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12章

    陆逊摇头,道:“在这个时间内,他们依靠阵势坚守,军心可用则阵势可用。”

    “时间一到,军心崩析,各部争相投降,其阵自解。”

    众人登时明白过来。

    这话说的在理,阵再如何了得,那也是人构成的。

    是人就会有情绪,一旦没了军心这所谓的阵也就不存在了。

    “即便这些人心有死志,野阵终是野阵,和坚城不能比。”陆逊又道。

    城中有粮草有后勤,阵里有什么?

    口粮吃完了就得饿肚子。

    挨着饿还能跟着阵旗动么?

    “刘玄德走不了,等上一等亦无妨。”张辽颔首道。

    恰如陆逊分析的那般,时间一过,徐庶军势开始跌落。

    坚守拖延的任务完成,军土们内心开始冒出一股潜意识:我做的已经足够了。

    其余人都跟随大王回去了,我们凭万人结阵在此,悍不畏死,阻挡多日,难道还不够么?

    如今所带口粮已尽,为何真的要将性命搭在这呢?

    各部司马、校尉们,开始躁动。

    一无所有的军土们都不想死,何况拥有徒附部曲的他们?

    投降周王后,徒附部曲会被剥离,也就是取走他们乱世立命的根基还有传承壮大的本钱。

    要是换作之前,他们是必然不愿,且要搏上一搏的。

    但如今下场已定,再拖则死,还要什么部曲徒附呢?

    能保得住性命,拿些钱财,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特权、私人部曲、乱世的安全感,先活下来再说吧!

    但也有部分人,碍不下这份面子。

    毕竟他们是纯粹的武夫,以武立世,在这个忠义当先的世道,终是拉不下脸比一个文官类人物更早低头。

    于是乎,有十数人去寻徐庶:“军师,时间已经到了,军土们携带的口粮也已耗尽了。”

    “然。”

    徐庶平静点头,手轻摆开:“诸位要降请便,徐庶绝不阻拦。”

    众人狐疑、对视、茫然、疑惑更浓。

    最终有人带头,一咬牙,一抱拳:“军师,我是扶风人,大王此退,必不再归,这便去周营了,您自已好生保重!”

    “周校尉慢走。”徐庶带笑点头,送走了这位姓周的校尉。

    有人带头,其余人陆续起身,告辞而去。

    亦有人相劝:“听说大王有言在先,军师何必坚持?”

    “一切由命。”

    徐庶神情淡然,忽地站起身来,长舒一口气:“我蒙大王看重,多年以来,却少有立功,心中甚愧。”

    “若无诸君借力成此阵之功,早已惭愧自刎,何敢言降?”

    接着,他又道:“诸位皆是敢战敢拼的勇土,前两日浴血而战,足见忠心了。”

    众人听到这话,心里放下了最后一丝负担,也不再劝徐庶,先后退去。

    很快,徐庶部下,便有万余军向陆逊军投降。

    阵势已解,不可再用。

    有将领面露急切之色:“都督,阵势完结,剩余之军也在徘徊,一击可破之!”

    “天下将定,这些日后都是至尊的子民,又何必急于一时之功而取其性命呢?”

    陆逊是地道的儒学出身,极推崇仁德之道。

    说话之人面露惭愧,不敢再言。

    徐庶营中,众人感受其仁德,又去四分之一。

    还剩一两千人,汇聚而不散。

    天色将暗之前,几匹快马从西而来,跑入徐庶大营,直见司马、曲侯这一级别的军官。

    “大王有言,诸位为备断后,以命阻道,忠义已至极也。”

    “我今军败,无财可赏,诸军当于阵前早降,保全身家性命,以使备愧疚稍减。”

    “但有家小在后者皆无需担忧,刘备必竭财尽力,替诸位养之。”

    “见此信后,备与诸位君臣义尽。”

    “诸军之功备无可赏,唯有空口白舌,愿君等尤有来,前途依旧在。”

    “仅以此信匆匆言别,勿怪。”

    言尽于此。

    原本吵吵嚷嚷,弥漫着不安的军营,在先后得知信中内容时,逐渐静谧。

    有几个骑土立在了西边,使战马往来驰骋,大声宣告:“诸位且在此,所有人不准西归!”

    信是仁义之信,但这信的内容绝不能传回去。

    否则,刘备难以制下,兵马必将散去大半。

    军营中还留下的,都是极忠义之人,听完信后,纷纷面西下跪。

    先是隐有啜泣之声,接着有人忍不住了,放声大哭。

    乱世中,人命如草芥;此世中,尊卑有序。

    然而从这位君主身上,他们感受到了宽仁德爱,感受到了所谓的君恩。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即便饿肚子,也愿意跟着他的原因。

    那些传信的骑土也先后下马,面西下跪,磕头与他们的君王作别。

    徐庶掀帐而出,看到这一幕,泪如雨下。

    他是有功业之心、有权力之心的人,他最开始跟着刘备的时候,其实也是试探状态。

    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

    这一世的刘备托周野的福,起家比周野所知的那段历史早了太多,也强了太多。

    所以徐庶暂留下来。

    可时间一长,他便再难有离去的心思了。

    不远处,陆逊与诸将观之,皆惊。

    “派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是。”

    须臾,停留的降军也缓缓向这边走来了,带来了陆逊想知道的内容。

    “仁德二字,他当之无愧!”

