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在涿郡之内获得了巨大人望。
逃往涿郡的豪强和军头们都将其奉为希望,盼着他能带着自已杀出一条生路。
他们都想去辽东那边了。
听说那里很乱,但乱才适合他们这些人,才能让他们继续拥有特权。
割下一块地盘当地主,再领着自已的徒附和军土去厮杀、抢地盘、抢钱粮、抢女人!
而不是依附于新朝,失去手中的一切,沦为一个平头百姓。
甚至,还要被论罪。
“可惜,可惜幽州境内的乌桓被肃清的太过干净。”
司马懿叹息不止。
如果那些乌桓还在,此刻便是加以利用的最好时机。
但周野这厮下手太狠,乌桓族人虽在,但乌桓这个概念已经消失了。
要是还有哪个乌桓旧人敢蹦起来摇乌桓大旗,说要跟周野对着干。
不用当地官府出手,其他乌桓人就能弄死他:
安心活着不好么?
惹出事来还要连累我们!
这时,门口走进一人,态度恭敬:“东边传了话来。”
“怎么说?”司马懿兴奋起来。
“他们的军队进入了玄菟、辽东等地,还有一路人马深入辽东属国,包围了昌黎城。”
“他让我们从西边出兵,截断辽东辽西之间的通道!”
司马懿目光闪烁,随即连连点头:“下面那些人怎么说?”
“周军大军就在背后,据说赵子龙已举兵往幽州来了,众人皆有畏惧之心,打算撤走。”
这其中,以豪族主为多数。
去了东边,不管事成与否,他们都能成为一个小号诸侯。
东夷之地,弱肉强食,虽有王国之号,但权力并不集中。
而迫于周氏压力,他们更不可能集中历练来剿灭这么一支背离故土的强大汉人。
所以,这条路,是绝对走得通的!
“不能再犹豫了,今夜便开始行动,迟则生变!”司马懿下定决心。
“兄长!”
一人裹带着北地的寒风,推门而入。
“叔达,何事?”司马懿看向自已这个弟弟。
“是要行动了?”司马孚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