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第二,紧急召回诸将,停止进攻周氏,围城防守,以做抵抗姿态。”对于这一项提议,曹操思考了很久,方才反问道:“来得及吗?”
“这我也无法确认。”荀攸叹了一口气。
“第三呢?”
“第三,大王亲率武卫向前督战,激励三军,在周军诸将合围之前,打破周军防御,生擒或斩杀周氏本人。”
第三条路就还是赌。
赌赢得希望不大,但赌赢的好处大到没有上限。
难以抉择,时间紧迫,曹操必须果断的拿出一个主意。
他焦急不已。
他发誓,他这辈子都没这么急躁过。
但他终究不是一般人,在急躁之后,他渐渐的平息了下来,脑子里也恢复了清明。
何须如此?
何至于此?
自已不甘心输,但大不了也就是一输而已。
想想自已当年也能奋不顾身去刺杀张让。
多年过去,有了基业,享了富贵人权,便畏死至此么?
或是说服了自已,曹操思绪急速转动,再次恢复了睿智和果断。
“折中而取!”
“折中而取?”荀攸一愣。
“不错!”
曹操点头,道:“第二条路太过被动,即便在黄忠等人杀到之前形成合围,我也只能防守等死,没有半点主动之机。”
“第三条路赌性太大,赢面太小!”
“所以,先撤回最靠近我们的部队,和武卫一同拱卫本部,防守来袭的黄忠等人。”
“如果时间来得及,再从其他面也各抽回一些人马进行防御。”
“如此,黄忠高览要短时间吃下本王,谈何容易?”
“而周云天部支撑已久,用来攻击他的依旧有相当兵力,他能支撑多久?”
这样做,无非是一种比拼。
拼曹操和周野谁支撑的久,拼黄忠高览和曹洪曹休等人谁打破的速度更快!
荀攸沉思之后,颔首:“亦可。”
曹操立即下令:
撤回负责正面进攻的夏侯尚、邓展两部,正面进攻交于李通一人。
撤回曹纯的虎豹骑并麾下其余五营骑兵。
骑兵机动力快,能更快回到曹操身边,进行防守。
其余各部,倾巢而出,不计代价,务必击破周军最后脆弱的防御,完成斩首!
ps:最怕解释,心累。又怕不解释节奏被推了起来,误导读者——
三万人平原固守,被十五万人围攻,十天都坚持不下来?
打仗不是血条互砍啊!
不是说你曹军十五万人就十五万点血,周军三万人就三万点血;曹军战斗力稍弱一刀下去一万五,周军战斗力强一刀下去三万。
然后两边放开,你一个回合我一个回合,血条蹭蹭往下掉,三万血的率先倒下?
首先一个很简单的点,三万人打十五万人,难道说每个周军就要打五个曹军么?
你怎么让五个曹兵同时围住一个周兵打呢?双方接触面就那么多,真的一波直接刚上的人数是相当的,人数的作用在于可消耗性和快速替补。
就像大家说的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那是八百人正面刚碎了十万人再去打孙权吗?
显然不是啊!前面说过的,他是抓住了孙权的局部弱点,然后突然出击的效果,真正跟张辽交锋的部队远没有十万人。
然后凭借孙权逃亡,最终导致了全军的溃败局面。
围歼围歼,围在前面,歼在后面。
进攻方最大的利在于完成包围,守军被包围就失去了补给,逐渐丧失战斗意志,最后崩溃。
所以一般被围一方的顺序是这样的:顽守——物资危机——粮尽——突围——突围失败——大部队投降,主将身死。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长平之战,白起完成合围之后,赵括军断粮四十六天,逐渐走向崩溃,自相残杀为食。
然后赵括突围失败身死,全军投降,被白起坑杀。
围歼战都有个特点,那就是俘虏非常多。
因为跑不了,又赢不了,大家又不愿死战,所以粮食没了之后就只能投降。
为什么要引用这个呢?
问题就出来了,周军粮尽了么?断粮几天了?没有。
曹操完成了围,但他还急着歼,他又担心周野跑了,所以不但不能围三缺一,还修起了阻隔工事。
周军本就素质极高,这种情况更只能死战。
那曹操能怎么打?
进攻方推上来,不断和防守方换人头、换体力,最终导致人少的一方率先崩溃。
通过人数,不间断的攻击,试图撕开一个口子。
按照你们的想法,单个周军装备好,是不是相对而言‘血量高’?
平日吃的好,体力力气优于对方,是不是单体‘攻击力’高?
例如曹军中一箭就丧失战斗力,周军是不是能多扛一下?
假使一个屯一百个曹军冲向同样数量的周军,使十个周军伤亡后自身伤亡二三十人,而后退回休整,这样算一批周军能打退多少曹军?
面对死战的敌人,你是很难办的。
相同质量,对面拼死,一条命换你一死一伤两个减员不算过分吧?
周军质量明显高于曹军,死战换三个不过分吧?
现在你是曹操,你告诉你部下十五万人“只要咱们死十万人,就能换掉上面三万人”,然后手下就甘愿赴死,还能瞬间移动到周军面前哗哗换命?
十五万曹军,面对提前防御、装备好、组织度高、粮草还在、战力强、有威望君主坐镇的三万周军,十天之内必然吞灭?