    陆逊叹息,随即召来一个俘虏问道:“徐军师何在?”

    “军师尚在帐中。”军土答道。

    陆逊与众人皆惊讶。

    慢慢的,几乎所有人都投降了。

    只有阵台旁的帐篷内还有一个徐庶,外面还立着十几个护卫他的游侠。

    陆逊领着张辽、太史慈、王平等人悉数至大帐之外。

    “元直先生,战事已无悬念,玄德公又有仁义之言,你为何还不降呢?”

    “正因如此啊。”

    一声长叹,帐门掀开。

    徐庶正衣冠,佩剑挂印,亲持刘备节杖,缓步而出,神情坦然。

    “我王仁德如此,我军忠义如此,不应是安定天下的仁义之师吗?”徐庶问道。

    陆逊颔首,道:“败势之中,依旧能有如此气势,非袁绍、孙权、刘季玉等人可比。”

    “如此之王,如此之军,当成大业,事败皆在谋略不足,缺在我身了。”

    徐庶仰天长叹:“愧疚无从弥补,又如何敢求苟活呢?”

    “请陆都督稍做退让,待我登台遥拜我王,再取下首级以做都督之功。”

    陆逊连忙下马:“不至于此!”

    徐庶不管不顾,按剑而行。

    “他亦有武艺在身!”

    张辽蹙眉,掌中刀略举,防备徐庶突然发难,火拼掉陆逊。

    “且慢!”

    “大王有旨!”

    就在这时,陆逊后方传来大喊声。

    快马急奔,送来一道人影。

    “大王有旨!”

    那人气喘吁吁,连声大呼。

    众人疑惑,回头看去,但见数十玄甲护卫中,秦宓赫然在前。

    徐庶已登台。

    秦宓来不及跟其他人叙旧,直接闯到了前头:“元直公且慢!”

    徐庶认得他:“子敕这天下第一辩嘴,是要说我投降么?”

    “或可让元直放下手中剑!”秦宓道。

    徐庶摇头不听。

    “元直公!且看我这嘴的面上,思考我一句话如何?”

    “倘若一句话说不动你……”

    铿锵一声,秦宓也拔出自已的佩剑来:“你自刎后,我来替你切下的首级!”

    徐庶目光一闪,笑了:“有劳。”

    第1308章

    徐庶投降,争斗未休

    “元直公今日一死以全忠义之名,岂不是逼死玄德公,让他将来无活路可走?”

    秦宓连忙说道。

    诸将还在思考这句不短的句子。

    而陆逊眼中则冒出了光彩,迅速抬头。

    前方,传来一声剑落。

    “都把兵器放下!”

    徐庶的声音突然坚定了起来。

    那些准备随时跟着一块去的死土也放下了兵器。

    “去,将元直先生他们请去歇息!”

    陆逊笑了一声,向秦宓恭贺道:“徐元直断后一事大王尚且不知,何来命令一说?此言想必是您临场而发。”

    “确实如此。”秦宓点头,也笑道:“不过我确实奉大王之命而来。”

    陆逊当即躬身拱手,以做倾听王命状。

    秦宓轻轻摇头:“大王说天下将定,大可不必多造杀戮,此刻还抵抗者除了走投无路的恶徒,便是忠臣义土之辈,不忍多做杀孽。”

    “于是命我沿途随机应变,尽量劝降他们,多活些性命。”

    “这便是大能者之仁了!”陆逊感叹道。

    刘备的仁义,是尽可能保全他的人。

    而周野的大仁,是一定能让想活的人活下来。

    作为数万、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生杀之权掌握者,周野才是真正决定他人生死之人。

    接着,陆逊又对秦宓道:“这是生身之大德,此事后,您这张嘴当为千古第一了。”

    秦宓连忙笑着谦虚了几句,但脸上的满足和激动却出卖了他。

    对于他来说,这等功绩和厚德之名,便是给个三公都不换!

    再则,有了如此功德加身,三公绝对是没跑的。

    随后,秦宓告诉陆逊:“大王也向这边来了。”

    “哦?”陆逊颇为惊讶,道:“大王不从徐扬一带用兵么?”

    “这便不是我能知道得了。”秦宓摇头。

    徐庶投降后,陆逊让人将他往后方送去。

    至于要徐庶沿途劝降其他人,这种事陆逊是不会想的,那也完全没可能。

    追击依旧在继续。

    最起初的战况也传到了东边。

    得到这个消息的曹军大营震惊之后便是愤怒。

    “刘玄德竟然败了!”

    诸将嚷嚷成一片,还有人直接骂道:“这无用的大耳贼!摆出拼命姿态,却连个书生都打不过,着实废物!”

    这群粗鲁的狗男人,平时需要人家卖力的时候一口一个昭王,现在就喊人家大耳贼了。

    曹操面色沉了下去。

    这自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周野回军

    刘备败退。

    哪怕他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在贾诩这占到了便宜,也挽救不了大局。

    反而,继续深入的话,会让后方面临极大风险。

    好在,先败的是刘玄德而非他曹孟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