太想当然了……
再说,曹洪、曹休、李通、史涣是陆续抵达的吧?这几方面加入战场的时间还要晚了许多吧?
他们一来,一两天就能打垮周军吗?
那周野也太拉胯了,兵也算是白练了。
还有提议用投石车的书友——要不咱们用喀秋莎?
第一,投石车的威力:
一个石头飞下去砸死一片那是臆想,几个石头能中一个都不错了,套圈套过吗?投石车的准头跟套圈没法比。
第二,建造使用投石车的问题:
木料、石头运来要不要时间?曹军组建要不要时间?曹军生产能力怎样呢?
不是鼠标一点,金子、木料、石头叮叮叮扣掉了,投石车就在阵前成形了啊!
算曹军一天做二十台,十天下来也就二百台,还要面临取石取木问题,结果你还得考虑第一个问题。
第三,投石车的攻击距离:
平原地带,那玩意打不远啊。
你往远了造砸自已人,往近了造周军不会眼睁睁看着你造,人家不会出来砍你吗?
你在下面打螺丝,人家把你当靶子。
如果说前文的投石车打死阎行,可以再回头去看一下那苛刻的条件和提前准备了多久。
我以为大家会说削了周军,没想到会认为削了曹军……
——太累了,解释一千五百字,感觉能写三千字。
第1361章
高览进击,覆局开始
做出一切安排后,曹操神色稍定。
可没让他歇上多久,便有消息传来,说是有一路兵马已经逼到了曹操南边,正火速向他所在的位置赶来。
“典韦!你去!”
曹操指着他道。
一般而言,典韦是要始终留在曹操身边的。
但现在曹操这实在无人可用,只能派典韦先上。
“等夏侯尚撤回后,我让他顶替你,你再回来。”
“是!”
传令兵一骑接着一骑跑到了战场上。
“什么!”
夏侯尚大声吼着,手指着上方的营盘:“苦攻数日没有成效,好不容易打开局面,现在让我们撤回?”
“这是大王的命令,情况非常紧急,立即撤回!”传令兵言辞果断,对于深层次的原因却不多提。
至于缘由所在,需将领自已领会,他不能轻易声张,否则会严重影响进攻方的土气。
李通打马跑了过来。
他已大概猜测到了事情的真相。
他是相当精明的人,自不会道出,而是道:“想必是大王那重新调了兵马过来,要伯仁你们带着人去歇兵,快些去吧,这里便交给我了!”
夏侯尚一愣,这他才慢慢反应过来。
重新调兵?
眼下局势,曹操所有能动用的力量都施加在这一点了。
李通此话,
显然是拿来忽悠下面的人,用以鼓舞土气的。
夏侯尚颔首,与邓展带着人马陆续后退。
负责传令的文官依旧未走,而是对李通道:“大王请将军务必尽力,胜负皆在您身上了。”
李通正色道:“李通虽多顾怜家族,但非不知忠义之人。”
“请足下告知大王,李通除非战死,否则绝不会退离战场半步。”
来人恭敬行礼,后退。
优势突显,已方兵马却突然撤下,这让李通部下顿起疑心。
“周王被困此处,眼看着便要到了绝路。”
“因此!听说此消息的兖州豪族,都倾尽家财前来相助大王。”
“此刻,在后方已有大量援军开来。”
“夏侯尚和邓展两部比我们先投入战斗,损失颇为严重,所以先行退下去替换!”
“我部初入战场,伤亡不大。”
“再则,泼天之功就在眼前?岂有这时候退让出去的道理?你们说是不是?”
“是!”
众人大声呼应,土气不减反增。
随即,李通又立下三日之诺。
即,要么三日内打破周军,摘下那颗无比尊贵的头颅。
要么三日之后撤离休整,将战场交给后续人马。
这是李通说给部下听得,实际他自已很清楚,战争还能不能持续三天已是难说了。
要么周野崩,要么曹操崩。
他在继续维持进攻的过程中,同时暗歇预备兵力,准备策动猛攻。
被围的周军也探查到了外围的动静。
“大王!敌军正面有不少人后撤!”
消息传来,有亲卫立即主张趁势进攻。
“不要急。”
周野挥了挥手。
一个时辰后,左右侧翼又各传来消息:“敌军骑兵主力退却!”
“来了!”郭嘉看向周野。
“不错。”周野点了点头,看着前方依旧在进攻的李通部,忽然笑了:“再等等,他接下来一定会猛攻的,等他用尽这力气再说吧。”
“传令下去,将伤兵全部退下休整,所有玄甲、虎骑投入防守。”
“告诉他们,最多只要再守一天。”
“一天之后,便是大胜!”
“但这一日之内,务必要守到留下的曹军绝望!”
“喏!”
先是正面,再是南北侧翼的骑兵。
接着又是南北和西边的部分精锐五校。
这些人被分批次不断撤下,加快速度填充到曹操的防御中。
不同于周野的淡然,坐在煮枣城中的曹操的平静只能维持在表面上。
他虽已做出了当下最为明智的决定,但战场的发展绝不会随着他个人的意识而动。
他忽得解下腰间的佩剑,向地面趴去,用耳朵紧贴着地面。
轰隆隆~
轰隆隆~
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